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康拉德的<黑暗之心>是现代英国小说史上第一部涉及海外殖民的作品.在这部作品中,能看到他对西方殖民主义侵略扩张所进行的无情谴责,但是小说中流露出的殖民话语和殖民意识为殖民主义者提供了支持.  相似文献   

2.
章萱 《柳州师专学报》2011,26(1):57-59,74
康拉德对于殖民主义有着强烈的批判,但是生活在西方话语世界中他依旧无法摆脱西方思维和话语的影响。从后殖民主义的叙事视角、"东方学"的阅读者、后殖民主义思想的继续三方面来挖掘小说《黑暗的心》中的后殖民话语,发现小说体现了康拉德敏锐的反殖民主义视角,又无意识地流露出了强烈的后殖民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3.
高夕照 《林区教学》2008,(11):66-68
18世纪初,大器晚成的笛福创作了《鲁滨逊漂流记》,使他成为英国和欧洲小说之父。从另一个角度(后殖民主义批判)重新解读这一所谓文学经典,它一方面确立了欧洲中产阶级价值观,另一方面又构建了欧洲最初的殖民话语。为英国的航海小说建构了一种模式,明确地表达了欧洲资产阶级征服非西方世界的思想。  相似文献   

4.
英国著名小说家爱·摩·福斯特的代表作《印度之行》常被看成是一部反殖民主义的力作。然而在对其反殖意义的普遍认同下,小说中的殖民话语和意识却不容忽视。通过讨论福斯特在“欧洲中心论”盛行下他所持的立场,以及解读小说中对景物的描写、人物的刻画和对故事情节的安排,揭示该小说的殖民倾向。  相似文献   

5.
福斯特的《印度之行》批判了帝国主义对被殖民国家的种族压迫,表达了复杂的反殖民思想。小说中英国殖民者菲尔丁和阿德拉试图冲破种族与政治的束缚,瓦解殖民主义道德体系,摆脱欧洲中心主义及东方主义话语了解印度,构建英印和谐共处的桥梁并建立与印度人民真挚的友谊。  相似文献   

6.
《尘埃落定》是20世纪90年代中国文坛的重要收获,是一部值得阅读的佳作.这部小说以"灾难"、"性爱"、"暴力"、"绝望"作为主题话语,倾力展示了罪恶的土司特权制度对人性的扭曲.试图通过对其主题话语的分析,揭示蕴涵在小说文本中的主题意旨.  相似文献   

7.
小说《缅甸岁月》体现了乔治.奥威尔的反殖民主义思想,表达了其对英国帝国主义行径的质疑和抨击,然而,在小说中,作者对于东方人负面形象的刻画,却表明其仍无法摆脱欧洲中心主义和白人优越论的影响,从而导致其反殖民主义思想的不彻底性。本文通过分析小说中主要的东方人形象来验证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8.
约瑟夫.康拉德的《黑暗的心》因其丰厚的文本质地、深邃的思想内涵和背离传统的叙述方式一直吸引着众多的研究者。过去30年中,这部作品的政治倾向始终是学者研究的焦点。人们就这部小说反映出的殖民主义思想抑或反殖民主义思想争论不止。但这些研究多从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或文本中的话语入手,阐释这部作品的政治倾向。本文试图从作品的叙述层面入手,分析小说中人物马洛和叙述者马洛之间,以及叙述者马洛和作者康拉德之间的距离,进而揭示了作者康拉德的反殖民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9.
英国现代作家福斯特的代表作《印度之行》描绘了20世纪初处于英国殖民统治之下的印度社会。小说中的人物朗尼和阿德拉分别代表了两种道德取向,前者信奉并维护殖民主义道德体系,而后者怀疑并冲破殖民主义道德体系。他们分别是殖民主义道德体系的代表者和终结者。通过这两个人物展现了殖民主义道德体系的基本面貌和必将走向灭亡的命运。朗尼和阿德拉无法步入婚姻的殿堂,这是由他们不同的道德取向和政治取向决定的。  相似文献   

10.
杰克·伦敦的短篇小说《老头子同盟》以白鱼河边的印第安部落为背景描述了美国印第安人的反抗和灭亡的过程。本文从后殖民主义视角出发研究了小说中模式化的印第安形象和他们必然灭亡的悲剧命运。印第安模式化形象的塑造是殖民主义话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英国籍坦桑尼亚裔作家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杰出的后殖民作家之一。他始终以极大的同情深入了解东非殖民主义及其对难民、移民个人生活的影响。《囚笼》是古尔纳的短篇小说杰作,围绕小店这个特定场所,小说主要呈现了劳动空间、流动空间与压抑空间三种空间类型。文章试从空间批评角度对《囚笼》进行后殖民主义解读,通过探析店员哈米德所置身的社会关系与空间结构,解读其作为一名移民及被殖民者在后殖民权利话语下所遭遇的多重困境。  相似文献   

12.
安德莉亚·利维是牙买加裔的英国女作家,其作品多围绕种族独立及文化认同探讨牙买加人的生存困境。在其历史短篇小说《长歌》中,她采用后殖民主义的方式再现了英国白人殖民者对牙买加种植园奴隶的话语压迫及人生奴役。以《长歌》为例,从后殖民话语生态批评理论视角切入,再现殖民背景下英国白人殖民者的话语权力,黑人奴隶的话语反抗以及黑人对自由的话语诉求。  相似文献   

13.
《印度之行》(1924)是20世纪英国著名小说家E.M.福斯特惟一一部以殖民地印度为题材的小说。在小说中,福斯特对英国人的殖民统治和种族主义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对受压迫的印度人民表示了深切的同情,但是他的无法摆脱的帝国意识使小说叙述不时地流露出今天所谓的"新殖民主义"倾向。然而在"殖民"意义之外,这部小说所体现的构建和谐而平等的人类新秩序的理想则更加显示出小说的永恒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后殖民主义的福柯的话语权力理论角度来解读南非作家J.M.库切的小说《耻》,通过"白人话语的丧失"、"黑人话语的重现"这两个主要层面,深刻揭示了南非后殖民时代白人与黑人社会角色的转换,展示了南非黑人的逐步崛起与各色人种趋向和谐的社会倾向。  相似文献   

15.
鲁迅小说的语言风格如同他的杂文,讽刺犀利,批判深刻,蕴涵丰富的思想,复杂的精神.拉康主义精神分析则继承了弗洛伊德学说并重点在语言学层面上大加发扬,拉康将主体的语言分为主人话语、大学话语、歇斯底里话语和分析者话语四种,论述了主体作为社会的存在以及自我的存在的悖论.以拉康主义的精神分析话语模式来解读鲁迅小说<祝福>,可以更加清晰地理解封建社会对于女性的压迫以及女性存在的虚无性,同时也能为洞悉鲁迅小说中的言语行为挑明征兆.  相似文献   

16.
狄更斯的作品往往结合自己贫困而艰苦的经历,加之对英国社会矛盾的深刻观察.他的小说<雾都孤儿>被波兰籍犹太导演波兰斯基改编成电影之后,获得了批评界和大众的广泛赞誉.作为故事人物之一的犹太人费金在电影中形象的再塑造体现了在多元文化盛行的世界文化语境下,对于种族歧视的反击和对各民族文化平等的社会思潮的认同,也体现了在后殖民主义时代下,对帝国主义话语霸权的抨击.  相似文献   

17.
评多丽丝·莱辛的《黑色圣母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丽丝·莱辛是当代英国杰出的小说家,其早期作品大多以非洲南部为背景,运用社会现实主义的哪手法,批判了殖民者在对待种族歧视等问题上的态度.其著名的短篇小说<黑色圣母像>就是这样的一个作品.小说讲述了一位被释放的意大利战俘和一位英国上尉之间的故事.论文试图通过分析黑色圣母的象征意义和小说中人物冲突的根本原因,进而揭示文章蕴含的殖民主义和种族主义对人与人交往所造成的恶劣影响的主题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以女性社会性别角色为切入点,运用权力话语理论,解读19世纪英国小说《简.爱》,探讨了女性作家在男权社会文化下的创作是不断挣脱男性权力话语的束缚,反抗男性话语霸权和推崇女性独立意识的矛盾过程。  相似文献   

19.
《砖巷》是英国作家莫妮卡·阿里的小说之一,它主要讲述了孟加拉少女纳兹奈恩跟随丈夫查努来到英国,在英国伦敦的生活经历.阿里通过纳兹奈恩这一女性形象,将英国社会和母国孟加拉国串联起来,揭示了孟加拉移民在英国的生活处境和真实心态,真实地再现了后殖民主义国家人民在第一世界的生存状态:或付出种种努力归于失败而逃离,或走向异化式报...  相似文献   

20.
全珍瑶 《海外英语》2022,(13):190-192
英国多米尼加裔女作家简·里斯的小说《藻海无边》,是一部集反殖民主义与反男权主义于一体的后殖民书写典范。通过对夏洛特·勃朗特小说《简·爱》的改写,简·里斯从后殖民主义视角赋予了经典小说中边缘人物以中心地位,重新建构了原小说中阁楼上的“疯女人”这一人物形象,在其小说中表达了女主人公安托瓦内特作为“白皮黑鬼”的身份困境。小说中黑人女仆的女儿蒂亚则是拉康镜像理论下女主人公“黑鬼”一面的具象化体现,象征着生活在殖民主义与欧洲父权主义双重语境下的克里奥尔白人女性安托瓦内特难以实现自我的同一,并借此辐射二十世纪初整个克里奥尔白人艰难的生存状况,揭示现代化社会中存在的殖民主义与父权主义对人的压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