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文构建了一个以政策体制为落脚点,经济发展为出发点,人文环境为支撑点,发展潜力为着眼点四维度的“人才安全屋”理论模型,设计了一个“人才安全屋”指标体系,通过R语言编程对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数据进行了人才区域逆向流动的实证分析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虽然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人才逆流指数存在明显梯度差异,但随着国家“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等经济战略的稳步推进,在东部地区人才逆流指数稍有下滑趋势的同时,中部、西部地区展现出了上升的态势,这样有益于缩小我国区域贫富差距,增强区域发展协调性,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2.
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分析是研究区域科技进步水平的重要内容之一。以综合发展度与同步系数等定义为基础,建立区域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发展评价模型。利用浙江省11市2010年相关统计数据,从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两大子系统出发对浙江省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协调性进行实证分析,剖析科技进步与经济增长各种模式及其绩效。  相似文献   

3.
树立区域品牌是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谋得发展优势的重要策略,也是扩大区域影响力、增强区域吸引力的重要手段。打造一个知名区域品牌,需要政府、企业、社区等利益方的共同努力。以"武汉.中国光谷"区域品牌为例,重点探讨了做响做亮区域品牌的综合举措。  相似文献   

4.
树立区域品牌是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谋得发展优势的重要策略,也是扩大区域影响力、增强区域吸引力的重要手段。打造一个知名区域品牌,需要政府、企业、社区等利益方的共同努力。以"武汉.中国光谷"区域品牌为例,重点探讨了做响做亮区域品牌的综合举措。  相似文献   

5.
《科协论坛》2011,(5):33-34
开滦集团公司是一个国有特大型煤炭企业,2010年,原煤产量完成5800万吨、营业收入达到850亿元,非煤产业的收入比重达到70%以上。"十二五"期间,开滦集团将按照"开放融入、调整转型、科学发展、做大做强"的战略方针,积极融入河北省区域经济发展布局,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统领,努力建设主业突出、结构合理、多元经营的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跨国的国际领先、国内一流的新型能源大型企业集团,打造"中国的鲁尔"。"十二五"末,  相似文献   

6.
关于发展内蒙古“呼包鄂”区域物流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阐述了建立区域物流体系是内蒙古"呼包鄂"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提出构建"呼包鄂"区域物流体系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吴萍  胡迪  谢霜 《科教文汇》2009,(32):247-247
汉代出现的"羽人"形象为追求长生不死、生命永恒及羽化升仙思想的物态化形式,当时社会浓厚的道家思想为其发展、繁荣营造了良好的氛围,"羽衣"与羽化升仙的诸种文化关系和审美关系,又是道家思想服饰审美文化感性显现的,在汉代各区域画像石中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8.
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其主要原因是科学技术落后,人才资源匮乏。本文从我国实际出发,以"正确理解和落实‘两个第一’重要思想,确保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论述,坚信只要抓住"两个第一"不动摇,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9.
邬德林  张平  陈鑫 《未来与发展》2011,(7):97-100,79
区域品牌作为促进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手段,很多地方政府都相继提出依靠发展区域品牌来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本文在对区域品牌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研究基础上,以黑龙江哈大齐工业走廊地区为例,结合该地区发展区域品牌的现实基础,提出哈大齐工业走廊地区发展区域品牌的基本构想,即实施区域联动,以及政府和企业共同为主导的"区域一体、双核驱动"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0.
《科协论坛》2006,21(2):36-37
产业集聚是一种地域概念,意味着同类企业和关联企业在某一区域相对集中:产业集聚是一个拥有新的竞争优势的发展阶段。由于同类企业和关联企业的集中,企业间的竞争性和协调性加强,为企业创新能力的提高形成了良好的环境。产业集群是区域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世界性经济现象,是增强区域经济持续竞争力、形成增长极、带动个地区经济发胜的强劲摊动力量。  相似文献   

11.
Addressing major S&T issues of strategic importance to China's socioeconomic growth, national security and development sustainability, the key projects of CAS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11th Five-year Plan (2006-2010) are large-scale research initiatives with an expectation to give rise to S&T breakthrough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national mid- and long-term planning for S&T development, they are designed in a top-down approach to make full use of CAS advantages in disciplinary studies by widely pooling resources across the country. So far the first batch of 13 such projects has been initiated. The following is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some of them.  相似文献   

12.
2008年是我国“十一五”规划的第三年,3年来,我国经济政策大幅调整,经济环境剧烈变化.对出口企业的营运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本文首先介绍了我国出口企业的现状,在对政策和非政策两方面因素变动进行综述的基础上,全面分析了3年来经济形势变动对出口企业产生的各种影响.最后从企业和政府两个角度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十四五"时期,空间治理现代化和区域经济布局优化是规划和发展的重要内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布局采用"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的指导思想,迅速带动了国力整体提升,但区域间发展差距持续拉大;开放经济与非国有经济发展迅猛,但经济体系安全性和高级化存在"短板",国有经济领域改革尚有不足。我国空间治理进步显著,但在法制化和科学化、学习型政府和民主化治理及治理体系化等方面,同现代化要求差距较大。"十四五"时期,空间治理现代化的重点是:完善政府、市场、社会组织、公众共同参与的空间治理模式,健全公平与效益并重、政府调控与市场优化配置并重、问题与目标并重、约束与激励并重的区域政策体系,形成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区域协调新机制。区域经济布局的重大举措是:不断增强城市群、都市圈和区域中心城市的能级,践行人口经济集聚过程中实现区域均衡协调发展的新模式。以重构我国相对完整的产业体系为契机,打造重大生产力布局的新形态。启动大西北地区高质量开发的伟大工程,培育相对贫困地区发展致富的新动力。  相似文献   

14.
重大生产力布局作为我国制度优势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关系到我国未来15—20年中长期区域发展格局的战略部署。文章在重新审视和回顾我国重大生产力布局的主要理论基础和历史变迁过程的基础上,认真总结了我国未来区域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重大问题。提出重大生产力布局应该面向国家战略安全,以建设创新型地域经济综合体为主要抓手,构建自主、完备、富有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形成以"战略发展区主导+特殊类型区补充"为主的生产力总体格局,打造多主体参与的开放式重大生产力布局体系;不断强化东部沿海战略竞争能力、西部沿边战略开放能力和中西部战略保障能力,支撑我国实现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第二个百年目标。  相似文献   

15.
“十二五”中国能源和碳排放预测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能源发展的一个鲜明转折期,取得了辉煌成就,也经历了重大挑战。"十二五"时期,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仍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特征。在此背景下,我们对"十二五"时期我国能源供需、二氧化碳排放量,以及单位GDP能耗和单位GDP碳排放等重要能源发展指标进行了分析和预测。  相似文献   

16.
With the support of the central government, the Knowledge Innovation Program (KIP) was initiated by CAS in 1998 in an effort to build a national innovation system at the advent of a knowledge-based economy. Since then, scores of major projects under the Program have been launched with an objective to address the key S&T issues that are of strategic significance to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national security and soci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China. Through integrating CAS strengths with social resources, these projects have scored encouraging achievements.  相似文献   

17.
国土资源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直接关系到粮食安全、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生态安全,是生存之基,发展之本,财富之源。在规划"十二五"发展之际,有必要把国土资源领域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从而使国土资源在参与宏观调控的过程中发挥保障发展、保护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相似文献   

18.
“十四五”时期行政区划设置与空间治理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行政区划一直都是国家进行地方治理的基础支撑单元。近年来,行政区划调整成为优化资源配置和空间治理的重要抓手。行政区划设置在完善城市布局、优化城市结构、提高空间治理效率、调节空间发展秩序、促进区域均衡发展和实现区域优化重组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建议在"十四五"期间,充分发挥行政区划的资源优化配置作用,推进城市群专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因地制宜推进各级中心城市建设步伐,提高中心城市综合承载和资源优化配置能力,优化县级行政区设置与布局,激发地方发展活力,推进扁平化管理,提高空间治理效率。同时,提出进行政区划调整的配套政策与建议,为中国新时期的空间治理和区域协调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构建过程导向的因子理想关联评价模型和结果导向的三阶段DEA效率评价模型,对"十二五"以来的创新政策效果做评估,发现2010-2018年科技创新政策整体是有效的,但主要影响因子存在地区差距较大、有效性波动等问题;政策效果出现东西差距缩小、南北差距拉大、东北明显落后、中西部依赖性强等特点;创新效率由中心城市到经济圈再到其他地区递减.检验近年创新政策实施效果,对制定"十四五"创新政策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国家管控对区域发展格局的塑造过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国家管控是塑造区域发展格局的重要作用。论文从国家管控的视角,分析其对区域功能塑造过程的积极作用与消极影响,以便为未来塑造良好的区域功能格局提供借鉴。五年发展规划是我国引导和塑造区域发展格局的重要国家管控手段。计划经济体制下集全国之力促进内陆地区的经济发展,缩小了沿海与内地的差异,但扭曲了自然区位优势,削弱了区域经济快速增长的动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非均衡发展激励东部沿海地区率先发展,并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引擎,但由于未能产生区域联动效应,使东中西部的区域差距显著拉大。“十五”和“十一五”规划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有效地缩小了区域间的差距。而未来主体功能区划的实施必将使中国的区域功能分工更为合理而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