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宽恕是积极心理学的研究主题。本文阐述了宽恕在中西方的发展,不同的定义,宽恕的类型、发展和任务—阶段等三种模型,宽恕的问卷法、叙事法和实验法等三种研究方法,宽恕的发生受到冒犯者、冒犯事件、受害者等因素影响,并提出了研究方法需创新、研究群体需广泛、研究量表需完善、关系研究需拓宽、提高宽恕水平的研究需加大等五点展望。  相似文献   

2.
宽恕理论在心理学治疗领域中的整合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虽然大量的研究表明宽恕在心理治疗中具有相当积极的作用,但是,由于现有的各种宽恕定义和理论模型相互之间分歧较大,似乎看不出明显统整的迹象,使得这个命题的理论价值在主流心理学中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不过,在对有关概念和理论模型进行回顾和深入分析后不难发现,一个崭新的、逐步趋于整合的宽恕心理学正在逐步酝酿成熟。  相似文献   

3.
积极心理学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类的积极心理品质。文章在分析当前高校生命教育困境的基础上,阐述了在积极心理学视野下构建高校积极生命教育体系的措施,包括倡导积极生命教育观念,转变积极生命教育目标,挖掘积极生命教育的内涵,建构积极型生命课程体系等。  相似文献   

4.
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末在美国兴起的一股心理学思潮,其积极的取向为心理健康教育注入新的力量。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心理健康教育,更加强调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主动防御教育,对于正处在心灵断乳期的中职生来说,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提高中职生对过去的满意度,增强对现在的幸福感,培养中职生乐观积极的态度,提升中职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审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积极心理学认为,心理学更应该研究如何体验积极情感、如何建设积极人格、如何提高生命的质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应该是预防和矫正心理问题与关注发展和幸福并重。因此,必须将积极心理学融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建立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探讨达成目标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积极心理学逐渐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新方向,它主张从积极的层面来看待心理现象,为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开拓了新的视野,为开创医学院校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思路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撑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积极心理学运动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本文基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对沿袭于传统的消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当前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从目标定位、教育内容、教师与学生关系、实施途径与方法等方面进行了重新审视与梳理。  相似文献   

8.
目前,高校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面临心理问题德育化、教育理念消极化、教育模式碎片化的困境,积极心理学的理念正好契合当前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需要,在解决当前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应科学认识,重视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积极取向,正确确立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任务;大胆探索,不断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整合资源,构建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环境。  相似文献   

9.
积极心理学的异军突起,在某种意义上迎合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需求.主流积极心理学家认为心理学更应该研究如何体验积极情感、如何构建积极人格、如何构建积极的社会组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应将预防、矫正心理问题与关注人的发展和幸福并重.  相似文献   

10.
文章在研究何为贫困大学生和分析贫困大学生异常心理现象的基础上,提出了积极心理学视野下探索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即营造积极的校园环境、增强贫困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和培养贫困生积极的人格品质.  相似文献   

11.
为了缓解或者解决学生之间的人际冲突问题,国外把“宽恕教育”引入到了学校教育之中。笔者在此仅仅从国外一些心理学领域的研究成果出发,对学校如何实施宽恕教育进行“原则”层面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生命意义感即对生命意义的感受,是个体对生活的态度、目的和方向的看法。当代社会,研究生面临着诸多压力,在这些压力的影响下,研究生常常感到无助、迷茫和痛苦,出现了"消沉"、"冷漠"、"空虚"等不良状态,严重影响了其心理健康和学业进步。在积极心理学视野下,从引导研究生追求积极的情感体验、正视消极情绪、形成积极的人格等三个方面对其进行生命意义教育,可引导其逐步形成正确的生命意义观,更加自信、乐观地面对生活和未来。  相似文献   

13.
高职贫困生的各种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对贫困生的心理问题的相关研究非常多。但是,目前我国各大高校并没有单独根据贫困生的心理特点对贫困生进行普遍的就业教育,就业教育关系到贫困生整个大学时期乃至以后的发展,因此,本文基于积极心理学视野探索如何建立适合贫困生的就业教育与指导,以解决贫困生嚼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在教育开始改革之时,教育者就已经意识到除知识之外,素质以及心理对学生的重要影响。在大学生的教育中,积极的心理学位其心理健康进行教育指导,对大学生的教育效果的提升的影响作用十分巨大。由此来看,教师针对大学生的心理进行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分析,能够为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除此之外,对于校园环境的优化、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的优化也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因此,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利用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其心理发展。  相似文献   

15.
积极心理学倡导以一种积极的态度解释各种心理现象,其理念包括积极动机、积极情绪、积极改变和积极自我。对于处在心灵断乳期的中职生来说,积极心理学健康教育对于增强中职生的幸福感,提高满意度、培养乐观积极的态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对大学生来说,心理健康的意义远远超过躯体健康.教育是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最重要的途径.因此,高校只有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强化校园文化建设,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才能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文章就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积极心理学是研究人的潜能和美德的科学,关注美好心灵和优秀品质的培养,它唤起人们对积极心理品质和幸福生活的关注,也促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进行积极的转向。积极心理学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积极的认知、积极的情感、积极的人格,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使大学生建立积极的关系。应发挥积极心理学的驱动作用,把积极心理学应用到高校德育工作中,培育正能量、传递正能量,实现高校德育工作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目标狭窄、对象单一和途径简单等问题。在积极心理学视野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应以提升个体主观幸福感为目标,以全体大学生为对象,以建立积极的社会组织系统为途径。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后进群体教育难的原因有很多,从内因来看在于大学生自身的思想和素质不能改变和提高符合社会的要求,在外因方面分析,目前高校的大学生后进群体教育也有待进一步提高。积极心理学关注人生意义,注重发掘后进大学生的潜能,注重教育活动形式的新颖性及学生参与性。应用积极心理学的特点对大学生后进群体教育进行新的探索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课程改革不断深入以及发展,对于教师而言,实际教学过程当中应当转变思想观念以及教学方式。传统教学方法难以激发学生兴趣以及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传统教育理念难以培养学生兴趣以及培养综合素质。传统教育过分重视基础知识以及技能教育,严重忽视心理健康教育,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以及身心健康稳定成长。中职心理健康教育过程当中,教师应当运用积极心理学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心理学视野之下对学生进行教育能够促使学生清楚意识到自身社会价值,帮助学生坚强面对生活,对待生活当中困难能够以积极良好心态去面对。本文主要是基于积极心理学视野下中职心理健康教育探讨,以供相关专业人士进行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