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 毫秒
1.
李傲 《记者摇篮》2005,(5):13-13
晚报作为市民报纸,文化报道是其重要的报道内容之一,文化报道质量不仅体现这张报纸的水平,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其所在地的文化氛围,因此挖掘文化新闻的深度,增强可读性,就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
刘慧 《记者摇篮》2004,(8):55-55
晚报是以市民为读者对象的大众化都市类报纸,随着读者文化水平提高、社会生活变化,大众化的读者并不满足对一般信息的了解,他们要借助报纸解读社会,《大连晚报》近年来能在发行、广告上节节攀升,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经过精心策划的叫响报道,入情入理入脑赢得了读者。  相似文献   

3.
文化报道是地市报纸的一项重要内容,尤其是地市报纸中的晚报,文化报道更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很多地市报纸对这一块并不重视,之所以不重视,是因为很难为自己拿出一个恰当的定位。  相似文献   

4.
晚报从其定位来说,是面向城市市民的综合性文化生活类报纸,读者群主要是以城里市民为主。晚报虽说是城市化的报纸,但这并不意味着关于农业、农村、农民的报道就不是晚报的报道内容,相反,晚报根据自己的办报宗旨和准确定位,以独特的视角做好“三农”报道,也会很受读者欢迎。农村是晚报新闻资源的富矿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20多年,我国农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民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变化,这些都为晚报的农村报道提供了重要的素材。农村所出现的新人新事也吸引着城里人。在改革开放初期,那些反映农村、农民生…  相似文献   

5.
申文勇 《青年记者》2012,(11):31-32
地市晚报要靠浓郁的地域特色拉近与读者之间的距离,做到导向正确、个性鲜明、内容丰富、生活气息浓厚.在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背景下,地市晚报以地方文化新闻报道作为打造地域特色、完善报纸内容、提升报纸品位和可读性的重要途径之一,必将大有可为.近年来,宿迁晚报多角度、全方位、深层次地报道地方文化新闻,增加了报纸的厚重感,也收获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6.
邓效民 《青年记者》2002,(11):23-23
当前,新生的财经类报纸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并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财经媒体正在报业市场上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作为晚报类报纸,必须清醒地看到报业发展的新的前沿,把及时、新鲜、实用的财经新闻报道给读者。由于晚报类报纸读者的职业、学历、阅读习惯等,形成了其对财经新闻报道的特殊要求。所以晚报类报纸在坚守财经报道不放松的前提下,还要有所放弃。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深度报道引起了都市类报纸的高度关注。从某种意义上说,深度报道是各类报纸争夺受众、增强报纸含金量的重要法宝之一。对于一些社会热点、难点及突发事件、新生事物的报道,一些报纸都会想到采用深度报道的形式,把这些新闻向重、深、广的方向迈进,从报纸的内涵和品位着手,提高新闻的可读性和易读性,增加报纸在读者心中的分量。那么晚报怎样才能做好深度报道,让其真正“深”到读者心里?  相似文献   

8.
浅论高素质的体育采编队伍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蒲亚昆 《新闻界》2005,(3):137-137
随着我国新闻事业和体育事业的发展,体育新闻报道的受众包括了社会各个阶层的广大群众,从某种方面讲,体育新闻报道比起其它新闻报道,拥有的读者更为广泛,受到各类报纸的重视,现已成为各类报纸特别是晚报的一个重要支柱,更是彼此相互竞争的一个重要内容。近年来我国体育新闻报道无论是从质和量、从形式到内容,都发生了从未有过的变化与发展。仅从春城晚报而言,体育新闻报道从创办初期的与其它版面并融,到有了文体专版,而如今发展到了成立了体育部,  相似文献   

9.
邱沛笪 《新闻界》2000,(3):35-36
文化新闻报道 ,是报纸版面的重要内容 ,它是以报道社会文化生活、文化现象和文化人物为主要内容的新闻报道。改革开放以来 ,报纸上文化新闻报道大量增加 ,像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四川日报、华西都市报、成都晚报等都刊登了许多优秀的文化新闻 ,对反映和报道群众文化生活、推动文化事业发展、促进两个文明建设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但是 ,当前少数报纸在文化新闻报道上 ,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值得引起注意。这些问题主要是 :一、对党和政府的文化方针、文化政策、文化措施报道得不够、不突出、不力。没有能充分反映出当今时代文化生活的主旋律 ,对…  相似文献   

10.
社会新闻被誉为晚报的“四大元老”之一,多年来,一直是其吸引受众、抢占读者市场的拳头产品。进入九十年代中期,随着新闻竞争的加剧,社会新闻已由原先晚报的专宠,一跃成为大、小各色报纸争夺的“香饽饽”。首先是都市报崛起,这种在报纸风格、报道内容、读者对象、发行区域上与省级晚报非常类似的新型报纸一面世,即把以社会新闻为主,作为主打报纸风格的基本定位。许多社会新闻上了头版,有的甚至被制作成头条新闻。其次是一向强调“主功能”的大报——党报也开始纷纷扩版、改版,大添社会风情。不少省、市级党报创办了社会新闻专版。社会新闻是涉  相似文献   

11.
地市晚报作为地市最重要的报纸类型之一,与读者、生活以及基层都是最为贴近的,是报道民生新闻的主要阵地,在关注民情、反映民生方面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为了充分发挥地市报纸在民生新闻报道中的重要作用,就需要结合社会发展形势,对传统报道模式进行改进。文章简要介绍了民生问题和民生新闻,指出了当前地市晚报民生新闻报道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具体的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12.
《三峡晚报》2012年推出的“三峡地理”周刊,创新城市历史文化报道模式,立足挖掘本土人文地理内涵和城市发展脉络,以建设性的态度关注历史、现实与未来,以通俗生动的语言再现一座城市鲜活的历史,其厚重的文化底蕴、新颖的报道方式和鲜明的人文主义风格,让报纸从冗繁的社会新闻中脱身而出,大大提升了报纸的阅读品位和品牌价值,赢得读者的广泛好评。  相似文献   

13.
特色是地市级晚报文化版的生命线。如何体现特色呢?本人认为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加强地域性文化新闻的报道 地市级晚报由于财力、人力资源方面与大报有一定的差距,在参与全国性重大文化新闻事件的报道上,往往不占优势。因此,作为一张地方晚报,最重要的报道点还是当地的文化新闻。 根据新闻贴近性原则,受众最关心的是自己身边发生的新闻事件,或者是对自己有直接影响的新闻事件。报纸所在的这座城市里发生的文化事件是读者最为关注的,也是从其他报纸上很难了解到的。因而,从整个版面安排来看,当地的文化新闻事件一般情况下…  相似文献   

14.
一般来说.社会新闻是反映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社会事件、社会问题、社会风貌的报道。社会新闻是众多新闻类别中的一类.是与政治新闻、军事新闻、经济新闻、科技新闻、文化新闻相对而言的。长期以来,在大多数人眼里.社会新闻似乎仅仅是都市报、晚报类报纸的板块。  相似文献   

15.
多年来,晚报、都市类报纸大都是以社会新闻为主打,尤其是在起步阶段,很多媒体都是靠社会新闻在当地迅速打开局面的。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和全民素质的不断提高,特别是近年来,各级政府全面推行阳光政务,高度重视民生问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时政新闻。很多晚报、都市类报纸已经逐渐认识到这一点并逐步加强在时政新闻报道方面的探索。然而,由于晚报、都市类报纸的受众与党报不同,对时政报道的要求也不同。晚报、都市类报纸不仅要做时政新闻,而且要做得好看、可读,才能受到读者的欢迎。那么,晚报、都市类报纸如何才能把时政新闻做得更可读呢?近年来,《天中晚报》在做时政新闻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多年来,晚报、都市类报纸大都是以社会新闻为主打,尤其是在起步阶段,很多媒体都是靠社会新闻在当地迅速打开局面的。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和全民素质的不断提高,特别是近年来,各级政府全面推行阳光政务,高度重视民生问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时政新闻。很多晚报、都市类报纸已经逐渐认识到这一点并逐步加强在时政新闻报道方面的探索。然而,由于晚报、都市类报纸的受众与党报不同,对时政报道的要求也不同。晚报、都市类报纸不仅要做时政新闻,而且要做得好看、可读,才能受到读者的欢迎。那么,晚报、都市类报纸如何才能把时政新闻做得更可读呢?近年来,《天中晚报》在做时政新闻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17.
民俗是历史的再现,是乡愁的寄托。民俗新闻可以还原历史,引发情感共鸣。深耕厦门本土的厦门晚报被誉为“厦门城市名片”,以民俗新闻等为代表的文化新闻,是其拳头产品,在厦门纸媒中独树一帜。厦门晚报民俗新闻报道,非常注重报道的视角,在推动本土民俗保护与传承的同时,让读者能够品读民俗的人文之美,领悟蕴含的社会意义,提升报纸的亲和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8.
眼下全国都市类报纸已经是以百计数了。在15年前,《大连晚报》刚刚创刊之初,全国的都市类报纸屈指可数。从当初的几家直至今天发展到极为壮观的都市类报纸的群落,无不把文化和体育报道作为其报纸自身报道内容中的两大支柱。《大连晚报》十五年来一如既往,不改初衷,尤其是近几年来,面对着不同以往和激烈竞争的形势,转变观念,重新洗牌,确定战略重点,研究攻关方案,使一度变得“略输文采”的文体报道,重返制高点,重新担当起了两大支柱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城市特色与晚报个性余卜文城市与晚报的因缘据市场报今年2月28日报道,1994年全国广告营业收入名列前茅的三家报纸是广州日报、羊城晚报和新民晚报。这三家城市报纸的辉煌,从一定意义上说明了报纸,特别是晚报(其中两家是晚报)与城市有着无法割舍的联系。最早的...  相似文献   

20.
朱鸿军 《今传媒》2008,(1):37-39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21世纪事关我国全局发展的重大历史任务.报业,作为社会上层建筑主体之一,文化事业中一支重要力量,理应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从当前报业格局来看,最主要有三类报纸在服务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主体作用,即"三农"类报纸、党报、晚报都市类报纸,其中以"三农"类为主力军,党报、晚报都市类报纸起辅助作用.但从当前这三类报纸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总体水平来看,情况令人堪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