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围绕十六大报告精神 ,提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即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需要 ,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增强综合国力的强大精神动力 ,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具有现实紧迫性。提出了当前加强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应当重点抓好的工作。  相似文献   

2.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精髓,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国家的基础工程、奠基工程,培养有理想、有爱国之心、报国之志的社会合格公民是国家的永恒主题,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要加强历史教育。  相似文献   

3.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必须把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作为战略任务之一。民族精神的历史性和时代性表明,民族精神需要弘扬和培育,而教育作为文化传承的依托,应该义不容辞地承担起这一使命,尤其要加强青少年的民族精神培育。各级各类学校要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利用校园文化载体,开辟网络教育新途径,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激发学生自主参与塑造民族精神,以及建立民族精神教育的长效机制,从而培养出一代又一代具有伟大中华民族精神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中华民族精神科学内涵的分析,指出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时代意义,并结合实际,对发展民族精神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5.
论述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精神动力,是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推动力量,是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浅析民族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精神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激励民族发展动力,整合全民族价值观念。弘扬民族精神,要充分认识到其重要性,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充分吸收外国先进文化,结合时代精神,并讲究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7.
关于高等院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不仅能激发人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归属意识,还是抵制不良思想侵蚀的有力武器。在高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一要在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同时,不断赋予民族精神以新的时代内涵,二要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和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三要发挥学校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处处渗透对学生的民族精神的教育。  相似文献   

8.
论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大多数民族成员所认同和接受的价值观、信念和道德的总和。它具有民族性、时代性、稳定性、先进性、认同性、影响性和倡导性。民族精神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激励民族发展动力,整合全民族价值观念。弘扬民族精神,要充分认识其重要性,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充分吸收外国先进文化,融入时代精神,并讲究培养教育的方法和效果。  相似文献   

9.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需要采取务实有效的方法。要立足当代,坚持历史和现实的统一;要以我为主,坚持独特性与普遍性相统一;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坚持自尊教育与忧患教育相统一;要以提升民族素质为依托,坚持科学精神与入文精神相统一。  相似文献   

10.
民族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等作为具体体现的一种精神.民族精神是一种社会意识,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精神特质,是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可和接受的,富有生命力的优秀思想品格,价值趋向和道德规范的总和.国防教育是以国防知识为基本内容的一种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国防教育的目的主要是使人们振奋民族精神,树立爱国主义观念.<国防教育法>第二条规定:"国防教育是建设和巩固国防的基础,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对大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民族精神教育包括历史教育、传统文化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时代精神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应通过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建设,学校、社会和家庭合力教育等途径,可采取陶冶法、评价法、网络教育法、隐性教育法等方法进行教育.  相似文献   

12.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综合国力的根本要求,是应对经济全球化的需要,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在新时期新阶段,必须与时俱进地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3.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对于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民族精神与民族凝聚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脊梁,是一个民族信心和力量的源泉,民族精神的一个重要价值就是它能够产生和增强民族凝聚力,而民族凝聚力对于促进民族团结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从国家发展战略和人的全面发展战略高度看,对民族精神教育的途径探索,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注重历史教学,奠定民族精神教育的根基;确立主导地位,拓展民族精神教育的空间;丰富校园文化,优化民族精神教育环境;整合互动过程,推动民族精神教育的创新;依托周边资源,发挥民族精神教育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
民族精神是一个综合的范畴,涉及历史、文化、科技、政治、经济、传媒等诸多方面,只有多维度的审视,全方位的理解,才能全面准确把握其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对高校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要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统一,培育与弘扬相一致的原则,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注入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的新内容,使之日益丰富,充满生机,成为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柱和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17.
由于社会、学校和学生自身等原因,当前相当一部分中职生职业道德素质较低,因而影响到其择业和就业。对此,应积极探索更有实效的教育途径,加强中职生职业道德教育,以适应社会需求。  相似文献   

18.
民族院校大学生民族精神的教育是促进民族团结的重要途径。其教育内容,要以中国历史教育为基础课程,以时代精神教育为核心课程,以各民族优秀传统教育为其基础。在民族精神教育的具体实施中要注重参与策略、检验策略及榜样策略的运用。在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形式上,一要注意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进行教育;二要充分利用网络进行教育。  相似文献   

19.
20.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撑。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发展中逐步形成的,它经过中国共产党人的丰富和发展,体现了继承性与创新性、历史性与时代性的统一。这种民族精神,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品格和力量,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机和活力,是党和国家宝贵的精神财富。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对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对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