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数学教学是一门学问,好的教学法能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文章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阐述了“擂台式对分课堂”教学法的运用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并且通过比较“擂台式对分课堂”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下的期末考试成绩,发现两种教学法下的教学成绩相差无几;通过进一步比较分析,发现传统教学法下的学生按部就班,更适应传统考试,而“擂台式对分课堂”教学法下的学生思维敏捷,自学能力强,更适应那种开放性、包容性的考试。因此,“擂台式对分课堂”教学法更加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高校病理生理学课程教学质量,探讨结合对分课堂与CBL教学模式在医学本科生“病理生理学”课程教学中运用的效果。选取皖南医学院2018级和2019级临床医学专业共计12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传统教学模式组和“对分课堂+CBL”教学模式组,统计分析各组期末考试成绩、学生对教学方法满意度与教学效果评价。结果实验组学生期末考试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对教学方法满意度及教学效果评价均优于对照组(p<0.05)。由此得出,在对分课堂中引入CBL的创新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和综合分析能力,值得进一步推广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微视频在诊断学实验课教学评价中的效果。方法:我校临床医学专业128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4人。对照组采用传统授课方式,试验组采用课后录制微视频作业的教学方式,教学周结束后通过技能操作考试成绩和学生的问卷调查进行评价。结果:试验组学生操作成绩(77.60±7.76)分,对照组学生操作成绩(71.63±6.58)分,试验组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试验组在提高学习趣味性、学习积极主动性、知识获取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方面优势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诊断学实验课教学过程中,课后录制微视频能显著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微视频为学校教学资源的建设注入新的力。  相似文献   

4.
谢秀坤 《广西教育》2013,(7):138-139
将南宁市卫生学校2011级护理专业的两个班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班(n=53)与对照班(n=52),在部分中职数学教学内容中采用探究性学习法与传统讲授法进行教学。结果显示,实验班考试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班(p<0.004);实验组90.57%的学生对探究性学习法给予了积极的评价。因此,在部分中职数学教学内容中采用探究性学习法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5.
通过操作技能直接观察评估(DOPS)观察翻转课堂在麻醉专业实习生相关操作技能中的教学效果。自2019—2022年在麻醉科实习的麻醉专业五年制学生56人,根据教学改革方案实施时间划分为两组: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方法为教改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为对照组,每组28人。通过DOPS评分、学生对教学效果的满意度及教学结果评价,观察翻转课堂在气管插管术、硬膜外穿刺置管术中的教学效果。采用SPSS 26.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两组学生的DOPS评分和满意度均以■±s表示,统计方法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代表有统计学意义。气管插管术DOPS评分比较:教改组学生(8.32±0.55)分高于对照组学生(5.93±0.60)分,差异显著(t=-15.52,p<0.05);硬膜外穿刺置管术DOPS评分比较,教改组学生(8.29±0.54)分高于对照组学生(6.89±0.57)分,差异显著(t=-9.46,p<0.05)。两组学生在“操作前准备工作”“适应证、相关解剖结构的了解”“操作技能”“适当的安慰”等方面相比较,教改组学生的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学生对教学...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探讨模拟病人教学法在神经病学临床实践教学和考核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别对两组学生采用模拟病人教学法和传统病例讨论法进行实验教学,并采用模拟病人法对两组学生进行临床能力考核。结果:实验组学生在与病人沟通能力、临床思维能力、团结协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学习兴趣的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临床能力测试中,实验组的病史采集正确性、体检正确性、和辅助检查正确性、诊断及处理正确性的平均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室检查实验组与对照组得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模拟病人教学法能有效提高学生的临床技能,并可作为评价学生临床能力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7.
《考试周刊》2019,(47):3-4
[目的]以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讨急救教学资源库使用对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成效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7级护理专业的2个班98名学生为观察组,传统学习方式学习的同时再结合资源库自主学习;随机选取2016级2个班96名学生进行传统学习方式学习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学生的期末理论考试成绩和操作考试成绩、自主学习的效果和评价等。[结果]观察组学生期末理论考试成绩(81.88±7.29)高于对照组(76.31±6.47),操作考试成绩(85.46±4.22)高于对照组(73.93±7.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评价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专职授课教师和临床兼职教师对学生通过教学资源库进行自主学习的效果评价较好。[结论]急救教学资源库的使用能有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成效,对在校生和教师有推广意义,同时在建设和完善专业教学资源库过程中提供了合理化建议,但在使用中尚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索与完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学法联合以团队为基础的学习(teambased learning,TBL)教学法在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校46名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3例。其中对照组采取传统教学法,研究组采取PBL+TBL教学法,比较两组学生的考核成绩,调查两组学生对相关教学方法的评价。结果:研究组学生主观题成绩、考核总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团队协作、知识理解力、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自身能力、教学满意度方面,研究组学生肯定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BL+TBL教学法运用在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教学上,能显著提高学生的成绩,教学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马季梅 《科教导刊》2023,(7):156-158
目的:分析以急救意愿为导向的院前急救护理混合式教学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期间学习急危重症院前急救护理学的58例学生作为探讨对象,以抽签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9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模式教学,观察组进行以急救意愿为导向的院前急救护理混合式教学。对比两组学习成果客观评估、学习效能、对教师教学认可度。结果:观察组的学习效果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学习效能各指标分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教师认可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急救意愿为导向的院前急救护理混合式教学方法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效能与学习效果,且学生对教师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教学活动中借鉴。  相似文献   

10.
发展性评价:教师评价的新理念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传统的教师评价观认为学生升学率高 ,考试成绩好就是好教师。这不仅不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 ,还助长了教师的一些短视行为 ,把教师和学生的发展引向了“歧途”。而发展性教师评价才真正有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 ,进而真正地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一、传统教师评价的局限1 不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追求高升学率、高分数 ,教师势必把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捆绑于考试这个“指挥棒”上。这样 ,教师教学注重的是学生如何对考试试题做出灵活的应对 ,如何提高学生应试的技能与技巧 ,如何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与考试这个“指挥棒”相应的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法(PBL)在《助产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对95名2009级助产生实施分组教学,其中实验组48人采用PBL教学法,对照组47人采用传统教学法;课程结束后评价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学生考核成绩(83.12±6.16)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班(72.36±7.35)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实验组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理论知识的系统化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角色适应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在《助产技术》教学中运用PBL教学法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增强学生自信心,提高综合素质,同时也提高了教学质量,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探讨案例式教学在《社区护理》课程教学中对高职护生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对比教学,试验组用案例教学法,对照组用传统教学法,比较分析期末理论考试成绩;并对试验组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试验组理论考试成绩为86.4±7.2,对照组理论考试成绩为79.6±7.8,成绩比较u=4.23,P〈0.05;成绩优良率(≥85分)比较x2=4.36,p〈0.05。结论案例教学法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了他们创新思维能力,加深了学生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同时提高了护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医学生的死亡态度。方法:采用死亡态度问卷,对757名医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医学生中立接受死亡的得分最高(3.90±0.77),逃离接受死亡的得分最低(2.02±0.70);在死亡恐惧上,女生得分显著高于男生(t=3.28,p0.001);在逃离接受死亡上,有过自杀意念的医学生得分显著高于没有自杀意念的医学生得分(t=5.13,p0.001);等。结论:大多数医学生对死亡持中立接受的态度,少数人偏向于逃离接受死亡。应把生的教育和死的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医学生正确对待死亡。  相似文献   

14.
“内科护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学好“内科护理学”是学好临床护理专业课程的关键。为探讨基于UMU移动互动平台“内科护理学”翻转课堂的教学实践效果,分别将2018级105名、2017级93名护理学专业学生作为实验组及对照组,2018级同学采用基于UMU移动平台的翻转课堂授课方式,2017级同学采用传统的课堂授课方式。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的学习效果好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94.3%的学生对该课程这种教学方式的改革表示满意。实践研究表明,基于UMU移动互动平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内科护理学”课程的教学中效果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将传统妇科护理教学模式与平行式教学模式相对比,观察探究妇科护理教学中应用平行式教学的效果。方法:于作者所在学校2017级护生中选取100例作为观察对象,将该100例护生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50例护生,给予对照组护生应用妇科护理教学传统教学模式,给予观察组护生应用妇科护理教学平行式教学模式,对比两组护生学习成绩及对于学习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生的上课实际出勤率与课堂实际发言人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护生,且观察组护生平时平均作业成绩与期末考试平均成绩同样显著高于对照组护生平时平均作业成绩与期末考试平均成绩,(P<0.05);观察组护生对于教学模式的满意度(98%)显著高于对照组护生对于教学模式的满意度(86%),(x2=4.8913,p=0.0269)。结论:将平行式教学应用于妇科护理教学中,可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供学生学习成绩,提升学生对学习的满意度,使学生对护理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值得在教学中推广。  相似文献   

16.
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与实施路径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我国素质教育中使用的"素质"一词的具体内涵应当是:人通过合适的教育和影响而获得与形成的各种优良特征,包括学识特征、能力特征和品质特征。对学生而言,这些特征的综合统一构成他们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基本素养或基本条件。素质教育是把教育过程中的学生培养成现实的人、人性的人、智慧的人、创新的人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学生和社会更好地发展,落实素质教育的基本实践是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为此,基础教育学科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路径是:变"双基"为"四基",变"双能"为"四能",尤其需要变长期因袭的单向演绎思维训练为演绎思维与归纳思维并重的训练。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成人高等教育面临着生源减少,学生综合素质下降的客观情况。这种情况所造成的必然结果,就是学生的及格率较低,参加补考的学生很多,给学校的管理工作带来很大的负担,也给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负面影响。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面对问题,采取正确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目的在前期研究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基础上,进行基于网络的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web problem-based learning,WPBL)与PBL教学法的比较研究,以为教学改革的研究提供实践基础和理论依据.方法2011级药学2、3班各54人共108人,分为WPBL教学组和PBL教学组.WPBL教学组对教学内容采用WPBL教学法实施教学,PBL教学组对教学内容采用PBL教学法实施教学.课程结束后,对两组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通过问卷调查方式进行评价.结果WPBL组与PBL组比较,学生的考试成绩优于对照组(P<0.01),及格率两者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教学方法和效果评价方面,WPBL法比PBL法在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有效信息的摄取和师生间的交流方面存在更大的优越性(P<0.05或P<0.01).结论WPBL教学法在生理学教学的应用中比PBL法有更大的优越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研究大学生对突发事件的应对方式,对于指导学生有意识地纠正消极应对方式,提出切实可行的干预策略有实际指导意义。从不同性别、不同民族、不同年级大学生面对应激事件所采取的应对方式的差异检验显示,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不能搞一刀切,应根据性别、民族和年龄的不同有针对性地进行。  相似文献   

20.
The relationship lying between critical thinking and creative thinking is opposite or complementary, results of previous relevant researches have not yet concluded. However, most of researches put the effort to compare the respective effect of the thinking methods, either the teaching of creative thinking or that of critical thinking. Less of them showed the interest to investigate the combined effect of these two thinking skills teaching, especially its synergy. Therefore, present study aimed to discuss the synergy of critical thinking and creative thinking, and investigated the joined effect of these two methods of thinking in the courses of ‘Integrated Activity courses’. Not only the separate influence but also the synergy would be our interests. Moreover, the outcome would also be compared with the learning result of single creative thinking skill teaching. Participants were 147 male students and 118 female students of ninth grade from 8 intact classes in a public middle school in Taiwan, the number of total participants were 265. Experimental design was ‘nonequivalent control group pretest/post-test quasi-experimental design’. Participants were assigned into three groups, three intact classes for creative thinking teaching group (EG1), three intact classes for ‘critical thinking and creative thinking combined teaching group (EG2)’ and two intact classes for regular teaching method group (watching video, control group). All participants took the assessment ‘The New Creative-Thinking Testing’ and ‘The Critical-Thinking Testing, Level 1’ after receiving the courses as post-test. Data were analysed statistically by one-way ANCOV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 Regards to the performance in Integrated Activity course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found among students in EG1 and those in EG2. However, the students in both experimental groups got higher scores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 did.

  2. As for the ability of critical thinking, students in EG2 got higher score than those in EG1 and CG did, but no difference was found among the students in EG1 and those in CG.

  3. In respect of originality, students in EG2 got higher score than those in EG1 did, the influence of critical thinking was significant.

Theoretical and possible applications of the results were also discussed. Present study not only manifest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creative thinking and critical thinking, but also provides the empirical data for synergy in actual pedagogical situa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