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统计分析的方法对浙江省部分高校在校硕士研究生体育行为选择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影响体育行为选择的各因素认同程度依次为主观意愿、实现难易度、运动项目特点、客观环境、不同性别、年级、考生所在地、运动次数.在运动项目特点这一因素上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性别在实现难易度这一因素上存在显著性差异.据此,文章提出:研究生体育课程设置要规范化,项目选择要性别化,技术要求要层次化,课余体育行为要多样化.  相似文献   

2.
周宝辉  芦忠文  牟春蕾 《体育与科学》2012,33(2):106-108,87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社会步入发展的转型期,作为现代社会生活重要组成部分的竞技体育在其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种种困惑。本文运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对我国竞技体育发展过程中的种种现象进行细致的梳理,在此基础上再对我国竞技体育的价值取向进行分析、解读和反思,以期对引导我国竞技体育价值取向的正确定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经济体制的巨大变化和改革浪潮的强烈冲击下,起步本身较晚的体育院校研究生教育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本文从一名研究生角度,通过自身切身感受对研究生教育中的学制、课程设置、考核办法等环节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各环节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研究生教育质量所带来的影响。期望从另一个角度对体育院系研究生教育提供一些理论建议。  相似文献   

4.
以广州市硕士研究生休闲体育障碍作为研究内容,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从而拿到第一手数据资料.最后采用SPSS17.0统计分析工具中的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对所得样本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从自身内心障碍、人际交往障碍和结构性障碍三个方面揭示阻碍硕士研究生参加休闲体育活动的主要障碍因素,研究结论得出,首要障碍因素是自身内心障碍,主要障碍因素是结构性障碍.  相似文献   

5.
结合健康中国、体育强国战略对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体育专门人才的时代需求,分析提升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现实困境和纾解路径。研究认为,我国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存在培养方式与学术学位混同、导师队伍建设亟待加强、课程设置实用性严重不足、教学组织形式与方法陈旧、实践实习缺乏系统性、产教融合与协同培养推进不力、论文选题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缺乏论文评阅标准等问题。针对上述困境,遵照国家相关要求,提出以“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职业发展+科研能力”为主体的“四位一体”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持续深化招生制度改革;优化课程体系、丰富课程资源、改善课程教学;强化实习实践管理、提升专业实践能力;突出论文选题的应用导向和问题意识;完善质量保障体系、强化学位论文过程管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落实立德树人任务;强化职业道德与职业伦理教育、提升行业规范;推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  相似文献   

6.
我国竞技体育价值取向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竞技体育价值取向经历了注重展示民族自尊和自信心、政治、国力为核心转向当前的多元取向.分析发现:民族性格、民族自信心、国际政治环境和中国社会的转型分别从不同角度对我国竞技体育的价值取向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7.
中西方体育文化价值取向的冲突与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中西方文化比较的跨文化角度出发,探寻了中西方体育价值取向间的差异与冲突,指出中西方体育在价值取向上存在"身心统一"与"形神两分"的冲突、"养生化"与"健身化"的冲突、"社会本位"与"个体本位"的冲突、"伦理化"与"竞技化"的冲突、"整体化"与"局部化"等方面的冲突,最后提出了中西方体育价值取向融合的发展趋势,旨在为汲取西方先进体育文化,发展中华体育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体育学科硕士研究生就业状况的调查,得出长三角地区的研究生就业意识增强,对就业前景的评价严峻,就业趋于理性,但期望值较高,研究生不愿到西部、中小城市以及基层工作,造成大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的人才需求与供给矛盾。建议加强研究生的思想教育,摆正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关系。  相似文献   

9.
上世纪毛泽东同志基于当时国之难、民之伤,感叹于中华民族的浩劫,书写了《体育之研究》;经历30年改革开放,中华民族再次面临时代转折路口,适时适宜新一代党中央领导人提出"中国梦",从历史角度对二者进行分析与研究,提出新中国的发展是以思想为先驱,以行动做指导拼搏于中华儿女的"中国梦";面向社会,以身心健康为前提,终生体育为方向,快乐体育为主体,达到人的全面发展,使体育适应社会,适应未来发展;注重民族文化与体育趣味性,推进传统文化及特色文化研究,深挖地域文化开发潜力,把符合青少年兴趣特点的区域体育项目引入青少年体育活动。  相似文献   

10.
我国高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现状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部分招收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学校的培养方案、教学计划进行调查分析,指出目前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存在目标过高,定位不清晰,专业特点及研究方向特征不够明显,课程设置缺乏针对性等问题,并对此提出一些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的分析,从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人才培养的规格、课程的设置等方面,对“文武兼修”型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做了研究。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等方法对陕西省中学生进行了调查,通过了解陕西省中学生的体育锻炼现状和体育价值取向的基本情况,以期为陕西省中学生体育教育工作的开展和提高陕西省中学生的身体素质提供理论依据,并提出了增强体育场地建设,完成硬件条件升级,增强学生主体锻炼意识,积极落实体育工作政策等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3.
运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和逻辑分析等方法,对2002~2003年中文体育核心期刊上发表的硕士研究生论文进行统计与研究.认为硕士研究生的科研实力虽然不够强大,但已经在体育学术期刊上拥有一席之地;"体育人文社会学"学科论文数量最多,其他学科相对较少;硕士研究生的主要发文年龄段为26~30岁,年龄段发文量呈两头低、中间高的特点.针对现状,建议高校有关部门应重视硕士研究生的科研工作,为他们创造更多的研究机会,并提供人力、物力、财力帮助等措施,以提高硕士研究生的科研水平和体育期刊的办刊水平.  相似文献   

14.
体育大国和体育强国之分,只是体育在不同社会历史发展阶段选择的价值取向和判断不同而已。后奥运时代,"体育强国"把提高全民体育素质作为国家发展战略价值加以实施。不论是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条件、公民的思想意识进步的社会基础,还是从竞技体育发展积累的经验来看,把提高全民体育素质作为国家发展战略价值选择具有现实可能性。提高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是体育强国的首要价值选择;提高全民体质健康水平是体育强国的中心价值选择;提升体育文化发展水平是体育强国的基础价值选择;提升体育社会化水平是体育强国的重点价值选择。  相似文献   

15.
双语教学反映了当今社会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要求,也是高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从不同方面着重分析了对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开设双语教学的可行性,旨在对普通高校体育双语教学的开设提供一定理论思维和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16.
对我国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认识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硕士专业学位(MFA)是我国于2005年开始设置和试办的一个专业学位,其目标培养是高层次、应用型体育专门人才。根据国家有关文件精神和各试点单位的试点情况,较为全面地分析了我国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的基本特征、设置和试办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的意义,并提出不断完善和促进体育硕士专业学位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当再次把体育强国作为我国体育发展目标的时候,学界对"体育大国"与"体育强国"的理解却见仁见智。对体育强国目标的价值哲学解读,旨在弄清造成分歧的根源,探寻统一认识、凝聚共识的途径。体育强国目标是在我国社会转型期,价值取向转变后国人对体育价值的必然诉求。价值取向的转变必然导致主体的价值选择发生变化,就会产生新的体育目标价值,用新旧不同的目标价值来评判体育目标的达成程度是造成对体育强国理解不同的根本原因。在全新的国际国内社会背景下,构建体育目标价值体系有利于统一认识,凝聚共识,为建设体育强国导航。  相似文献   

18.
李康  覃立 《体育学刊》2011,18(3):83-86
分析"学"与"术"的区别与联系,指出"学"与"术"既不能浑然不清,也不能截然分离,而应有机结合,良性互动。认为体育学硕士研究生面临"学"与"术"的问题可概括为如何处理好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理论学习与专项训练的关系。通过资料分析,认为当下的体育学硕士研究生成长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崇术轻学"的倾向而非"技能不足"。还从"大学是什么"的角度反思了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学"与"术"的误区,认为体育学硕士研究生理应着重科研能力的提高,而不是过于看重各种现实利益。  相似文献   

19.
体育教学评价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价值的一元性与多元性的关系方面,对体育教学评价的价值取向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0.
女大学生体育行为方式及手段的选择取向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笔者根据女大学生在校期间体育兴趣的时相特征 ,对体育教育方式与手段的选择取向进行了研究分析 ,提出高校的体育教学应依据女大学生体育兴趣的时相特征 ,调整、修改教材内容 ,改变女生课男生化的现状 ;在三、四年级开设体育课 ,开拓课外体育生活空间 ,以培养女大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和终身体育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