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惩戒作为学校道德教育的辅助手段之一,具有不可小觑的教育价值.然而现实生活中,许多教师并未正确剖析和厘清惩戒的边界,存在惩戒观念偏失和惩戒行为失度等问题,使得教育惩戒一度陷入低谷当中.德性伦理学和政治伦理学中关于道德边界的观点与教育惩戒存在相契合之处,借助道德边界观,重新审思教育惩戒的实施现状和改进途径,对教育惩戒的理性实现可有所益利.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种古老的惩罚理论,报应论在教育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报应论倡导的惩戒观实质上是一种以报还报的观念,这违背了教育的本质和目的。惩戒应该是进行道德交流的手段,用来促进学生的向善发展。在教育实践中,实施教育惩戒应该注意惩罚者的以身作则、善言善行;提高受惩罚者的道德认识;遵循受惩罚者的道德发展规律;惩戒要适度,必须以尊重学生的。自主性为前提。  相似文献   

3.
教育惩戒之问题表现为惩戒权责难辨,教师在该惩戒时不敢惩戒;惩戒尺度难以拿捏,惩戒方式难以选择;惩戒法规不清,教师在不该惩戒时滥用惩戒。分析其原因有:赏识教育理念落实中存在偏差;学生对惩戒存在认知偏差,心理应力较低;家长对惩戒的过度关注和过度解读以及网络媒体对教育惩戒施加的压力。解决路径:教育主管部门应"听取""研讨"到"完善",以法律法规为惩戒正名;教师要艺术惩戒,实现从"敢用""慎用"到"不用"的转变。  相似文献   

4.
李俊义 《教育评论》2022,(6):107-116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赋予教师教育惩戒权。教育管理实践中教师教育惩戒权的行使依旧面临着惩戒理念与惩戒行为难统一、执行程度难裁量、化解惩戒纠纷成本高、平息惩戒事势及舆情难的困境。通过攘外才能安内、互认才能心安的治理路径才能实现教育惩戒争议的系统化、综合化治理,让教师主动作为、合法行使教育惩戒权。教育实践中,需树立正确的教育惩戒观、细化教育惩戒程度、营造积极舆情氛围、提升学生惩戒合理认知度与正常接受度、培育教师合法惩戒意识与加强惩戒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5.
当前,教育惩戒受到教师抵制的主要原因是:失当的民主观和平等观、部分学生挫折承受力较弱和一些教师对教育惩戒内涵理解不准或惩戒失当.教育惩戒既是维护学校教育公共秩序的需要,也是自然教育的必然补充,同时教师也有实施教育惩戒的能力,这些都是教育惩戒合理性的保障.要保障教育惩戒顺利实施,教师应准确理解教育惩戒的内涵,科学而艺术地实施教育惩戒,并在教育惩戒失当时及时补救,以减轻对学生的伤害,消除对立情绪.  相似文献   

6.
教师惩戒是教师提高教育教学效果、确保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教师惩戒的实施不仅有赖于法律保障,更需要明确界定其应有的道德界限,即事物在软性约束上所体现出的领域“有限性”和领域“相对性”.通过阐释清晰的道德边界,有利于规范教师惩戒行使的具体准则和要求,并且为当前我国紧锣密鼓的教育惩戒科学立法提供更多的合理性支撑.教师惩戒...  相似文献   

7.
教师教育惩戒不同于学校惩戒,通过对《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的解读可以发现,其中所使用的“教师教育惩戒”一词与广义上包含了警告、退学等学校处分在内的惩戒概念不同,而是属于狭义上的惩戒概念。通过与日本中小学教育惩戒权中相关狭义惩戒内容的比较分析,研究者认为,当前我们的视野不应该仅仅局限在如何设定教师教育惩戒的方式与程序上,而是应该将学生失范行为当作一个更大的课题。教育惩戒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遵守正确的校内规范并进一步养成健全的人格,其所要面对的不仅仅包括违反课堂纪律、不认真对待学业,更有可能包括但不限于校园欺凌、校园暴力等等,而后者的问题很难单纯地通过教师教育惩戒进行应对。应该允许教师在实施教育惩戒上具有一定的裁量权。如果认可教师教育惩戒包含一定物理有形力的行使,那么有必要在惩戒方式的客观必要性、相当性与实施主体的主观目的正当性上进行限定,根据事件的具体情境进行判断,防止惩戒过当变为体罚。  相似文献   

8.
教育惩戒是教师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必要手段,在实施教育惩戒过程中存在教育惩戒方式与学生道德认知发展不匹配、忽视学生主体性易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教育惩戒后缺少对学生保持良好行为的有效评价等问题.教师可以从遵循学生的道德认知发展规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及自身优势、注重学生良好行为的塑造与保持等三个维度对中小学教育惩戒作出改...  相似文献   

9.
<正>教育惩戒是指学校、教师基于教育目的,对违规违纪学生进行管理、训导或者以规定方式予以矫治,促使学生引以为戒,认识和改正错误的教育行为。[1]然而,当下的教育惩戒却存在一些异化现象,一方面,教师对惩戒缺乏理性认识,将惩戒与体罚相混淆;另一方面,教师为避免产生不必要的纠纷,干脆放弃惩戒权,  相似文献   

10.
青岛首次提出"惩戒权"后,引发各方热议,这意味着惩戒权从滥施、缺施的状况逐步走向了合理与规范,从心理、法理及教育角度出发都具备极强的现实意义。面对惩戒权公布之后所带来的诸多"隐患",人们关注的焦点集中在惩戒权"度"的把握、"监督者"身份的落实及教育目标的达成。因此,出台惩戒标准细则,明确惩戒范围和方式;保证惩戒的公开性,建立互通的监督体系;加强教师道德建设,提升教师惩戒能力,是推进"惩戒权"实践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1.
论教师惩戒权的实然化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惩戒权是教师基于其专业身份而获得的对学生的失范行为进行惩戒的权利。教师惩戒权在教育中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为了教师的教学自由、学生的自由发展,教师必须拥有实然化的教师惩戒权;法律的变迁也决定着教师惩戒权的实然化走向。  相似文献   

12.
方菲菲  卢正芝 《文教资料》2007,46(29):83-85
教师惩戒权是教师基于其专业身份而获得的对学生的失范行为进行惩戒的权利。教师惩戒权在教育中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为了教师的教学自由、学生的自由发展,教师必须拥有实然化的教师惩戒权;法律的变迁也决定着教师惩戒权的实然化走向。  相似文献   

13.
教师惩戒权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及管理过程中,基于育人目的,对违规和失范学生进行管制和纠正,以使其警戒和改正的职业行为.古今中外对教师惩戒权都有一定的规定,当前我国相关的法律制度也在从模糊走向具体,教师惩戒权立法为长期以来教师不敢惩戒、因惩戒而遭报复、滥施体罚等问题提供了法律依据.教师惩戒权立法的价值前提在于“规训”,即规约行为、激发善意与潜能,其实现要考虑教育自由、尊重、信任等因素.而教师惩戒权立法的目的和手段则在于“教化”,即通过化育的形式使学生由“罪与罚”转换为“德与制”,由外在惩戒转化为内在德行,从而使教化成为“有所为”、“有所不为”的过程.而这一过程要以人为目标、以情为基础、以理为根本、以法为准绳,最终实现学生自由道德精神的建构.  相似文献   

14.
教育惩戒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在促进学生发展和进步中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然而,社会舆论对教育惩戒并不看好,教育惩戒一度被推至“风口浪尖”。这其中大部分原因是学校教学中教育惩戒运用不合理,教育惩戒仍存偏离目的、效果不佳等问题。应提升教师的教育智慧,树立正确的教育惩戒观,完善学校教育惩戒规范,合理运用教育惩戒。  相似文献   

15.
教育惩戒是针对学生不合范行为的否定性制裁,本质在于教育性。基于我国1034位中小学教师的实证研究表明,教师教育惩戒以言语教育为主,教育目的达成度不高,教师教育惩戒存在两难境地。教师教育惩戒能力较强,不同类型教师的教育惩戒能力不存在显著差异。教师教育惩戒能力受到价值感知、法律支持、校长支持和家长支持的共同影响,价值感知对教师教育惩戒能力的影响显著高于其他影响因素。教师教育惩戒行为的规范和教师教育惩戒能力的提高有赖多方协同教育惩戒体系的构建,具体而言包括政策保障、学校制度建设和家长支持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夸美纽斯把教育惩戒作为学校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在实施教育惩戒的过程中,教师应以身作则,树立正确的教育惩戒观;完善校纪校规,提倡有据可依的民主管理;坚决抵制体罚,重视对学生的道德教育等。夸美纽斯教育惩戒观给当今小学德育以启示:趁早对学生开展道德教育,以情育人;在教书过程中,以德育人;重视道德问题研究,做到惩戒有度等。  相似文献   

17.
古往今来,关于教育惩戒的话题之所以会引起很大的质疑,是因为在教育发展过程中,教育惩戒产生了一些错误转向:只惩不戒、过度惩戒、不敢惩戒,教育惩戒的本质被扭曲。教育惩戒发生错误转向是由于受到刻板印象的影响、民主惩戒氛围的缺乏、教师自身的原因、家校间教育合力的缺失,以及缺少教育惩戒的程序、标准。为扭转教育惩戒的错误转向,应采取多种规正方式:重新解读惩戒职责;树立科学的惩戒观念;呼吁教育惩戒立法,保障师生双方惩戒权;建立科学的惩戒标准,完善惩戒规范;加强教育惩戒的透明化和多样化。  相似文献   

18.
教师个体惩戒权是教师个体对有越轨行为的学生进行强制性管理的权力。教师个体惩戒权的适用条件为:行使主体必须适格,行使目的应当正当合理,行使对象是学生的越轨行为。教师个体惩戒的方式主要有口头惩戒教育、联系家长并约请家长谈话、异项偿还法、剥夺某种特权、暂时收缴代管和短期停课。设立教师个体惩戒法律制度,应明确规定教师个体惩戒权行使的程序。  相似文献   

19.
一、教育惩戒权的界定关于学校或教师对学生进行惩戒的权利,有的称之为教师惩戒权,有的称之为学校惩戒权,有的称之为教育惩戒权。笔者赞成第三种称谓,因为行使惩戒权的主体包括教师和学校,称之为教育惩戒权更为恰当。同时,教育惩戒权这一概念,更能体现教育学生这一惩戒的目的和本质。  相似文献   

20.
李戬  曾庆芳 《文教资料》2009,(21):139-140
惩戒是通过对学生不良行为进行强制性纠正,达到教育、改正的目的,最终促进学生的发展与进步的一种教育方式.在我国当前的历史条件下,中小学教师正当行使惩戒权具有极大的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