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目前正处于发展转型期,因此也面临各个层面的社会问题,其中城市新移民群体的自我认同成为当前中国社会较为突出的问题,也是社会科学领域研究的重要议题。自我认同感是城市新移民自我发展、适应社会的重要素质。自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普及以来,移动智能媒体在外来务工人口生活中的地位日益凸显。本研究以城市新移民社交媒体的使用情况为主体视角,试图以此建构其自我认同的维度,来深入探究目前城市新移民自我认同的现状、造成的原因和影响因素。本研究采用深度访谈的方法,以北京高校后勤员工为研究对象,探究其自我同一性,自我存在感和精神归属感方面的特征,并尝试从社交媒体的层面对其影响机制进行解释,从而对增强城市新移民自我认同感提出探索性建议。  相似文献   

2.
张颖 《新闻前哨》2009,(4):77-79
当代美国华人新移民在工作、生活、教育、文化等方面展示出一系列有别于早期华人移民的新特点。调查显示,美国华人新移民表现出对祖国的自豪感及强烈的情感、文化羁绊,中华文化在当地华裔族群得到传承。  相似文献   

3.
马晓凤 《新闻传播》2013,(12):282-283
中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然而变迁中所带动的社会振动也使各种问题凸显。财富的积累伴随着资本的流动。由新富阶层和知识精英为主力的新移民大军引人思考,中国是否正在经历一轮财富与精英流失潮。本文试图从芝加哥学派为起点,发展到后福特时代的洛杉矶学派的城市社会学角度,结合中国社会的现实情况和人们的社会心理动因进行分析,新移民浪潮背后的"推力"以及"拉力"。  相似文献   

4.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无疑是海外华人离散群体最为关心的议题.通过研究离散华人对疫情的评价与意见表达,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他们对中国的情感态度及认同情况.本文以华文新移民自媒体"新加坡眼"的网友评论为研究对象,结合话语分析法和个案研究法,梳理离散华人在中国疫情各阶段的态度变化,以此探讨中国与海外离散华人的相互影响关系.研...  相似文献   

5.
2011年1月21日,上海一知名记者在微博上发了一条帖子:破案了。杀害普陀区金汤路八旬老夫妇的凶手被抓获。残忍的凶手竟然对80多岁手无寸铁的老人下手!凶手杨某29岁,外地来沪务工,曾到老人家里做装修工。年底了,防人之心不可无啊!这样的人禽兽不如。瞬间就引来40多条评论,其中不乏这样的留言:禽兽不如的坏道  相似文献   

6.
乳娘村由多变寡的背后,应引起对中国孤残儿童寄养制度现实的考量福利院无疑是人类用以诠释"人性"的一大发明。但福利院虽然可以保证孩子的温饱,还是有许多无法给予的东西。集中抚养很难面面俱到。缺少交流,缺少关爱,导致一些孩子三四岁还不会说话,六七岁不会走路,给孩子找个家,享受家庭一般的生长空间,一直是重点。在中国,家庭寄养模式最早可以追溯到清代。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新移民"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群体,他们能否顺利的融入到城市生活,成为城市未来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从传播学的角度,重点考察社交媒介的使用对"城市新移民"的社会融合所带来的影响。基于合肥个案的网络数据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城市新移民社交媒体的使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这个群体更好地融入到城市生活,但这种影响是有限的,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强对"城市新移民"群体的关注,为他们提供更好的生活交往平台。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人口流动中,以追求个人发展为主导动机的城市"新移民",在迁徙行为完成后,空间情境的变化,必然伴随着自我建构的调整,地方差异性的媒介景观造成"想象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差异,以及社会网络的重塑与调整。本文从"景观"差异出发,研究城市"新移民"由于环境变化自我建构的调整,导致媒介使用方式和内容选择的变化和差异。  相似文献   

9.
《新闻界》2018,(8):59-67
不同于海外移民报刊,亦不采取帕克的移民报刊研究路径,本文主要关注一种面向国内受众、由本国移民商业中介所创办的新型移民媒体。文章具体通过对移民微信公众号"A"推送的文章进行话语分析,分别从个体、社会、国家三个层面研究移民中介是如何通过社交媒体动员人们移民。研究发现,个体层面上该移民媒体将读者的个人身份构建为"世界公民",而非"国家公民"或是"民族成员";社会层面上存在诸多问题,加重了社会安全感的缺失;国家层面上向读者描绘了一个社会不稳定、制度不健全的我国形象,与之相反,他国则是一个令人向往的"乌托邦"。从中可以发现,移民媒体在动员过程中,将对中国公民的身份意识建构、国家形象传播产生重要影响,亟需引起重视和研究。  相似文献   

10.
3月1日,记者获悉湖北十堰某儿童福利院多名儿童非正常死亡,遂展开调查。此后,虽然证明多名孩子均为病死,但福利院的问题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1.
城市的SoLoMo媒介生态构建将对城市居民的本地归属感产生直接影响,许多相关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美国皮尤研究中心(Milleretal,2012)所发布的本地新闻爱好者报告显示,热衷关注本地新闻的人与社区的联系更为紧密。当下的研究更多地集中在从人类学和社会学角度论证友好的本地传播环境与居民社区归属感之间的关系,但如何构建友好的SoLoMo媒介环境却缺乏相应的研究。因此,本文试图通过提出评估SoLoMo媒介友好度关键性指标来探讨城市文化与城市新移民群体间如何建立更好的连接。  相似文献   

12.
家庭档案既是独家记忆的坚实支撑,同时也是社会变迁的微观样本,国家档案资源的必要补充.我国家庭档案资源建设当前主要面临家庭建档意愿低,重视程度不高的思想困境;家庭建档缺乏标准指引,法律依据不够的制度困境;家庭建档质量参差不齐,社会影响力有限的利用困境.而新《档案法》的正式实施,为我国家庭档案资源建设提供了发展契机.据此,档案部门可以通过强化档案意识,提高参与程度;做好顶层设计,健全相关制度;搭建数字平台,助力资源聚拢;创新利用形式,深挖资源内涵来进一步推动我国家庭档案资源建设.  相似文献   

13.
明智的政府     
加拿大魁北克省蒙特利尔市政府会送给每一位不会说法语的新移民一份礼物:法语培训课程。它不仅不需要移民出一分钱,而且还是由专业的法语老师以一对一的形式来授课的。在课程结束后,新移民通常都能够基本无障碍地与当地人交流。  相似文献   

14.
钟瑛  邵晓 《新闻大学》2021,(1):75-88
城市新移民迁入新城市后与"本地人"之间的社会距离反映了该群体的社会融入程度,关系着中国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而日益成为社会基础设施的新媒体系统在弥合社会距离的过程中发挥何种作用值得探究.本研究运用长三角地区四座城市的调查数据,对城市新移民新媒体使用、心理资本和社会距离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考察.研究发现城市新移民的新媒体使用有...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通过调研新社会形态下家庭档案现状与问题,总结了家庭档案发展信息化,保存多元化、社会化、微权力化等特点.据此提出以社会空间辩证法与后现代理论指导家庭档案研究,以便于拓宽档案研究思路,利用家庭档案研究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6.
林颖 《现代传播》2019,(11):60-64
"新年画运动"是新中国成立后备受瞩目的现象,也是影响中国家庭空间视觉文化构成的重要传播活动之一。作为一种媒介,"新年画"通过政治话语对民间话语的征用,实现了民间艺术的政治化与私人领域的公共化,重塑了中国家庭空间的文化景观和大众的审美习惯;与此同时,新年画入户塑造了家庭空间中的仰视型视觉范式,培育了日常生活的政治仪式感与崇高感。由此,现代意义上的"家"和"国"开始紧密勾连,家庭空间成为了建构政治认同、塑造时代"新人"的宣讲台。  相似文献   

17.
我去国已久,在海外生活了近三十年,常驻美国,也常常和世界各地来的人打着交道中国尤其新一轮移民潮后来美国的新移民在和当地西方社会生活过程中,有一些不约而同的、  相似文献   

18.
台湾少子化问题日趋严重,对亲子读物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华语日报》《妈妈宝宝》《小天下》及《亲子天下》等杂志分别有不同的应对方式。其中,新移民成为新的读者族群,让《华语日报》在面对少子化危机的同时,也能持续进步,在平面媒体中持续保有一席之地。调整读者族群《华语日报》瞄准新移民新移民通过报纸内容学习华语,成为《华语日报》新的客户群。《华语日报》副总经理夏成渊说,少子化的社会趋势,不是这几年才出现,《华语日报》读者多为亲子及教师,虽然台湾的出生率下降,但却出现了新移民的商机。  相似文献   

19.
亢琦 《图书馆》2023,(1):73-81
越来越多的已育父母进入高校深造,高校图书馆设立家庭学习空间和开展相应服务意义重大。文章利用网络及文献调研的方法,选取12所具有代表性的国外高校图书馆,开展家庭学习空间服务现状调查,对其创建过程和特点进行系统总结,此外,还对部分图书馆支持育儿学生的其他举措进行了梳理。文章总结出国外高校图书馆育儿读者服务重视为所有群体提供平等包容的服务、重视需求调研与评估改进、注重用户与社会多方参与、具有明晰的安全责任与噪声政策等特点,并对我国高校图书馆创造性地为育儿学生提供空间、服务和资源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张红苹 《传媒》2021,(2):26-28
近些年,随着网速的大幅提升与用户流量费用的持续下降,以及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直播已经成为连接人、物、场景的新模式,在各行各业的文化传播领域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本文以《中国家庭报》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直播活动为例,探讨如何以直播赋能健康传播新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