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忆邓拓     
“我的这一颗心永远是向着敬爱的党,向着敬爱的毛主席。”“我对于所有批评我的人绝无半点怨言。只要对党和革命事业有利,我个人无论经受任何痛苦和牺牲,我都心甘情愿。过去是这样,现在是这样,永远是这样。……”这是受万恶的林彪、“四人帮”恶毒诽谤诬陷的邓拓同志,十二年前在他临终时,写给彭真同  相似文献   

2.
在自贡报会议室里,曾经有一首邓拓同志亲笔书写的七言绝句条幅,高挂在墙壁正中:“党报渊源劳动音,联系群众本忠心,相期自贡诸同志,下放基层要更深”。这是他1958年1月13日访自贡报编辑部时口占一绝留作的纪念。那次,邓拓同志是随贺龙元帅验收宝成铁路来到四川的。当时,我在自贡报任总编辑,  相似文献   

3.
永恒的怀念──忆卢鸣谷同志二三事人民邮电出版社,《科技与出版》杂志社总编辑陈芳烈卢老与我们永别了。他走得如此匆匆,以至连最后一次为他送行的。c意都未能表达,想起来十分难过。记得在6月下旬,卢老请福海同志带了个口信给我,说有事要找我商量。我急忙给他打了...  相似文献   

4.
那是一个悲痛的日子,当我向翁少峰同志的遗体鞠躬告别时,我在心中默念:“一位看着我长大的老首长走了……”翁少峰同志是原《河南大众》报的社长兼总编辑.从1951年到1956年,我作为一个参加工作不久的“记者娃”和“编辑娃”,曾受到这位老首长的亲切关怀和培育.  相似文献   

5.
“丁零零……”电话声响,我赶忙拿起听筒.“是祥科同志吗,你寄来的《新闻爱好者》每期都收到了.尤其是《邓拓与丁一岚的诗情》一文,我们几个都看了,很有兴致啊!你知道吗,邓拓和丁一岚的故事,胡老,胡开明知道得不少,胡老还是他们的‘红娘’呢?你有兴趣的话可以来一趟.”  相似文献   

6.
王超 《海南档案》2007,(4):42-47
李振亚烈士离开我们已经五十多年了。每当我想起他牺牲的日子——1948年9月18日,脑海里总是浮现出他那威武的神态与和蔼可亲的音容笑貌。回忆着我们共同战斗的经历,更加激起对他的无限怀念。  相似文献   

7.
8.
读邓拓     
成放 《新闻实践》2011,(8):75-76
回顾90载中华民族在党领导下的伟大历程,寻访革命故址、遗迹成为一时的热门话题。此时,笔者看到媒体一条信息:68岁的邓小岚再次来到了逝去30多年的父亲曾经战斗过的地方:河北阜平县马兰村。这条消息之所以吸引我,因为她所寻找的父亲不是别人,而是新闻界赫赫有名的人民日报原总编辑邓拓,他不仅是一位党的杰出新闻家,还是一位历史学家、诗人和杂文家。  相似文献   

9.
周谊 《科技与出版》2012,(10):73-74
杨永生同志是一位资深的建筑图书编辑,1931年11月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2012年7月30日因病去世,享年81岁。永生同志1957年4月进入基本建设出版社,开始出版生涯。1958年4月随机构调整进入建工出版社,长期参与建筑图书的编辑和组织管理工作。1979年起任建工社副总编辑。1984年4月中  相似文献   

10.
邓拓同志是一位搜集资料迷,他白天剪报,比喻成一个农民到野地里提着筐子拾粪,从不空手回家。他们全家订的报刊多,常常是一张报纸大人、小孩都来剪,各取所需。邓拓同志走到哪里,搜集资料的工作也做到哪里。一九五八年,他担任人民日报总编辑,到四川自贡市作调查,亲自到矿井找工程师、工人座谈,掌握了采盐井的大量的第一手材料。回京后,他又委托当地同志帮助他搜集自贡盐业公司清朝乾隆以来的帐簿、契约、碑文。这些材料,后来对他研究中国资本主义萌芽  相似文献   

11.
永恒的怀念     
王胜利 《今传媒》2004,(3):47-48
几天前,曾经的同事从郑州打来电话说,《东方家庭报》可能会在年内停刊。对这种消息,我竞变得麻木没了感觉,只对这位同事说,你方唱罢我登场。曹雪芹老先生的这句话,真可谓是用于表述一切事物的发展规律。然后,我们双方心照不宣哈哈一笑,此事就算结束。  相似文献   

12.
福建人民出版社收集有关悼念邓拓同志的文章,编成《忆邓拓》一书,准备出版。丁一岚同志要我为这本书作序。我是“三家村”的唯一幸存者,又曾经和邓拓同志一同工作过十多年,对这个委托当然无可推辞。但是经历过这十多年人所共知的沉冤浩劫之后,我在感情上发生了一种并不自知的变化;特别是每一提到同受灾祸的邓拓、吴晗两位同志,便情不自禁地伤心落泪,不可抑制。因此在受命作序之后,踌躇再三,只好撇开对邓拓同志本人的沉恸哀思,将自己的思路引向其他方面。  相似文献   

13.
美丽的大海无际无边,它的体积谁能估量,谁能计算?浩瀚的书海博大精深,你却能将它收藏,将它包含。我爱辽阔、壮丽的大海,那是爱美的形象,美的大自然:我更爱深邃、迷人的书海,那是爱知识的结晶,智慧的甘泉。我喜欢潜入海底,寻根探源,揭示大海的秘密,开拓新的航线;我更喜欢漫游书海,求知觅宝,  相似文献   

14.
永恒的鼓舞无限的怀念忆小平同志关于︽红星︾报史研究的回信金耀云敬爱的邓小平同志逝世的噩耗传来,我们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图书资料室的同志同全国人民一样,沉浸在无比的悲痛之中。悲之切,来源于爱之深。在悼念和缅怀这位功高盖世的世纪伟人时,我情不自禁地从...  相似文献   

15.
党的优秀新闻战士邓拓,出身于福建省福州市附近农村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位思想开明的中学敎师。他从小受到良好敎育,在中国进步文化熏陶下,很早就走上革命道路。1930年,年仅18岁的邓拓,离开家乡到上海读书。在上海,他参加了党领导下的左翼社会科学家联盟,并于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由于参加革命活动,受到国民党反动当局的迫害,被捕入獄。1933年他被营救出獄后,先回到故乡,第二  相似文献   

16.
冯岗同志离开我们忽忽3个年头了。他一生干了大半辈子报纸编辑工作,要数在上海《解放日报》的时间最长。从1950年初夏到1958年秋天离开,前后共约8年多。报社有的老编辑说:老冯在担任《解放日报》副总编辑时期,特别是在难忘的1956年至1957年上半年,他为自己一生谱写了“华采乐章”。也许这个说法是符合实际的。我想补充一句,人生有如登山,尽管每个人天赋不同,能力有大小,也不论境遇如何,但在事业上,都有自己的高峰。如果说老冯在五十年代  相似文献   

17.
同志们: 首先让我衷心地祝贺生活、读书、新知三家书店五十年纪念,也向三家书店各个时期的工作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这个感谢不是客套话,而是真心诚意的。理由很简单,象我这样一个人走上革命的道路,应该归功于,或者首先归功于三家书店,以及书店的编辑人员、出版工作人员。中国的知识分子走上革命的道路,并且能够坚持革命的道路,大体上应该说是四个字:先是爱国,然后共产,从爱国走向共产。在我年轻的时候,亲身感受到帝国主义对于我们这个民族的欺侮,我们这个国家受到欺凌,面临亡国的危险的时候,就想找寻一种出路,探寻怎么能够使我们这个民  相似文献   

18.
蔡学俭 《出版科学》2016,24(3):125-126
关广富同志是中共湖北省委原书记,“广富同志”是下级对他的昵称,他也乐意大家这样称呼自己。在我眼中,他是一位好领导、好同志、好朋友。他任职期间,我是省直一个不大不小部门的头,他作为省委一把手,可以说是日理万机,但却十分关心我们这个部门和部门的职工,给予很大支持和帮助。我和他先后离职休养,好多次我都想去看望他、问候他、感谢他,却因懒惰和大意未能成行。昨天(2016年4月21日)早晨看到《湖北日报》头版刊登他因重病住院治疗无效于4月16日逝世的消息,内心为之一震。我失悔知道消息太晚,没有去医院探视这位可敬可亲的好领导,表达我的谢意和歉意。我以为他虽已高龄,但身体不错,不意这么早就先我而去,哀念之中又觉自责。我翻检当年的工作和生活日记,往事一件件在心头涌现,不能自已,情不自禁想留下一点笔迹作为对他的怀念。  相似文献   

19.
袁亮 《出版史料》2004,(3):83-84
我是1961年初调到中央宣传部出版处工作的。包之静同志是出版处处长,此后我就直接在他的领导下工作多年。和他一接触,就感到他没有领导的架子,说话平和,待人坦诚。相处时间长了,更发现他的优点很多。他知识广博,业务熟练,工作认真,作风民  相似文献   

20.
墙上的镜框里是穿着长衫,昂首前行的鲁迅先生的像片,书柜里满满地排列着良友版的各种图书,写字台上是有些散乱的书刊和摊开的信稿。小客厅显得十分雅致和宁静。我和他坐在临窗的小沙发上边喝茶边聊天,较多的是我聆听着他的谈话,娓娓地。和家璧同志已有过多次这样的小谈,只要有机会去上海,我都在这小客厅里受过他的亲切接待,有时也被留在那里,和他一起享用由他夫人烹制的佳肴……三十年代位于北四川路海宁路附近的良友图书公司和《良友画报》、《良友文学丛刊》等,于我都并不陌生;但开始和家璧同志交往,则已是七十年代后期的事了。可能出于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