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介绍了在机械制造行业与切削加工领域中数控机床切削颤振的理论研究与进展情况,分析了监测与预报的发展现状以及得出控制机床切削颤振的最优方法,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控制好生产中的切削宽度,对生产加工有着重要的意义。切削宽度过大,会引起机床的颤振;切削宽度过小,生产率随之显著降低。本文在对数控强力切削的切削过程进行建模的基础上,从理论上推导出了极限切削宽度,并通过实际生产证明了该理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3.
针对数控强力切削中颤振问题,建立了包含切削过程颤振环节的数控强力切削伺服系统数学模型.对模型的理论分析、计算机仿真及正交试验验证表明:增大位置环增益Kpp可提高机床快速跟踪性能,减小速度环积分时间常数τs能迅速消除系统静差,但极限切削宽度blim会随之而下降;过大或过小的速度环增益Kps都会导致blim下降;优化调节伺服系统Kpp,τs和Kps可提高系统的动、静态特性及blim.正交实验优化伺服系统参数方法简单可行,能有效地提高切削系统稳定性和极限切削宽度,适用于重型机床的数控强力切削.  相似文献   

4.
由于传统技术在实际应用中起到的控制效果不佳,机床切削振幅和切削误差仍然比较大,提出了线圈电流信号提取下的机床切削颤振控制技术。利用电流无线传感器获取机床电机原始数据信息,通过小波分析,从原始数据中提取线圈电流信号,辨识早期机床切削颤振状态,利用磁流变效应对机床切削颤振生成阻尼力,控制机床切削颤振。经实验证明,应用设计技术后,机床切削振幅较小,切削误差也比较小,该设计技术在机床切削颤振控制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再生颤振是机加工进行某一限度以上的重切削时,工件和切削工具之间产生的一种十分强烈的自激振动。这种有害的振动现象,限制了工件的切削能力和工件的加工精度,降低了生产效率。运用合理的方法,减小再生颤振的危害性成为机加工的一项关键技术,而变速切削是一种在生产中降低再生颤振简单可行的方案。  相似文献   

6.
针对现有切削加工颤振稳定性分析中存在的模型抽象、可视化程度低、操作难度大、求解效率低等问题,提出集成逻辑推理与数值计算的切削加工再生型颤振稳定性建模与分析策略,探讨基于复合知识模型的经验知识、规范知识、领域知识、历史实例知识表达和处理方法,研究知识引导的切削加工再生型颤振稳定性分析工作机制,构建稳定性分析系统框架,进而以某车削加工系统再生型颤振稳定性分析为例,验证所提策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对微细轴车铣加工的振动过程分析发现:其振动历经了颤振产生、颤振发展、稳定颤振、颤振减弱、颤振消失的过程,是典型的时变切削振动过程.运用基于时间序列分析的AR模型对微小型零件切削振动过程进行了分析,证明了微细轴的车铣加工颤振具有时变特性.并且揭示在微小型零件加工过程中,工件尺寸的减小、运动部件的位置变化等因素,使得工件的刚度、运动部件的接触刚度与接触阻尼等都发生变化,而这是导致颤振时变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通过利用Altintas再生型切削颤振预测理论,建立了切削稳定性预测模型,对切削稳定域影响因素解析,系统性地得到对机床稳定域的影响规律。通过锤击模态试验和切削试验将稳定性预测相关参数得出。利用单因素法分别讨论了模态刚度、固有频率、阻尼比、切削系数四大主要参数对切削稳定性的影响。利用相关软件绘制得到系统稳定域图形,并对相关计算结果进行分析总结,为后续优化切削加工工艺,提高切削稳定性及生产效率等工作提供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9.
吴拓 《西江大学学报》2001,22(2):18-21,25
本文通过实验研究,证明电加热切削这一非传统切削方法能够改善工件性能,有效抑制积屑瘤、鳞刺和颤振,是低速切削时改善工件表面质量的有效工艺方法。  相似文献   

10.
《莆田学院学报》2016,(5):73-77
针对现有高速切削加工研究中存在的动力学模型较为抽象、可视化程度低、加工参数优化寻优导向性差、求解效率低等问题,探讨高速铣削加工再生型颤振稳定性及影响因素分析策略。以某高速铣削加工系统为例,研究高速铣削加工再生型颤振动力学模型的构建方法,探讨高速铣削加工稳定性的边界条件,构建高速铣削加工的稳定性分析模型及加工过程仿真模型,分析刀具参数和切削参数对高速铣削加工稳定性的影响,获取领域知识和经验知识。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工作动机理论的发展初期,工作动机理论的黄金时期,工作动机理论的最近发展等方面系统地介绍了工作动机理论,分析和探讨了工作动机理论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二十世纪马克思主义全面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工作理论也在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指导着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在我党思想政治工作领域形成和正在形成了包括一个科学体系和四个理论在内的成果,即具有中国特色的思想政治工作科学理论体系和毛泽东思想政治工作理论、邓小平思想政治工作理论、江泽民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研究和总结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工作理论中国化成果,对新时期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创新的哲学读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哲学理论上对创新的内涵加以阐释,指明创新的唯物论基础,创新的认识论依据,创新的辩证观,创新的价值论,从而在哲学理论层面上为人们界定一个科学的创新观。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青年工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具体青年工作相结合的产物,它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青年工作思想关于青年地位和责任的论述,丰富和完善了党的青年工作理论,开拓了马克思主义青年工作思想的新境界,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同时,它对当代青年和青年工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对我们开展青年工作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认知的改变是行为改变的前提,一直以来人类通过不同的学习理论认知世界,从早期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到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再到情境学习理论,人类文明的不同发展阶段需要不同的学习理论来引领。本文把情境学习理论运用于大学生实习过程,打通学校课堂和实际工作场景之间的隔阂,把整个实习工作场景结构化、情境化,把整个工作场景当做课堂,通过改造我们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转变单一的课堂学习方式,学会在实践中如何学习,如何成长。  相似文献   

16.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interrelation of twenty-first-century education and work from a gender perspective. The analysis is carried out theoretically by asking whether human capital theory and Bourdieu’s reproduction theory are adequate instruments for such an endeavour. It is argued that the explanatory power of the human capital concept of the interrelation between education and work is extremely weak, because the human capital concept conceals costs necessary to create human capital. In contrast, reproduction theory comprehends investments in education through reproductive work. But, reproduction theory fails short to explain ongoing gender hierarchies within employment. Therefore, analysis of social and societal structure needs to go beyond the focus on education and work to explain the maintenance of gender hierarchies.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同志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论是他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对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和研究邓小平思想政治工作理论 ,对于我们全面系统准确地把握邓小平理论 ,以指导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不断改进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8.
自社会学家Hochschild首次提出“情绪工作”的概念后,情绪工作的研究逐渐受到重视,现已成为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前沿问题。目前,该领域的研究已取得一定成果,提出了多种情绪工作理论模型及情绪工作策略。本文对有关情绪工作的理论模型及策略进行了一定的梳理,并对情绪工作的研究提出了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9.
评西方经济学界关于劳动价值论的争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评述西方经济学界关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争论,并对这个争论在我国的影响作一阐述,发展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不能从资产阶段经济学的价值理论中寻求出路,只能按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自身发展的逻辑将这一理论向前推进。  相似文献   

20.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提出了自己的异化劳动理论,概括了异化劳动的四个基本规定。揭示了异化劳动产生的根源,并指出了消除异化劳动的途径。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虽然并不很成熟完善。但它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对于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新审视并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具有深刻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