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云南教育》2007,(10X):14-15
“80后”,上世纪80年代出生的一批人。不知从何时起,“80后”作为一个符号常被人们挂在嘴边。他们的所作所为总是被放大并呈现在大众的视线里,对他们的讨论似乎也一直没停过。他们一出生就遇上了市场经济,一长大就明白了国际化,一交流就用上了互联网。  相似文献   

2.
上个世纪90年代的时候,“新生代”、“晚生代”作家纷纷登上文坛,先是“60年代生”,继之“70年代生”,他们的审美选择与精神向标都显示出了区别于前代人的不同风貌,90年代末,朱文、韩东等更是大张旗鼓地发起了轰动文坛的“断裂”事件。但现在看来,“新生代”作家与80年代精神在个体价值、审美价值及现代性追求上仍有一脉相承之处,真正与80年代文学精神发生“断裂”的是晚近崛起的“80后”一代。惟其如此,当年的“60后”、“70后”新生代在今天已经不再给人以陌生的“新”的感觉,他们当中有许多作家也已经是当下文坛的主力军,他们的创作已经渡过了曾经的接受与批评的矛盾期,被批评界与文学史写作者纳入当然的研究对象和叙述对象。“80后”作家与文坛之间的不解、冲突和矛盾相较于当年的“断裂”事件犹过之而无不及。而且在关于“80后”创作的评价上,尽管有少数研究者将其作为一个现象理性地对待,认真地研读他们,但更多的研究者对他们的拒绝表现出了惊人的一致,这种拒绝或者是沉默或者是漠视或者是彼此不理解的批驳,无论如何,这是一个需要改变的现状。  相似文献   

3.
"80后"是优点突出,缺点也突出的一代,他们有着他们的前辈身上并不明显的特点。当前辈们无法解释这些现象时,就产生了偏见。有人指出,"80后"作为一个群体划分,而不是仅仅作为一个年代概念的提出,是极其危险的,它意味着断裂整个时代,取消其他考量因素,从而引出"一代人的悲剧"这样一个庞大误解……  相似文献   

4.
“90后”作为一个独立的群体已经登上了大学的舞台,他们以自己的方式展示理想、张扬青春,而陪伴在他们身边的辅导员有很多“80后”的身影。我便是“80后”辅导员中的一员,与性情各异的“90后”大学生朝夕相处,正在经历着与以往截然不同的“大学生活”。  相似文献   

5.
结构才气论     
“才”和“材”是不能两字合一的,“人才”和“人材”是大有区别的。语文教学最大的困惑就是只能教出“人材”,而不能教出“人才”。其根据就是文坛上每出现一个才子,他们都不认为自己的才气采自于学校(包括大学)的语文课堂。功成名就的老作家很少有人认账,就连80后的作家韩寒他们也不认账。不仅如此,某地把韩寒在博客上写的一段文法不通的话用来作为病句题的材料,  相似文献   

6.
不知从何时起,“80后”作为一个特定群体的代表符号常被人们挂在嘴边:老人说“80后”是“生活在糖水中的幸运一代”,学校的师长说他们是“跨世纪的人才”,父母们则感叹“这些孩子什么时候才能长大”,有的媒体却在追问他们是不是“垮掉的一代”。不管存在多少期待、误解或指责,出生在1980年后的青春少年,已经以充满激情的姿态逐渐走入社会,慢慢成为这个社会的主流。  相似文献   

7.
这是一个奇特的教育现象:“80后”教师和“90后”学生,两个极具个性的群体,在21世纪的校园里相遇了。 所谓“80后、”,指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群体。有人说,“80后”是畸形一代,他们颠覆传统,没有理想信念,没有道德操守,自私、懒惰;又有人说,“80后”是超前一族,他们有个性,有激情,与时代接轨,敢于突破条框束缚。  相似文献   

8.
“80后”曾经是、现在仍然是一个热门话题。“无知者无畏”是许多人对80后的评价。或许他们真是“无知”的,但毕竟,他们也是“无畏”的。无畏才能够吹皱一池舂水,才能够革故鼎新。但凡艺术总需要创新。虽说80后的文字面临着这样那样的批评。虽说他们中的许多人没过几平已然沉寂无声,但不可否认他们有一天终会成为这个社会的中流砥柱,更不可否认。他们已经在一代人的青春记忆中留下绚烂的一笔。“人人都爱80后”,花儿乐队的歌令人印象深刻。不管爱与不爱,且让我们一起来细数这些80后文学的过往——  相似文献   

9.
“80后”一直是备受全社会关注的一代人,伴随着21世纪第二个10年的到来,“80后”们开始陆续进入而立之年。在这样一个人生重要的关口,“80后”班主任群体目前究竟是怎样的工作状态,他们有哪些不为人知的心路历程,他们在工作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困扰和困惑,他们又从中收获了哪些成长、反思与感悟?本期特别关注栏目将带您走近“80后”班主任,为您一一揭晓答案。  相似文献   

10.
刘强 《现代语文》2009,(10):128-129
2006年开始,一个共同的特征显现在“80后作者”的身上,就是他们纷纷推出所谓“转型”之作,“80后”作者选择转型从社会的角度来看,无非就是迫于社会的舆论和市场经济的双重压力,在社会的漩涡中一种无奈的转变。  相似文献   

11.
名学评论家白烨在10月22日的“80后”写手蒋峰新书《淡蓝时光》的发布会上又出惊人之语,他预言明年“80后”这群青年写手将不再以群体出现。学评论家白烨认为,“80后”发展最主要的障碍是他们与坛主流力量没有形成互动。“‘80后’不关注主流坛,不与他们主动接近;  相似文献   

12.
刘强 《现代语文》2009,(8):128-129
2006年开始,一个共同的特征显现在“80后作者”的身上,就是他们纷纷推出所谓“转型”之作,“80后”作者选择转型从社会的角度来看,无非就是迫于社会的舆论和市场经济的双重压力,在社会的漩涡中一种无奈的转变。  相似文献   

13.
爱因斯坦曾经说:“学校的目的始终应该是:青年人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仅仅“用专业知识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个有用的机器,但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产生热忱的情感,那是最根本的。他必须获得对美和道德上鲜明的辨别力。”   爱因斯坦所倡导的“和谐发展”,对职业教育具有更深的现实意义。曾有人讲,职业教育的突出任务,就是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职业技能,使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很快熟练工作,独立完成任务。这种认识是片面的,这种职业教育只…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种被规训的代际书写,“80后”写作的被命名、被形塑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文化现象,这也使得更多的研究者倾向于把“80后”及“80后”写作看成一个文化符号。在去崇高的后革命氛围中,作为一种亚文化形态的青春写作,“80后”写作事实上充满着矛盾与悖论。  相似文献   

15.
“80后”的大学生呈现出与60、70年代的大学生不同的鲜明个性特征,他们缺点突出,优点也明显,明确认识“80后”大学生的特点后,教师就可根据其特点扬长避短,选择最优的教学方法进行行而有效的教学。本文首先阐述了“80后”大学生的特点及近现代主要的几种教学方法,在最优教学方法的要求下提出对“80后”大学生最优教学方法的选择观点。  相似文献   

16.
刘凝哲 《云南教育》2007,(10X):11-12
香港《文汇报》载文说,作为中国社会的第一代独生子女,从出生便被称作“小皇帝”,从小受到无微不至的关怀与呵护,是家庭的中心和关注的焦点。如今,当年的“小皇帝”已长大成为“80后青年”,但他们迈人大学校门之时却被冠以“无法断奶的大学生”。从云南学子包机到清华大学上学,到贫困生父母露宿校园,“80后”学子们的大学生活在争议中开了头。  相似文献   

17.
在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主张“全盘西化”的人散布的种种谬论中,“经济私有化”是突出的一个。他们说:“政治民主要有强大的经济基础”,而这关键是“产权问题”,要“用私有制、市场经济代替公有制、计划经济”(万润南、刘晓波)。他们企图先在中国制造一个“中产阶级”作为靠山,进而全面颠复社会主义制度。为此,他们还杜撰了种种所谓  相似文献   

18.
朱敏 《大学时代》2006,(6):4-11
在中国商界,尤其是互联网界,另一群“80后”青年正在集体浮出水面。他们的气质精神,显然和所谓的“垮掉一代”、所谓的“嬉皮”相去甚远。他们叛逆,但并不鄙视或远离现实的商业生活;他们会口出狂言,但更多时候,他们身上带着与其年龄并不相符的成熟与老练。他们生长于互联网迅猛发展的新时代,是“网生代”中的一支财富生力军;作为象牙塔里土生土长的追梦人,他们运用自己的才智抓住了灵感和机会,靠大学潜在的资源获得了财富,从而成为校园财富增长中的新势力。他们热爱学习,享受生活,关注自身和社会,从“独乐乐”到追求“众乐乐”。虽然,社会上的财富巨子们从来就不认为他们是自己人,但他们通过自我独有的方式在努力地寻找更多的财富,回报社会也更为踊跃。拥有这样财富、这样品质的“网生代”天骄们,他们今天是大学校园里的财富制造者,我们预见,他们明天将会是整个中国的“80后英才”。“80后英才”究竟是如何通过自身努力拥有巨大财富,并由“富”而“贵”,转而成为消费时尚潮流的代言人?让我们徐徐揭开“80后英才”的神秘面纱,揭示代表校园新势力的“80后英才”们的不凡才智,前瞻他们未来绚烂多姿的商业前景。  相似文献   

19.
明媚 《留学生》2009,(11):52-53
刘洋是个“80后”。他很高兴把自己贴上“80后”的标签,因为他认为,“80后”的最大特点就是年轻,年轻人思维活跃,能够出奇出新,而从海外层面来说,“80后”是留学生的中坚力量,他们有非常开阔的视野和独到的见解,他们正处于为梦想和事业努力奋斗的年龄阶段,他们有闯劲,胆识和精九他们一次又一次地向世界证明:中国的“80后”有多强!而刘洋,可谓是“80后”的优秀代表人物。  相似文献   

20.
进入新千年以来,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开始进入谈婚论嫁的黄金期,“80后”年轻父母也应运而生。作为孩子人生的启蒙老师与终身老师,年轻的“80后”父母在实现“小皇帝”与现代父母的角色转换中会遇到怎样的困惑与难题呢?他们将以怎样的教育理念与方式去影响和教育自己的孩子呢?在“421”中国式家庭日益增多的现代社会,提高“80后”年轻父母的育子素养已成为成人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