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一小的舞台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一小学前身为建于清光绪三十四年(1909)的迪化府初等小学堂,1950年始用现名。  相似文献   

2.
新疆的遗址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汉朝开始,中央集权政府多次派人在新疆境内建立政权机构,管理新疆事务,沟通新疆和内地之间的友好往来。至今,新疆境内仍存有大量的遗址,如获大世界吉尼斯之最的八卦城——中国新疆特克斯县城,班超经营西域的大本营盘橐城,中国古代二十六名关之一的铁门关,唐朝在西域有效地行使政治、军事权力的安西和北庭两个都护府,以及统辖天山南北包括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及帕米尔高原广大地区的伊犁将军府等。至今,这些遗址仍以其雄姿见证着历史,眺望着未来。一炮成功新疆的遗址@李都  相似文献   

3.
中文名称: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外文名称:Ili Kazak Autonomous Prefecture别名:伊犁地理位置:中国新疆北部伊犁河谷处气候条件: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山气候著名景点:伊犁将军府、那拉提、汉家公主纪念馆等主要民族:哈萨克族、维吾尔族、汉族等  相似文献   

4.
新疆,古称西域.自西汉张骞出使西域以来,与内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特别是两汉、唐王朝加强经营西域,使内地与新疆交往密切.同时,汉、唐王朝与西域少数民族政权之间又有过多次和亲现象;如西汉与乌孙的和亲,唐朝与回纥的和亲.这样,汉族与其它少数民族为文化必然会发生接触与碰撞,相互产生影响.这在新疆少数民族语言的早期汉语借词里可以明显地表现出来.如维吾尔语中有:都统 都督 伯克 将军 衙门 府台粉条 包子 茶 木匠 铡刀 白菜炮仗子 仓 (钅矍)头 墨 马号 炕 亩斤 道理  相似文献   

5.
府兵制在唐武德、贞观时期仍处在错综复杂的变化之中。高祖立唐之初即改隋炀帝时期的鹰扬府为骠骑将军府、车骑将军府,后两类军府合并归一,车骑将军府隶属于骠骑将军府,从而形成了十二军分统骠骑将军府的地方府兵军府格局;至高祖武德七年时,骠骑将军府改为统军府,成为武德后期、贞观前期地方府兵军府的基本单位。至太宗贞观十年,则改统军府为折冲都尉府,地方府兵军府建置趋于稳定,职官设置与职能分工更为成熟,因此成为维护唐前期国家地方政治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  相似文献   

6.
三卫府为唐代前期始置的皇宫禁卫机构,宋徽宗崇宁年间效仿唐制新设三卫府,唐代的三卫府包括三卫五府,徽宗时期的三卫府则只包括三卫三府;徽宗时期的三卫府只存在了不到1年的时间,但该机构的置罢与徽宗朝复杂政局的变动密切相关。三卫府设置的大环境即是崇宁二年至四年间大规模的清算元祐党人,三卫府的属官选用原则也是贯彻这一政策,三卫府的设置即是巩固清算元祐党人的成果;三卫府的废罢也是基于大环境的变化,宋徽宗对于崇宁五年正月间的异常天象的复杂态度导致了清算元祐党人政策随之终止,三卫府的废罢最终导致了蔡京的第一次罢相。  相似文献   

7.
据<后汉书>注释,<资治通鉴>所采<后汉书·宦者列传>中的"又中黄门南阳王康,先为太子府史,自太子之废,常怀叹愤"句中的"太子府史"一词应按太子府里的"史"解释为没有明确职责的"府吏",而非元胡三省所注的"太子府史掌东宫府藏".细查相关史料得知:"府"、"史"、"府史"三词各有一番来历,均有各自特定历史涵义与应用范畴.两汉时期的府吏中,只有"史"而无"府"与"府史".  相似文献   

8.
一、元朝的行政区划和《元史·地理志》元朝除直属中书省的腹里地区外,分置十一个行中书省(简称行省)。除边远的个别行省外,这些行省都辖有若干路府州县。有的行省还辖有军(地方行政机构名)和安抚司(少数民族地区行政机构名)。路府州县的隶属关系有若干类型。路可直属于省,府和州也可直属于省(即直隶府和直隶州)。隶属于路的府,称属府;隶属于路、或直隶府、或直隶州的州,称属州。县可隶属于路,也可隶属于直隶府或直隶州,也可隶属于属府或属州、安抚司或军。路可以辖府,府可以辖州,州可以辖县,但路不一定辖府,府不一定辖州,州不一定辖县。路可能直接辖州,不用府作为中间环节;也可能直  相似文献   

9.
"小府"是汉简中的习见称谓,以往学者多认为其同于"少府",是汉代地方行政系统中管理供长官用度财物的机构。其实,其意义随着语言环境的不同而有变化。除了上述定义外,还可以与丞相府、太守府等各种"大府"相对,而有御史大夫府、各种都尉府的含义。以往学者在对"小府"一词的理解上,存在片面性,主要是由于忽视了简牍材料本身语言、内容的丰富性,简单比附传世文献所致。  相似文献   

10.
万历平播之役后,明朝趁势在播州旧地改土归流,于翌年置遵义军民府与平越军民府。关于平越军民府的行政建置,史籍对此记载比较混乱,主要异点是平越军民府到底是辖一州三县还是一州四县抑或二卫一州三县。文章认为,平越军民府原议设四县,但是在具体操作中,或将龙泉县还归石阡府。平越军民府不辖卫,有明一代,此府辖一州三县。  相似文献   

11.
"小府"是汉简中的习见称谓,以往学者多认为其同于"少府",是汉代地方行政系统中管理供长官用度财物的机构。其实,其意义随着语言环境的不同而有变化。除了上述定义外,还可以与丞相府、太守府等各种"大府"相对,而有御史大夫府、各种都尉府的含义。以往学者在对"小府"一词的理解上,存在片面性,主要是由于忽视了简牍材料本身语言、内容的丰富性,简单比附传世文献所致。  相似文献   

12.
张婷婷 《天中学刊》2008,23(1):89-91
羁縻府州是唐代中央政府管理少数民族地区事务的地方行政机构.羁縻府州的设置应该在唐初武德时期,并且在广大的少数民族地区普遍设立.羁縻府州不同于一般的正州,有着明显的时间特点、地域特点和管理特点.唐代的羁縻府州在唐朝的政治制度和少数民族政策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关于清代府和附郭县具体数量的问题,并不能一言以蔽之。因府和附郭县的类型不一,有沿袭明制且无所更张和虽沿袭明制但有所改置的府、附郭县;亦有中途设立或改置的府、附郭县,欲明晰两者的数量,应因时而异。清代进士在省级、府级、县级的分布均存在不均衡的特征,且府与附郭县的改置情况也影响了附郭县进士的分布。一般而言,沿袭明制的附郭县进士较非沿袭明制的附郭县进士多,经改置的附郭县进士分布与改置情况存在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4.
高欢在晋阳缔造霸府,控制东魏的军国大权,掌握实际的权力,东魏皇帝成为傀儡,东魏朝廷形同虚设。经过高澄、高洋发展,霸府统治日益成熟。高欢父子霸府机构庞大,僚佐众多,保障了霸府的顺利运转。高欢父子霸府统治运转的方式有:京台机务,情寄深远;晋阳霸府机构和职能的扩充两个方面。东魏、北齐的更替,在高欢父子的霸府统治基础上得以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5.
羁縻府州是唐代中央政府管理少数民族地区事务的地方行政机构。羁縻府州的设置应该在唐初武德时期,并且在广大的少数民族地区普遍设立。羁縻府州不同于一般的正州,有着明显的时间特点、地域特点和管理特点。唐代的羁縻府州在唐朝的政治制度和少数民族政策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隋朝禁卫军十二府之列的左、右领左右府,各置大将军一人、将军二人,领千牛备身、备身左右各十二人,备身六十人,其基本职能是"掌侍卫左右,供御兵帐",在禁卫武官制度中处于关键地位。隋炀帝大业三年改制,改左、右领左右府为左、右备身府,与十二卫及左、右监门府共同构成禁卫军十六府。左、右备身府各置备身郎将一人、直斋二人,领千牛左右、司射左右各十六人。隋朝领左右、备身府制度源于东魏北齐,东魏北齐领军府统领左右府,其长官为领左右将军,领千牛备身及左右备身、刀剑备身、备身三个系列的禁卫武官。其制最早可追溯到北魏孝明帝中叶元叉专政之初出现的领左右及千牛备身诸职。大业九年隋朝开始招募骁果,设折冲郎将、果毅郎将为长、贰官"掌领骁果",并置左、右雄武府,以雄武郎将、武勇郎将为长、贰官领骁果府兵,而在现实中统率骁果的将领并不都是折冲、果毅、雄武、武勇郎将。骁果的征募及相关军将的设置,是在隋末大规模战争中府兵大量减员且无法继续从民间征发的情况下,隋炀帝采取的征集兵员特别是保障禁卫兵力的措施,是禁卫武官制度一次局部性变革,是对府兵制和禁卫军十六府制度的补充。  相似文献   

17.
魏晋时期皇权的衰弱是霸府与霸府政治频繁出现的重要原因。魏晋时期特殊的政治格局,为权臣控制军国大政提供了契机,有利于权臣确立霸府统治,从而为能够顺利地实现王朝禅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以曹氏与司马氏霸府的确立为基点,从不同的几个方面对魏晋王朝的禅让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8.
论广西客家的源流及其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的客家人与闽粤赣山区客家人具有历史的传承性 ,迁桂的客家人多由广东嘉应州、惠州府、潮州府和福建的汀州府而来。由于发展历史和生态环境的不同 ,广西客家人在多方面形成了自己的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19.
诸葛亮《出师表》有云:“官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其中有“宫中”“府中”两词。此为何意?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九年级下册如此注释:“宫中府中:指皇宫和丞相府中。”对此,部享昌老师在《“官中”“府中”之辨》(《语文学习》2018年第12期)中认为“这个注释值得商榷。……‘宫中’指皇宫是没错的,实质上就是朝廷。那么,‘府中’又指什么呢?……‘府中’指丞相府中”。郭锡良先生在《古代汉语》(北京出版社1981年版)中也认为“宫中:指皇帝宫中;府中:指丞相府中”。  相似文献   

20.
《童区寄传》中有句:“虚吏白州,州白大府.”对其中“大府”的指称,课本注为:“指州的上级官府”,而统编教参译文中则作“府官”.一指“官府”,一指“官员”,孰是孰非?参考《初中文言文评点译释》(华中工学院出版社),则释曰“管辖几个州的官府叫大府”,而在译文中则原文保留“大府”.如此看来,“大府”也就是指地方行政区划“府”的官署名,与课本注释稍近.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