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一、自由作文与统一作文相结合很多老师都喜欢让学生按自己的统一要求作文,我以前也是如此。认为这样利于批改,便于评讲,能更好地发现学生的问题,也可以使作文教学具有一定的系统性。但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这样做对学生是不公平的,也不符合写作的基本规律。从我们自己的写作体会看,要按照一个比较狭隘的固定的要求作文,如果不是凑巧这一方面恰好有所积累,要写出好的文章是不容易甚至是不可能的。学生的情况各不一样,我们有什么理由要求他们写自己并无积累并不想写的文章呢?当然,也许有的教师会说,考试都是统一要求的作文啊。不错,考试作文总有一个统一的要求,但我们必须要弄清楚考试作文与平时作文的区别。  相似文献   

2.
赵世胜 《语文天地》2009,(12):43-44
初中作文写作要达到这样的要求:“能自由作文,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写作.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笔者对这句话的理解是:努力使学生成为写作的主人.把更大的自由让给学生。而要实现这样的追求.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笔者仅就个人近年来在作文教学中的一些尝试,归纳为这样几点:自由作文与统一作文相结合;课外作文与课内作文相结合:多向对话与单向传授相结合:张扬自我与统一标准相结合。  相似文献   

3.
在作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应注重体现自由作文与统一作文相结合,课内作文与课外作文相结合,张扬自我与统一标准相结合,多向对话与单向传授相结合。这样做的意义不仅仅是可以培养学生写作的个性,而且对学生的人格养成也大有益处,能使学生在作文中表达一种不同一般的思想认识或独特的生活体验。一、自由作文与统一作文相结合很多老师都喜欢让学生按自己的统一要求作文。我以前也是如此,总认为这样有利于批改,便于评讲,能更好地发现学生的问题,也可以使作文教学具有一定的系统性。但在作文  相似文献   

4.
新编《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对高中作文教学有这样的要求:“提倡自由作文,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写作,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笔者对这句话的理解是:努力使学生成为写作的主人,把更大的自由让给学生。而要实现这样的追求,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笔者仅就个人近年来在作文教学中的一些尝试,归纳为这样几点:自由作文与统一作文相结合;课外作文与课内作文相结合;多向对话与单向传授相结合:张扬自我与统一标准相结合。  相似文献   

5.
作文教学的出路只有一条,那就是把学生引进到自由的写作境界中去,让学生在自由的写作状态中体验写作的快乐,感受表达的幸福,领悟写作的技巧。要真正进入这样的境界,作为教师要从这三个方面狠下功夫:自由作文,课堂作文也可以搞一点"私人化"写作;趣味作文,让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自由"写作;单元作文,给学生更多的自由创造的空间;考试作文,以特别的方式来促使学生进入状态;文学创作,让学生有创意地表达  相似文献   

6.
写作一直是语文教学重点,也是难点.<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对高中作文教学提出了这样的要求:"提倡自由作文,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写作,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也就是加大自由作文的练习,努力使学生成为写作的主人,把更大的自由让给学生.  相似文献   

7.
新编《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对高中作文教学有这样的要求:"提倡自由作文,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写作,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努力使学生成为写作的主人,把更大的自由还给学生。而要实现这样的追求,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笔者仅就个人近年来在作文教学中的一些尝试,归纳为这样几点:自由作文与统一作文相结合;课外作文与课内作文相结合;多向对话与单向传授相结合。  相似文献   

8.
李长虹 《成才之路》2010,(11):I0008-I0008
很多时候,老师总是让学生按统一要求作文,认为这样利于批改。便于评讲。能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也可以使作文教学具有一定的系统性。但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这样做对学生是不公平的,也不符合写作的基本规律。从自己的写作体会看,要按照一个比较狭隘固定的要求作文,如果不是凑巧这一方面有所积累,要写出好的文章是不容易甚至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9.
高淑梅 《现代语文》2011,(3):139-139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高中作文教学有这样的要求:“提倡自由作文,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写作,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笔者对这句话的理解是:努力使学生成为写作的主人,把更大的自由让给学生。而要达此目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笔者仅就个人近年来在作文教学中的一些尝试,归纳为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0.
谢育生 《学子》2012,(10):34-34
一、激发兴趣,才能"放飞思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愿写、乐写,作文教学就成功了一半。写作兴趣是小学生写好作文的重要保证。作文教学既要遵循教材的写作要求,又不能死搬硬套,要让学生大胆地、自由地写。学生的素质有区别,对于写作的要求也要给予区别对待,才不会使有些写作有困难的学生产生畏难情绪。我在每次作文的内容和形式的选...  相似文献   

11.
樊茹 《甘肃教育》2010,(9):45-45
新编的《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对高中作文教学提出了这样的要求:"提倡自由作文,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写作,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  相似文献   

12.
语文新课标要求:"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方式写作"。要求学生写作能够从现实生活出发,通过观察生活展开习作。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指出":写作是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因此,我认为应该牢固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充分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指向学生心灵的深处,这样才能做到事半功倍,真正实现快乐作文。小学生作文,需要有情感的参与,如若缺乏愉悦的情感,学生不愿去写,也写不好。为了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有效的方法是激发情感,让学生快乐作文。  相似文献   

13.
多年来,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着老师教作文难,学生写作文难的问题,本应是学生内心情感情自然流淌、个性率真流露、精神世界真诚敞亮的作文,却造成学生心理上的压力,学生怕离题,老师让重写;怕材料不新,老师不给高分;怕字数不够,老师会批评,导致小学作文教学质量难以得到保证。新课标对小学写作教学的总要求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见。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根据这个总要求,我们的小学作文教学必须让学生想自己所想,写自己所写,自由想象,自由选择,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口,我口言我心,让学生在快乐中作文。  相似文献   

14.
在高中作文教学当中,广大教师应该做到"提倡学生自由创作".我们应该根据学生个人的特点、性格以及兴趣来让学生在作文写作当中自由发挥,使学生的个性、思想在作文当中有创意地表达出来.教师如果做到了这一点,也就可以说是做到了《高中语文教学大纲》中所规定的高中作文教学目标.因此,我们应该提升学生在作文写作当中自由发挥的空间,把写作的主动权让给学生,不要让学生沦为考试的机器,为了考试而机械地写作.要达到这样的目标,方法是各不相同的.以下,我就凭自己在高中作文教学中近年来得到的一些经验,浅谈一下自己对高中作文教学的几点看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15.
范文萍 《湖北教育》2002,(23):26-27
1984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捷克诗人塞弗尔特在回答记者采访时,曾说过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我为能感到自由而写作。”他进一步补充说,一切言语活动都是为达到自由,为感到自由和欢乐而做的努力。而现行的作文教学,教师对学生作文的要求定得过死,学生很少有自由。哪怕是作文写得好的学生也很少有喜欢写作文的。要改变目前这种状况,让学生为感到自由而写作,教师首先要更新观念。  相似文献   

16.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们也尝试着这样做了。但是面对尺度相对统一的应试,学生在写作中所表现出来的毫无章法与天马行空,往往让教师对《标准》中的实施建议产生了不切实际、"眼高手低"的怀疑。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我认为,小学阶段作文教学应确立这样的理念:解放学生的思想和感官,把学习写作和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让他们用自己的目光和心灵在丰富多彩的现实中,无拘无柬地品味人生,体验真情,让作文充满灵动和魅力。  相似文献   

18.
王文娟 《考试周刊》2009,(3):113-113
根据新编《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对高中作文教学的要求,努力使学生成为写作的主人,把更大的自由让给学生。而要实现这样的追求,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相似文献   

19.
正新编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对中学作文的教学有了这样的要求:"提倡自由作文,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写作,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针对这句话,我的理解是:努力把学生锻炼成为写作的主人,留给学生更多的自由空间。而要达到这样的追求,是有很多种方法的。本人仅就自己近年来在作文教学中的一  相似文献   

20.
三年级作文起步教学是学生学习作文的启蒙阶段。学生刚刚迈入写作的门槛,而作文的要求又比低年级的写话高出一个层次,学生普遍感受到写作的困难,很多语文教师也感觉无从下手,以至于学生对作文学习产生畏惧心理。如何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学习写作呢?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降低起始阶段的难度。"因此,我认为:作文的启蒙训练有如写字教学,要先描红、临摹,练多了才能独立创作,这样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才更有利于学生的习作训练,简而言之,就是循序渐进地分四步训练——“引、扶、牵、放”。我主要从方法说明和典型例文两方面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