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敏 《百科知识》2001,(12):25-25
众所周知,海洋中有着丰富的生物和矿产资源,殊不知海水本身即是海洋宝藏之一。日本科学家在长期的海洋研究后发现,深层海水是海洋的精华,它不仅是一种洁净的资源,同时也是鱼类生长的“高产田”。深层海水的充分利用,将会使人类受益无穷。  相似文献   

2.
<正>大黄鱼、小黄鱼、墨鱼和带鱼曾经是中国四大海洋经济鱼类,但现在大、小黄鱼濒临绝迹,墨鱼形不成渔汛。带鱼的资源量虽然业已严重下降,但作为仍然幸存的第一大渔汛,其重要性可想而知。本专题四篇论文所要讨论的问题都与历史有关:为什么带鱼在1930年代之后才挤身于四大海洋经济鱼类之列?在没有成为四大经济鱼类之前,它在闽浙和其他一些沿海  相似文献   

3.
《发明与创新》2005,(10):42-42
生活在极地海洋里的鱼类要比生活在热带的鱼类的生存环境更加恶劣。在这里,水温可以达到零下4摄氏度。在很多地方,海洋上覆盖着数米厚的冰层。不过由于盐降低了海水的冰点,所以海水得以保持液态。这种零下的温度可能会让冷血动物如鱼类丧命,因为血液中的冰晶体会影响鱼类的血液  相似文献   

4.
追根溯源,陆地上的脊椎动物都是海洋中的鱼类上岸后演化而来.而海洋中最古老的鱼类,竟然都是一些身披重装甲的怪家伙.装甲对鱼来说,是福?是祸?  相似文献   

5.
<正>水母是海洋中的标配生物,它的外形就像一把透明的伞,非常漂亮。有些水母的伞状体还带有各色花纹,在海中漂浮时像幽灵一般,颇具神秘气息。以下这些便是水母中超高"颜值"的代表。花笠水母这一极其古怪而美丽的水母物种存活在西太平洋海域、日本南部海域和巴西海域。它们会借助洋流在海底的水草中穿梭,并从中猎取微小鱼类作为食物。  相似文献   

6.
腔棘鱼是一种古老的鱼类,而且被认为是生物从海洋到陆地演化的中间环节,它们一度消失不见,直到几十年前才在非洲东海岸重新被发现,是典型的活化石。最近,日本科学家在非洲海域和东南亚共捕获了5条腔棘鱼,并对它们进行了染色体基因分析。结果表明,从  相似文献   

7.
科技快递     
《百科知识》2004,(1):40-41
海洋未知鱼类达5000种 占地球面积70%的浩瀚海洋中到底有多少种鱼?多国科学家的最新普查结果是约1.5万种。他们同时预测此外可能有大概5000种鱼类尚属未知,有待发现。来自53个国家的300多名科学家曾于2000年正式启动耗资10亿美元的”海洋生命普查”计划,目标是到2010年查明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海洋鱼类、海鸟、海洋哺乳动物等海洋脊椎动物体内汞和铅的分布和变化情况,以及海洋脊椎动物体中汞和铅的含量、形态、毒性、变化及工业环境对其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戚湄涓 《百科知识》2022,(33):21-23
<正>全球化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给国内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威胁,船舶压载水的肆意排放,为大量外来生物入侵海洋提供了可乘之机,严重破坏了海洋生态环境的平衡,导致鱼类生物出现大规模死亡。部分居民一旦食用了这些中毒海产品,将会严重威胁身体健康。所以,为了实现对船舶压载水排放量的严格控制,实现对海洋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制定和完善针对船舶压载水致海洋污染国际规制法律制度是相关部门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3亿年前,古鱼类的"最怕"是什么?最新发现的古鱼类的"脑子"力此提供了答案. 早些日寸候,美国考察人员在美国堪萨斯州-页岩沉积层发现了一块奇怪的鱼类头骨化石,由于头骨并未压碎,因此这块化石显得非常特殊.后来经科学家鉴定,确认它是3亿年前的一种海洋动物,是鲨鱼和另一种现代物种--银鲛的亲戚.这种远古海洋动物曾一度活跃在世界各大海洋,它们生活在浅水区和多泥的海域,体长最高可达到50厘米.  相似文献   

11.
另眼看鱼     
一鸣 《科学大众》2000,(11):26-27
根据科学家的考证,最初的脊椎动物起源于海洋;人类在胚胎时期的形态表示着我们的躯体是逐渐演变并适合于陆地生活的鱼类的躯体。让我们的想像一下回到遥远  相似文献   

12.
致命诱惑     
虎纹鲨,又名乌鲨,是生活在澳洲海洋中的一种鱼类。  相似文献   

13.
高捕捞强度环境下海洋鱼类生态对策的演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分别选取大黄鱼、小黄鱼、带鱼和鳀鱼作为四种海洋生态对策的代表性鱼类,分析了它们在近几十年高捕捞强度环境下生态学性状的变化.发现四类近海鱼类的种群结构均向简单化方向发展,具体表现为:鱼类种群平均体长、平均体重和平均年龄均变小,年龄结构趋于简单,同时种群生长速度和性成熟速度加快,初次性成熟年龄和体长变小,个体生殖力显著增大,死亡率增加.鱼类的生态学参数的一系列变化表明,作为对人为过度捕捞的适应性响应,海洋鱼类为恢复和延续种群,其生态对策由K对策向r对策发展和演变,且这种趋势正在加剧.  相似文献   

14.
本文针对大型海水鱼类育苗与集约化养殖系统构建,提出的观点。在海洋鱼类育苗与循环水健康养殖行业起到模式探索与引领示范的作用。如付诸现实将产生对生态环境友好与较为可观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在某些海域,鱼类、珊瑚和海洋哺乳动物濒于灭绝,而海藻、细菌和水母却肆无忌惮地生长蔓延。科学家认为这是物种进化现象的倒退,海洋正在变回数十亿年前的样子。  相似文献   

16.
<正>一种来自异域、色彩绚丽的海洋鱼类在大西洋疯狂繁殖、扩大领地,它们将带来何种后果?我花了几分钟调整了一下自己的潜水面罩和水下呼吸管,一会儿就要跟着海洋生物学家马克·赫克松在巴哈马岛附近水域作一次潜水搜寻,并捕捉一条狮子鱼(lionfish,也叫蓑鲉,拉丁文学名叫Pterois volitans)。  相似文献   

17.
侯娟  周为峰  王鲁民  樊伟  原作辉 《资源科学》2020,42(7):1325-1337
海洋养殖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营养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拓展海水养殖新空间对中国近海生态环境的改善、食物安全的保障、海洋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海洋主权的宣誓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以180种海水养殖物种(鱼类120种、双壳类60种)为分析对象,通过各物种生长耐温范围和研究区域海表温度的匹配和比较,计算空间地理格网上多物种生长潜力指数的平均值,分别得到鱼类和双壳类养殖潜力,并基于阈值法对离岸距离和深度等条件进行约束,定量分析中国深远海养殖潜力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①在满足评估条件的区域内,对于鱼类,渤黄海(BYS)、东海(ECS)和南海(SCS)海区适宜面积分别约为19.98、76.29、81.69万km2;对于双壳类,渤黄海、东海和南海海区适宜面积分别约为3.02、4.17、2.03万km2;②按照海区划分时,可优先考虑东海和南海进行鱼类养殖,而渤黄海鱼类养殖潜力值变化最大,未来鱼类养殖需要更细致地规划选址,以尽可能选择潜力值较大的区域;双壳类养殖可优先选择南海;③按照海域深度划分时,鱼类可优先考虑深度较深的海域进行远海养殖,而双壳类适宜离岸较近、深度较浅的海域。根据潜力评价结果可进行海域空间规划,为管理部门和养殖企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科技风》2020,(4)
海洋资源是人们生产生活中所需资源的主要来源,随着社会的发展,在大力发展经济建设的同时人们向海洋中所排放的污染物越来越多,例如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废气、污水以及工业废渣等物质对海洋造成的污染越来越严重,导致海洋生态平衡逐渐发生变化,尤其是对于海岸水域污染严重,使得近海岸的渔业生产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海洋渔业资源日渐恶化。对海洋渔业资源的正常生产与繁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一些鱼类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为了生存不得不迁离原来的繁殖地寻找新的场所繁殖,使该区域的渔汛无法形成,降低海洋渔业的产量,甚至有些鱼类因为海洋的污染出现大批量死亡以及生长畸形的现象,进而使得一些鱼类失去了原有的食用价值,造成经济与资源的严重损失。  相似文献   

19.
上回说到,早期的装甲鱼类将自己保护得严严实实,却丧失了行进的速度和攻击力,最终在海洋中消失了。这一回,一种从海洋到陆地生活的植物将向我们讲述另一个凄惨故事。  相似文献   

20.
因为现代人类掌握了丰富的语言,统治了地球,许多人就不假思索地认为,是人类最早使用了语言。这个想法无疑是大错特错的。最早使用声音语言的肯定不是人类,也不是鸟类,而是海洋里的鱼类。海洋里的许多种类的鱼类,它们都有自己种类与群落的语言,依靠语言的联络,它们可以联结成庞大的群体。鱼类的历史已经超过4亿年,而人类直立行走的时间不过350万至500万年,这个时间与鱼类4亿年的历史相比,微不足道。人类自以为自己才懂得语言,是因为人类听不到或听不懂其他生物的语言。人类的耳朵只对16赫至2万赫的声波才有感知,对16赫以下的次声波与2万赫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