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报刊作为一种现代社会的制度性设置,为知识分子提供了想象和表达的空间,也为知识分子安排了以言报国的广阔舞台。中国历史上的诸多报刊中,知识分子为国家和社会的建构提出了前瞻性的思路,也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起到了历史性或决定性的作用,充分营建了一个文人论政引领的公共领域。本文浅析了报刊的社会背景对知识分子通过报刊构建公共领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以下四个视角,试图梳理中国知识分子与媒体关系自清末起变化的几个要素:1.将报刊作为“文人立言”传统的继承发展:2.报刊舆论功能的强调,试图通过影响舆论来建立影响:3.五四前后出现职业新闻人,知识分子进入媒体内部:4.在党报原则下,知识分子与媒体在融合.而笔者认为.随着媒体环境的改善、网络的出现,中国公共领域的复苏成为可能.前三个要素将渐渐回归到知识分子与媒体的主要关系中。而面临的最大危机,是娱乐化的“电视知识分子”的出现。  相似文献   

3.
传媒“议程设置”与公共知识分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成然 《新闻界》2005,(6):124-125
公共知识分子(public intellectua1)已经成为大众媒体的一个大众传播符号(意见领袖)出现在公众视域之中。网站的论坛,报刊的专栏专访,电视节目中的嘉宾讨论、辩论会,公共知识分子明星般的频频在媒体空问亮相出声,他们本身也成为了公众和媒体讨论的热点。去年秋《南方人物周刊》就策划了一期“影响中国公共知识分子50人”的专题,紧接着各个媒体给予了很大的关注,公众也参与了积极的讨论,将这一话题推向了高潮。  相似文献   

4.
文人论政是中国近代知识分子的优良传统,近代中国报刊的发展使时评成为文人论政的轻骑兵.纵观中国新闻史,时评热多发生在社会转型期.社会问题多发,公民的参政意识增强,在报刊上形成公开讨论社会问题的公共领域,成为公共领域的主要担当.当代时评热发生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历史时期,新媒体的高度发展、新闻娱乐化的大背景,导致了时评症结的出现.  相似文献   

5.
中国自甲午海战之后,传统的士大夫"清议"式微,新式的政论报刊繁兴,现代公共舆论的雏型初现.由于现代早期中国的市民社会发育极不充分,中国缺少哈贝马斯所说的在西欧近代转型期出现的、具备相当的理性和自主能力的"公众".现代早期中国公共舆论的这一先天不足,使得知识分子在公共舆论的舞台上,陷于一种相当矛盾的境地.一方面,"公众"的缺位,使得由传统士大夫转型而来的新式知识分子成为公共舆论的绝对主角.科举制的终结,曾使知识分子的地位迅速边缘化.  相似文献   

6.
本人从大众传媒的视角,在公共领域的框架内对《新青年》进行考察,探讨集结在《新青年》旗下的知识分子群体是如何通过这份刊物在当时构建起一个从文学到政治的公共领域,他们又是用何种公众舆论来充实这个公共领域的。正是这样的公共领域的构建及其影响,使得《新青年》充分发挥了报刊的社会动员作用,在中国掀起一场声势浩大、影响深远的新文化运动。  相似文献   

7.
在近代中国社会的社会思潮传播中,刚诞生不久的近代报刊成为传播的重要阵地,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三次办报高潮与中国近代社会思潮传播的高潮叠加涌现;中国近代报刊造就了中国近代最早的公共领域,为社会思潮的传播提供了公共空间;中国近代报刊促进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身份转型,客观上为近代社会思潮的传播扩充了新型传播主体;中国近代报刊的副刊对通俗文艺作品的传播为社会思潮的传播提供了"第二空间"。  相似文献   

8.
章平 《新闻大学》2008,(1):37-41
民国时期,知识分子以报刊为启蒙阵地,宣扬其民主自由思想理念,报刊因而倚重知识分子并成为各种思想理念的重要载体。然而,虽然向往民主自由的思想并无二致,但在国难临头的压力下,缘于实用主义的道路选择不同,近代知识分子通过报刊所表达的自由民主观念则有了变化并产生众多纷争。《独立评论》上所爆发的"民主与独裁"等论战,使胡适"中国的自由主义者"的地位得以确立;储安平、罗隆基、钱端升、周瘦鹃、顾颉刚等为代表的诸多知识分子,以报刊为平台,孜孜追寻民主与自由。美国实用主义的民主思想,加上密苏里新闻教育模式的职业取向,使中国新闻教育的理念和体系深受密苏里模式影响。以此观照延安《解放日报》的改版,实质是毛泽东对时任《解放日报》社长和主笔的博古及编辑人员"同人办报"倾向的纠正。  相似文献   

9.
媒介知识分子常常被认为是作为公共知识分子的反叛和背面而出现,多数学者对媒介知识分子的价值评判带有明显的贬义。而事实上,转型时期知识分子走向传媒已经成为一种历史潮流,本文主要从媒介知识分子何以介入传媒的视角,分析了转型时期媒介知识分子存在的社会意义。指出从历史的角度:传媒是知识分子无法割舍的言说阵地;从现实的角度:专家意见报道和公共事务言说呼唤知识分子利用传媒发言;从知识分子自身的角度:介入传媒是知识分子自我社会价值实现和文化思想表达的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10.
查理德·波斯纳:美国联邦法官,芝加哥大学教授。 公共知识分子是以公众为对象、就政治和意识形态性质的公共问题发表意见的知识分子。特指有知识者中对思想感兴趣的那部分,并不在乎其学历的高低或是否从事某些职业。按此标准,一个物理学家如果用他深奥的知识来阐明宇宙的起源,他就是知识分子;如果他去设计软件程序,那就不能说是知识分子。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近代知识分子一方面是精英文化的先锋,但在中国的近代史舞台上,更大程度上展现的是其的带头作用。本文以章士钊作为其中的典型,试探讨近代知识分子在急剧变化的公共交往中,从事报刊活动及其如何反映当时的社会形态。  相似文献   

12.
公共知识分子与媒介的互动关系一直是学界关注的重要课题,特别是进入大众媒介时代以来,公共知识分子和媒介的关系出现了重大的结构性变化。公共知识分子越来越服从于大众媒介主导的大众文化和商业逻辑,日益成为大众媒介的附庸。新媒介时代既蕴含着公共知识分子的新契机,也埋藏着诸多陷阱,对此,公共知识分子在新的传播环境中须积极尝试,更须...  相似文献   

13.
邹雨婷 《今传媒》2016,(1):130-131
清末民初的民营报刊在中国的报刊新闻发展史上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一个阶段,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作用下,民营报刊随着上海的开埠而得以迅猛发展.各类民营报刊如雨后春笋般在上海这块土地上蓬勃发展.其中外文报刊在传输西方先进的新闻理念、社会观念上起到了先驱作用.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以梁启超为代表的学者鼓励女性进行学习教育,导致大量女性知识分子的出现.本文主要通过研究外文报刊——《大陆报》在1912年所刊载的女性主题的文章,通过文本分析的方法来探究当时的报刊对于社会舆论公共空间中女性思潮的解放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综观各类新闻史书及专家学者的著书立说,对梁启超报刊活动与思想的阐释早已汗牛充栋.本文以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为经,以梁启超的报刊活动及著述为纬,从公共领域的视角对梁启超的报刊活动与思想进行解读与梳理.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以前,以新式报刊为代表的大众传媒虽有所发展,但就中国社会而言,信息传递仍以人际传播为主。而晚清最后十余年,在公共知识分子引导下,社会信息系统实现了结构性与全局性的变迁--从人际传播为主逐渐过渡到群体传播、大众传播为主的新的信息传播形态。本文拟对晚清公共知识分子在传播中的作用进行分析,以展现这一时期社会信息系统的衍化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16.
清末民初时期,女性办报活动出现高潮,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女性报刊和女性知识分子。她们以报刊为平台,摆脱家庭和地域的束缚,开始以新兴群体的面貌参与到社会生活之中,形成了知识女性群体在公共空间的集体发声的现象,推动了女性主义发展和女性人格解放。  相似文献   

17.
2003年:公共知识分子参与新闻舆论监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关于公共知识分子(publicIntellectual),近年逐渐成为讨论热点。一般认为,最早提出这个概念的是美国学者亚格比,他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出版的《最后一个知识分子》中宣称,美国的知识分子已经死亡,最后一代是二十年代出生的,被称为“公共知识分子”,即面对公众发言,为公众写作。①结合目前中国公共知识分子存在现状,我想所谓公共知识分子,就是那些“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就公众关心的政治、社会和意识形态等热点问题在各种公共媒体和讲坛上发表评论的知识分子”。自“非典”、“孙志刚事件”、“黄静事件”发生以来,知识分子在媒体上论政立言,…  相似文献   

18.
王芳 《黑龙江档案》2014,(5):142-142
正"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东北三省,对中国人民实行殖民统治和奴化教育。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东北广大爱国知识分子冲破了敌人的文化统治,创办了多种报刊,在报刊上发表抗日文学作品,利用报刊进行抗日已成为当时抗日斗争的一个重要部分。金剑啸就是利用报刊同敌人展开艰苦斗争的。1933年5月,中共满洲省委宣传部在哈尔滨创办了省委机关报《满洲红旗》(后改名为《东北红旗》、《东北人民革命报》),该报的宗旨和任务是向东北人民宣  相似文献   

19.
现代传媒与大学及科研所成为型塑社会价值与方向的中心结构,教育界、科学界与传媒界的知识分子已构成中国前所未有的战略性阶层。知识分子与现代传媒在承担公共责任、建造公共空间方面具有显著相似性,奠定两者的联姻基础。知识分子与现代传媒互为发展支撑,共同推动公共空间的建构,但知识分子与现代传媒在发展逻辑和价值目标上存在冲突,导致知识分子"公共越多,知识越少",主体性日渐丧失。面对逻辑上的碰撞和目标上的冲突,知识分子和现代传媒有三种路径可选择:一是冲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历代统治者在思想文化领域均实行文化专制政策,社会民众不具有任何的言论自由,更罔论以舆论监督政府的权利。随着近代报刊在华的产生、发展以及西方资产阶级新闻思想的传人,一部分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开始对报刊等大众传播工具及其舆论监督作用有了初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