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7 毫秒
1.
虚拟社区是网络环境下出现的一种网络社会现象,它将不同的用户聚集成为有机的网络共同体。本文先介绍了虚拟社区的形成,然后论述了虚拟社区的信息交互过程、信息组织方式及其特点,最后提出图书馆虚拟社区的构建。  相似文献   

2.
对学术虚拟社区知识交流模式进行研究,有利于引导虚拟环境下的学术交流活动,创建良好的在线知识交流环境,促进知识共享和创新.在对学术虚拟社区用户类型和交互关系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学术虚拟社区存在基于会话、链接、引证关系的3种主要知识交流模式,并进一步归纳出基于会话关系的16种基本知识交流模式、基于链接关系的3种知识交流模式和基于引证关系的两类知识交流模式.  相似文献   

3.
基于知识共享的虚拟社区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不同类型虚拟社区知识共享倾向的分析,提出了保持虚拟社区活力和特续发展动力的核心因素,就用户群的构成和交互空间的建设进行了研究,构建了虚拟社区知识转移和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4.
Web3D已经成为Internet上3D文件的标准,围绕Web3D的实现技术及工具的开发受到业界的普遍重视。概述了综合运用3ds Max、cuh3d等Web3D实现技术创造具有交互功能的三维立体M模型,建立在web3d环境中进行交互的实现过程。  相似文献   

5.
虚拟社区成员之间的沟通交流,从知识形成的角度来看,是主题的传播。社区成员之间因为主题的交互、知识的产生而形成了基于不同主题的社会关系。对虚拟社区成员之间的社会关系进行挖掘与可视化分析,能够揭示社区内部的网络结构和动态变化,为社区成员提供更好的服务。对基于主题的虚拟社区成员社会关系进行挖掘,在此基础上设计并实现了社会关系查询与分析工具SocialQuery,对虚拟社区成员社会关系进行了可视化查询与分析。实验结果表明SocialQuery能够发现虚拟社区成员社会关系的强度和主题,所提出的社会关系计算方法优于现有方法。  相似文献   

6.
黄丽佳  袁勤俭 《现代情报》2009,40(1):170-177
[目的/意义] 系统地揭示虚拟社区系统功能设计领域的研究进展,以帮助相关研究人员准确把握该领域值得关注的潜在研究方向。[方法/过程] 在对国内外虚拟社区系统功能设计相关文献进行评述之后,指出了该领域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结果/结论] 发现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虚拟社区的形成系统功能设计、交互系统功能设计、资源管理相关系统功能设计、个人信息管理系统功能设计以及系统功能对用户使用意愿的影响等方面,存在"系统功能设计多注重系统实现,而较少基于用户使用体验"等问题,因此未来的研究应该关注虚拟社区系统功能对用户使用效果、使用满意度的影响等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目的/意义】通过对不同类型虚拟社区中基于问答交互的知识交流效率进行跨社区、跨学科的差异分析,为各社区准确定位并优化知识交流支撑体系提供参考。【方法/过程】选取ResearchGate、知乎、小木虫、CSDN、经管之家等虚拟社区及其中的编程语言、金融学2个学科版块,结合熵权法计算的社区学科问答综合度量,建立多元虚拟社区问答交互知识交流效率评价的指标体系,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计算社区学科的相对知识交流效率,并进行跨社区和跨学科的比较。【结果/结论】多元虚拟社区整体规模效率较高,但纯技术效率有待提高,且社区规模对虚拟社区知识交流效率影响的边际效应递减;跨社区层面,综合性社区的知识交流效率高于垂直社区的知识交流效率;跨学科层面,经管类学科的知识交流效率高于理工类学科的知识交流效率。【创新/局限】本研究突破学科差异视角,从社区类型本质差异切入,开展不同类型社区之间的问答交流效率差异分析,以指导不同类型虚拟社区准确定位并优化建设模式。未来可以进一步扩展学科范围,且可在此基础上进行语义分析与情感分析。  相似文献   

8.
【目的/意义】知识在群体社交过程中得以流转、发酵、深化,生成新知识,探究学术虚拟社区社会化交互质 量有助于优化学术科研知识服务系统,提升知识流转效率。【方法/过程】基于远程交互层次塔理论结合学术虚拟社 区特征构建社会化交互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物元可拓法实证检验了小木虫虚拟社区的社会化交互水平,并采 用LASSO回归模型分析了指标的敏感性。【结果/结论】小木虫交互质量总体达到良好等级,倾向一般等级,其中操 作交互和概念交互质量良好,信息交互和情感交互质量一般,二级指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差异,敏感性分析验证了 评价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为社会化交互质量评测开辟了新的路径。【创新/局限】实例分析样本数据量较小,采 用专家打分的评价方法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后续研究将考虑进一步扩大调查范围,以保证研究结论的客观性与普 适性。  相似文献   

9.
在开放式创新愈演愈烈的大环境下,用户体验、用户创新层出不穷,众包成为了企业发挥用户创新价值的重要策略。本文通过社会网络分析法对创新虚拟社区参与"众包"行为的用户关系进行分析。在M论坛中选取了一个月的交互数据作为样本,分别从密度、社群图、中心性等方面来分析用户创新虚拟社区的社会网络结构;并从意见领袖、弱连接、吸引孤立者、思想风暴者等角度对社区建设提出相应的策略,以促进网络结构的优化和虚拟社区集体智慧的发展。结果表明:该虚拟社区的通话模块是一个稀疏型的社会网络结构,群体相对松散,成员之间沟通较少;活跃的粉丝不一定能提出有商业价值的意见,但是活跃在论坛里的用户一方面可以更熟悉该品牌手机的操作,另一方面可以为别人的问题提供帮助;积极发帖可以提供多用户互动的机会,也可获得更多的社会网络关系的机会。  相似文献   

10.
李永涛 《中国科技信息》2006,(16):118-119,166
本文主要研究了X3D技术最具动态交互功能的Teuehsensor传感器,论述了在X3D虚拟三维扬景中,利用TouchSensor传感器实现动态交互的方法;以及结合实例,介绍了如何运用TouchSensor和EcmaScript语言建立动态交互场景,实现更强交互能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互联网+"的产业融合不断推进,智慧旅游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3D虚拟旅游已经运用到了实际的旅游产业中。"旅游+虚拟现实"结合的理念,是利用了计算机网络、3D虚拟成像、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最新技术,把旅游景点直观展现在虚拟的世界中。研究了国内外最新企业、技术案例,分析当前虚拟旅游的现状和商业运行模式,指出目前存在的发展瓶颈,最后根据最新的技术发展,得出未来旅游产业可能发展的新业态。  相似文献   

12.
罗捷 《大众科技》2014,(1):62-64
以某型搬运机械手为仿真原型。对其机械结构、运动模型进行了分析,创建其三维零件模型,在Unity3D中完成零件模型的组装,利用物理引擎实现碰撞与摩擦的仿真,使用脚本仿真电机与气动的驱动方式。在Unity3D引擎中实现了对搬运机械手这一较复杂机械的仿真。其仿真效果与实际设备有着较高的一致性。相比于传统解决方案,本搬运机械手的仿真方法在实现的方便性,仿真的交互性方面有了不同程度的改进与提高。  相似文献   

13.
刘蕤  田鹏  王伟军 《情报科学》2012,(6):866-872
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验证了个体心理维度及社会文化维度内的影响因素对于虚拟社区知识共享意愿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自我效能对虚拟社区知识共享意愿有正相关关系;个人结果预期对虚拟社区知识共享意愿有正相关关系;自我效能对社区导向结果预期有正相关关系;关系对虚拟社区知识共享意愿有正相关关系;争面子对虚拟社区知识共享意愿有正相关关系。最后依照实证研究结果,提出促进虚拟社区知识共享的激励机制,为管理实务提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虚拟团队在完成任务时借助电子媒介进行跨越时空限制和组织边界的沟通,其沟通过程通过人机互动以及所形成的人际互动而实现。重点评述了国内外虚拟团队沟通过程中人与媒介之间以及人与人之间互动方面的相关研究成果,并对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李满春  张健 《科技通报》2005,21(6):752-755,759
基于Web的虚拟地景信息系统是对如何将3DGIS、WebGIS以及VRGIS有效结合起来的一次探索。该系统提供基于Web运行的三维可进人地图,用户通过网页浏览器即可在计算机实时生成的虚拟地景中随意漫游和与之交互。系统基于Java3D实现,在分析Java3D场景图数据结构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将场景数据保存到数据库中,场景对象按要素分类建表,并把场景对象的属性数据和空间数据保存到同一记录中,从而实现客户端对场景要素的显示控制和对场景对象属性信息的查询。  相似文献   

16.
虚拟研发中心的组成形式及合作模式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丁堃  王英俊 《软科学》2003,17(2):49-51
虚拟研发中心是一种新型的R&D创新模式,其实质就是借助现代网络技术快速与其他研发机构建立起合作关系,完成研发活动。本文对虚拟研发中心的组成形式及合作模式做了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17.
虚拟团队的知识创新与互动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虚拟团队是实现知识创新的有效模式,而知识创新又是以知识交流为基础的。根据知识链的构成要素,对影响知识交流和创新的一些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建立了虚拟团队的知识交流模型;同时,对虚拟团队中知识转移的四阶段模式和知识创新过程作了相关性研究。最终得出虚拟团队中知识转化与互动性模型以及虚拟团队的知识创新模型。  相似文献   

18.
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是现代教学网络动态课件设计中的最新技术,其沉浸性、交互性、想象性、实用性的特征在网络课件的交互和实验设计中得到广泛应用.分析和比较了虚拟现实技术设计与实现的几种方法和思路,并以现有造型软件与虚拟交互控制软件相结合,用开发设计的课件实例阐述了虚拟现实技术在网络动态课件设计中的实现.  相似文献   

19.
This article attempts to clarify the murky conceptual water of “interactivity,” arguing that the term refers to two distinct phenomena: interactivity between people and interactivity between people and computers or networks. The former orients research on the process of interactivity. The latter orients research on the product of interactivity. That two distinct phenomena have been labeled with the same term causes problems when one wants to move from theorizing about interactivity in the abstract to investigating what effects interactivity has and then to operationalizing measurement terms. Studying interactivity-as-process entails a research focus on human interaction. Studying interactivity-as-product entails a research focus on user interactions with technology. In wading into the murky waters of what interactivity is, we must not lose sight of why it matters. In research focused on the opportunities and constraints for citizen participation in the political process afforded by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for example, interactivity is a variable of importance.  相似文献   

20.
This article attempts to clarify the murky conceptual water of “interactivity,” arguing that the term refers to two distinct phenomena: interactivity between people and interactivity between people and computers or networks. The former orients research on the process of interactivity. The latter orients research on the product of interactivity. That two distinct phenomena have been labeled with the same term causes problems when one wants to move from theorizing about interactivity in the abstract to investigating what effects interactivity has and then to operationalizing measurement terms. Studying interactivity-as-process entails a research focus on human interaction. Studying interactivity-as-product entails a research focus on user interactions with technology. In wading into the murky waters of what interactivity is, we must not lose sight of why it matters. In research focused on the opportunities and constraints for citizen participation in the political process afforded by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for example, interactivity is a variable of importan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