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我在三(1)班上了一堂科学课,内容是《蚯蚓》,这一课是在学生寻找身边的动植物的基础上,选择一种小动物仔细观察,通过感官和借助工具观察蚯蚓,使学生体验到使用工具比单纯使用感官更有效。从观察蚯蚓的外部特征和运动方式到观察蚯蚓喜欢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通过提问、猜想、观察,整理观察到的信息、根据实验结果修正自己的猜想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体验探究学习的基本过程。  相似文献   

2.
“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是七年级生物学课的第一个探究活动,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探究的一般过程,并且体会控制实验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的重要性。这无疑是一个很重要的实验,但由于实验中的主角“鼠妇”在有些学校(特别是城市学校)来说,“货源”不足,影响了实验的开展。而蚯蚓。则比较容易得,学生也熟悉。我们经过实践,用蚯蚓替代鼠妇来做“水分对蚯蚓生活的影响”的探究,取得较好效果。具体如下:  相似文献   

3.
一、发散学生探究思路《蚯蚓》一课探究的对象是儿童在生活中经常见到过的,但对它进行直接的、较系统的探究还是第一次。探究蚯蚓的什么秘密’有哪些假定设想’用什么方法或工具进行探究’这些问题都是在探究前学生应该明确的。三年级的孩子系统思考问题、设计探究方案的能力和探究过程中的目的性、持久性、观察层次性较弱,有些女生对蚯蚓还较恐惧,这些因素都会影响探究的效果。因此在探究活动开始前,对学生进行探究内容、假定可能、探究方法等方面的发散引导,使其拓展思路,明确探究方向、目标以及实现方向和目标的途径、方法等,就显得很有…  相似文献   

4.
<正>1教学背景和教材分析"蚯蚓"为苏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的一节内容,要求学生合作探究蚯蚓适应土壤中生活的特征。从蚯蚓的体色、体形、运动和对湿度的反应入手,让学生合力探究蚯蚓对土壤生活的适应性,仔细观察实验探究过程,描述实验探究现象,得出实验结论。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自主观察蚯蚓的体色、体形和环带,辨析蚯蚓的前、后端、体毛和刚毛,了解蚯蚓的运动和对  相似文献   

5.
1活动内容以常见的蚯蚓为实验材料,通过思维导图进行主题知识构建,借助发散思维生成10个或更多实验主题;整合中小学实验涉及观察法、实验法、制作法等多种科学探究方法,引进发散思维、求同思维、逆向思维等多种思维训练,在实验设计与开展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同时,鼓励学生继续开发有价值的蚯蚓主题探究实验,进一步生成和丰富实验活动的内容与形式,并以"科学DV活动"的形式记录活动的全程。活动的重点是实验技能训练和科学思维的培养;活动的难点在于科学探究实验的创新设计及有效的DV记录。  相似文献   

6.
多种科学教材上均选取了”认识蚯蚓”作为认识自然的一个重要学习单元,本文根据科学课程标准(7~9年级)的要求设计”认识蚯蚓”学习单元的教材文本,力图体现标准中的理念与要求:如探究活动的设计应当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注意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出发,设计学生喜爱的活动,注重学生“  相似文献   

7.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中安排了“饲养和观察蚯蚓”的探究实验,实验中有一项内容是探究蚯蚓在不同平面上运动的实验,其目的是通过实验让学生明确刚毛的作用,教材中的方法是把蚯蚓分别放在粗糙的纸上和光滑的玻璃板上来比较其运动的快慢,按此方法学生往往得出蚯蚓在玻璃板上的运动速度比在粗糙的纸上更快的相反结论。经过分析原因和反复改进实验,有了较好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8.
唐维佳 《考试周刊》2013,(2):178-178
第三届"中国青少年走进科学世界"全国交流展示活动于2012年12月在北京举行,活动旨在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积极引导全国少年儿童广泛进行科学体验,使他们掌握科学体验的方法,了解科学体验的过程,提高对事物的观察和分析能力。针对本次活动,我校精心准备了若干小实验对参加活动的学生进行培训。本文为培训活动的其中一部分,引导学生进行了饲养和观察蚯蚓的体验探究。  相似文献   

9.
在生物学科上,睿智的观察则表现为善于观察生物体和生物现象的细微变化及其本质特点。而观察只有在思维活动的积极参与下才能达到目的。观察是思维的基础,思维可促进观察的深入,二者是密切相关的。本文就“环节动物门”一节的教学,谈谈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中的几点体会。1明确观察的目的和要求学生在观察之前,教师要讲情观察的目的要求,出示观察提纲,让学生按照提纲进行顺序观察,这样可做到目的明确,有条不紊。例如观察提纲:①蚯蚓的体形是怎样的?②蚯蚓的体色是怎样的?③如何区分蚯蚓的前后端、背腹面?④用手来回抚…  相似文献   

10.
朴蕾 《阳光搜索》2014,(3):40-41
《蚯蚓》一课是在学生寻找身边动植物的基础上,选择一种小动物,通过感官和工具观察蚯蚓,使学生体验到使用工具比单纯使用感官更有效。在观察蚯蚓的外部特征和运动方式以及观察蚯蚓喜欢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过程中,学生通过提问、猜想、观察、整理观察到的信息,修正自己的猜想,体验探究学习的基本过程。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学习观察的方法及体验探究学习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周群  刘萍 《科学课》2009,(7):46-47
云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从2001年开始在全校开展“小儿小博士”评审活动,该活动鼓励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着眼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强化探究方法训练,有效提升子学生的科学素质。对于开发利用科学课程资源,拓展科学课堂教学内容,“少儿小博士”评审活动都具有很好的借鉴和启发作用。为此,本期我们特别介绍该校开展这一活动的做法,期望读者读后有所收获。  相似文献   

12.
汪花菊  周伟 《中学生物学》2007,23(10):44-45
通过引导学生对陆生蚯蚓的耐水性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3.
邵达宇 《生物学教学》2011,36(10):31-31
“蚯蚓在什么样的物体表面爬得快”这一探究活动,如今在国内不同版本的初中生物学教材中都有出现。该活动的意义不只是加深学生对探究活动一般过程的认识,同时还有助于学生对生物体“结构与功能关系”的理解。因此,这一探究活动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4.
陈琳 《中学生物学》2011,27(4):45+54
饲养和观察蚯蚓实验是人教版八年级(上)教材中的一个学生实验,实验要求学生采挖蚯蚓并制作饲养器进行饲养、观察和实验探究,从课本上的描述来看,本实验似乎很容易开展,但实际上由于实验教学已经是9月中旬,气温较低,蚯蚓的活力明显不强,再加上城里学生存在害怕的心理、采挖蚯蚓困难和实验设计中干扰因素太多等问题,本实验教学难以达到教学要求和目标。  相似文献   

15.
在初中《生物》“观察蚯蚓”这一实验中,按教材的要求.把活蚯蚓分别放在粗糙的纸上和光滑的玻璃板上观察其运动,并做比较.往往得不出预期的实验结果:蚯蚓在玻璃板上的运动速度反而比在粗糙纸上的运动速度更快。分析其中的原因有以下两方面:1纸面过于粗糙和干燥磨擦力过强的干燥纸面会吸去蚯蚓身体上的水分,会对蚯蚓产生粘着力,使蚯蚓的运动速度减慢。改进的方法是将纸面稍加湿润,以减小粘着力,使蚯蚓能正常运动。2蚯蚓在玻庆板上肌肉易于收缩蚯蚓在玻璃板平面上运动时,刚毛所起的支撑作用不大,蚯蚓依靠环肌和纵肌的伸缩活动就能…  相似文献   

16.
《动物和环境》一课中认识蚯蚓生活需要的环境条件。学生做这两个实验,观察到了蚯蚓活动的结果,为使全班学生观察到蚯蚓的活动情况,我做了如下改进: 1.把8条蚯蚓放在一块玻璃板的正中间,用纸盒罩住。 2.把干土和湿土分别放在蚯蚓的两侧,并用黑色水笔在玻璃板上注明“干土”、“湿土”的字样。  相似文献   

17.
盛延威 《甘肃教育》2007,(9S):18-18
探究是学生求知欲的一种表现和求知活动必需的一种能力。“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无疑则不进”。探究能力强的学生在学习中会主动积极地独立思考问题。探究又是创造发明的先导,是任何创造性活动必不可少的能力。一般来说,探究能力强的学生更具有创新能力。因此,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是一个不可轻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具有探索研究本质的数学活动,应以问题情境为载体,引导、鼓励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学习,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在自主探究中获得知识、学会方法、培养能力.有效的探究活动,应精心设置探究"点"、合理安排探究"线"、激发学生探究"面"、刻意营造探究"场".  相似文献   

19.
以“新鲜的猪肝与过氧化氢的反应实验”为情景主线,引用假说演绎法,依据实验现象,假设其细胞内有催化物质,运用对照实验探究其真伪,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让学生掌握严谨的科学探究方法。利用小组讨论、协同实验、跨越活动、游戏通关和家庭小实验等活动,让学生理解酶的催化作用,认识酶在细胞代谢中的重要意义,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二章安排了“蚯蚓在什么样的物体表面爬得快”的探究实验,这一实验对于学生学习和掌握科学探究方法,参与和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现将实验中易出现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列于下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