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朝花夕拾     
张婧谦 《求学》2001,(4):1-1
  相似文献   

3.
长“耳朵”的床 上技校的第一年,图方便,“饭桌”、是“战场”,是供任何人小憩的“客栈”,对于我们这帮一年懒得洗一次床单的懒汉们来说,一学期下来,床单、枕巾已是惨不忍睹。正面看不出本色了,翻个面又是新的,反面脏  相似文献   

4.
听写,曾是语文教学中一种常用的方法.从学生角度看,听写是人人参与的,也是能及时看出每个学生的学习水平高低的,所以,它能增强每个学生的学习紧迫感,发挥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从教师角度看,听写在短短几分钟之内就能通过练习纸(练习本)看出学生对某些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检验全体学生的学习效果.班级授课制之下,确实是简便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正>听写,曾是语文教学中一种常用的方法。从学生角度看,听写是人人参与的,也是能及时看出每个学生的学习水平高低的,所以,它能增强每个学生的学习紧迫感,发挥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从教师角度看,听写在短短几分钟之内就能通过练习纸(练习本)看出学生对某些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检验全体学生的学习效果。班级授课制之下,确实是简便有效的。然而,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倡,新课程的实施,听写似乎不那么受人追捧  相似文献   

6.
正脍炙人口的美文,内容和形式定是和谐统一的,不仅在思想内容方面给我们以启发,而且在表达形式上也是值得学习的。所以,教师既要引领孩子注意理解文间的思想内容,又要注意理解能力、阅读能力、思维能力、作文能力的培训。根据我的教学实践,由以下几点入手较容易一些。(1)用心体会知识内在联系,让知识融会贯通,给学生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进行知识迁移。《第一场雪》从气温  相似文献   

7.
上初中以后,不断接触鲁迅的文章,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越品越有味道。初次看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在语文课本上,刚开始读并没有觉得写得好,但经过老师的讲评和赏析,再细细品味文章中的氛围,那种对百草园、对三  相似文献   

8.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一部散文集,也是作者对青年时代生活的回忆。写作时间从1926年2月到11月,文中涉及的年代大约从1887年到1912年,最初以《旧事重提》的总题陆续发表在《莽原》半月刊第一卷5期至24期上,1927年5月至7月间,鲁迅在广州将其编为单行本,改名为《朝花夕拾》,并添了《小引》和《后记》,次年九月,由未名社出版。此集共十篇,“前两篇写于北京寓所的东壁下,中三篇是流离中所作,地方是医院和木  相似文献   

9.
《朝花夕拾》中充满了乡风民俗描写,其中大量的良俗描写充分展示了民俗美的魅力,表达了作者恋乡爱民的情怀;同时对民俗中的丑俗陋习进行了无情地批判和讽刺。  相似文献   

10.
谈《朝花夕拾》景山《朝花夕拾》10篇均写于1926年,从3月到11月。最初在北京《莽原》半月刊陆续发表时,副题作《旧事重提》,依次是《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  相似文献   

11.
鲁迅的《朝花夕拾》笔意纵横,思绪跌宕,既叠印着历史的轨迹,氤氲着时代的氛围,同时也凸现了作者的个性,流露出作者的真挚,因而其意域远远超出了一般的对个人往事的回忆。与此相应,作品笔法灵动,不拘一格,从具体手法到整体结构都表现出高度的自由性,而又体随意走,随物赋形,或散或聚,各成一体。  相似文献   

12.
《朝花夕拾》是一部温暖的书。我喜欢先生的文字背后深蕴的思想,先生思想之刀锋利得可一刀致死。然而我也爱《朝花夕拾》,我从这部书中读出温暖,以及温暖中透着的温情。先生的文笔一向以冷峻犀利著称,而《朝花夕拾》却一反这样的风格。作为斗士的先生不知怀着怎样的心态完成了这样一部作品,它构成了另一道风景,另一种意义。《朝花夕拾》是鲁迅创作的以回忆童年和青少年时期生活为主的散文集,据先生自己说《,朝花夕拾》的文章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而郭沫若先生评价这本集子道“:鲁迅先生无心做诗人,偶有所做,每臻绝唱。”我始终觉得先生…  相似文献   

13.
<朝花夕拾>为人教版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的名著导读篇目,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散文集.不少文章包含着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  相似文献   

14.
阅读是初中语文重要的教学环节,将整本书阅读引入初中语文教学中,并且做好整本书阅读设计,能够有效锻炼和提升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和阅读能力,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因此,首先分析了初中生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意义,然后探究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原则,最后对《朝花夕拾》整本书的阅读教学设计进行具体分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一、《朝花夕拾》人情美的宏观考察我们探索和论述鲁迅散文集《朝花夕拾》的人情美问题,也如研究其它文学和美学课题一样,先应作一番宏观的综合考察。鲁迅全部作品中,无不呈现着丰赡多采,风格特异的人情美,但因内容和文体有别而各显示着不同的感情侧面。所谓“喜、怒、哀、乐,人之常情。”如果说,鲁迅小说中包孕着的常是哀情,杂文中喷射着的多为怒情,则《朝花夕拾》,由其直抒胸臆的散文文体和“从记忆中抄出来的”自身生活经历题材,它倾泻着的主  相似文献   

16.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出身于破落的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到进步思想影响,1902年去日本留学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立志以文学创作改变国民精神。鲁迅先生是新文化运动的伟大旗手,其杂文、小说等作品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著有多部小说集、杂文集、散文集、书信集等,部编版初中语文课本推荐了散文集《朝花夕拾》。1926年,鲁迅先生先后撰写了10篇回忆性散文,并陆续发表到《莽原》半月刊上。1928年,它们结集出版,原来的总题目《旧事重提》更名为《朝花夕拾》。这些散文侧重点不同,富有生活情趣和时代特征——有对封建思想的批判,有对亲友和童年生活的怀念,有对师长的崇敬和感念,有对当时社会风貌的细腻描绘。鲁迅先生描绘出独具特色的时代画卷,不仅显露出自己心灵世界柔软的一面,而且蕴含着知识分子深刻的批判精神和伟大的人文情怀。  相似文献   

17.
<正>【教学目标】1.阅读整本书,了解鲁迅先生童年和青年时期的生活和心路历程。2.养成阅读整本书的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消除与经典的隔膜。3.感悟鲁迅先生作为民族魂思想的伟大与深刻,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教学重难点】重点:1.阅读整本书,了解鲁迅先生童年和青年时期的生活和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8.
《朝花夕拾》写于1926年2月至11月间,收入散文十篇,小引和后记各一篇。最初在《莽原》上发表时总名为《旧事重提》。这十篇散文记录了作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片断,同时也反映了中国当时社会生活的某些方面,可作为研究鲁迅思想发展的重要文献来读。这本散文集能够传之后世、历久弥新,除了上述情况而外,和作品的高度的艺术美是分不开的。一、情思隽永含蓄,使文意深刻有力《朝花夕拾》反对封建主义和其他黑暗势力的顽强的战斗精神是通过对往事的回忆,通过那娓娓道来的文字表现出来的。用意深而笔调平和,这使得《朝花夕拾》具有含蓄蕴藉…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组从记忆中抄出来的文章,鲁迅的《朝花夕拾》较完整的反映了他从童年到青年时代的主要社会经历,其中大部分篇目写的是童年时期的生活.与单纯的回忆性散文不同,《朝花夕拾》常将生活习俗的描述与文化反思社会批判有机地融为一体,行文幽默,意味深长,构成了一个童趣、理趣、谐趣相统一的充满情趣美的艺术世界.  相似文献   

20.
鲁迅先生的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一直给予读者以特殊的审美感受 ,人们可以从多种角度去说明它的美学风格。人情美、情趣美、理趣美相统一于《朝花夕拾》中 ,使它具有了独特的审美趣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