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分别阐释了"道"、"术"、教育三个概念在当代教育中的内涵与外延,并围绕中国当代教育的现状与发展,对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认为"道"既指科学上的基本原理,也指为人的人格基础;"术"指实用之技。在当代教育中,前者为"体",后者为"用",应两者并重。  相似文献   

2.
四川成都师范学校附属小学万科分校在与本部捆绑发展的七年时间里,走出了一条"入链—松链—脱链"的道路,由最初被本部"抱着走",实现高起点规范办学;走向被"扶着走",通过融合文化、融合培训、融合课堂等,与本部实现差异化错位发展;并最终"放开走",建构分校自己的"生命教育课程"体系,在课改中积极进行"深度对话研究",实现名校帮扶后的自主发展。  相似文献   

3.
丛鲁江 《中国教师》2009,(18):57-58
<正>在教育改革中,我校确立了"绿色教育",以及"为拥有‘绿色人生’而完善自我"的教育理念。所谓"绿色教育",归根结底就是为学生终生发展打好基础的教育,主张让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坚持为学生的终生发展负责。要实现"绿色教育",必须正确处理规范与和谐、养成教育  相似文献   

4.
正"教师节"前夕,临高县委县政府在临高二中广场隆重表彰一批"十佳校长"、"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临高县委县政府始终把教育工作摆在重要位置来抓,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尊师重教蔚然成风。为了更大激励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的献身教育事业,吸引优秀人才投身教育事业,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推动临高县经济建设快速发展。在第30个"教师节"来临之际,县委县政府召开表彰大会,表彰了吴年旗等10位"十佳校长",王小健等50名"优秀班主任",陈小阳等100名"优秀教师"。(王振声)  相似文献   

5.
"教育输入"与"教育自觉"是中国教育发展史的两个关键词,如果把"教育输入"比喻为教育发展的"明线",那么"教育自觉"则是一条"暗线",二者交织在一起,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推动了中国近现代教育的发展。清末以降,面对西方列强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入侵,中国教育"自觉"意识迅速萌发,并用于指导"教育输入"——标志着近现代教育"中国梦"的启程。"教育自觉"萌发后,多维度地规范着"教育输入"活动。在"教育输入"视野不断扩大的背景下,"教育自觉"的系统化趋势逐渐明显,呈现出"教育思想自觉——教育输入自觉——教育制度自觉——教育实践自觉"的立体发展态势。同时,"教育自觉"的水平提高推动着"教育输入"的发展。虽然起步期的"教育自觉"显得相对稚嫩,但并不削弱其在中国教育史上的地位和意义。  相似文献   

6.
一、当下教育研究的"地表现象"《江苏教育》有"大家意识",关注真正的"大家",全力将"大家"介绍给大家,影响深远。《江苏教育》更有"平民情结",以极大的热情扶持一线的普通教师,乡村教师尤其受到眷顾。《江苏教育》在推动苏派教学发展、教师专业成长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笔者也是《江苏教育》的忠实读者。在阅读中我发现,教  相似文献   

7.
徐曼曼 《教育》2012,(17):22-23
开放大学要与普通高校错位发展,致力于开放教育,在过去"有教无类"的基础上实行"因材施教",实现非学历教育和学历教育并重,在学习型社会中培养许许多多作为"人"的人,真正实现由"教育选择人"过渡到"人选择教育"。  相似文献   

8.
<正>一顽疾的"解药",我们更是跟那时的"大多数"一样茫然无措。其实,"应试取向"是一种"非常态"的教育。它"要分不要人",经历这样的教育,大多数人的快乐没有了,大多数人的健康没有了,大多数人的未来没有了。陶行知先生曾经一针见血地指出,这样的教育无论是对个人、家庭还是国家、民族。都是苦难和没有希望的教育。这样的教育,是对教育本义的一种扭曲和变态。痛定思痛,有识之士纷纷"揭竿而起",不断对"应试取向"进行"反动",于是便有了朱永新和他的"新教育实验",有了  相似文献   

9.
张海燕 《成才之路》2012,(22):91-91
正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而有人狭义地认为,推广素质教育就等于取消了课外作业。的确,过去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我们盲目地搞"题海战术",老师成了批改作业的"奴隶",而学生则成了做题的"奴隶",真可谓"两瞽相扶"。很显然,"题海战术"再也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但今天,我们也不能一概否定作业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我们都知道,课外作业在教育技能的形成和教育知识的巩固、内化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组织好学生的作业,对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和良好的习惯,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才能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只有把握好作业的质、量、度,才能告别"题海",真正使作业达到巩固、运用、消化所学的知识,并使之转化为  相似文献   

10.
人民教师肩负下一代德智体全面发展之重任,理应为好"经师"更要为好"人师",不为浮浅流行"时尚"所惑,必须把握基础教育的目的、内容和方法根本之"不易"。教育改革倘若随波逐流偏爱"时尚"之嬗变,就容易忽视教育根本之"不易"。若要反思基础教育之"不易",既要反思教育目的,又要反思教育内容,还要反思教育方法。笔者认为,上海基础教育工作者应当在把握好基础教育之"不易"与"时尚"的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许多同志针对当前教育科研出现的种种不正常现象进行了尖锐的揭露和批评。本文则试图从当前教育科研信度缺失这一视角,寻找教育科研自身的原因,即教育科研先天存有的"软肋",并就如何规避"软肋",重建教育科研信度提出改正的建议,以促进教育科研健康发展,真正发挥其在"科研兴校""、科研兴师"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儒墨作为两大教育学派,在教育思想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别。从总体来看,儒家突出"乐学",墨家强调"强教"。在教学方法上,儒家注重启发式教学,而墨家则注重注入式教学。二者的差异最终是由他们各自的教育目的所决定的。儒家认为教育是"为己",培养目标是君子,而墨家则认为教育是"为义",培养目标是兼士。"乐学"与"强教"具有各自的价值,只有使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才有利于教育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高职教育定位为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是理论认识上的巨大进步,但高职教育还没有真正发展成为一种新的类型。在向真正的高职教育迈进的进程中,要克服不"高"不"职"、"高"而不"职",更要克服"职"而不"高",因"职"害"高"的不良倾向。  相似文献   

14.
在"微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危""机"并存的局面。"微媒体"在知识信息传播主体方面的"去中心化",在知识信息传播方面的碎片化,以及在知识信息传播和获取方面的过度开发,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极大挑战;然而,"微媒体"在场域、载体、理念等方面又为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机遇。探索"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化"危"为"机"之路,要善用"微媒体",占领"微阵地";建立"微环境",融入"微生活";运用"微语言",凝聚"微力量"。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跨塘实验小学秉承"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工作全局,着眼于学校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发展,提出了"一体两翼"的发展战略,打造生态教育,实现了学校"十二五"跨越式和谐发展。"一体",是指通过统筹学科发展与队伍建设,统筹教学立校、科技兴校与人才强校,深化教学改革,驱动内涵发展,提高育人质量,建构生态教育。"两翼",一是指在高浜校区,从校园环境到吴文化  相似文献   

16.
正社会在发展,教育在进步,如今"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为了一切孩子"及"尊重学生,善待学生,赏识学生"似乎已成共识。于是,激励教育、无批评式教育等呼声越来越高,社会舆论也反对教育中的一切惩罚性行为,似乎一批评就伤害了学生,一惩罚就违背了教育规律,"惩罚"二字成了教育中不可触及的"高压线",以至于教师在教育中左右为难,如履薄冰。对学生身上存在的错误或不良倾向感到无可奈何,束手无策,只好能不看的不看,能不说的不说,能不管的不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长此下去"谈罚色变"必将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品德培养和教育进步产生不利影响。其实,"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是正在成长  相似文献   

17.
西峰区位于黄土层最深厚的天下黄土第一塬——董志塬腹地,伴随着经济社会的进步,西峰教育也在生机盎然的陇东大地上蓬勃发展。近年来,该区坚持教育均衡发展与优质发展并行,大力推进标准化学校建设,积极推行课程改革,持续推广读书活动,做到城乡校园建设"齐步走"、师资配备"一盘棋"、办学水平"共提升"、教育机会"同待遇",打出了一套均衡发展的"组合拳",使全区教育工作走上了公平、内涵、特色的发展之路,让城乡学生共享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果。  相似文献   

18.
已有城市化研究普遍缺失教育尺度,或者关注教育问题的视角是经济学视角,遵循的是"经济逻辑",为单向式、割裂式和等级式思维。我们需要在城市化发展中渗透教育尺度和教育眼光,具体表现为三种意识(教育意识、生命意识和文化意识)、两种思维方式(逆向式思维和关系式思维)以及内含了教育要求的评价标准。在通过教育尺度构建"教育城市"的过程中,需要基于"中国问题"和"中国经验",创建和发展"城市教育学"。  相似文献   

19.
美术教育是融审美形态教育、美感教育、情操教育于一体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讲求对人性情、性格的完善和发展,注重对人的情感培养。从美术教育发展的现状来看,高校需要重视美术教育的对人的"陶养",做到美术教育"技"与"艺"并举,在过程中实现"陶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何晓文 《上海教育》2012,(Z1):10-11
中国高中教育面临发展选择。在经历了重点高中、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等发展阶段之后,摆在领先高中面前的中长期改革发展任务是,如何回应国家和社会对高中教育的新期望,突破高位发展瓶颈,确立未来发展方向。华东师大二附中的发展目标是努力以"卓越文化"推进国际一流高中学校建设。通过构建"卓越文化",倡导"卓越精神",实施"卓越教育",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和以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核心的生命教育为重点,推动学校的创新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为培养具有世界眼光、民族情怀、创新精神和健全人格的栋梁之才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