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招生录取、课程设置、导师制度和学生考核等方面分析探讨了德国、美国和日本等国家成熟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提出我国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方向。通过改革招生录取制度、优化课程设置、完善导师制度、营造宽松科研环境和改革研究生考核制度等方面来提高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21名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或有较长访学经历的厦门大学教师进行深入访谈,发现中美两国学术型博士生培养模式存在较大的差异。借鉴美国模式,我国学术型博士生教育中应注重多元的选拔方式,实行主辅修结合的跨学科课程修读制度,明确导师的角色与责任,严格资格考试,保障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3.
从课程学习、资格考试、导师指导、科研训练和学位论文五个维度比较密歇根大学与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建议我国调整博士研究生培养目标,提升博士研究生国际竞争力;严格控制博士研究生招生数量,大力发展来华留学博士研究生教育;以学科为基础构建博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组建导师指导团队;理顺博士研究生培养前期的淘汰机制,建立博士研究生年度评估制度;贯通设置本硕博课程,提高博士研究生课程获得感;完善博士研究生教育治理体系,促进博士研究生教育学科差异化。  相似文献   

4.
认为应当对硕士研究生进行分类培养,即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教育应当成为博士研究生 教育的前期阶段,以课程学习为主,经过资格考试,从中选拔博士研究生;应用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 在课程、实习、论文三个环节都需要改革,以加强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从我国目前发展阶段看,应 当大力发展应用型硕士研究生教育,适度发展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教育。  相似文献   

5.
培养目标与结果的不完全统一对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教育深入发展产生了负向作用。对学术学位及国外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在制度、模式和标准上的依赖是问题产生的直接原因,长此以往,专业学位博士生的培养极有可能被锁定在无效率状态之下。从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教育产生的内生性与外适性机理出发,探寻促使其路径优化的系列纠偏措施——对内纠正对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的多方因袭,对外摒弃对国外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盲目模仿,以期完善中国特色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6.
通过建立人文社会科学以及特色理工学科全面、完整、动态的文献阅读制度和经典文献参考体系,改革博士研究生课程教学体系、学科综合考试和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全面建立以科研为导向、以学科专业为平台、以学术团队为指导主体的人文社会科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模式,以加快人文社会科学高层次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7.
研究生培养与课程教学密不可分,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对研究生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以深化课程体系改革为主线,以研究生成长成才为中心,以知识重构、结构优化、制度保障和机制创新为抓手,探索和构建了以培养“六大核心能力”为导向的教育学学术型研究生课程体系改革与创新发展之路。课程改革有效破解了学术型研究生人才培养过程中面临的课程编制尚未充分关照研究生的多元化和差异化需求、课程结构存在公共课与专业课比例失衡、课程教学与学术研究训练脱节、课程制度与机制保障不够健全等问题,形成了学术型研究生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模式和新样态,其经验能够为地方师范院校研究生课程体系改革起到积极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8.
学术逻辑是博士生培养的内在基因。文章基于2019年Nature全球博士研究生调查数据,探讨了中国、美国、英国、德国、印度博士研究生对教育环境支持的满意状况与学术化水平的差异,并分析了教育环境支持对博士研究生学术化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博士研究生对教育环境支持的满意度显著低于各发达国家,其学术化呈现出一种学术情感高涨而学术能力不足的矛盾现象。在博士研究生学术能力发展上,课程质量的影响最为明显;在学术情感发展上,导学关系的影响最为明显。基于此,博士研究生培养单位可从学术支持、关系支持、经济支持和情感支持多方面入手提高博士研究生学术化水平。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宁波大学"课程与教学论"学术型研究生培养传统管理模式产生原因和弊端的个案分析,探讨了改革综合大学"课程与教学论"学术型研究生培养管理模式的理念与原则,揭示了在综合大学开设师范类"课程与教学论"学科专业必须走以教师教育学院为核心的"集中管理"模式的必然性.文章总结了宁波大学"课程与教学论"学术型研究生"集中管理"模式的改革经验.  相似文献   

10.
新学年,本港7间大学将开放部分研究院研究课程的课堂,让他校研究生修读。这既可让研究生修读其他大学最好的课程,大学亦可共享资源,不必重复开办课程,预计长远可节省一半的研究课程资源。  相似文献   

11.
提升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是我国高层次人才培养的迫切需求。本文针对学术型研究生培养的现状与问题,提出从改革学术型研究生招生考核模式、探索探究式研究生教学改革、建立导师群联合培养制度、加强学术Seminar四个方面提升研究生的创新能力,以期对学术型研究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深化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实施方案为例,在分析学术型博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详细介绍构建学术型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主要举措,包括改革招生选拔方式、改善课程体系、加强国际交流、提高学位授予标准等等,并提出进一步提高学术型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高鹏  施琦 《教育教学论坛》2015,(13):187-189
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模式是为培养品德结构完善、知能系统全面、素质能力优良的现代化人才而制定出的。对培养过程的诸多要素进行重新审视从而实现学术型研究生培养目标,针对我国现行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缺陷,以西方国家高校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历史和现实经验为参照,在分析现有模式基础上,从理论与实践双重维度,转变观念,完善制度,从而实现重构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太原大学学报》2016,(6):82-88
国内研究者已分别对中国博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国外不同国家的博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国外不同国家的博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比较和中国与外国的博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比较等主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此基础上,从入学要求、课程设置、课程教学、博士资格认定、修业年限、培养质量评价等方面将中国的博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与德国等国家进行比较研究。展望博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在中国的研究,将会呈现以下趋势:明晰研究中的基本概念、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相结合、多种研究方法的结合。  相似文献   

15.
张美娇  韩映雄 《高教发展与评估》2011,27(1):67-72,119,120
利用自编的"全国研究生培养质量满意度调查"问卷,分析不同学科博士研究生在培养质量总评价及课程教学、导师指导和学术支持三方面的满意度情况。结果表明,医学门类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总评价最高,农学门类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总评价最低。医学门类博士研究生在课程教学、导师指导和学术支持三方面也获得了博士研究生的较高评价,在多个要素上明显好于其他学科。  相似文献   

16.
以北京大学在读博士研究生为对象,从博士生的视角出发,以师生之间的学业互动为主要关注点,对博士生与导师学业指导模式的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指导关系总体上呈良性,但也存在一定问题和不和谐因素。指出课程平台、制度平台、导师平台和学术平台是构建和谐指导模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博士研究生的创新能力主要指博士研究生通过长期的知识积累与能力发展,能够产生新颖而有社会价值的学术产品、服务、过程、程序等的能力。提升博士研究生的创新能力,需从提高博士研究生经济资助、完善导师培养制度、活跃学术氛围等方面来优化博士研究生培养的物质环境和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我国13所医学院校学术型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进程现状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客观地评价我国医学院校学术型博士研究生的培养现状,为其改革提供参考依据,奠定改革基础.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336篇博士学位获得者的学位论文匿名评审结果及攻读博士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数量、质量以及首次发表论文相对时间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博士研究生的学术发表与学位论文质量呈现出正相关性。具体而言,博士研究生在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数量越多、论文质量越高、首次相对发表论文时间越晚,就越有可能撰写出高质量学位论文;与在国际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相比,在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对提升博士学论文质量的显著性更为明显。学术发表作为学术写作能力训练的积极途径,对提升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具有促进作用。因此,高校在博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应注重建立学校、学院、导师三级协同协作机制,即建立健全学术发表奖励机制、开设学术写作训练课程、加强导师对博士研究生指导,提升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质量。  相似文献   

20.
博士生培养机制改革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认为博士生招生与指导制度、导师的指导责任和指导补充制度、课程修读和科学研究的结构化耦合机制都是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重要方面.对这些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