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君子"一词的内涵与外延经历了历时性的嬗变,"做君子不做小人"一直成为华夏民族的精神美学。君子在人群中唤起尊敬以及分享其生命形式的意愿,他的存在体现了公共价值。当代大学生"新君子教育"应打破君子原初的诠释语境,着力于现实情境的烛照,在知识视域、审美感悟、传播渠道、行动逻辑等各个层面将君子教育跃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2.
杨哲 《师道》2007,(10):41-42
幸福,无疑是一种体验。教师的幸福是什么呢?无疑是能够感受到教育的幸福。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然而在现实的教育生活中,有  相似文献   

3.
君子人格是中华民族历代推崇的正面人格,在当今又加入了新的时代内涵。新冠肺炎疫情是一部进行中的活教材,蕴含着生命、信念、道德及爱国主义教育等丰富教育教学资源。在君子文化视域观照疫情下进行微思政开发,可以运用五大策略:疫情为教材,培育君子家国大义;家庭为学校,铸牢"仁爱"之基;学科融思政,培育君子当代视野;劳动养习惯,劳谦君子朝乾夕惕;抗疫见行动,引导君子知行合一。  相似文献   

4.
李鸿显 《考试周刊》2010,(36):45-46
对《论语》中"君子不器"这句话,解释几乎千篇一律——君子不是器具,君子要做通才。但据《论语》整篇表达之意,"君子不器"应解释为"君子不谋器",因为器是由小人于肆中造作而成;君子谋道,学习治国平天下之术,维系和指引整个社会关系,实现治国平天下之大业。  相似文献   

5.
《宜宾学院学报》2017,(1):97-101
《论语》中的"君子"是孔子和儒家道德、理想的集大成者,君子之德"受于天,缘于爱,始于孝,成于仁,终于命"。从历史考察,由孝到仁是君子成德的核心路径,是由西周春秋分封宗法的社会现实决定的。从普遍意义讲,孝是私爱,仁是博爱,由孝到仁是推己及人的过程,惟有自我觉悟的君子才能够做到。爱是出于人本心的,是天生的,君子之德根源于天。当德行理想在现实遇到阻碍,人生无法把握时,人们就只能寄托于超越性的"天"。君子的最高境界是"知天命",君子之德是天赋的,对"天"的信仰给了君子坚守和实现德行理想以信心和终极支持。  相似文献   

6.
孔子所谓"君子之德",属于伦理道德,有别于习俗道德.在道德人格意义上,非"君子"即"小人"、非"小人"即"君子"的观念,不符合客观事实.  相似文献   

7.
《论语》开篇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篇》)这里强调的是君子应该做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不因为别人不了解自己,就不高兴,郁闷于心。不了解自己即不理解而误会自己,君子要做的不是为自己辩白,君子怕的也不是"人不知",而是"病无能焉",所谓"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相似文献   

8.
正宋代宰相赵普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足见《论语》的作用。寻遍整部《论语》,关于君子与小人的对举句,竟达16处之多。1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为政》)(君子团结但是不搞帮派,小人搞帮派但是不团结。)这句话主要要理解好两个字:周、比。"周"是"团结、合群"的意思;"比"是"勾结、搞帮派"的意思。孔子认为,君子与小人的区别点之一,就是小人结党营私,与人相勾结,不能与大多数人融洽相处;而君子则不同,他胸怀广阔,与众人和谐相处,从不与人相勾结,这种思想在今天仍不失其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冯倩 《班主任》2024,(3):46-48
<正>在班主任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学生言行举止不文明的现象。在笔者看来,引领学生改变不文明陋习,需要教师基于民族文化自信的时代背景,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有益营养。因此,我以涵养“君子之风”为教育目标,围绕“君子之风”,开发校本课程,培育文化场域,构筑活动体系,让学生们对不文明说“不”。  相似文献   

10.
《陋室铭》中的刘禹锡既有安贫乐道的一面,又有积极进取的一面。但他真正的精神追求却是对儒家君子人格的固守,"君子之德"正是使这陋室不"陋"的根本原因。陋室之中的宁静内心是他淡泊自守的君子品性,能与"鸿儒"交往在于他广博的君子学养,高雅的闲居生活则表现了他超凡脱俗的君子情趣。  相似文献   

11.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贞而不谅。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君子忧道不忧贫。  相似文献   

12.
“小君子”     
俗话说的好,"君子不失口于人,不失色于人"。我小时候就是这样一位"小君子"。二年级时,我看到许多大哥哥大姐姐见到别人都会问好。我想:他们见到师长问好,我要比他们更好。于是,每当见到师长我都会鞠上一躬。一次,我见到了妈妈的五个朋友,于是我毕恭毕敬地走上前去,边说"阿姨好",边鞠了五个躬,等我抬起头来,看到阿姨们都咯咯地笑我  相似文献   

13.
《红楼梦》中有三个以玉为名的主要人物:宝玉、黛玉和妙玉。三人是作者最喜欢和用意最深的三个人物。作者沿用儒家"君子比德于玉"的传统视三人为书中仅有的君子。而君子之德却并非属于儒家传统的道德范畴,而是一种属于精神层面的对独立人格和自由思想的个性追求。这就是"红楼三玉"身上所具有的深意。  相似文献   

14.
倪帮玉 《教师》2014,(18):121-121
孔子说:"君子不器","器"在这里寓意深刻,表面上是器皿的意思,我的理解就是君子不要像器皿那样那么有限。站在教育者的立场看,从胸怀的层面上可以理解为作为教师,面对形形色色学生,我们要做到"君子不器",对待学困生要有一颗包容的心。从教育理念的层面上可以理解为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素质,使其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本文就"君子不器"展开讨论,研究作为教师如何保持仁爱的心和正确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15.
幸福是一种体验。教师的幸福是什么?无疑是能够感受到教育的快乐。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然而在现实的教育生活中,有些教师体会不到教书育人的快乐,不懂得什么该拥有.什么该舍弃;不知道哪些该享受,哪些该创造;  相似文献   

16.
<正>《周易·系辞上》中有:"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象也;所乐而玩者,爻之辞也。是故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是以白天祐之,吉无不利。"翻译为:因此,君子所依据和遵循的,是《易经》的卦象;所欣赏和玩味的,是各爻的爻辞。因此,君子平时就观察卦象,玩味爻辞;一旦有所行动,就观察爻变,玩味体会占筮的结果。因此,君子才能"自天佑之,吉无不利"。这讲的是读《周易》的方法,却三次用到了"玩"字。  相似文献   

17.
此"君子"非彼"君子"也,我说的"君子"是指"瘾君子"。《中学生守则》规定:不吸烟,不喝酒。可是,路唯对规定不屑一顾。有一次他吸烟时被我这副班长碰上,我冲过去要他丢下手中的烟,并且警告他,如果再吸烟,就扣  相似文献   

18.
不少资料中对《诗经·伐檀》中的"君子"一词褒贬不一,笔者试图从历来古人对"君子"一词如何看待,古书中的"君子"一词有无反用,尔、彼的不同指称作用,反语辞格古代是否盛行四个方面作出解读,认为《伐檀》中"君子"应是肯定的形象,更该作正面之解。  相似文献   

19.
教育的目的在于"成人"。现代教育中,学习往往成了外索利益的功能性存在,使得人闭锁于一己之身。以孔子为原型,阐释论语以"学"为基的教育内涵,有助于还教育以"成人"之本。孔门之"学"是儒家教育的起点,其目的有二:学为君子,是从个人的历时性成长维度的内求;学而为政,教化人心,是公共精神的外发。无论是内求还是外发,二者存在根源上的一致性,即都统一于"成人"的教育目的。  相似文献   

20.
钱穆心目中理想的"士",在政治领域,是能够练达政事,又能够上达天德的"君子";在学术领域,是能够"博学于文",又能够兼具通识与达德的"通人"。士奉行"士志于道"、"君子不器"的修身处世原则。在道统、政统与学统三者的关系上,以道统为宗主,以德行领导政治与学术,力求在政治与学术中实现"君子不器"之人生大道,这是一种极高的人文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