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史世殊 《中国教师》2013,(14):25-27
"生本教育"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地尊重学生"和"全面地依靠学生"是"生本教育"的价值观、伦理观与行为观。新课程改革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为目的,是以学生为本的基本教育策略。《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美术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中明确指出初级中学(以下简称"初中")美术教育的目的是:通过美术教学,向学生传授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  相似文献   

2.
目前,中小学普遍提倡"赏识"教育,认为好学生是"夸"出来的.相对于我们过去的"挑错"教育来说,赏识教育对培养学生的自信和创新思维有着重要的意义."赏识教育"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英语教学中,并且收到了满意的效果.不过,现实的赏识教育也存在一些认识"误区",影响赏识教育积极作用的发挥.只有走出这些"误区",才能更好地利用赏识、赞美,以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地发展.  相似文献   

3.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以学生成长成才为中心,不断满足学生多方面的需求,积极推进主体性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具体地说,即为在教育理念上要"以人为本"、在学生需求上要"以人为本"、在师生关系建立上要"以人为本"、在教学过程中要"以人为本",关爱学生,注重学生的各种实际利益需求,把学生的实际需要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使学生处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地位,充分地从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来改革和实践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以此来更好地培养学生,实现学生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真正的教育是自主教育,真正的学习是自主学习"。计算机教育课程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交互友好、开放的实践环境,非常适合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只要教师善于设计环境,善于组织和引导学生,让学生在上机实践活动中主动地探索,积极地思考,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就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顺利地建构学生的知识结构。  相似文献   

5.
正时下,"赏识教育"、"激励教育"、"质性评价"等等成为了教育的主流,而批评、指正学生缺点、不足和事实求是等,却成了挖苦学生、歧视和打击学生的反面典型。于是乎,我们在撰写评语时,尽可能多地挖掘学生的积极因素,挑拣着只写特长与优点,即使想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也得"含蓄"表达,生怕无意中伤害了"学习的主人"。在收集"成长记录袋"材料时,更多地在关注正面评价,负面因素往往被学生或者教师人为地剔除在外。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而这种"只说好话不谈问题"、即使讲问题  相似文献   

6.
特别的约定     
"教育智慧"就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一种系统的、整合性的智慧。具体说,就是教师要具有与时代相通的教育理念,能以新的学生观和教育活动现实实施心理教育,善于和学生心灵对话。教师和学生一个小小的约定,唤醒了学生内心深处的自我约束意识,这样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老师的教育,而是积极地想办法改正缺点,由他律逐渐改为自律,使学生热爱学习,能积极地、创造性地投入学校生活。  相似文献   

7.
<正>一、什么是生本教育生本教育是郭思乐教授创立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方式。生本教育实现由"师本教育"向"生本教育"的转变,即把为教师的好教而设计的教育转向为学生的好学而设计的教育,教学中一切为了学生,充分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使学生积极、主动、活泼、健康地发展,它既是  相似文献   

8.
个性化教育,是在调查、测试、研究、分析、诊断的基础上,根据社会发展、人才需求和学生潜质特征、自我目标和家长期望,从多方面对"每个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咨询、指导、策划,"量身定制"教育的目标、计划、方案、方法、资源,进行"适合"、"公平"和"有效"的教育与管理的过程。"个性化教育"并非新概念、新话题。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主张就是个性化教育的基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要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为个性化教育提供了最为权威的政策依据和支撑;而在2011年8月北京召开的个性化教育国际会议上,个性化教育有了全方位的研究论述和经验展现,显示出这个命题是当代教育的诉求和热点。  相似文献   

9.
唐志伟 《教育与职业》2012,(30):176-177
高职高专教育注重对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审美教育的作用。第二课堂承载了丰富多彩的教育形式和内容,是培养高职高专学生综合素质和审美情感的必要手段,能让学生更顺利地完成从"学校人"到"社会人"的转变。学校在塑造合格的"社会人"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为塑造人的心理结构而努力,多角度、多方面地培养高职高专学生的审美情感。  相似文献   

10.
吴春年  曹燕宁 《教育》2012,(23):46-47
新媒体信息传播有着"无屏蔽""去中心""互动化"的特点,对大学生学习、社会生活与交往、思想产生重要影响。确立"育人为本"工作方针,关心每个学生,促进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成长,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建立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个性、满足学生不同需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是应对新媒体机遇与挑战的必要举措。  相似文献   

11.
<正>"森林式"教育可追溯到孔子"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它关注教育对象的主体性,从不同学生的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育,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机会。"森林式"教育关注教育的全体性和公平  相似文献   

12.
传统教育中"注入式","填鸭式"教学的弊端,就是教师简单地将自己的理解强加给学生。结果本应生动活泼的教育变得死气沉沉,原来充满想象和创造欲望的儿童变得墨守陈规、孤陋寡闻。现代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而主体教育是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在新课程改革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地问"为什么",由疑而思,由思而断,追根寻底,释疑求真,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才有可能将学生的潜能最大限度地释放出来。而好奇、质疑,正是人类社会发展不绝的动力。  相似文献   

13.
受工具理性主义的影响与制约,传统的教育或多或少地忽视了对学生"心灵"与"精神"的陶冶与培育。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必须回归到对"心灵世界"、"精神境界"的关心与关切。首先,关乎心灵的教育注重精神的成长,它一方面表现为教育必须关注学生思想境界的提升,另一方面表现为教育不可避免地带有时代的烙印,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个时代或一种文化下的心灵世界。其次,关乎心灵的教育注重自由的思想,它不仅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而且追求学生思想的解放、精神的独立以及理性的批判。再次,关乎心灵的教育营造闲暇的时空。拥有"闲暇"精神的心灵教育能够唤醒学生内在的心灵,为学生指引美好的人生,帮助学生形塑高贵的精神。  相似文献   

14.
郑珩 《生活教育》2015,(3):65-68
用"孩子"代替人们常规使用的"学生",原因是为了兼顾与学生家长们一起关注教育;不惟"坚强教育",学校的所有教育活动,都必须与学生家庭教育,以及与社区教育相合作。再者是旨在凸显"人"的教育。教育以人为本,"孩子"是人的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阶段,而"学生"则更多地显示其社会身份。故以"孩子"替换"学生"。从教育学生学会坚强这个方向出发,可以为我们学校教育中的德育、健康教育,乃至对人的全面关怀、全程呵护和让人终身受益,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和发现。  相似文献   

15.
孙冬梅 《教育》2012,(27):42
生本教育是郭思乐教授创立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方式。"生本教育"倡导"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明确教师和学生的地位,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能引导学生较好地完成新课程标准。笔者所在校自2008年以来,各个学科积极推行"生本教育",两年多的实践,收获颇大,树立起两种理念,构建了一种模式。  相似文献   

16.
正江苏省张家港市南丰小学创建于1935年,是一所有办学历史、有文化传承、有创新能力的新时期乡镇小学,也是张家港市最早践行"全纳教育"(无条件地、义务地、开放性地接纳各种背景的学生)的学校。学校秉承"礼学·乐知"的教育思想,以"生本教育"为理论依托,倡导通过"伙伴学习"的形式,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共同成长。2013年3月,学校申报了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  相似文献   

17.
张剑锋 《文教资料》2008,(32):106-109
情境教育的理论体系主要包括"四原理"、"四特点"、"五要素".情境教育克服了传统教育"机械刻板、学生创新能力差"等缺陷.但是由于受到教学资源、学科特性、学生特质和教育评价体制的制约,情境教育仍旧不能很大程度地改变我国的教育现状.  相似文献   

18.
"三贴近"原则是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必须深入把握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三贴近"原则的本质要求,确保心理健康教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更好地服务高职学生社会化。  相似文献   

19.
我国教育一直在倡导和培养学生"德、治、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在这五项要点里,"德"是首要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就是为了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德"。思想品德教育不同于其他学科教育,它更抽象化,为了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指导教学,就要求初中教师在思想品德课中采取情境教学。  相似文献   

20.
卢晓明 《上海教育》2012,(Z1):50-51
青少年活动中心、少年宫、少科站等校外教育机构组织的校外活动是开展创新教育的重要平台,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办学生喜欢的校外活动"是"以人为本"思想在教育中的体现策划和组织青少年科技、艺术和体育等活动是校外教育机构的主要职责之一。如何以兴趣为导向,吸引学生参加校外活动,努力办学生喜欢的校外活动,这是校外教育机构在开展活动时必须严格遵循的重要原则,也是校外活动是否有生命力、能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以人为本"是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的使命就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了人的终身幸福。"以人为本"是科学教育发展观的本质,而"办学生喜欢的校外活动"则是"以人为本"思想在校外教育中的体现。"以人为本"核心思想是对人的潜能、智慧的信任,最广泛地调动人的积极因素,最充分地激发人的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