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切削用量的选择对于机械加工来说,是零件加工工艺的一个重要方面.切削用量选择得是否合理恰当,对于加工工件质量、加工时间、以及生产成本都具有重要的影响.文章利用Matlab软件中的神经网络工具箱.建立了BP神经网络模型,根据具体生产铣削加工情况,对铣削用量进行智能化选择,并将BP网络选择的铣削用量用于实际汽车曲轴模具加工中,得到了实际的模具,验证了BP神经网络的舍理性和正确性.  相似文献   

2.
针对难加工球墨铸铁材料进行高速铣削工艺参数优化研究,设计了四因素四水平正交实验,以获得铣削用量对加工过程力和表面粗糙度的影响关系,并利用多元回归分析建立铣削分力和粗糙度的经验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每齿进给量对粗糙度值影响最为显著,铣削参数设置不同,产生的铣削分力不同,背吃刀量对铣削分力影响最大。针对最小铣削力与最小粗糙度的目标,分别得出最优的铣削用量参数。  相似文献   

3.
针对数控铣削的特点,探讨了铣削加工中如何正确地选择刀具,以及对切削用量的选择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采用多因素正交试验法进行了不锈钢倾斜面的球头铣削试验;通过测力系统测量铣削力,用线性回归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出铣削力经验公式,并验证了公式在实验参数范围内的有效性.同时,分析了不同铣削参数对铣削力的影响规律,分析结果时铣削参数的优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表面粗糙度对后续涂层质量及有效性有着直接影响。围绕模具钢(钢1. 2738)铣削加工表面粗糙度研究,在铣削过程中通过改变切削参数(切削速度、进给速度、径向切削深度、轴向切削深度),利用田口试验法建立L16正交阵列开展试验。对试验结果的表面粗糙度通过方差分析获得每个参数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径向切削深度、径向和横向切削深度对表面粗糙度影响最大,影响贡献值分别为30%和24%。  相似文献   

6.
在数控加工过程中,数控加工刀具选择是否合理将对零件的加工质量和机床加工效率产生重要影响。本文从数控刀具的选择出发,详细介绍了数控刀具的种类及特点,不同加工表面选择刀具的原则以及切削用量的确定。  相似文献   

7.
磨料水射流工艺参数对工件加工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磨料水射流抛光零件表面的工艺参数——加工时间、靶距、射流压力、喷射倾角、磨料粒度、磨料浓度、流量等对加工指标的影响,用正交试验方法,进行有关试验。结果表明,针对不同材料,不同表面粗糙度要求,选择合理工艺参数对零件进行光整加工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8.
在高速铣削中由球头铣刀的几何因素致使加工表面残留高度发生相应改变,而其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通过对铝合金试件的表面粗糙度实验分析出不同几何因素对加工表面质量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9.
数控铣削加工表面形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工件的许多技术性能和使用功能。根据数控铣削加工零件表面成形原理,设计一种描述铣削加工表面三维形貌的数学模型。该法按照几何关系推导和泰勒展开变换分别计算"凸凹结合"型和"凸"形曲面下的残留高度,在此基础上用MATLAB软件对工件表面三维形貌进行仿真分析,结果显示本文模型具有简便性和较高的预测精度。研究结果对铣削加工零件表面形状误差预测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既可用于形貌影响因素的分析及合理配置,也可运用于铣削加工表面质量控制研究。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设计了一套复合加工需求的数控超声振动辅助玉石铣削实验平台,通过matlab软件建模磨粒的运动轨迹及单因素试验分析法收集主轴转速、切削深度对玉石加工切削力的影响数据。运用origin软件对比传统铣磨加工和数控旋转超声铣磨加工切削力变化的不同,得出在有效降低切削力、降低加工难度方面,数控旋转超声铣磨加工具有较大优势。  相似文献   

11.
铣削加工属复杂非线性过程,其振动特性直接影响加工工件的表面粗糙度.文章以分形维理论为实验理论依据,计算工件振动信号的关联维数和盒维数,研究铣削加工振动特性.实验结果表明,铣削振动是一种混沌运动,振动信号具有分形特征;选择合适嵌入维数计算得出的关联维数反映工件表面粗糙度真实特征,关联维数可以作为检测表面粗糙度的一个特征参量;盒维数分布在很小范围内,表明铣削参数调整对工件振动的高频特性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柱塞表面喷涂Ni60后涂层的加工性能,对车削加工涂层所用刀具种类及其几何参数和合理的切削用量进行了研究,解决了传统加工方法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功率谱密度(power spectral density,PSD)用于描述随机过程的功率随频率的分布。在超精密加工实验中,功率谱方法不仅仅用于切削力信号分析,还可以用于超精密加工表面微观形貌分析;既可以反映出不同频率在表面形貌中所占的比重,还可揭示切削参数、工件材料性能等对超精密加工表面生成的影响程度。该文使用PSD方法对超精密飞刀铣削在不同进给速度下加工不同工件材料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相比于表面粗糙度参数来说,PSD方法更有利于表现出工件材料对超精密加工表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利用TiAlN涂层刀具对718模具钢进行高速铣削试验研究,获得铣削速度v、背吃刀量αp、进给速度vf和径向铣削深度αe对铣削力的影响规律,为合理选择铣削参数提供可靠的依据。同时,在正交试验结果的基础上, 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建立铣削力的回归数学模型,并用R检验和F检验法验证模型的显著性。  相似文献   

15.
切削力是切削加工中的一种伴随现象,切削力的大小直接影响到刀具寿命、加工质量和加工效率。在分析车削力时域特征的基础上,通过0Cr18Ni9不锈钢的正交车削试验,研究了切削参数对切削力波动系数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动态性是车削力的基本属性,切向分力和进给分力是车削力的主要成分;切削用量三要素中,切削深度ap对进给分力波动系数Qf和切向分力波动系数Qc都有着显著的影响,两者随ap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铣削参数对TC4钛合金加工表面残余应力分布的影响,建立了硬质合金立铣刀铣削TC4钛合金的三维铣削模型。以刀具角速度和进给速度作为输入载荷变量,探讨不同铣削参数TC4钛合金加工表面残余应力的分布情况。仿真结果表明,残余应力随刀具进给方向不断减小,在进刀槽处残余应力值大于退刀槽处的残余应力值;在进(退)刀槽纵向深度方向残余应力随着距离铣削面越远应力值越小,最大应力值分布在距离铣削面0.2~0.25 mm区域;当纵向深度距离铣削面0.5 mm时,残余应力急剧减小至300 MPa左右;当刀具角速度为314 rad/s、进给速度为1 800 mm/min时,铣削面残余应力相对较小。该仿真结果为不同铣削参数对铣削面及其纵向深度的残余应力分布情况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在机械加工中,切削用量对加工质量、加工效率以及生产成本等均有重要影响,合理选择切削用量是切削加工的重要环节。同样,在《车工工艺学》教学中,"切削用量的选择"也是一个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18.
正交设计是科学研究和加工工艺中经常用到的试验设计方法,通过对正交表特性的分析,提出了运用EXCEL进行正交表构建的方法。结果认为灵活利用Excel函数可以快速进行正交表的构建。  相似文献   

19.
在数控铣削轮廓加工中,会出现圆形轮廓和直线轮廓处表面粗糙度等级不一致的现象.通过分析发现: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程序编制员将圆加工轮廓的进给量和直线进给量设成同样值,所以在切削过程中会出现单位时间内走刀量不同,导致表面粗糙度不一致.通过SINNUMERIK802S/802C和SINNUMERIK802D系统对内、外圆轮廓加工进给量进行修调,从而使铣削加工圆形轮廓和直线轮廓处表面粗糙度协调一致,保证了零件表面的质量.  相似文献   

20.
研制了三种适合于不同器物表面的压敏胶残留物水基清洗荆。对压敏胶在常见器物表面的粘附性和残留量进行了比较试验,选择残留量较大的物质表面进行不同试剂对压敏胶残留物的清洗试验,运用L9(3^4)正交试验法确定清洗荆最佳配方。该水基清洗剂含水量在85%以上,可在1-2分钟之内洗去压敏胶残留物。清洗效果优于文献报道和市场上销售的产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