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层政府是国家政权的基石,群体性事件对其执政能力提出严峻挑战.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原因在于,部分农民群众利益申诉得不到解决;某些县级政府权力边界过大,损害群众利益;有的县级政府组织对事件分析有失科学.县级政府应在加强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科学执政等方面做出积极努力,以促进执政能力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2.
群体性事件是指聚众共同实施的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扰乱社会秩序,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具有地方性、行业性、偶然性、暴力性特征。基本原因在于民众诉求表达渠道狭窄,政府应对管理能力落后,执政理念陈旧。要坚持平等与包容的态度面对群体性事件,坚持客观与公正的原则处理群体性事件,坚持务实与高效的精神解决好群体性事件,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完善各项制度。  相似文献   

3.
网络群体性事件是指某些群体为了实现目标,利用互联网络大规模发布和传播信息,在相对自发、无组织和不稳定的情况下发泄不满、制造舆论的集群行为。以社会重大公共事件、伦理道德事件、民族主义事件、文化争论事件等热点事件为发端的网络群体性事件,近年呈上升趋势。网络群体性事件具有传播内容庞杂、传播主体复杂、传播范围广泛、传播渠道融合的特征。因此,政府应采取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建立网络问政制度、加强网络执政能力建设和提高对网民的伦理道德教育等应急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4.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以强烈的执政意识为认识前提;必须以科学的执政理念为行为准则;必须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为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5.
所谓政治营销,就是政党、领袖、组织、团体等为了把自己的政治理念、政策主张等让民众所接受而进行的宣传、教化、灌输。成功的“政治营销”离不开对社会舆论的引领和掌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媒体时代,新闻扮演着社会舆论的“领导者”角色,党和政府的“新闻执政”能力便成为衡量其“政治营销”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尺。新闻发言人制度是“新闻执政”的现实要求,它体现了政府政治营销观念的进步,有益于尊重公民知情权,有助于用权威声音掌控舆论,有利于促进政府决策的民主化。而提高对媒体的领导力则是“新闻执政”的核心,只有实现组织管理能力、宣传创新能力和议程设置能力的不断提高,才能在“新闻执政”的过程中达到“政治营销”的设定目标。  相似文献   

6.
新闻执政:现代政府的媒体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执政面临新的新闻环境:传统主流媒体的弱化与市场化媒体的兴起、新闻报道质量普遍低劣化、新闻一律与新闻同质化、传统新闻价值让位于新闻的生产价值、新闻报道的选择性与新闻偏见日趋严重、媒体在成为一种政治权力。在这种媒介环境中,一个现代政府应该采取一种新型的媒体战略:新闻执政,即变新闻宣传为新闻服务和新闻营销。  相似文献   

7.
对十六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议》进行生产性阅读,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要求”所指向的社会形态现代性研究域,以“为谁执政,靠谁执政,怎样执政”和“依法执政”所指向的民主政治现代性研究域,为两大理论资源开发背景,解读“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执政理念的内涵,并从三个维度探讨党的执政能力问题。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时代是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审视网络环境下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形势严峻,网络安全问题凸显、网上思潮鱼龙混杂、网络群体事件频发,这都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出了新要求。为此从优化党的执政环境、完善党的领导体制、丰富党的执政方式、提升党的执政者素质等方面进行探析,以期提高网络时代下党的执政能力。  相似文献   

9.
中共八大是党执政后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党在总结执政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和提出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的里程碑。中共八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主要体现在:提高了科学判断形势和决策的能力;增强了驾驭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加强了依法执政、民主执政的能力;加强了执政党自身建设的能力;提高了应对复杂局面和化解社会矛盾的能力。它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加强执政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新闻工作乌托邦的多向建构和多维消解主要包括庞大媒体平台、党管报刊原则、开放式媒体管理体系的构建和消解,重新审视这一历史,加强新闻执政能力建设无疑成为执政党的首要课程。加强新闻执政能力建设要求正确处理好媒体意识形态属性与产业属性的关系,切实地铲除封建思想文化并千方百计解放生产关系,转变传媒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传播内生态科学化建设。  相似文献   

11.
依法执政事关党执政的合法性、科学性;依法执政是我们党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完善党的执政方式,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依法执政理念,完善依法执政制度设计和制度安排,在依法执政的长期实践中不断增强党的执政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前,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面临着各种考验和挑战,究其原因:一是党的执政制度和体制不适应社会变化的需要;二是党的执政主体,即全体党员,尤其是部分领导干部自身“五种能力”相对不足。因此,大力推进党内民主,加强民主监督;实行“民评官”的官员评价机制;加强党的执政制度和执政体制建设;建立和完善党员干部选拔任用机制;提高执政主体的“五种能力”等,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中国社会转型期中的各种问题和矛盾冲突,必须加强对群体性事件的治理。群体性事件产生的原因有传统和现实两方面,即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和民众社会心态的变化,其本质是群众态度和情绪的外在表现,是社会心态的反映。从群体性事件中反映出的社会心态主要有3种:社会不公平所导致的相对剥夺心态、阶层分化所导致的社会认同和归属感弱化以及因政府办事不公而产生的社会信任缺失。因此,必须从社会心态的角度寻求治理群体性事件的措施,即建立公平公正的制度环境和沟通渠道;调节收入分配,解决分配不公;加强执政能力,提高政府公信力。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文化问题对于政党执政的特殊重要性,提出文化执政能力的概念,认为文化执政能力包括对文化执政的能力与用文化执政的能力两个方面,并从文化的执政和执政的文化两个层面对党的文化执政能力建设作了较为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是探索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的伟大开拓。他从执政任务、执政能力、执政监督等方面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对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党的执政能力与执政基础密切相关。党的执政能力要由执政基础是否巩固和扩大来检验,加强执政能力建设需要科学认识执政基础的变化,同时以科学、民主、依法执政的方式巩固和扩大党的执政基础。  相似文献   

17.
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是我们党执政的一条新经验,也是确立正确的执政方式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党执政方式的三个基本要素。贯彻落实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执政党必须坚持科学精神来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必须把民主执政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问题来抓;必须把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辩证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  相似文献   

18.
在现代政党政治中,执政信用始终是政党执政的生命所在。政党的持续执政既依赖良好的执政品性,更依靠良好的执政能力。执政品性与执政能力的有机统一构成执政信用。以穗治党是培植良好执政品性的必然选择,依法治党是增强执政能力的必由之路。只有将以德治党与依法治党结合起来。才能培植和增强执政党的执政信用。  相似文献   

19.
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做出的一项战略决策,体现了时代的要求,人民的愿望,表明我们党对执政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其理论意义在于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理论,表现为确立执政能力范畴,为党的其它方面建设提供了衡量标准;超越传统思路,实现了理论上质的突破;提出执政党建设新理念,赋予执政党建设时代内涵。其现实意义在于通过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切实解决好自身的体制和机制、观念和素质、作风和本领等问题,夯实执政基础,巩固执政地位。其历史意义在于通过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外交等方面采取切实有效的步骤,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  相似文献   

20.
纵观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伟大历史进程,可以看到每隔十年左右,就有一些重大课题、事件在考验我们党和政府。一次次考验明晰了党的执政理念,提升了党的执政能力。回顾这些“考验”,有助于增强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继续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感召力和凝聚力,进一步坚定改革开放和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