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雅音乐与通俗音乐漫议吴佩芝到目前为止,在任何一本经典的音乐论著中,尚没有“高雅音乐”、“严肃音乐”、“通俗音乐”以及“流行音乐”的确切定义。人们只是根据各自的体验和理解约定俗成地使用这些术语。道理是十分明显的,因为界定这些音乐的字眼“高雅”、“严肃...  相似文献   

2.
3.
浅谈“通俗”音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俗音乐与严肃音乐相比,通俗歌曲具有群众性,更接近人民大众,通俗易懂,欣赏者数量多、层次广,足以让我们来肯定其价值。本文将从通俗歌曲的歌词、旋律、声音、表演四方面详细阐述通俗歌曲独特的魅力。  相似文献   

4.
音乐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通过比较通俗音乐与高雅音乐的特点,引导学生如何正确认识和欣赏音乐,从而在音乐中陶冶情操,使身心得到健康、协调、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全国上下掀起高雅音乐的热潮,处在潮头的北京,去年高雅音乐会248场,到现在为止,今年已高达300多场,目前,这种高雅音乐会达到有史以来的最高峰,几乎所有的城市都举办过类似的音乐会。历来视为阳春白雪的高雅音乐能面向观众,这对于我国高雅音乐的健康发展无疑是大有裨益的。同时,一些批评的声音见诸各种媒体,不少音乐会的组织者为了改变最初  相似文献   

6.
“千呼万唤始出来”,音乐课这一教育阵地,自兴起“通俗流行”那天起就从没自在过。园丁们在“轰轰烈烈”的大包围中苦苦地“守”到现在,终于看到了“高雅”艺术的回归复苏。 然而,氛围归氛围,一些现象却仍存在着。只要稍加留意:学生们小册子上贴的“彩画”,嘴里哼的“曲子”,脱口成串的“星族”,罗列成堆的“时髦歌”,甚至直言要求教师上课少讲别的,听听唱唱某某歌星的歌就行了……。从中不难发现,多少年“熏陶”过来,整整几代人受影响而形成的文化心理和习惯,并不能一朝一夕就被改变,更没有挥之即去那样的简单。于是,困绕了自己多年的老问题便又重现了出来,在这曲曲折折中,音乐教育的过去除了抵制外是否还缺少些什么?当良好的文化环境到来时,音乐教育的将来是否仍沿习它  相似文献   

7.
<正>跳舞草是一种有灵性的植物,只要听到优美的音乐,或者有人对着它唱一首抒情的歌曲,跳舞草的叶片就会随着音乐的节奏开始舞动。它的两片绿色的嫩叶为一对舞伴,它们时而合抱,时而交叉,时而各自向后旋转180度,又深情相拥,再分开,翩(piān)翩起舞。音乐响起,整株跳舞草就像开始了一场交谊舞会,霓(ní)裳羽衣,一枝一叶都有情。跳舞草绝对是一位洁身自好的舞女,因为这种小草有个怪癖:如果放的是怪腔滥调,即使是流行的迪斯科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文化事业迅猛发展,通俗音乐如雨后春笋般地茁壮成长起来,已成为人们精神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常常听到一些学生们边走边唱着“F4”、阿杜、周杰伦、刘欢等演唱的歌曲,出现追求流行音乐的现象,有的学生还成为他们的“追星族”。一些学生对我说:“老师,您能教点课外的歌曲吗?”这祈  相似文献   

9.
冰心、张爱玲两位女性作家都有非凡的文学魅力,但两位作家的创作风格截然相反,不论是描写内容还是语言风格,都呈现出高雅与通俗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年级:高一课时:一课时教材版本:湖南文艺出版社教学目标:1、愿意随乐演唱两至三首中国通俗歌曲。2、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讲述中国通俗音乐发展的简要历程及每个发展时期最具有代表性的通俗歌曲作品。3、在交流、讨论、评价,演唱等活动中,初步具备鉴赏、辨别通俗音乐的能力。教学重点:了解中国通俗音乐发展历史及现状,学会用鉴别的眼光看待中国的通俗音乐教学难点: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的每一环节  相似文献   

11.
<正>在学校普及交响音乐,让高雅艺术进入校园本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它不仅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陶冶情操、净化心灵,而且是培养富有创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推进素  相似文献   

12.
引子:“说客”,逐类人常有“议”而不“参”的特点,纵有参与,也是极少的。我沉迷于高雅音乐(通称严肃音乐,似不如高雅音乐准礁)之中几十年,已熏陶成癖。对于通俗音乐,我实在无心参与。但,我又不遗余力地为通俗辨议而作说客。因为就我读到过的一些反对通俗的文章,只留下理在通俗一边的印象,不能不使我为之服膺。  相似文献   

13.
通俗音乐因为其流行性强,通俗易懂的特点,在全世界人民心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深受大家的喜爱。通俗音乐的普及性之广也是其它类型音乐无法超越的,通俗音乐起源于民间音乐,这两种音乐相互联系都各具有自己的特点,本文将对通俗音乐与民间音乐之间的联系进行研究,来让大家对民间音乐与通俗音乐有一个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文化身份"是后殖民主义理论的重要问题,是理解诸如佳娅特丽·斯皮瓦克、霍米·巴巴等后殖民批评家理论的切入点,也是解读像萨尔曼·拉什迪、V·S·奈保尔等后殖民作家作品时不可回避的问题.他们的多重文化身份预设了其对"身份"问题的关注.而对于伍尔夫这样的经典现代主义作家而言,"身份"问题同样重要.简单地将伍尔夫的创作归于现代主义高雅文化的代表无法揭示其作品纵深的文化取向.伍尔夫在创作精英文学的同时,创作了大量的通俗文学,她的文学创作消解了高雅文化与大众文化之间的界限,同时表明她"身份"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5.
从坚决抵制通俗歌曲到通俗歌曲悄悄进入课堂,并写进中小学音乐教科书。这些变化反映了当今社会人们对于通俗音乐的认可,也是我国新的历史时期倡导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观的直接体现。通俗音乐作为一种普遍的人们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文化现象,成为了当代人生活的一个部分,特别是得到了青少年学生的喜爱。  相似文献   

16.
在大多数年龄层次稍高的歌曲爱好者的心目中,通俗音乐是没有地位的。为什么他们对通俗音乐会产生一种嫌恶感呢?这是因为他们长期生活在传统文化艺术的审美经验和革命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独尊”状态之中,竭力排挤那些形式“怪异”、内容“反叛”的艺术创作。而相当一部分通俗音乐正是因此而遭到排斥。如《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等作品,不但夹杂着非理性的情绪,而且在演唱形式上也是脸红脖子粗地歇斯底里。甚至有些作品完全是追求一种嘈杂的音响效果。如果用传统的审美经验来判别衡量这类歌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就通俗艺术和高雅艺术的性质和作用作了阐述,就二者与高校艺术教育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并对高雅艺术如何争取大学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在大多数年龄层次稍高的歌曲爱好者的心目中,通俗音乐是没有地位的。为什么他们对通俗音乐会产生一种嫌恶感呢?这是因为他们长期生活在传统文化艺术的审美经验和革命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独尊”状态之中,竭力排挤那些形式“怪异”、内容“反叛”的艺术创作。而相当一部分通俗音乐正是因此而遭到排斥。如《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等作品,不但夹杂着非理性的情绪,而且在演唱形式上也是脸红脖子粗地歇斯底里。甚至有些作品完全是追求一种嘈杂的音响效果。如果用传统的审美经验来判别衡量这类歌曲,它们都无疑地将会被否定。这大概就是对音乐艺术有着惯性认识的中老年朋友不欣赏通俗音乐的主要原因吧。然而,通俗音乐在年青朋友中间却完全是另一种  相似文献   

19.
为了让我们领略音乐的魅力,感受音乐的高雅氛围,享受一份尊贵的教育,11月30日晚上,学校组织我们五到六年级的同学到宁波大剧院音乐厅欣赏尚.马龙钢琴音乐会。同学们心里别说有多高兴了。  相似文献   

20.
然而必须指出的是,要想真正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必须耐下心来读经典,千万不能抱着功利的心态去读,因为"通俗"毕竟只是一道包装,而真正的内涵还须人们慢慢去品味、咀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