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古典文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集中地体现着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神品格,即人生信念、社会理想、生存方式等多方面的价值追求。中国被世人称为"诗之国",而唐诗在整个中国诗歌史上居于中心的地位。唐诗中张扬性情、率真自由,情系天地、浑厚蕴藉,心灵相映、人情浓厚,刚健自强,关注民生等文化品格极大地充实和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激励着后人积极追求健康向上的人生。  相似文献   

2.
竹林七贤是魏晋时代一个特立独行的群体,他们白日纵酒,弹琴长啸,在黑暗的时代中彰显狂放不羁的个性.在他们身上体现着一种类似于西方酒神狄俄尼索斯的特点,是一种基于醉与狂欢的生命体验.在封建社会的压迫下,他们迫切需要回归自然,回归生命本真,以醉生梦死表象下的酒神精神反抗封建礼法制度,从而达到自由洒脱的真我境界.  相似文献   

3.
人们指责山涛 ,贬低山涛 ,主要认为他不该出仕司马氏。如东晋孙绰说 :“山涛吾所不解 ,吏非吏 ,隐非隐 ,若以元礼为龙门 ,则当点额暴鳞矣。”[1 ]似乎只有隐而不出才能为名高。尤有甚者 ,把他的出仕看做是一种变节行为 ,把山涛看成叛党。如余嘉锡先生说 :“巨源之典选举 ,有当官之誉 ;而其在霸府 ,实入幕之宾。虽号为名臣 ,却为叛党。平生最与时俯仰 ,以取富贵。迹其始终 ,功名之士耳。”[2 ] (P53 6)这与当时孙盛的评价“通简有德”不同。 (《世说新语·品藻第九》注引《魏氏春秋》之所以有如此差异 ,是因为其中存在着一个以什么样的标准…  相似文献   

4.
朱熹的唐诗批评是以《文选》中的诗歌风格作为标准的,他在对唐诗作品的评价中有着现实的针对性,主要是针对当时的江西诗人之学诗态度。从学诗视角出发,他在对诗人品格的认定上坚持了其道学立场。  相似文献   

5.
竹林七贤追求个体身心的自由与完美,把庄子的人生哲学纳入玄学体系中,使竹林玄学成为一种人生哲学.这种哲学虽突出了个体存在,但又导致了士人人格的分裂,既追求人性的自然,又无法真正割舍名教,在矛盾中带有儒道调和色彩.  相似文献   

6.
竹林七贤     
魏晋是中国历史的一个拐点,它是承接乱世的“后英雄时代”,它是开启监世的“探索与等待”。中国历史上没有一个时代像魏晋那样,充满挣扎、冒险与表演感,名士们用略显荒诞的风流构筑门第与血统的荣耀。最终,一切喧嚣归于沉寂,留下无数让后人仰慕的凭吊。 嵇康、阮籍、山涛、王戎、阮成、刘伶与向秀,他们肆意酣畅,分崩离析于竹林之下,成为了这段特殊历史里最不可回避的群体,他们的故事色勒出了大半个魏晋。  相似文献   

7.
关于竹林七贤的艺术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析了中国历史上关于竹林七贤艺术长盛不衰的原因,概括了竹林七贤艺术品的基本面貌,重点介绍了二十七件艺术品的具体特征,详细阐述了这些作品不同时代的艺术氛围,最后指出了欣赏这些文物艺术品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唐诗中以吟咏春天为题材的诗,即咏春诗,是散布于唐诗这片园地中的朵朵芬芳的小花,它们在诗歌王国的春天里竞相绽放,色彩缤纷,香气四溢,成为唐诗苑林中的一道独特而亮丽的风景。  相似文献   

9.
申华岑 《焦作大学学报》2010,24(2):56-57,61
竹林七贤的隐逸是魏晋时期隐逸文化的标志,阮籍、嵇康、刘伶所代表的三种不同的隐逸方式,在中国隐逸文化传统中不仅具有典型意义,而且还具有承前启后的里程碑价值。  相似文献   

10.
在魏晋这个政治特别混乱、思想特别活跃而饮酒之风盛行的时代,同是饮酒之人,陶渊明和竹林七贤却表现出两种不同的饮酒方式——酣饮和清饮,同时也演化出两种不同的士人心态——竹林七贤式的自我麻醉和陶渊明式的闲适坦然,这两种饮酒方式下的士人心态对我国古代文坛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阅读与鉴赏》2004,(3):F0002-F0002
魏晋间以嵇康、阮籍、山涛、王戎、向秀、刘伶、阮成为代表的风流名士,因不满暴政,乃逍遥山林,谈玄醉酒,不与统治者合作,世称“竹林七贤”。后世画家顾恺之、陆探微等仰慕他们旷达不羁的风采,作有《竹林七贤》,可惜今已不存。所幸1961年在南京地区的南朝墓室中出土了《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画像砖。图中的荣启期是春秋时代的名士,他与七贤有共同之处,故被画在一起。  相似文献   

12.
13.
张青 《现代语文》2006,(7):100-101
在唐诗中,有些字、词并不生僻,看来似乎容易理解,可是整句诗的含义却往往不是浅显易懂的,笔者认为,这是唐诗语言的特殊的句法问题所致.现把这种句法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七夕是中国民众传统岁时生活中的一个重要节日,也是历代文人士大夫竞相歌咏的对象。唐代七夕诗不仅数量很多,而且内容很丰富,是唐代七夕节俗的生动写照,反映了唐代七夕节的主要节俗活动及其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5.
来光荣 《考试周刊》2013,(34):27-29
魏晋政局动荡,儒学地位陷落,士人寻求新的理论模式。正始名士谈玄行散,竹林七贤"越名教而任自然",中朝玄学逐渐分化,重构价值体系,名士面对两难抉择,表现出了双重人格,在魏晋时期玄学得到了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6.
唐诗在中国古代诗歌句法修辞方面堪称集大成,在中国诗歌句法修辞史上承前启后,占据着非常显的地位。本对诗歌句法省略修辞、句法移位修辞以及其他特殊句法修辞进行溯源追流,藉以揭示唐诗句法修辞在中国诗歌句法修辞史上的历史地位和传承关系。  相似文献   

17.
王船山<唐诗评选>是清代最早的一部披沙淘金的好选本.受儒家"诗教观"与"神韵观"的局限,对某些作家及其作品的评价失之偏颇.  相似文献   

18.
唐诗与中国文化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很多年前,华东师大的施蛰存老先生招考研究生时出了一道题目:“唐诗是什么?”这是一个大有意味的问题,唐诗只是风花雪月么?只是学遗产么?只是语言艺术么?当然是的,可是我们又总觉得不够。原来,唐诗与中国化内心深处的梦境一脉相通。  相似文献   

19.
魏晋时期,受当时特殊历史环境之影响,竹林七贤中主要成员,先后来到豫北地区隐居,从而形成了历史上著名的竹林之游,"竹林七贤"也因此得名。竹林七贤在豫北地区留有丰富的遗迹,也留给了豫北地区巨大的历史文化财富,成为当地进行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当前豫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正面临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必须综合考量,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将竹林七贤与豫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真正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20.
孙大雨是新月派重要诗人,在英诗中译和中诗英译中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在中国唐诗英译中,孙大雨先生以保留中国文化意象为主,主要采用音译、直译、意译等方法翻译中国诗歌中的民俗文化词汇。通过分析四首孙译唐诗发现,孙大雨先生译诗手法灵活多变,较好地保留了唐诗中的文化元素,为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平等地对话与交流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