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心理素质因素在学生主体性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素质是以生理素质为基础,将外部获得的东西内化成稳定的、基本的、衍生性的并与人的社会适应行为和创新行为密切联系的心理品质,学生的心理素质一般认为包括认知因素、个性因素和适应性因素三个维度,其中认知维度是人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活动,直接参与对客观事物的具体操作,是心理素质结构中最基本的成分。个性维度是指人对客观现实的对待活动,虽然不直接参与对客观事物认知的具体操作,但是对认知活动具有动力  相似文献   

2.
<正> 认识客体不仅包括客观事物和主观意识,而且还包括人的实践活动.主体在以实践活动为中介对客观事物和主观意识进行反映、选择和观念重构的同时,又将主观思维指向实践活动本身,对实践活动进行超前建构、反馈调节和价值评估,这就是实践性认识.  相似文献   

3.
非智力因素即(情商)是直接影响认知效果的意向因素,它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诸方面.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成长发展具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本文论述了培养积极情商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4.
一、语文教学渗透生命意识教育的内涵生命意识源自人的主体意识的觉醒,来自外部世界对人的主体意识的触发。生命意识就是人的生命为了适应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依据先天的基因,加上后天的教化而形成的具有对客观事物进行解读、摄取、表现和改造的潜在能量的灵智和欲求。从本质上来说,生命意识就是对生命进程中时间流逝的一种感悟,是对时光易逝、生命难以长久的一种内心体验。也就是说,生命意识是人类对自身生命所进行的自觉的理性思考和情感体验,是人类独特的精神现象。生命意识的哲学意义是关于人的生命的一种时间观念,但往往包含着对于生…  相似文献   

5.
语法化离不开"人"这一主体,是"心智"的心理属性或事态特征的体现,受到心理机制的影响和制约。语法化是某一语言表达式从"事件"到"用例事件"的映射过程,受主体意向性和心物随附性的制约。意向性包括意向内容和意向态度,体现了主体的心理属性;心物随附性体现了主体的身体属性。语法化是语言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尝试从心智哲学视角,对语法化的生成机制进行描述,揭示语法化产生过程中人的心智活动,为语法化研究提供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6.
一、语教学渗透生命意识教育的内涵 生命意识源自人的主体意识的觉醒,来自外部世界对人的主体意识的触发。生命意识就是人的生命为了适应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依据先天的基因,加上后天的教化而形成的具有对客观事物进行解读、摄取、表现和改造的潜在能量的灵智和欲求。从本质上来说,生命意识就是对生命进程中时间流逝的一种感悟,是对时光易逝、生命难以长久的一种内心体验。也就是说,生命意识是人类对自身生命所进行的自觉的理性思考和情感体验,是人类独特的精神现象。生命意识的哲学意义是关于人的生命的一种时间观念,但往往包含着对于生命消逝的恐惧感和焦虑感,这是学作品中生命意识的主要呈现方式。  相似文献   

7.
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从学习的过程看.学生的哪些因素影响学习的速度和成就呢?心理学分别考察了智力、认知结构、认知方式、性格特征、气质和性别等方面的差异对学习的影响,发现认知结构中的学习策略是学习成功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学习策略就是存学习过程中用以提高学习效率的任何活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智慧技能,处理外部世  相似文献   

8.
心理学家认为,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的体验。情感具有两极性,可以表现为肯定和否定的对立性质;可以表现为积极的增力作用和消极的减力作用。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学生的学习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感觉一一思维——创造,即认知过程;二是兴趣——情感——意志.即意向活动。在意向活动中,情感是最重要的因素,它具有启动、定向、维持、强化等功能,在学生的学习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苏霍姆林斯  相似文献   

9.
认知结构就是一个人观念的全部内容和组织,或是一个人在某一知识领域的全部观念和组织。从内容上讲,认知结构就是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从组织特点上讲,主要指知识经验程度的层次性。人们能否认知和正确认识客观事物,决定于他头脑中已有的认知结构。认知结构既是知识贮存的形式,又具有通过加工同化新知识、处理新课题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
学习是一种包含多种心理成份的复杂心理活动。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心理活动包括认知活动和意向活动。意向总是在认知指导下的意向,而认知又是在意向主导影响之下的认知。二者相互依赖,相互作用,共同促进学习活动的进展。认知活动包括感觉、知觉、思维、想象等,是学习活动实现的条件。意向活动包括:动机、兴趣、注意、意志、情感和情绪等,体现于学习中也就是学习态度。就学习活动的整体或一般情况来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哲学把科学的实践观点引入认识论,揭示了认识的主体与客体通过实践而发生的联系,从而使解决主、客观一致的问题由可能变成现实。实践是人类有目的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具有沟通主观和客观并使之达到一致的特殊功能。通过实践,客观事物反映到人的主观意识中来;同时,人的主观意识经过实践的中介,又转化、实现为物质的现实。主观和客观是区分反映外部世界的人的意识与意识所反映的外部世界的一对哲学范畴。主观并不就是认识的主体。认识的主体是指谁在认识,是认识者即认识活动的承担者。这个主体是如笛卡尔所说的“我思”中的在思之我,而不是我在之思。我在之思是主观,即认识  相似文献   

12.
本文试从心智哲学的视角探究隐喻生成丰富性的心智过程。初步观察得出:认知主体对事物或状态的物理属性进行意向定位,其选择的意向内容进入到心智活动后,受意向态度影响产生了不同的心理属性,经过联想,认知主体会产生不同的隐喻用例事件。这个过程体现了心理随附性和认知主体的意向自主性。从这个角度来看,外延内涵传承的过程正是这样一种心智过程。  相似文献   

13.
一、市场结构及其决定因素在讨论我国市场发育的种种制约的因素之前,先要说明市场结构及其决定因素,以便为我们的说明作些理论铺垫。市场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我们所指的是各种交易关系总和构成的市场,即广义市场,包括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市场结构这里是从其经济主体而言的,并不是不同产业、不同商品的不同交易特点而形成的各种市场类型。从这个意义上讲,市场结构就是其所面临的不同的外部市场环境,它们对经济主体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常来说,市场结构的决定因素主要有生产技术和发展水平、规模经济及其分布,进入障碍和  相似文献   

14.
董金环 《成才之路》2011,(20):12-12
情绪是指伴随着认知和意识过程产生的对外界事物的态度,是对客观事物和主体需求之间关系的反应。人的情绪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人活着,就总免不了体验快乐、激动、悲伤、恐惧、愤怒、害怕、担心等感觉。对于幼儿来说,情绪体验更是无处不在的,正如发展心理学家所说:"幼儿的世界就是一个情绪的世界。"不同的情绪对人的身心健康、生活、学习都有着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胡塞尔现象学中,语言分析是意向分析的准备工作之一,语言与意向性、现象学还原、主体间性和生活世界等现象学问题都有紧密关联。这些关联包括:第一,语言与意识一样,也有指向性、构成性和发生性等意向性特征;第二,语言也需要现象学还原,以通达本质;第三,语言是主体间性构造的要素;第四,语言参与了生活世界的构造的全过程。总之,语言贯穿于胡塞尔现象学诸问题之始终,正是凭借语言,我们才有可能把握意识的本质结构。  相似文献   

16.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它同所有的艺术门类一样渗透着形式美的因素。如果说内容是构成事物诸要素的总和,形式就是诸要素的结构和显现方式,形式美也就是艺术中可以相对独立的外部形式诸因素的美,是美的内容的感性显现。这种形式美的直观可感性,就是人与艺术的情感纽带。...  相似文献   

17.
隐喻就是把彼事物的名称用于此事物.翻译从表面上看就是两种不同的语言体系之间进行的语码转换,即翻译主体对原语的理解和目标语的表达,其背后隐藏着极其复杂的思维方式的转换,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认知过程.隐喻认知结构不仅能创造意义,也能改变意义.同一客观事物在特定语境中因认知个体的体验不同可以产生不同意义解释.从汉语译文文本对《哈姆雷特》研究的问题进行考察与阐释,把哈剧的汉语文本置于本民族语境下进行解读分析并提高哈剧学术研究的价值,有必要对该剧的隐喻在认知视角下进行系统全面的考察.  相似文献   

18.
在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中,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是关键因素。为了对西部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使用意向做出理性的分析,并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该研究以宁夏回族自治区永宁县的115名农村中小学教师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和探讨了影响西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使用意向的因素。研究在技术接受理论的基础上,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感知的有用性对教师信息技术运用行为意向具有直接影响;主观规范和工作相关性作为外部因素,对感知有用性有直接影响;感知易用性对行为意向和感知有用性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学生语文学习的过程是其语文能力和倾向的变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多种因素对学生会产生影响。对学生个体而言,这些制约因素有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内部因素是指认知因素和情感社会因素;外部因素包括教材、教师、班级集体、社会阶层和文化背景等。认知因素是学生已经具有的知识以及由遗传决定的智力,情感社会因  相似文献   

20.
我们要了解篮球意识,那么首先应对“意识”有个较为准确的理解。“意识”是个多义词,从不同的角度对意识有不同的解释。从哲学上来讲:通常把思维、精神和意识看作为同一类概念来运用,都是指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从心理学上来讲:意识是人有目的有意向的行动,是自觉的心理活动。它是头脑思维能力经过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引起感觉、印象、判断而决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