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广西沿海高等教育发展路径及政策选择,要在原有高等教育及中等教育基础上组织资源实现发展,树立投入高等教育就是发展地方经济社会的新观念,以建设本科院校为主作为发展高等教育的战略目标,建立本科院校由自治区举办、区市共建的管理体制。广西沿海已办高校必须选择好发展策略:规模适中,重在质量;准确定位,走师范教育与培养应用型人才并举的道路;开办地方经济急需的海洋、石化及物流等专业;走校企联合办学的道路,依靠沿海工业创新“订单教育”模式;培养及引进并举,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  相似文献   

2.
曹方 《高教论坛》2013,(2):55-57
服务地方经济社会是新建本科院校发展的战略选择,《服务广西海洋经济发展探索》一书充分论述了广西沿海新建本科院校与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认为广西海洋高等教育应乘势加快发展,广西海洋高等教育发展应有相应的机制保障,地方高等院校应主动服务地方发展,地方高等院校服务地方应构筑互动机制与平台。  相似文献   

3.
实训师资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实训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关系到教学质量的高低。通过对广西地方本科院校财会类专业招生、师资概况及实训师资队伍建设存在问题的深入分析,结合转型期的新特点和新要求,提出转变观念,做到理实并举;学习先进,提升师资素质;突破障碍,壮大双师队伍;筑巢引凤,做到事业留人;多措并举,强化师资培训;科学评判,做到优劳优酬等一系列对策,以更好地推进广西地方本科院校财会类专业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郭娜 《新疆教育》2012,(23):6-6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尤其是地方本科院校迅速发展,但更多的体现在规模的不断扩张,内涵建设、办学特色和文化建设则略显不足。地方本科院校走特色发展之路是应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谋求生存与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从我国地方本科院校的特点入手,分析地方本科院校在办学特色形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大学文化对地方本科院校特色形成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地方本科院校特色发展与大学文化建设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结合湖南商学院重点专业建设的实践经验,探讨地方商科类本科院校重点专业建设的一般发展规律,提出了地方本科院校重点专业的建设应在学校定位与学科定位的指导下,合理选择突破点,以点带面,走专业集群创新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6.
地方院校要实现快速健康发展,首先要明确自身办学定位,地方院校的办学定位应该体现区域经济支柱产业发展的需要,体现区域经济新兴产业的发展方向,体现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素质的综合要求。钦州学院作为广西沿海唯一一所公立本科高等院校,正凭借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的东风,以筹建北部湾大学和迎接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为契机,积极探索符合自身定位的发展道路,立足服务地方,突出办学特色,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相似文献   

7.
伴随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而兴起的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担负着为广大经济相对落后地区培养大量实用型或技术型人才以及振兴地方经济的任务。但这支新生的教育主力在发展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师资结构失衡,高层次人才缺乏;机制不健全,人才的显性流失与隐性流失现象较为普遍;教师继续教育认识不足,措施不力等。今后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应从如下几点建设师资队伍:树立科学发展观,注重制度环境建设;外引与内培并举,培养高水平师资团队;构建教师继续教育、终身学习体系。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高等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新时期,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已成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中坚力量。如何找准定位,走特色发展之路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发展机遇期面临的首要问题。日前在上海举行的  相似文献   

9.
打造特色专业是高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特色专业建设点是新建地方性本科院校在激烈的高等教育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本文在分析山西省新建本科院校特色专业建设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新建地方性本科院校应走从地方资源中孵化专业特色、从办学传统中提炼专业特色、从人才培养模式中创新专业特色的路子,用较短时间形成比较优势,为地方社会经济文化建设培养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0.
本文针对广西民办本科院校高质量发展面临的生存压力增大、内部治理不规范、科研与服务社会能力不强及产教融合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论述新时代广西民办本科院校高质量发展对策,认为可从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提升内部治理能力、转变师资队伍建设理念及创新产教融合大平台等方面进行突破。  相似文献   

11.
广西沿海地区系广西未来重点发展的区域,特别是广西提出构建北部湾(广西)经济区后。广西的“海上突破”战略思路更加清晰,毫无疑问未来广西沿海地区将成为北部湾(广西)经济区沿海城市群的核心地带。目前,广西沿海地区城镇发展的动力因子主要表现在优越的区位条件、良好的基础设施、较便利的交通条件及正在崛起的广西临海工业,这些动力因子为广西沿海地区的城镇发展提供了厚实的基础条件。但广西沿海地区的极核城市及次级中心城镇的规模尚小,经济结构不合理,经济实力较差,城镇对其周边的辐射力度较小,城镇的个性也不明显。在立足于广西沿海地区实际的基础上,为确保广西沿海地区城镇的可持续发展应采取正确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在钦州师专基础上建立钦州学院,是广西沿海边境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融入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需要,是优化广西高等院校布局结构调整的需要,是促进广西沿海边境地区基础教育健康快速持续发展的需要。钦州市党委、政府的重视,部门协作,社会各界的支持,为钦州学院的建立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和良好的社会环境;钦州师专执着追求,开拓进取,加快发展,增强办学实力,确保了升格为本科院校的成功。钦州学院的建立为钦州的高等教育搭建了一个新的更高的平台,钦州学院的使命还有待在办学的实践中去完成。  相似文献   

13.
于瑞强 《高教论坛》2012,(6):113-118
高职院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基层专业人才的需求。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为广西各领域的发展带来新时期的机遇,同时也对广西的高职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作为工作在教学一线的专业教师,结合对国家、广西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解读,本文针对基于新升格建筑装饰专业的课程设置、基地建设、专业课程特色的开发、教学质量及跟踪等方面的建设进行一定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试论地方性高师院校的社会服务职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服务职能是高等教育的重要职能之一。作为地方性高师院校,要主动适应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充分发挥社会服务职能,从高等教育社会服务职能的历史和现实来看,地方性高师院校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但也有自己的特点,在高师院校的改革思路上,要改变领导内部体制,建立“一校两制”的运行机制,要从培养师资的本职出发,拓展“科教兴农”的新路子,要抓住当前有利时机,全方位开展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5.
成渝经济区的区域开发给成渝两地高职院校的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同时,作为与区域经济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着新市场的考验.两地高职院校都应以服务成渝经济为目标,以地方文化特色为主要依托,服务于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区域产业集群为主要内容、通过两地高职院校的错位发展实现服务地方经济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培养职教师资是民族地区高师院校拓展服务领域和发展空间的必然选择,也是其承载社会职责的重要使命。民族地区高师院校开展职教师资培养工作,应具备鲜明的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理念,建立契合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专业结构,完善相关的配套教学条件。广西师范学院探索并实践了以地方高师院校为主,中等职业学校和企业参与培养的职教师资培养新机制。  相似文献   

17.
高等师范教育改革的关键是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等师范教育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既有大学毕业生从业竞争机制的严峻挑战 ,又有基础教育深刻变革对师范教育的新要求 ,师范院校必须发挥专业优势 ,造就时代需要的优秀教师人才。高等师范教育改革的关键是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 ,突出师范技能的专业教育 ,优化师范教育的课程结构 ,做到提高整体素质与强化专业基础相结合 ,拓宽专业口径与适应中学教育相结合 ,开拓专业新领域与适应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相结合 ,突出师范特色与面向基础教育相结合。高等师范院校要着眼于未来 ,努力增强师范教育体系的开放性和兼容性 ,合理使用师范教育资源 ,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 ,既出人才 ,又出教育理论、教育教学技术和现代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时代,独立学院在为国家培养和输送应用型人才方面扮演着愈加重要的角色。影响和制约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的重要因素有很多,其中,校地协同育人起到关键作用。通过探讨校地协同育人在独立学院转型发展中的价值与内涵,明晰转型发展驱动下独立学院校地协同育人的关键要素主要为价值导向与目标要素、课程教学要素、师资模式要素、文化与环境要素。文章提出了独立学院校地协同育人模式创新的实现路径为互嵌"双主体"协同育人理念、建立"双课堂"实践教学模式、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力量、搭建"双引擎"文化互融平台。  相似文献   

19.
推动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是我国教育领域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国“地方高校转型”的政策体系已初步形成,地方高校转型实践也在如火如荼地展开。文章基于六所地方转型高校的深度调查,发现和总结了一系列凝聚中国特色的地方高校转型经验:以“学校章程、发展规划、决议”等形式将学校转型发展战略及“应用型办学定位”予以明确;以建设产业学院、调整专业(群)建设、加强应用性研究等方式实现高校与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对接;以应用型人才培养、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等作为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依据;以增加实践类课程比重、设置模块化课程、强化创新创业课程等方式改革学校课程体系;以校企“合作共建共享”的方式来加强高校实习实训基地及产学研用平台建设;以“教师管理制度的创新与突破”“引进来”“送出去”“双聘双挂”等多路径,来提升高校“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质量。这些如“火”的现场背后也存在如“冰”的困境:关于“地方高校转型”的理念与认识仍缺乏“共识”,仍存在“标签化”疑虑;地方高校各“关键要素”的转型仍存在能力、路径及机制等多方面障碍;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仍是短板,亟待完善制度、理顺机制。基于此,未来应进一步转变观念并达成共识,将应用型高校作为一种“类型”的高校来看待;要进一步发挥省级政府在区域高等教育布局结构调整、实施高等教育分类设置与分类管理中的关键作用;地方转型高校“关键要素”的突破仍是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20.
高职院校应该为地方经济、职业岗位培养高技能型人才,当前江苏沿海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期,区域经济不断呈现新的特征和发展趋势,通过分析江苏沿海区域经济特征及发展趋势和当地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现状,结合江苏沿海的区域优势及经济发展,提出了区域经济对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要求,给出了江苏沿海高职院校专业设置满足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