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从判例法的概念入手,分析其在法律制度中的优越性,通过梳理我国判例法制度历史发展的脉络,分析我国现有的法律制度,总结出建立合理的判例法制度的必要性,并对构建中国特色的判例制度提出建设性的建议,消除传统制定法模式下的立法及司法解释的固有弊端,以适应我国不断发展的司法实践.  相似文献   

2.
本文针对当前判例法研究的现状,着重探讨了判例法研究中的观念性错误,试图澄清关于判例制度的一些模糊认识。全文主要阐述了三个方面的问题:1.什么是基本观念错误。2.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判例法。判例不是通常所讲的案例,二者有本质差别。3.中国并不缺乏判例法传统。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立法模式深受大陆法系的影响,因而判例法不是法律渊源,但是成法因其具有不合目的性,滞后性和模糊性等自身无法克服的缺陷,而判例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成法的这些不足,同时,我国从历史上和现实中都有判例法的经验基础,因此,应在我国建立起以成法为主,判例法为辅的立法模式。最后,本还从提高社会整体法律意识,加强法官职权和提高法官素质,正确认识成法和判例法的地位以及明确授权给创设判例法的机关等四个方面作出了论述。  相似文献   

4.
针对我国尚未制定判例法的现状,论述了建立判例法制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指出为适应司法改革的客观要求,我国应建立判例法制度,形成以成文法为主体,判例法为补充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  相似文献   

5.
中国民商判例制度之建立——判例法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英美判例法的特点入手,分析了判例法的借鉴意义,在阐述中国建立民商判例制度作用的基础上,论述了我国民商判例制度的建立。  相似文献   

6.
针对我国尚未制定判例法的现状,论述了建立判例法制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指出为适应司法改革的客观要求,我国应建立判例法制度,形成以成文法为主体,判例法为补充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  相似文献   

7.
二战以来,世界两大法系的融合趋势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而日益加强,遵循先例原则已经成为现代法治的普遍要求和基本原则,判例法也应当成为我国的法律渊源。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悠久的判例法传统至少具有以下特征:创制主体从多元走向统一、经历了从主导地位走向辅助地位再走向主导地位的过程,强制力和说服力长期并存。从中我们可以得出历史性的启示:一是判例的创制权应该由最高人民法院统一行使;二是应该确定判例法的辅助地位,而不是主导地位,更不是并行地位;三是我国判例应包括强制性效力的判例和说服性效力的判例两种。  相似文献   

9.
从春秋到秦汉,法律样式经过了从判例法到成文法再到判例法加成文法的混合法过程。混合法在汉代的确立,奠定了判例法在汉代隶属于成文法、与成文法并行不悖的地位。判例法的使用有利于当时社会的稳定,适应了中国统一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的需要,加快了儒家道德的法律化。判例快速发展的同时,统治者没有协调好成文法与判例法的关系,又为司法官吏徇私舞弊开了方便之门,这些得失在今天仍能给我们以启示。  相似文献   

10.
法律的融合已成为当今世界法学研究领域的共识,大陆法系英美化与英美法系大陆化,都说明了一个问题:法律的方法无体系、国界之分。在这种趋势推动下,我国要不要实行判例法在国内争论也由来已久。  相似文献   

11.
二十多年来我国法律语言研究可分三个阶段:酝酿期、草创期、深化期.研究的特色是重视构建法律语言学理论体系,潘庆云的<跨世纪的中国法律语言>等的理论及体系各具特色.法律语言研究的成绩主要是:初步形成具有一定实力和发展前景的学术队伍;初步构建了法律语言理论与体系;研究的领域不断扩大,观念和方法不断更新;重视为现实服务.不足之处是:法律语言各部分研究不平衡;学术争论不够;科学性、系统性不够,紧扣法律语言特殊规律的力作不多.  相似文献   

12.
量刑不均衡问题是当前困扰司法实践的一大难题。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法院、不同法官之间,对同类案件在裁判中出现不同的结果,量刑偏差甚大,严重影响刑法的统一实施,不能体现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量刑失衡是多种复杂因素作用的结果,有认识、立法、司法及其他因素等共同造成的。解决量刑失衡问题,关键是要统一法官量刑的指导思想,制定科学的量刑具体标准和法律尺度,节制和规范法官的自由裁量权,使相同的犯罪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和法官裁判中都能得到公平的处罚,以体现个案公正和社会正义。  相似文献   

13.
民事责任竞合是民事法律责任中的一种不可避免的现象,要正确解决责任竞合问题,首先要理解责任竞合的内涵及其意义,其次要了解责任竞合的形态与各国已形成的理论学说,最后要了解解决责任竞合问题的原则及方法。  相似文献   

14.
法律概念不确定性的来源及其弥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法律概念的不确定性面向,提出法律概念不确定性来源于语意的自我规定性、模糊性、评价性、流变性,法律概念既有其不可替代的意义,也有不可化约的缺陷。通过“概念”与“类型”的比较,凸现类型对概念的弥补作用,说明“概念 类型”模式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法律英语的现状,指出了法律英语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文章强调,要学好法律英语,必须掌握法律英语的语言特点,本文就其语言特点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阐述。  相似文献   

16.
要使法律语言学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就必须探讨它的构成要项.法律语言学的第一个构成要项,是它的学科定位和研究对象;第二个构成要项,是它的基本理论范畴;第三个构成要项,是它的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17.
论法律语言学的构成要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使法律语言学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就必须探讨它的构成要项。法律语言学的第一个构成要项,是它的学科定位和研究对象;第二个构成要项,是它的基本理论范畴;第三个构成要项。是它的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18.
在适用行政法基本原则的司法审查实践中,怎样才能做到既有效克服成文法的疏漏、僵硬及冲突,又不至于造成法律适用混乱和法官滥权?其关键就在于找到行政法基本原则适用的时机。只有在"穷尽规则"和"充足论证"的前提条件下,行政法基本原则才有适用的可能性。具体而言,只有在行政法规则缺失、行政法规则涵盖过宽、行政法规则模糊、适用行政法规则的结果导致明显的不公正或行政法律规则相互冲突的情况出现时,原则才允许被适用。  相似文献   

19.
"判例教学法"对我国法律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判例教学法”是美国法律教育中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法律职业能力为目标,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观,具有教育面向司法现实、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的特点。我国目前的法律教育存在明显的缺陷,采用传统的讲授教学法,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我国的法律教育应借鉴“判例教学法”的做法,引进和移植案例教学法。  相似文献   

20.
我国法律援助的困境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我国,法律援助作为一种新的制度,在实践运行中存在着三重困境,立法困境,机构困境,和资源困境。笔者认为,有效实施当下的法律援助。必须尽快从根本上解决事实上存在的困境,即寻求走出法律援助困境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