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个性主义是“五四”运动以后一股强大的社会思潮,在反对封建思想和军阀统治的斗争中.曾发挥过重大社会作用。但仅用个性主义来作为武器是不可能取得最后的胜利。鲁迅笔下的青年知识分子利用个性主义来反对封建主义和军阀统治,以求个性的彻底解放,也总不免要成为“失败者”。最后必然走向妥协或奴从。  相似文献   

2.
陈学忠 《青海教育》2003,(10):36-36
鲁迅的《祝福》写于1924年2月7日,是《彷徨》的第一篇。20世纪30年代,正是新文化运动时期。“民主、科学”的伟大旗帜,荡涤着中国两千年遗留下来的腐朽、愚昧的封建思想。中国妇女则是中国封建思想最大的受害者。鲁迅选择妇女题材,深刻地揭露封建文化思想的流弊和余毒。  相似文献   

3.
《捣鬼心传》是鲁迅《南腔北调集》中的一篇杂文,它精辟地分析了野心家、阴谋家的“捣鬼精义”,深刻地揭露了他们所玩弄的阴谋诡计的欺骗性和反动性,正确地总结了阶级斗争的重要规律。当前学习鲁迅这篇杂文,对于提高我们的阶级斗争、路线斗争觉悟,掌握阶级斗争的规律,揭露“四人帮”的阴谋诡计,把反对“四人帮”反党集团的斗争进行到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鲁迅主张学文的也要学点自然科学。他对爱好文学的青年说:“学文学的,偏看看科学书”。后来,他指导一位文学青年读书时,把他这一主张说得更具体,他说:“先前的文学青年,往往厌恶数学,理化,史地,生物学,以为这些都无足重轻,后来变成连常识也没有,研究文学固然不明白,自己做起文章来也胡涂,所以我希望你们不要放开科学,一味钻在文学里。”鲁迅这一主张,是鲁迅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鲁迅提出这一主张,在当时主要是为了打破封建思想对青年头脑的禁锢,在反帝反封建斗争中,具有革命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也是无产阶级教育革命的伟大先驱。在他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奋斗的一生中,教育始终是他进行战斗的一个重要阵地。他把反对旧教育和批判孔孟之道的斗争结合起来,对旧的教育制度、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批判。鲁迅关于教育工作的论述,总结了当时教育界两条路线斗争的经验,深刻体现了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初期对教育改革的迫切要求。今天,遵照毛主席关于“读点鲁迅”的教导,在学习马列和毛主席著作群众运动的新高潮中,对于在以华国锋同志为首的党中央的领导下,把无产阶  相似文献   

6.
《祝福》写于1924年,这个时期正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时期。作者鲁迅希望辛亥革命能够彻底推翻封建社会,但现实让他十分失望,封建帝制被推翻,但是取代它的却是地主阶级的军阀统治,封建思想仍然是当时社会的统治思想,封建礼教、宗法  相似文献   

7.
鲁迅发表于一九一八年五月的第一篇反封建礼教的小说《狂人日记》,是一篇启蒙主义作品。正确地了解这篇小说发表时的鲁迅的启蒙主义思想特点,及其在五四前夕新文化运动中的启蒙意义,这对于实事求是地评价在《狂人日记》研究中提出的尚有争议的问题,无疑是必要的。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初期的反封建的战斗中,鲁迅的启蒙主义思想的显著特点,就是从人性解放的要求出发,侧重对于封建意识形态的攻击。鲁迅早在一九○七年前后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反对改良派的斗争中,就已注重为当时革命派所不重视的思想启蒙活动。学习西方文明曾被当作救亡图存之方而受到中国的先  相似文献   

8.
中国新文化运动一开始就具有自己的鲜明的特征:反封建主义和反帝国主义。新文化是在和帝国主义文化、封建主义文化的生死斗争中产生、成长、壮大的。鲁迅的方向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鲁迅不但是一个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是一个没有丝毫奴颜和媚骨的反对帝国主义的空前的民族英雄。当帝国主义还在世界各地制造侵略战争,还在压迫和奴役广大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时候,我们纪念鲁迅先生,就要认真总结鲁迅先生的反帝斗争经验,发扬鲁迅先生的反帝斗争精神,和帝国主义进行彻底的不妥协的斗争。  相似文献   

9.
《这样的战士》作于1925年12月14日。鲁迅说:这篇“是有感于文人学士们帮助军阀而作”的。这里所说的军阀主要是指北京当时的段祺瑞政府。段本来是袁世凯手下的大将,在北洋军阀中属皖系。1924年11月,他任军阀政府的“临时执政”,对外投靠日本帝国主义,对内反对领导革命的中国共产党,反对进步的孙中山和爱国的人民群众。鲁迅把段祺瑞等统治的年月称为“可诅咒的时代”,把他们势力范围下的区域称为“可诅咒的地方”。  相似文献   

10.
高校思想工作领域反对民族分裂主义和民族分裂主义思想向学校渗透的斗争是敌我力量之间争夺接班人、争夺培养接班人阵地、争夺接班人未来的政治斗争,与维护祖国统一和社会稳定密切相关。高校学生指导员应该把在思想工怍领域反对民族分裂主义和民族分裂主义思想向学校渗透的斗争提高到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高度,以对党、对祖国、对人民负责的态度积极承担起这一光荣的政治任务。  相似文献   

11.
鲁迅是我国近代最伟大的文学家,他通过文学创作来表达对封建思想的反抗,揭露的封建思想害人的本质,特别是对当下妇女形象的描绘,更是入木三分。通过分析鲁迅小说当中妇女的形象,并对她们的悲惨命运作了详细的阐述,从而推导出其对待妇女问题的态度,从而更好地理解鲁迅的妇女观和鲁迅对妇女解放问题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画疤痕”是鲁迅小说重要的艺术细节。鲁迅小说中的疤痕描写,可以透视封建制度对不幸人们生命的蔑视,透视封建思想对下层人民心灵的戕害,透视悲剧主人公灵魂的挣扎,疤痕透视病态社会“巨大疤痕”。鲁迅在多篇小说运用了“画疤痕”的艺术细节,体现了他一贯的“写灵魂”、“写病态”、“写不幸”艺术主张。  相似文献   

13.
鲁迅的《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是一篇主张痛打落水狗,坚持彻底革命和继续革命,反对投降主义、折中主义的光辉论文。但其中有一些词语,在理解上还存在若干分歧。特别是关于“遗泽”一词的讲解,分歧更大。而分歧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对原文所展示的女师大和女子大学之间的复校与反复校的斗争有所忽视而引起的。“女师大风潮”从一九二四年下半年起,经过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尾,长达一年之久。女师大学生坚持不懈的斗争,是当时我们党所领导的全国范围内的反帝反封建斗争的一个组成部分,在鲁迅等的支持下,终于在一九二五年十一月底北京各界为要求关税自主、反对段祺瑞政府出卖主权而开展的声势浩大的斗争高潮中,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并于同年十一月三十日胜利复校。但斗争并未结束。由于北洋军阀的叭儿狗——《现代评论》派的一批“正人君子”陈西滢之流支持章士钊利用职权非法成立女子大学,女师大虽然迁回原址,而  相似文献   

14.
鲁迅在反复辟倒退的斗争中,之所以能够看清并深刻揭露复辟派的丑恶嘴脸和反动本质,能够以“韧性”战斗精神,抗逆风,战恶浪,处处掌握斗争的主动权,其根本原因,就在他学习和掌握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并用以指导自己的斗争实践,彻底改造自己的世界观。马克思列宁主义是鲁迅坚持革命、反对复辟、勇往直前的力量源泉。  相似文献   

15.
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也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对教育领域的许多问题都有精辟而独到的论述。儿童教育是鲁迅一生中始终关心的问题,在他发表的许多著作和演讲里,都论及了儿童的教育问题,并写下了《我们怎样教育儿童的?》、《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等专论。整理和研究鲁迅的儿童教育思想,对发展幼教事业,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一、鲁迅的儿童观1.将儿童看作是民族的未来,国家的希望。鲁迅从教育的社会功能出发,认为儿童教育关系到国家未来和民族前途的命运。他说:“看十来岁的孩子,便可以逆料20年后中国的情形。”“童年的情形,便是将来的命运。”他反对将儿童当作是家庭的希望,传宗接代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 2 0年代 ,正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时期。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民主、科学” ,而阻碍中国进入民主、科学时代的最大障碍 ,就是中国两千年遗留下来的腐朽、愚昧的封建思想。中国妇女则是中国封建思想最大的受害者。要想对中国封建文化思想的流弊和余毒进行深刻揭露 ,在文学作品中创作反映社会现实的妇女典型形象 ,是重要的手段之一。鲁迅先生用他那敏锐的眼光洞察到这一点 ,创作了小说《祝福》 ,可谓匠心独运。在这篇小说中鲁迅先生创作了不少妇女形象 ,如祥林嫂、四婶、卫老婆子、祥林嫂的婆婆和柳妈。下面从中选取三位有代表性的妇…  相似文献   

17.
鲁迅在创作《野草》时是其思想转变的关键时期,是他对自己内心深处最深刻最严酷的解剖。在那个暗淡无光的旧世界,鲁迅在一次次的思想斗争中交织着绝望与希望。《希望》中鲁迅就把希望与绝望的矛盾起伏展现在我们面前。关于《希望》的创作主题历来众说纷纭,鲁迅在《〈野草〉英文译本序》里说:"因为惊异于青年之消沉,作《希望》。"实际上,鲁迅在新的一年到来时写下的这篇《希望》,已经远远超出了一般对青年消沉的不满和批评,而蕴含了更深远的思想和心境。  相似文献   

18.
《野草》作为一部充满鲁迅矛盾、痛苦、自省与抗争情感的散文诗集,23篇中有5篇塑造儿童形象。鲁迅在现实主义基础上借鉴象征主义的表现手法,使希望的代名词——儿童具有强烈的象征色彩,同时将对希望的思索与自我体验贯穿于儿童形象塑造过程,冷眼观察、冷静思考,从中折射出鲁迅受难意识、自省品格、反抗精神的人生哲学。  相似文献   

19.
短篇小说《铸剑》创作于20代中后期,取材于中国古代“三王冢”的历史传说故事.鲁迅严肃地考察中国历史与现实,他从这个充满血腥的历史传奇中发现了一种斗争精神,这种充满勇敢决绝的牺牲色彩的斗争精神与鲁迅自青年时代起就努力倡导的启蒙主义文艺思想十分吻合,《铸剑》疑聚了鲁迅时期深刻独特的生命体验,揭示了鲁迅对中国历史精神和实质的精确把握,其中黑色人——宴之敖者这一形象是鲁迅的伟大创造,他是鲁迅所理解的战士、革命者形象.又是鲁迅自我意象的象征,这篇作品包含着鲁迅对革命斗争经验与革命者命运的深刻、独特的理解,通过学习鉴赏,谨撰此文纪念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文学家鲁迅先生逝世60周年.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鲁迅、赵树理、高晓声笔下农民形象的分析,探寻了中国农民命运的变迁和灵魂的演进历史,指出被剥削、被压迫、被奴役了几千年的农民要真正翻身作主,除了在物质上经济上富裕起来,更重要的是在思想上觉悟,彻底扫荡封建思想。告别传统意识,只有这样,农民才有希望。中国才有希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