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泰语中的词缀kaan~2具有使动词指称化的语法功能,它充分体现了动词表述功能的指称化和陈述化的区别。它实现了泰语动词在主宾语位置上的零标记和带标记的指称化的划分。它是内在表述功能的指称化和外在表述功能的指称化的标记。在词汇层面,动词的表述功能一旦转化为指称化,那么必定是带标记的指称化,没有零标记的指称化。在句法层面,动词的指称化形式存在零标记的指称化和带标记的指称化,这是由于主语位置而获得的表述功能。所以,动词本身或kaan~2+动词形式,在主语位置上只体现了指称化功能;而只有动词本身在宾语位置上保留了陈述功能。  相似文献   

2.
禅籍方所词语转指称谓的现象大量存在,具体可分为命名性方所词语转指称谓和非命名性方所词语转指称谓两类。方所词语转指称谓的现象符合转喻的邻近性原则、认知突显原则以及语言的经济原则。这些称谓词语折射出唐宋时期丛林制度及寺院结构,同时也体现了禅宗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相似文献   

3.
汉语动宾复合词转指的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汉语动宾复合词大部分是动词,除此以外,还有大量的名词。本文作者认为.名词性的动宾复合词的功能发生了转指.转指对象是认知框架中的核心成员,工具有时具有一定的使动性,是非典型的施事。本文将探讨动宾复合词转指施事和工具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4.
"转指"是指名词或动词语义发生变化,转而指称与其相关的另一个名词或与该动作相关的各种对象。本文考察《周易》中名、动词的转指,由于名、动词转指内涵相包含,我们将名、动词的兼类也看作用名词的一种广义的转指。动词的转指分为动词后附加助词的转指和不加助词的转指,二者转指性质不变。  相似文献   

5.
标记理论被广泛运用于各种语言学分支学科,可以用来描写和解释汉语语法中的种种不对称,本文以《现代汉语词典》(6版)为载体,从反义词入手,分析词典出现的反义词复合词复合前单音节字的标记性,以及复合后整个词的标记性,并对一些不能用标记理论描写的例子进行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先对指称与陈述这对范畴进行了基本界定,接着谈谈指称、陈述转化的语法表现,最后分析转化得以发生的内在认知原因.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先对指称与陈述这对范畴进行了基本界定,接着谈谈指称、陈述转化的语法表现,最后分析转化得以发生的内在认知原因。  相似文献   

8.
陈翠珠 《文教资料》2012,(31):32-33
人称转指是汉语中较为常见的人称代词变异用法。它以语用为基础,以恰切地表情达意为原则。本文主要分析了汉语人称代词转指用法的八种情况。或将当场性的人称代词变异为非当场性的人称代词,拉开心理距离,客观说事,避免当面的直露和主观臆测;将非当场性的人称代词变异为当场性的人称代词,拉近情感距离,引起双方感情共鸣。  相似文献   

9.
在有标记的复指短语中,指示代词"这"和"那"、助词"等"、数量词都能充当复指标记。决定复指标记隐现的是"指称接近原则",但语体、音节、语用等也是一定的影响因素。复指标记在短语中主要起连接、标明、转化和强调作用。  相似文献   

10.
反身代词"己"、"自"、"身"等在古汉语中皆有指代三身的转指用法,通过分析这几个反身代词在古汉语中的使用情况,并考察此类现象在古文献中的分布后,认为反身代词转指三身的用法并非其向三身代词的转化演进,也非此类代词语法功能的转变,而是由于古汉语的特点及语境导致反身代词的这种转指用法的产生,其自身表己称之功能并无变化.  相似文献   

11.
词的标记是英汉语言的差异。汉语中不存在这一语言现象。这是中国人学英语的一个难题。本文除提及形容词的标记之外,作者认为:名词也存在着无标记中性词。  相似文献   

12.
谓词配价项目全部实现了"VP的"之所以还能够转指,问题就在于这些"VP的"可以是主谓谓语句的大谓语,它们所转指的对象恰恰就是大主语;凡是不能另有大主语的"VP的"都不能形成这样的转指现象。依据大主语在句法和语义上的不同特点,主谓谓语结构的转指呈现出相应的不同情况。  相似文献   

13.
"有(无)+VP"结构补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无)+VP”结构是动宾结构,宾语“VP”部分已经指称化,有自指和转指之分,自指的VP表示事物化了的动作,尾为,性质状态等,转指的VP转指与谓词性成分所蕴含的对象有关的施事,受事,与事,工具等。  相似文献   

14.
荣娜  涂靖 《宜宾学院学报》2009,9(5):108-109
转类修辞是一种超常规搭配方式,运用标记理论可对该修辞进行充分阐释.从语义层次来看,构成成分在语义之间的冲突即为一种标记性;从语用层次来看,转类修辞是在特定语境下词语的重新组合,其标记性就在其语境中得以体现.  相似文献   

15.
现代汉语有标记复数名词在语义指称方面的特点是:定指为主,类指(不定指)为辅;有指(指称性用法)为主,无指(归属性用法)为辅。有标记复数名词的语义指称特点与词缀“们”的语法意义之间有联系。  相似文献   

16.
无标记被动是相对于标记被动而言的。英语中的无标记被动可以通过动词的主动形式或其他方式来表现;在汉语中,无标记被动可以通过词序的变换和词汇方式来表现。  相似文献   

17.
标记理论是认知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反义词的有/无标记现象是这一理论运用的一个表现。本文以现代汉语中"高/矮"为例,研究它们的有标记和无标记的现象,并试图分析其原因。  相似文献   

18.
英汉两种语言中的被动意义通常用被动语态来表达,但是,这并不等于说被动语态是被动意义表达的唯一方式,除了被动语态结构外,还有多种结构可以表达被动意义的。英汉无标记被动结构亦存在相同点,也存在不同点。由动词主动形式来表示被动意义,不仅可使句子简单、精炼、符合习惯用法,而且可避免过多地、生硬地使用被动语态结构。  相似文献   

19.
宁波方言第一人称代词单数有"吾[ηo213]"和"吾侬[ηo213-22nu213-35]",复数为"阿拉[laa]"。在日常方言运用中,它们通常是与其他词汇组成句子的,在句子成分中主要充当主语、宾语和定语。其中在主语、定语两大句法功能上较集中地存在着语用中的转义现象,并且大多出现在代词的"转指"方面,也就是"数的转指",即通常表示第一人称代词复数的"阿拉"指代单数"吾""吾侬"。这一现象的产生主要受吴越"水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英语无标记主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衡量句子结构或句子成分是否有标记或无标记,要根据句子结构或句子成分在交际中表达和传递信息的功能,即从句子基本信息方面的"nature(性质)"来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