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术职业精神气质的遗传印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职业的精神气质是学术职业的灵魂所在、血脉所依,体现了学术职业以学术为生为业的生命内在需求和神圣召唤。追溯学术职业精神气质的遗传印记必须考察学术职业最初、最久远的起源,剖析其生长的第一个生命细胞。本文从中世纪大学生成的最初胚胎开始追溯,沿着修道院、经院哲学、科学学院化、学术的社会责任担当等学术职业发展的几个重要时期,探寻学术职业在千年发展中精神气质的遗传印记:沉潜与寂寞、怀疑与批判、自由与激情、学术与责任。  相似文献   

2.
敏歧的“荒原”系列散文诗在借用艾略特“荒原”意象时,无论从精神特质,还是精神底蕴上,其总体的精神气象都表现出明显的不同。敏歧诗中所塑造的坚忍不拔的精神向度和苏世独立的品格魅力,蕴含了诗人自身大半世的人问风雨磨砺;“国家”情感和‘‘个人”情感相互交融,和很多的历史细节一起,融入了他的这些长短之句中。从而让这个系列散文诗,不仅主题突出,而且艺术开掘非常深.人文包容性也非常大,精神理念的阐发和塑造也甚为强劲。  相似文献   

3.
大学的发展史实际上就是一部改革史、一部革新史,在改革的氛围中不断凸显出大学创新的精神特质。创新精神是大学精神的根本,是大学存在的价值所在和意义象征,是大学在社会有机体中保证自身地位的根本生命力。"大学精神"包含着人文精神,对大学生进行的旨在促进其人性境界提升和理想人格塑造的教育,其实质是涵养人文精神。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整合是21世纪大学教育的归宿所在。高等教育必须有利于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有利于人格的完善和人性的养成。适应社会的同时保持相对独立性和超越性,是培育其大学精神的本真命题。  相似文献   

4.
气生万物学说是我国古代的一种重要的哲学思想,这种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自然之气到人之气再到人在具体活动中所流露出的精神气质,气的内涵在不断变化,其价值和起作用的范围也逐渐扩大。要成为优秀教师,必须具备教师职业所需要的独特的精神气质。教师的职业精神气质具体表现为志气或日英雄气——对学生有爱心,底气或日高傲气——对自己有信心,才气或日书卷气——对业务有痴心,稚气或日孩子气——对生活有童心。研究教师的职业精神气质有助于培养更多的优秀教师,造就更多的教学名师。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讨论什么是大学精神,进一步探讨了现代化的中国大学的使命应该是什么,最后指出:现代化的中国如果仅仅只是在经济发展及物质财富方面取得令世界瞩目的伟大成就,这还不够;要建设"为人民服务"的和谐社会,只有世界最大的经济总量是远远不够的。大学及大学精神应该对大量的民生问题、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三农问题、和谐发展问题、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等涉及重大国家长远发展的问题进行先于常人的深入思考,并给出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6.
从“大师精神”看大学精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章从大师精神引导出大学精神——大学应该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的殿堂,而不是打制工具的作坊;大学教育的本质在于教人如何做人,做一个完善的人、全面的人、高尚的人,其次才是教人如何做事;“人”是大学教育关注的重心和中心。  相似文献   

7.
从各不相同的精神渊源和建制传统出发,虽然中西方大学今天已经形成了性格迥异的精神气质和极其不同的制度安排;但在全球化的时代大潮冲刷下,中国的大学教师亦应逐渐吸纳平等和自由等基本理念,力争成为大学生向学途中的耐心“引路人”,面临价值困境时的平等“对话者”,以及遭遇生活困难时的热情“援助者”。  相似文献   

8.
大学要有精神,大学精神包括共性精神和个性精神。一所大学不仅要追求共性精神,更要培育、塑造其个性精神,这是大学发展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大学发展的生命力所在。文章还就宁大精神的形成因素、内涵和塑造途径开展了研究。  相似文献   

9.
方泽强 《煤炭高等教育》2011,29(5):13-15,46
"大学有精神吗?"、"大学需要什么精神?"等命题的解读对大学改革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陈平原教授的《大学有精神》可视为从文学角度解读大学精神。"大学有精神"包括三个层面的涵义:一是大学要是健康的;二是大学要有崇高的追求;三是大学本身就是精神的象征。关于大学精神的讨论或许不需刻意达成一致意见,关键是能对大学精神的"问题基点"产生思考、形成追求,从而推动大学往理想状态发展。  相似文献   

10.
大学文化传统和大学教育理念是"大学精神"的两个意义层面,它们之间是一种互相建构生成的关系。在大学精神再建构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在整合、传承、创新大学文化传统的基础上确立合理有效的大学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11.
学院人的“癖好”与大学的制度安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研究型大学中,学院人是一个有着独特精神气质的群体,它反映了大学内部学术活动的特征和以学术为志业的人们的职业习性。也正是这种职业活动的特殊性,决定了大学制度安排中所存在的相对松散的倾向,以及对学者们带有典型的“个人主义”取向的宽容,没有对这种倾向的容忍,就很难有真正意义的学术创新。  相似文献   

12.
试论“高职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精神"的提出源于与"大学精神"的比照。分析"高职精神"产生及藉以存在的哲学基础有助于加深对其本质的认识。"高职精神"与"大学精神"的同构与异质向世人展示了它们共存的可能性与必然性。  相似文献   

13.
大学精神是大学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的主要体现,也是大学文化"软实力"的具体表现。当代大学生是大学精神的继承者和辐射者。在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过程中,如何理解大学精神,构建与弘扬大学精神,是值得当下高等教育参与者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4.
广西博白客家地区流行的鸡歌是一种特殊的民间文学样式。可从鸡歌的内容和演唱环境,分析鸡歌蕴涵的客家精神;客家鸡歌体现出客家人重视伦理道德教育的社会风尚,反映客家人勤劳务实、诚实守信等优良传统;鸡歌体现了客家人幽默风趣、乐天知命的性格和敬祖孝宗、崇信鬼神的精神特性。  相似文献   

15.
论及大学.人们常常谈到“大学精神”一词.国务委员陈至立在论坛开幕式上也讲了这一点:“无论大学如何创新,如何进一步服务于社会.但大学的精神和灵魂是永恒的。要坚定不移地守护大学的精神家园,使大学在创新和服务中以它的先进思想和品格影响社会,引导社会.使‘大学’的荣誉得以发扬光大,永远光荣。”  相似文献   

16.
从学术自由理念的发展历程中考察德国、美国等一大批世界一流大学的形成与发展,可以得出高品住的办学理念、一流的大师云集、高素质的学生汇聚、卓越的科研成果和追求学术的超然与自由精神是一流大学的主要特征,其中以学术自由理念为一流大学的根本气质所在。目前我国高校中出现的一系列有违学术自由的现象发人深省。在理性主义与功利主义之间应该保持怎样的平衡、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二者之间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学术自由与学术道德之间存在怎样的联系,这一系列问题的厘清将有助于中国大学实现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这一目标。  相似文献   

17.
《大学》对于塑造当代大学的大学精神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其中“明明德”和“亲民”的“纲领”分别对应于“追求崇高”和“勇于担当”的大学精神。“明明德”要求在教学和科研中应当具有追求崇高的精神:道德的崇高和知识的崇高;“亲民”要求大学师生应当具备科学精神、公民素质,要有战略思维、世界眼光和担当意识。大学要主动服务社会,转化知识、促进教育。二者相辅相成,追求卓越,精益求精,“止于至善”。  相似文献   

18.
目前对大学精神的界定有五种:价值导向论、历史积淀论、要素构成论、独特气质论和"广义—狭义"论。这些研究整体上都简洁地揭示了大学精神某些方面的重要意蕴,但也存在严重不足或局限,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在思维逻辑上,大学精神具体可划分为最高层次的大学精神、基本层次的大学精神和具体层次的大学精神。大学精神的深层意蕴是对真善美的不懈追求。  相似文献   

19.
目前大学行政化管理问题、学风不正等问题越来越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大学教育出现了质量下滑、不能引领社会发展的现象,大学精神的回归与再塑已成为大学人最强烈的呼唤。本文试图从中国近现代史上大学与政府关系的角度把握中国现代大学精神的演变轨迹,以期为中国现代大学精神的理解提供新的参照点。  相似文献   

20.
大学在变迁与演替中凝聚生成了自己特有的组织文化,大学精神则是大学文化的核心,是大学文化的集中反映,也是时代精神的精华。从大学组织文化这一研究视角出发,在组织文化中引入物理学中的“场”概念,把组织文化的作用虚拟为一种场的作用,即组织文化场,再从“场”的角度来反思和梳理大学这一特殊组织的文化精神,探寻可能的建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