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汪东京 《班主任》2009,(6):21-22
谈起班主任工作,我们常说一句话,“抓两头带中间”。大家都这么说,许多老师也这么做,习以为常,不以为有什么不对。仔细想想,这句话有些偏颇。“抓两头带中间”,是对中间学生的漠视,是一种教育不公平。再说,学生不是绳子,抓住两头就能带起中间。班主任面对的是班里几十位学生,不能只抓两头,中间也要抓。  相似文献   

2.
多年来,在我们教师中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抓两头,带中间。”但是很多教师没有真正领悟其中的含义,使自己的行为走进了误区。他们认为:“抓优秀生”可以提高班级优秀率或升学率;“抓后进生”可以维持好班级纪律,提高及格率或毕业率,而对于“中间生”,因为他们既不出类拔萃,也不惹是生非,所以没必要多加关注。  相似文献   

3.
职校管理要抓“中间”促“两头”□章梓贶所谓抓“中间”,是指端正办学思想,狠抓教学管理,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两头”指的是建设生源市场和拓展就业门路。这提法似乎无甚新意。因为生源市场和就业门路以及教育质量对一所职业中学的意义是显而易见的。然而,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云南教育》2010,(22):12-14
保山市采取“抓两头强中间”,即抓学前教育和高中教育两头,强义务教育的工作措施,促“两基”水平的不断提高。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形成了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协调发展的基础教育格局。  相似文献   

5.
孙雁群 《今日教育》2007,(2S):30-31
“抓两头带中间”是班级管理的有效方法。将工作着眼点放在人数少的“两头”,凸显的是班主任工作中充满智慧的“推”“拉”技巧。  相似文献   

6.
大多数教师都有这样的同感:每接一个新班,最先认识和了解的往往是尖子生和后进生,最后才是中等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究其原因,一是因为中等生本身在班里表现很一般,不容易引起教师的注意;二是因为好多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在教育教学中采取的是“抓两头带中间”的工作方法,而实际上往往只注重了“抓两头”,却忽视了“带中间”所致。正如一位中等生所说的:“老师经常表扬鼓励好的同学,批评帮助不好的同学,对我们这些不太好也不算太坏的同学就不大管,我们都快成了被遗忘的人了。”此话很有代表性,既反映了中等生的心声,也反映了教师“抓…  相似文献   

7.
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工作模式一般有"抓两头,带中间"和"抓中间,促两头"两种模式,这两种模式各有利弊。要充分发挥两种模式的优势,克服两种模式的弊端,因时因事合理采用适当的模式。为扬长避短,应该不拘泥于某种模式,而是要以辩证统一的观点把两种模式有机结合起来运用,以期获得大学生教育管理的良好实效。  相似文献   

8.
通过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总结得出“抓两头带中间”的工作方法。  相似文献   

9.
通过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总结得出“抓两头带中间”的工作方法。  相似文献   

10.
任何一个班级,都有比较积极的、中间状态和比较落后的三部分学生。现在,班主任一般注意“两头”,而不注意“中间”。似乎这些“中间”学生,既不能为班上增添多少光彩,也不会给自己带来多大麻烦。因而虽有“抓两头带中问”的说法,也没认真考虑怎样去“带”,甚至不自觉地将“带”变成了“丢”。  相似文献   

11.
在工作实践中我体会到,把"抓两头带中间"作为班主任常用的一种工作方法,有一定的弊病.从实际效果看,班主任心系"两头",忘了"中间";即使"两头"抓上去了,也难以把人多势大的"中间"带动.从教育思想上看,这种工作方法不利于面向全体学生,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也不符合广大学生和家长的愿望.1982年教育部《关于当前中小学教育几个问题的通知》强调说:"必须对全体学生负责,不要只抓少数,忽视和放弃大多数."因此,"抓两头带中间"这种工作方法应当改一改.从1983年下学期起,我把"带中间"改为"抓中间",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我是从分析中等生的表现和心理特征入手来加强中等生教育的.中等生大致可分为三种情况:大部分不甘居中游,有强烈的进步愿  相似文献   

12.
以往,我的班主任工作总是采用“抓两头带中间”的方法。从1990年起,我把“带中间”改为“抓中间”,几年的实践表明,我的这着棋走对了。中等学生大致可分为三种情况:大部分不甘居中游,有强烈的进取欲;小部分表现为随大流,得过且过;也有极少数缺乏前进的  相似文献   

13.
学生有尖子生,中间生,学困生,中间生占大部分,一般做法是“抓两头,带中间”,但这种做法不利于全面落实教育方针,弊大于利,根据中间生的心理特点,必须采取“抓中间,带两头”的方法,强化对中间生的培养教育,才能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4.
班级工作勿忘“中间层次”施永忠,蔡挺槐关于中学德育工作,特别是班级具体工作,有一种流行的说法,叫作“抓两头,带中间”,就是一头抓先进学生的模范带头作用,一头抓落后学生的教育转化工作,从而带动处于中间的一般学生,使全班学生共同走向进步。但是我们发现,在...  相似文献   

15.
浅谈“中等生”心理障碍疏导的一些尝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智莉 《科学教育》2007,13(4):77-78
长期以来,我们在学生思想教育上已经形成了一种“抓两头,带中间”的框框,而且这种框框在相当程度上是通过人们某种“心理定势”沉淀下来而又往往被人们的“潜意识”加以强化,从而导致了事实上的“忙两头,丢中间”的最终局面。“中等生”这一层次的学生是大多数,他们的质量如何,  相似文献   

16.
在完整系统地传授古代小说名著知识的同时,突出重点,抓住特色,整体安排“抓两头带中间”,具体作品“抓中间带两头”,再辅以若干辅助性教学手段,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勿忘班级的“中间层次”浙江省缙云中学校施永忠,蔡挺槐班级工作中,有一种流行的说法,叫做“抓两头,带中间”,就是一头抓先进学生的模范带头作用,一头抓后进学生的教育转化工作,从而带动处于中间的一般学生,使整个班级集体共同走向进步。实际上,这种做法导致了学...  相似文献   

18.
不知从何时起,学校教育有了“抓两头,促中间”的提法。于是,学校里有了以“提优”、“补差”等名目开办的班级;年级里将学生按考试成绩排出前数十名和后数十名的名单;班级内班主任向各科任老师交代了哪些学生是“尖子”,哪些学生是“尾巴”,要求对这些学生了然于胸。于是,各科任老师对“尖子”学生倍加青睐,恩宠有加,对“尾巴”生采取盯人战术,紧盯不放,惟独忽略了中等学生的存在。然而,无论是哪个班级,其学生状况多呈正态分布,即优等生与后进生均占少数,中等生占多数,抓两头的做法无疑是和面向多数、照顾两头的原则背道而驰的。如此与教学…  相似文献   

19.
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我们发现:对于一个班级,能在任课教师的脑海中最先记住名字的,往往是“两头”的学生,这不仅仅是因为他们的学习成绩反差大,且能主动与老师谈心说笑.我们在学生思想教育上,长期以来,已经形成了一种“抓两头、带中间”的框框,导致了事实上的“忙两头、丢中间”的最终局面.这部分“中等生”大都缺乏主见,缺乏学习、活动的热情,没有与人竞争的勇气和兴趣.  相似文献   

20.
自有学校教育以来,每个班级里都存在着优、中、差三类学生。“抓两头,带中间”是许多教师为改善这种状况经常采用的一种方法。但是,这种方法却掩盖着一种不容忽视的弊端——淡化或削弱了对中等生的教育。因为在许多教师眼中,所谓“带”就是跟着走,往往是抓“两头”精心,带“中间”随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