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故园”一词在韩菼诗集中高频出现,透露出他强烈的归隐意念,这与他父辈的影响、对学术的迷恋、不立党同的做法以及官场上的孤独感有很大的关系,也与当时的政治语境、学术语境以及他颇有山水之好和对家乡人文环境之眷念有很大的关联。通过韩菼“故园思”之成因的个案分析,既可以解读他的心灵史,也以可管窥清朝初年在朝为官的汉族士子的普遍心态。  相似文献   

2.
严、王之争不仅彻底影响了王世贞的政治命运,也从根本上影响了他后半生人格心态之发展。随着严、王之争的展开,王氏以文章垂名不朽的人生志趣逐渐确立;严、王之争也改变了王世贞的文化心态,庄禅思想对王世贞文化心态的渗透使其形成出禅入玄的人生态度。心态的转变使王世贞的眼光更开阔,对于复古与创新、尊雅与尚俗之间的关系理解得也更为透彻,这使他超越了前后七子的其他成员,成为复古派中转变最大也是影响最大的一位。  相似文献   

3.
李长之建国后的鲁迅研究是其整个鲁迅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建国前的鲁迅研究之间有接续关系,也有明显差异,折射出他在特殊时代语境中的复杂心态和学术个性。他的研究理路是客观评价鲁迅研究史和中国文学研究在建国前后的话语转变的重要参照。  相似文献   

4.
“莼鲈”一词在孙星衍诗集中高频出现,透漏出他强烈的归隐意念,与他对官场的厌倦、对学术的迷恋、对父母的孝心、对爱妻的内疚,山水之癖好以及他强项的性格有很大的关系,也与当时的政治、学术语境以及他体弱多病、对家乡人文环境之眷念有很大的关联。通过孙星衍“莼鲈之思”成因的个案分析,可以管窥乾嘉士子普遍心态,也可以探析乾嘉考据之学盛行之原因。  相似文献   

5.
从刘邦定陶即位,到平定异姓诸侯王,与大臣共立“白马之盟”,可视之为汉初政治模式的调整时期。这一时期,就其政治形势而言,刘氏皇朝在多大程度上可以接受与军功集团分享政治权力,军功大臣又在多大程度上愿意和可能与刘氏进行政治合作和分享政权,这是汉初政治体制创立过程中的首要问题。“白马之盟”所定立的“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非有功不得侯”的政治原则,是刘邦与他的核心层军功大臣之间的一种政治契约。它一方面保证刘氏宗室的皇权以及分封同姓为王的特权;另一方面保证了军功大臣阶层可以因功封侯并在汉皇朝政治中的保持其政治支柱的地位;通过“白马之盟”建立的这种政治模式又是对古代分封政治传统的有限继承。若就其对整个中国古代政治史的影响而言,“白马之盟”后确立的中央集权体制下郡国并行的政治模式,甚至可以说是为秦汉以后中国封建社会确立了基本的范式。  相似文献   

6.
十六国时期建立大夏政权的赫连氏,为匈奴与鲜卑混血儿铁弗刘氏的后裔,早在拓跋鲜卑建立“代”政权之前,二者就因为有相同的血缘而建立起较为密切的“共生”关系。随着社会的进步,铁弗刘氏与拓跋鲜卑之间开始突破血亲的限制,全面拓展了在社会、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联系,双方关系朝着复杂化的方向演变,二者之间有时表现为称臣纳贡的宗藩关系,有时则因为利益冲突而表现为敌我对立的关系。拓跋鲜卑与铁弗刘氏曾因为争夺北方霸权而处于长期战争,最终结果是拓跋鲜卑战胜了铁弗刘氏,从而确立了北方的统治权,具体而言,拓跋硅统一北方的过程,也就是铁弗刘氏败亡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故园”一词在韩菼诗集中高频出现,透露出他强烈的归隐意念,这与他父辈的影响、对学术的迷恋、不立党同的做法以及官场上的孤独感有很大的关系,也与当时的政治语境、学术语境以及他颇有山水之好和对家乡人文环境之眷念有很大的关联。通过韩菼“故园思”之成因的个案分析,既可以解读他的心灵史,也以可管窥清朝初年在朝为官的汉族士子的普遍心态。  相似文献   

8.
李绅《趋翰苑遭诬构四十六韵》诗,是研究中晚唐牛李党争与文学关系的重要文献,诗歌虽然从自身的角度记载表现史事,但涉及到众多的人物与事件,尤其是党争激烈时,官场上、人事上倾轧的程度与复杂的关系,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特别是党争使他的政治命运受到很大的挫折,对他心态的变化更有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王维的碑表文在内容上多与政治相联系,表达了他的政治理想与政治追求.从王维现存的碑表文入手,结合对他的仕途和政治心态有较大影响的两个重大历史事件,分析他在不同政治时期的心态,诗文互证,完整地还原王维的政治心态.  相似文献   

10.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与建设的学术方向、学术立场和学术路径三者的有机统一,关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与建设的前途和命运,而学术路径又是制约和影响学术方向和学术立场的关键环节。厘清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与建设的学术路径,需要在"思想政治教育整体观"之学科意识的支配下,分析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逻辑结构;在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原理的指导下科学认识和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目标与任务;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整体观的视域里正确看待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与其他二级学科的逻辑关系;在横向逻辑关系上打通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之外的其他相关学科之间的逻辑关联,积极开创和拓展把本题与方法统一起来的学术路径。  相似文献   

11.
本文着重就刘光第学术思想与其变法维新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和评析。受时代精神的影响,刘光第的学术思想处于不断演进的过程中,如:依时据理发挥变易学说,倡言变革;从尊崇皇权观念到重国权观念等。不仅如此,刘光第还改进研究方式,深化对西学的认识,积极推动中学同西学会通。在此基础上,刘光第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提出变法维新的主张和方案。综观刘光第学术思想与变法维新关系的历程可以发现,是刘光第生活的时代造就了他,而他又为时代的进步作出了应有的贡献。然而,刘光第也和其他思想家一样,其思想的产生和发展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他所处时代的限制。  相似文献   

12.
学业求助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自我调控学习策略,学生在学业中遇到困难时如何去求助对其学业及社会化发展都有很大的影响。前人从课堂上的成就目标结构、课堂气氛及其他不同角度研究了课堂环境对学业求助的影响,这些研究对课堂教育有重要的启示作用。未来研究应该在扩展目标定向与学业求助的关系、重视学业求助的发展与干预研究、改进研究方法、扩展研究内容等方面有所突破,以促进学业求助研究的进一步发展与创新。  相似文献   

13.
新时期,刘再复以性格论和主体文学观为学界瞩目,人们对他的研究也多集中于此,对其文论发生、发展缺少整体把握。事实上,鲁迅是其学术生涯的起点,鲁迅对刘再复本人及其文论有着深远影响。刘再复的鲁迅研究可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70年代起步,20世纪80年代走向纵深,20世纪90年代开始反思。刘再复对鲁迅本人及其态度的变化,正体现了他本人学术道路的变迁。  相似文献   

14.
刘斗农积极参加新化运动,培养和锻炼了他的创新思想。此后,在学术研究中,他十分注意创新,注意开拓新领域,研究新问题,取得了丰硕成果。刘半农一直十分重视政治,关心社会,关心现实,具有“经世致用”的思想。他主张学习西方,但反对崇洋媚外,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5.
论船山精神     
船山精神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政治上,以天下为己任,坚持反清复明、复兴华夏的民族爱国主义精神;学风上,反对虚妄之说,主张正本清源,强调经世致用的求实精神;学术上,有兼容百家、善于扬弃、别开生面的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6.
曹志平 《湘南学院学报》2010,31(1):91-94,98
周敦与郴州有着难解之缘,他一生出道为官32年,其中在郴州任职前后达10年之久。郴州,是他治政创学、成就道统宗主的重要发祥地。在郴期间,他克勤克俭,励精图治,在治政、研学(儒、道、佛)、创学(理学)方面均取得丰硕成果,为其理学之宗地位的确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俞平伯研究红楼梦的学术观点引起其他学者的批评,这本属于学术领域的正常争论,但因毛泽东的介入,1954年文艺界开展了对俞平伯《红楼梦研究》批判运动,使纯粹的学术争论演变成一场思想运动,呈现出学术研究与现实政治之间的复杂关系。《红楼梦研究》的出版和其背后的意识形态都与俞平伯的生活状况、思想倾向密不可分,而批判运动在造成俞平伯等人伤害的同时也从客观上促进了红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周敦与郴州有着难解之缘,他一生出道为官32年,其中在郴州任职前后达10年之久。郴州,是他治政创学、成就道统宗主的重要发祥地。在郴期间,他克勤克俭,励精图治,在治政、研学(儒、道、佛)、创学(理学)方面均取得丰硕成果,为其理学之宗地位的确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The study of the transfer of pupils from primary to secondary schools in England and Wales has been a continuing pre-occupation of administrators, teachers, and researchers during the past three decades. Much of this research, however, has focused on the social adjustment of pupils to the change of school, rather than the impact of the school change on academic performance. What evidence there is on the latter issue suggests that around 40% of pupils experience a hiatus in progress during school transfer. This has been mainly attributed to a lack of curriculum continuity between the primary and secondary stages of schooling. Recent work suggests that even more important may be the variations in teaching approach and the consequent failure of pupils to take account of these differences in their efforts at learning to become “professional pupils.”  相似文献   

20.
黎族研究,已进行了大半个世纪。对于这样一个涉及到政治、经济、社会、丈化等众多领域的系统工程的研究,如何在现有的基础上提升与深化,如何做到承传与理论上的创新,如何做为一门学问———“黎族学”去进行研究,这是值得学术界重视和努力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