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女性在职场中的成就为什么总是无法与男性并驾齐驱?不是专业能力高下有别,而是思维方式多有差异。长期由男性主导的职场环境中,男性建立了专有的职场游戏规则。女性耍分半壁江山,不妨从了解男性的职场游戏规则开始,试着像男性那样思考和行事。  相似文献   

2.
高管无性别     
男性比女性更适合做高管,男性高管比女性高管更成功,女性在领导力方面不如男性……事实真的像我们平常誉到和听到的那样吗?作为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高层管理者培训与发展中心副主任,吕峰主持设计了女性管理者课程。他的观点也许能让我们对性别与高管关系问题有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贞节作为中国文化传统中的一种婚姻道德和法律规范,并非仅对女性要求,它对男性也有限制,如在法律上和实际生活中对男女私通行为的惩罚所采取的“男女兼惩”、“男女同罪”原则,以及就男性对女性的性冒犯行为予以严惩的做法,都是上述观点的体现。这种做法与维护婚姻家庭和社会安定是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4.
在弱肉强食的自然界里面,激素旺盛的雄性动物占据了主导地位,而雌性动物则由于先天的限制而处于劣势。人类社会也一样。即便是文明的现代社会,在竞争激烈的职场中,男性也永远是主导,女性似乎只能是用于点缀的装饰品。女性要想在这种重男轻女的社会里取得成功,付出的努力与代价一定会比男性多出不少。在求职、晋升过程中,女性如何与男同事相处?职业女性如何处理事业与家庭的关系?职场女性应该如何面对职场中的逆境和挫折?作为女性成功典范的伍婷女士可以为大家答疑解惑。[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以女性主义的观点看来 ,《静静的顿河》无疑是一部男性中心主义色彩十分浓重的作品 ,书中的女性形象受到了贬抑、歪曲、物化 ,而男性力量得以张扬。虽然作者也在作品中塑造了许多具有独特个性的女性形象 ,甚至描写了女性对于男性的反抗和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 ,但这种描写更多地是出于作者的人道主义和平等思想 ,仍是一种男性主体意识的流露。  相似文献   

6.
我首先谈两个方面的抽象和具体问题。一是对所谓性别在社会生活中应有地位的一个非常抽象的思考和具体要做一些两性平等方面事情的关系。现在女权主义谈得很多,女性要获取与男性相同的权利和地位,但也有一些相反的观念,认为是不是说男女在一些权利方面的差别对女性更好?认为说我们现在讲的女权观念是不是有点矫枉过正了?是不是说女性本身的生理结构和心性特点就应该体现为和男性在权利等一些方面的某些差别?这是一些人提出的所谓的对男女不平等再反思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以传统的观念衡量:男人为着征服人类和世界而生,女人则为着征服男人而来。男女性别的差异恒久存在不容置疑。在中国文化观念历经几次大的嬗变的今天,我们却发现男人征服人类和世界已取得成效,而女人到底还没能征服男人。是因为受着传统文化立场和思想观念的禁锢?还是因为伟大的男性世界的嗤之以鼻?抑或是女性自身所导致?放眼望去,近年多有不少女性作家以自身的才气和经验在文学创作实践中大胆地将女人剖析于大众面前,甚而有意在作品叙述里忽略男性的存在,而将女性的愿望在这种语言实践里纵情滋长,尽管回到现实,依然不折不扣地受…  相似文献   

8.
一、问题的提出性别自认是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自我性别的认同。这种认同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知道自己是男性还是女性;二是了解自己所属的性别角色,即在某一社会文化中众所公认的男性或女性应该具有的行为模式。性别自认是儿童性意识的最初表现,也是产生异性意识和性欲意识的基础,在儿童性别化健康发展的过程中起关键的作用。儿童怎样进行性别自认呢?不同的心理学派别有不同的观点,目前,国际上主要有三种性别自认的理论,本文试图就这些理论及其对家庭教育启示作一粗浅的探讨。二、儿童性别自认的理论卜境色自居说(Ident儿icat…  相似文献   

9.
继针对女性消费者的避孕贴纸大获成功之后,现在又有一款新的节育新星登录法国。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一次的新产品竟然是直奔男性而来!“先生们,你们究竟是偏爱‘小夹子’还是钟情于‘无痛注射’?”确实,男性消费者们从今往后都可以在市场上找到不同的节育产品:既可以选择植入生殖道的避孕夹,也可以选择抑制精子排放的相关药品。这种形如米粒的塑料夹子使用方便,  相似文献   

10.
在你的心目中.理想的男性和女性是怎样的呢?提到男性难免会有下列描述:事业心、进取心和独立性,行为粗犷豪爽,敢于竞争,即具有“男性气质”:而女性则应富同情心和敏感性,善于理家和哺育子女,对人温柔体贴,举止文雅娴静,  相似文献   

11.
我们经常听到一些家长抱怨:孩子与父母怎么就那么难沟通,谈不拢呢?一般的观点是责备孩子不肯向父母袒露心扉,说现在的孩子个性强,有心机,不听话。但我们是否也应该换一种思维方式,自问一句:我们是否也向孩子敞露了心扉?是否要求孩子做的,我们带头做到?  相似文献   

12.
真柏 《初中生》2013,(9):92-95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英国,是个盛产女性君主的国度。自从1554年玛丽一世在苏格兰如鹤立鸡群般从男人堆中脱颖而出后,一位紧接着一位的女王如同一朵又一朵眩目的奇葩,在那个国家众多的男性贵族中粲然绽放。这种有点与众不同的现象之所以会频现于英国,不知道究竟有没有什么必然的因素?不然这个国家的人们何以总是那么容易被这类从平常中脱颖而出的人或物所倾倒?  相似文献   

13.
每个演讲都希望自己的演讲能给受众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但是,怎样才能达到这种效果呢?我觉得,除了演讲自身必备的演讲口才与风采之外,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一篇极为精彩的演讲辞做“蓝本”。那么,怎样才能把这一“蓝本”写好?我建议,我们可以用创造性思维的方法来构思和撰写。何谓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指能创造新的观点或新的理论并且能够作用于人的行为,进而创造实物形态的心智活动。这种思维不仅能揭示事物的本质,而且能在此基础上提供新颖的、前所未有的具有社会价值的观念形态。它常用的方法之一便是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的辩证统一。发散思维是一种寻求多种答案的思维。它不满足于唯一的答案,而是指向于多种可能的答案,是多方向、多角度展开的;而聚合思维则是以某个思考对象为轴,从不同的方向和不同的角度,将思维指向这个中心点以供选择。最后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对女性文学的界定一学术界大致有以下三种观点:一是所有以女性生活为题材的作品,包括男性作家有关妇女题材的创作。二是女性作家的全部作品,包含女性作家妇女题材以外的创作。三是女性作家描写女性问题的作品。笔者似乎更认同于第三种观点,本文拟以张洁的“女性系列篇”为研究对象.就她笔下的知识女性形象及她们的命运遭际和爱情婚姻等方面的内容作一浅要分析。发展至今的人类文明社会,不论它的社会形态如何,总是无形或有形地存在着一个普遍的社会准则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准则。然而随着历史的前进、文明的发达,悄悄崛起了向男性为中…  相似文献   

15.
中国曾经是历史长久的封建父权社会,男性拥有极端的上层性别阶级的权利。中国文学历来也是男性的文学,女性意识在文学领域被深深的掩埋在男性对女性的辖制性想象之下。作为父系社会建立伊始的性别霸权阶级,男性的文学便是性别文学史上那个单一的声音。即使抛开丝毫没有女性或者根本不意表现女性的文学作品,剩下的中国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绝大多数也在男性意识的压抑规整之下缺失了自身的主体意识。女性形象大都依附着男性世界对女性的想象而诞生和发展,较少有生动丰富而真实的有自我主体意识的人物。但时至近代,这种男性社会对于女性的想象却渐渐产生了较大的变化。而这种改变又恰好较为完整的贯穿于近代狭邪小说本身的发展之中。  相似文献   

16.
贝弗利·法默的女权主义作家的身份一直受到争议。法默作品中女性角色的被动、弱小似乎与女权运动提倡的妇女解放格格不入,法默自己也不认为她的写作在宣扬女权主义观点。但法默小说中的女性角色不再是传统文学中的被观察的客体,而是观察的主体。法默以女性的视角来审视这个世界和男性,探索女性内心的情感,寻找女性的性别身份,反映女性受到的压迫。这种写作方式在女权意识蓬勃发展之前是不可能出现的,因此,法默的作品正是女权运动的成果的反映。  相似文献   

17.
在“庄周梦蝶”中,庄子提出了一个疑问:是自己做梦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自己?庄周提出一个认识论上的观点,即如果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那么庄周就是主体,蝴蝶是客体;反之蝴蝶就是主体,庄周则是客体。庄周与蝴蝶在这里是一种双向的主客体关系。庄子在中国哲学史上首次提出这种打破认识论一般规律的观点,而这种观点中折射出的思维模式影响了中国不少文学作品的创作。。  相似文献   

18.
朱一凡 《学语文》2014,(2):10-11
正性别偏向,是指对男性和女性的不同观点,经常偏向某一种。男性和女性的不同生活经历形成了两性之间的许多行为差异,而社会对个体的要求和期望所造成的性别差异则更为重要。根据有关调查,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社会对于男性往往存在某种偏向性,这种偏向多表现在受关注程度、职业选择、能力区分、前途期望等方面。  相似文献   

19.
解构主义与建构主义的异质同一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解构主义”如同“建构主义”一样,是时下语言界流行的时髦术语。有人说,解构主义(Deconstruction)和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就像一个二元对立命题,诸如呈现、非现,本原、补充,男性、女性,意识、无意识,自我、非我,言语、文字,哲学、文学,理性、癫狂,文化、自然,中心、边缘等,是一对对矛盾体。也有人说,解构主义和建构主义是后现代主义的初级阶段和后期阶段。解构主义是“破”,建构主义是“立”,有破才有立,因此,解构和建构成为向后现代主义思维方式转变的两个不可或缺的阶段。这两个主义是否是世界、社会、事物发展进程中的两个不同阶段?它们是否是绝然对立的,如英文字母体现意义的那样的矛盾体?他们是否有同一性——共同的特点?本文试图分析两种理论之间的异同,探求其可比性的程度,找寻其同一性。  相似文献   

20.
女性话语是以男性意识为模式与规范,还是“以性意识为规范”?为了还“女性”话旆的本真面貌,中国女作家通过她们笔下女性形象的建构,希望建构出真正的与男性话语平等存在的“女性话语”。但是在建构女性话语的过程中。女作家们的努力地展现了女性话语建构的迷惘。男权意识规范女性话语势力的强大,是赞成女性话语建构迷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