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注释:【元日】:农历正月初一。【一岁除】:一年过去了。【屠苏】:美酒名,古代有农历元旦饮屠苏酒的习俗。  相似文献   

2.
元日     
注释:[元日]:农历正月初一。 【一岁除】:一年过去了。 【屠苏】:美酒名,古代有农历元旦饮屠苏酒的习俗。 【疃疃日】:太阳初升时光亮耀眼的样子。 【桃符】:古人在辞旧迎新之际悬挂于大门两侧的分别画有神荼、郁垒二神的桃木板。  相似文献   

3.
洋洋大观的《红楼梦》是那个时代的百科全书,上自天文,下至地理,中至人事,无所不包。其中的酒文化占有相当的比重,散布在许多章节。《红楼梦》的第5回写了“万艳同杯”酒,那是用百花之蕊、万木之汁,加以麟髓之醅、凤乳之曲酿制而成的,故取名为“万艳同杯”。其实这种酒是曹雪芹虚构的,社会上并不存在。“万艳同杯”与“万艳同悲”是谐音,表达了作者对女子薄命的深切同情,也是为《红楼梦》的主题服务的。在《宁国府除夕祭宗祠》一回中,写了“屠苏酒”。按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农历正月初一要合家饮用屠苏酒。《四民月令》记载:“元日饮屠苏酒,…  相似文献   

4.
诗词与节日     
每个节日都有吟诵它的古诗词。那喜气洋洋的春节伴随着一首古诗——王安石的《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家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我们好像看见千家万户过春节的快乐情景:有人在放爆竹,有人在家里喝屠苏酒,有人将新桃换  相似文献   

5.
王安石的《元日》诗曰:“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诗中的“屠苏”指的是古人新正时节常饮以防病健身的屠苏酒。 据《通雅·植物》载,屠苏,乃一种阔叶草。  相似文献   

6.
《素质教育博览》2011,(1):69-69
屠苏酒在晋朝产生,每年除夕,人们将药囊丢到井中,正月初一取水出来放在酒樽中,全家人喝了这种水就不怕生病了。而且喝酒时是从最年少的开始,因为小的长大一岁值得庆贺。  相似文献   

7.
<正>屠苏酒在晋朝产生,每年除夕,人们将药囊丢到井中,正月初一取水出来放在酒樽中,全家人喝了这种水就  相似文献   

8.
元日     
b白ozhdsh巨ngzh6ng yt su飞ehd爆竹声中一岁除ehonf巨ngs6ngnu6nr自tos口春风送暖入屠苏。q ionm感n喃nh自t6ngt6ngri千门万户瞳瞳日,z6ng叻XTRt6ohUOnii自f口总把新桃换旧符。请你读读 鞭(bidn)炮声中转眼间一年已过, 屠苏酒暖心房春风吹拂(角):旭(x的日升千门万户多明亮庆新  相似文献   

9.
元日     
赏析:这首诗描写了宋代人过春节的场面:春风送暖,旭日初升,家家户户点燃爆竹,合家喝着屠苏酒,忙着摘下门上的旧桃符,换上贴有门神的新桃符。作者择取了这些过年时最典型的喜庆场景,展现了一幅富有浓厚生活气息的民间风俗画卷。  相似文献   

10.
元日     
垠什声中一岁除②, 春风送暖入屠苏③。 千门万户瞳瞳日④, 总把新桃换旧符⑤。 〔注释〕①元日,农历元旦。②爆竹,古时在节日或喜庆日,用火烧竹,爆裂发声,称为“爆竹”,以为能驱除山鬼。一岁除,一年过去了。③这句是说,喝了屠苏酒,春风吹来,感到暖洋洋的。屠苏,古代一种酒名。这种酒是用屠苏草泡的。④这句说,光辉灿烂的太阳照遍了千家万户。瞳瞳,日出时光亮的样子。⑤桃符,古代习俗,用桃木板子画上神像,叫做桃符。农历新年,把它挂在大门上,说是可以避邪。 〔说明〕这是一首写春节的著名诗篇。爆竹声声,春风吹暖,阳光普照,万象更新,一派欢…  相似文献   

11.
白居易诗中民俗二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艳喜 《天中学刊》2008,23(3):65-67
白居易的诗歌保存了大量中唐社会的民风民俗,而后人的相关解释却不乏抵牾之处.考索历代文献可知亥市、亥日收鱼是荆吴临江近水地区渔民亥日收鱼,然后到附近集市上买卖的风俗;蓝尾酒即屠苏酒之意.在此基础上还原了白诗中涉及的唐代民俗.  相似文献   

12.
守岁     
守岁,是年节各项活动中的最末一个节日了。腊八和送灶都是祀祖祭神的事,守岁则是自己的事。“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两年”。这一夜是时间的门槛,年序将进入新的一轮,人的年纪将增加一岁;生命,不论是走向盛旺,还是趋向衰亡,古人都异常关注此新旧交接的一刻。大家围炉而坐,彻夜不眠;为了来年好运,他们一边喝着屠苏酒,一边念诵《椒花颂》(古人新年祝  相似文献   

13.
我国人民向有正月初一和除夕夜合家团聚饮屠苏酒的习俗。 酒名何谓“屠苏”?《岁时广记》说:“屠者,言其屠绝鬼气;苏者,言其苏省入魂”,意谓此酒可防瘟疫邪气侵袭,驱病健身故也。不过也有人说,“屠苏”是名医孙思邈当年住过的草庵名。传说孙每年除夕,常将一副药赠邻居,并告知把药用布包好,浸在水中,于正月初一取出浸在酒坛内,全家共饮,可去病消灾。后人不识药名,遂以庵名名之,谓“屠苏散”。但也有人说此系三国名医华佗的酒方,以中药肉桂、陈皮、白术、山椒、甘草,浸泡黄酒而成。《本草纲目》所载屠苏酒酒方较详细:“用赤木桂心七钱五分,防风一两,菝葜五钱,蜀椒、桔梗、大黄五钱七分,乌头二钱五分,赤小豆十四枚,以三角绛囊盛之,除夕悬井底,元旦取出置酒中,煎数沸,举家饮之。” 清人梁章钜也辑录有一配方:用大黄、桔梗、白术、肉桂各一两八钱,乌头六钱,菝葜一两二钱,把它们揉合研成末,在除夕中午沉入水井,初一早晨捞出,倒入酒中煮开即成。不过我记得小时我家也煮过屠苏酒,母亲只用肉桂、陈皮、白术、山椒各十五克,甘草十克,装入纱布袋浸一斤黄酒内入坛,密封一周即成,制法较简单。 屠苏酒饮法还颇有讲究。东汉崔实在《四民月令》中说:“此酒要年少者先饮,年长者次之,最老者最后饮。宋人庄季裕在《鸡肋篇》中解释这种饮酒次序是:“如岁盏屠苏酒,自小饮至大,老人最后,后余惟多,则亦有贪婪之意。”把老人最后吃解释为老人贪吃,我认为不合情理,还是《时镜新书》上说得好:“晋海西令问董勋曰:‘正旦饮酒,先人小者,何也?’勋曰:‘俗以少者得岁,先酒贺之;老者失岁,故后饮酒。’”顾况诗云:“不觉老将春共至,更悲携手几人全,还丹寂寞羞明镜,手把屠苏让少年。”成文干诗曰:“戴星先捧祝尧觞,镜里堪惊两鬃霜。好是灯前偷失笑,屠苏应不得先尝。”白乐天也有诗道:“岁酒先沾辞不得,被君推作少年人”。与《时镜新书》上说的道理相近。 (《团结报》2000年2月5日)  相似文献   

14.
《初中生辅导》2023,(Z9):26-29
<正>鞭炮声响,烟花迷人,又是一年新年时。今天我们就盘点一下,那些文人笔下的中国年是什么样的。辞旧迎新元日[北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全诗描写了春节辞旧迎新的景象,题材取自民间习俗和生活细节,将春节放爆竹、喝屠苏酒、换桃符等习俗完美地嵌入诗中,充分表现出过年的欢乐气氛,极具浓厚的生活气息。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充满欢快及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  相似文献   

15.
节令酒诗是中国古典诗词艺百花园中的一枝奇葩,经过考察吟咏柏酒、屠苏酒、雄黄河、菖蒲酒、菊花酒等节令酒的的古代诗词,其中有不少作品都蕴含了创作主体们的一种祈寿趋古心理。究其原因,一方面这些节令酒都有药用价值和健身作用;另一方面诸节令酒在人们意识当中具有辟邪消厄功能。惟二结合,才生发出古代节令酒诗所折射的主体们的祈寿趋吉心理。  相似文献   

16.
新年新气象     
<正>[原文阅读]岁时(节选)选自《幼学琼林》爆竹一声除旧,桃符万户更新。履端,是初一元旦;人日,是初七灵辰。元日献君以椒花颂,为祝遐龄;元日饮人以屠苏酒,可除疠疫。新岁曰王春,去年曰客岁。火树银花合,谓元宵灯火之辉煌;星桥铁锁开,谓元夕金吾6之不禁。[字词注释](1)岁时:每年一定的季节或时间。(2)桃符:古时挂在大门上的两块画着门神或写着门神名字,用于避邪的桃木板或纸,相当于门神像。  相似文献   

17.
所谓过去式 ,指动作发生在过去的一种语法形式。与之有关的有 :一般过去时、过去进行时、现在完成时、过去完成时、现在完成进行时和过去完成进行时等。但在用动词填空的过去式时 ,到底用过去式的哪种时态呢 ?我们往往感到模糊。现我们就一般过去时、过去进行时、现在完成时和过去完成时来看看它们间的联系。一、相同点 :它们的动作都发生在过去。二、不同点 :A :概念不同。 (1 )一般过去时 :指过去发生的动作或存在的状态。它强调过去发生的这个动作或存在的这个状态。没有强调时间 ,也没强调该动作对现在造成的影响或结果。 (2 )过去进行…  相似文献   

18.
◎A组话题一忘与不忘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按要求作文。据说,犹太王大卫的戒指上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会过去。”契诃夫小说中一个人物的戒指上也刻有一句铭文: “一切都不会过去。”一位哲人曾说:成功和失败只代表只过去,忘记过去,才可能走进新的天地。另一位哲人则说:过  相似文献   

19.
一、中国海尔公司总裁张瑞敏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小不是美,大也不是美,只有由小到大才是美。”话题:小大之辨[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龙城高中易志仲供题] 二、据说,犹太王大卫的戒指上刻有一句铭文: “一切都会过去。”契诃夫小说中一个人物的戒指上也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不会过去。”一位哲人曾说: “成功和失败只代表过去,忘记过去,才可能走进新的天地。”另一位哲人则说:“过去不能忘,因为历史是一个永远的存在。”  相似文献   

20.
过去完成时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难点之一。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概念,归纳句型,可使学生熟练掌握其用法。下面笔者就此对“过去完成时”浅析如下: 一、概念:过去完成时表示在过去某一时间或动作之前已经发生或完成了的动作,即“过去的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