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明与后金的战争明朝涌现出的一批杰出人物中,孙承宗是较有代表性的人物。他经过辽东的时间虽短,可成就斐然。尤其是他在整顿辽东防务过程中提出了“以辽人守辽土,以辽土养辽人”的防务策略,并把这一策略付诸实施。为加强当时的辽东防务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这一策略也是对中国古代“寓兵于农”思想的创造性运用和发挥。  相似文献   

2.
从洪武到万历初年,明朝政府统治下的辽东基本上是安定的.但是,到万历后期,努尔哈赤在建州崛起,并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在赫图阿拉建立后金政权.此后,后金与明朝之间的战争连绵不断.后金步步进取,明军节节败绩.天启五年(1625年),努尔哈赤迁都沈阳,后金与明对峙的局面形成.明失辽东的原因很多,就其内因,主要是明王朝的腐败.而这一时期统治阶级内部发生的东林党与浙、齐、楚等党的斗争也影响着辽东战局.对此,明末清初的人就有不同的看法.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一种意见  相似文献   

3.
明代东北地区的汉人主要生活分布在辽东地区,而建州女真自明初开始也逐渐聚集到辽东东部、北部地区,距离辽东汉人聚集区越来越近,满、汉民族间的相互渗透,互相融合,其结果必然引起女真社会各方面的变化。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后,为了便于控制新占领地区,将大批的汉人迁往后金之故土,并加强了其民族歧视政策,于是辽宁地区汉民被迫纷纷选择外逃。但随着皇太极即位后,后金政策的修正,以及其对关内人口的掠夺,又使得大批汉民充塞到原女真居住的地区,巩固了后方。所以,明末清初的东北地区呈现人口流入与流出的双向性的迁移。  相似文献   

4.
一公元1618年,满洲族的杰出领袖努尔哈赤以“七大恨”誓师伐明,攻取抚顺、河清二堡,揭开了后金与明朝战争的序幕。次年,在萨尔浒之战中,后金一鼓击败明军的四路围攻,争得了战争的主动权。公元1621年,后金以锐不可当之势,连下沈阳、辽阳等辽东七十余城。第二年,后金又乘胜进兵,攻取广宁,迫使明兵遁逃入关。从公元1618年到公元1622年,努尔哈赤统帅着八旗劲旅,所向披靡,打得明军一败涂地,在短短的  相似文献   

5.
在明与后金的诸多战役中,明连连败退,惟宁远一仗以后金失败明朝胜利而告结束。此胜固然与后金政治军事上的错误及宁远军民的奋力抵抗有关,但也不能忽略一个重要历史人物——前兵部尚书兼辽东经略孙承宗的作用。孙承宗在宁远战前整顿辽东防务的过程中,提出了积极防御的战略思想。他力排众议,议守关外,确定主守宁远,并任用干才修筑宁远城池,建立宁锦防线,为宁远之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辽东是明王朝在东北地区发展势力的基地又是捍卫京师北京的屏障。辽东的军户则是明王朝在这一地区征兵筹饷的主要对象。辽东军户的状况不仅关系到明朝在东北地区统治力量的消长,而且关系到整个明王朝的安危.它是一个值得注意的研究课题. 一明初统治者对于辽东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视,在这里设置军事重镇,并把它列为“九边之首”。为了保证这一地区兵源不绝,粮饷有济,他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以扩充辽东  相似文献   

7.
有明一代辽东建置屡经变革。洪武初年沿袭元代旧制,设府、州、县,未几即陆续罢府县,而改置卫所,且时有州县与卫所并行。至洪武来年,尽革府州县,以辽东都司及其所辖卫所统治辽东。永乐七年,又别设自在、安乐二州,以安置内迁的女真等少数民族。综明一代,辽东建置基本以辽东都司及其所辖二十五卫、另自在、安乐二州为常制。而辽东都司又总归山东布政使司统辖。其建置基本定型于洪武年间,洪武四年(1371年)二月置辽东卫,为明在辽东置卫之始。同年七月,建定辽都卫,统辽东诸卫军马,洪武八年(1375年)十月改定辽都卫为辽东都司。至是,辽东都司作为辽东的最高军事  相似文献   

8.
努尔哈赤领导的后金对明朝的战争,初期具有浓厚的反民族压迫色彩,然而,随着后金势力的不断扩张,野蛮的攻杀抢劫行为,严重损害汉族人民的利益,伤害汉族人民的感情。年迈的努尔哈赤不仅煽起了后金民族复仇的情绪,同时还因自己无法有效地阻止辽东汉人的反抗和逃亡,大肆屠杀汉民与汉族知识分子。到了天命末年,整个辽东地区可谓是天怒人  相似文献   

9.
明初的登辽海道是辽东和东北军士的生命线。此后的海禁使胶东半岛和辽东半岛隔绝,辽东半岛经济几乎是处于停滞,城堡、墩台荒废,水军不能正常训练。万历年间重开的登辽海道,在明与后金的战争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一时期的海运虽然加重了山东百姓的负担,但也给山东沿海带来了商机,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历史证明,登辽海道畅通,经济必然得到快速发展;反之,经济发展必然会受到严重制约。登辽海道的兴废见证了明王朝兴衰的历史。  相似文献   

10.
旅顺是海路咽喉、京津门户 ,在明初统一东北的战争和明朝防倭援朝战争中均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明末 ,明与后金为争夺旅顺进行过反复而激烈的较量 ;清朝前期 ,旅顺水师营的兴衰反映了辽东海防建设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在尚可喜的人生旅途中,叛明归后金一直是一个学界争论的话题,无论是赞成,或是反对,都必然探讨其叛明归后金的原因。本文在综合众多史料的基础上,从明与后金双方政治、军事等方面分析了双方的优势和劣势,分析尚可喜叛明归后金的原因,并指出尚可喜一生中的重大建树。  相似文献   

12.
渤海国灭亡以后,辽朝历代统治者对渤海人进行了多次迁徙,由于种种原因,辽河流域成为渤海人迁入的主要地区,并且形成了以上京临潢府和辽东地区为中心的两个定居区.被迁徙到辽代腹心上京地区的渤海人,由于受到较为严格的控制,很大程度上表现出对新王朝的顺从和认可;而被迁徙到辽东地区的渤海人,由于较为集中且距离辽本土较远,辽政权对其采取了相对比较宽松的政策,因此这一地区的渤海人形成了一股较强的政治势力,也进行了多次反辽斗争.  相似文献   

13.
明代的辽东地区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民族关系复杂多变.明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对辽东地区的管理,实行了一系列边防政略.明前期辽东边政总体上比较积极有效,辽东地区得到进一步开发.以明与建州女真的关系为中心,通过对明前期在辽东实行的边防政略的全方位研究,揭示边政措施及其对辽东社会的影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东辽河流域的古代历史上的重镇——辽阳古城,就坐落在今天辽阳市的老城区内。辽阳,古称襄平,又称辽东城、辽州、辽城州、辽东国、东平郡、南京城、东丹图都、东京城、辽阳城等。关于“辽阳”这一地名究竟源于何时。学术界大致有两种观点:其一,源于“渤海回”;其二,始于辽代。但是,一般学者认为:公元938年,辽朝在东京道设置东京辽阳府。是“辽阳”正式被列为行政区名称的开始。古代的辽阳城曾经是东北历史上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统治的中心。自战圉以来。它的中心地位就从来没有动摇过,直到后金政权将统治中心从辽阳迁出,并确定在今天的沈阳城后,辽阳城作为东北地区的政治统治中心的地位才逐渐衰弱。其实,长期以来,辽阳城的存在几乎影响了整个中国东北地区的历史发展进程。不仅如此,这座古城还曾深刻地影响着朝鲜半岛,乃至整个东北和东北亚地区。因此,弄清辽阳城古代历史与文化,对于深刘理解辽河流域的文明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明朝末年,随着明王朝的日益衰落,以努尔哈赤为首的女真族兴起于东北,并于万历四十四年建立金国。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努尔哈赤以“七大恨”誓师伐明,结束了对明王朝的臣属关系,打响了夺取辽东地区的大规模战争。明金战争是在清王朝建立前,明王朝与后金政权之间的生死搏斗。作为战争双方,明朝是为了消灭新兴的后金政权,恢复其对东北地区女真族的旧有统治,而后金国则是为了摆脱明朝的统治和压迫,建立自己独立的政权,与明朝分庭抗礼,并从明朝手中夺取更多的土地和人民,最终取而代之。  相似文献   

16.
朝鲜与明朝的交通,分陆道与海道两路,二者的或废或兴,与明朝在辽东的经营及后金势力的兴起有密切关系,本文拟就明末海上通路的启用与演变问题作出考察,并探讨其对这一时期的明与朝鲜关系与交往的重要作用及影响.不妥之处,请方家指正.一、后金的勃兴与海路交通的重启朝鲜与明朝的交通,很长时间主要是走陆道,海道的启用多是在非常时期的陆上通路受阻情形下不得已而为之.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定金陵(今南京)为都城,十一月即派遣玺郎契期到高丽,赐予玺书和纱罗,因  相似文献   

17.
明代辽东开发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辽东开发述论孙鸿波本文所述“辽东”,是指明辽东都指挥使司统辖之区域:北起开原,南抵旅顺,西从山海关,东到鸭绿江。即相当今辽宁省大部分区域。历史上辽东地区地旷人稀,“民以猎为业,农作次之”①,经济文化等各方面比较落后。辽、金、元时虽有一定开发,但从...  相似文献   

18.
在清王朝兴起和入据中原的过程中,有三次重大战役,第一次是1619年(明万历47年)的萨尔浒之战,第二次是1641年(崇祯14年)的松锦之战,第三次是1644年(清顺治元年)的山海关之战。萨尔浒之战后金汗努尔哈赤打败了明辽东经略杨镐四路大军的进攻,随后进入辽东,改变了整个东北的形势,在明清之际的历史进程中,成为清胜明衰之始,松锦之役清太宗  相似文献   

19.
辽水为我国古代六川之一,其名最早见于《山海经.海内东经》。辽水之内涵为辽地之水。由于"辽水"与"辽东"的悠久性和代表性,对一系列以"辽"字冠名的地名的衍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辽海"是除辽东、辽水之外又一个十分重要的"辽"字地名。根据史料分析,辽海难以涵盖我国东北地区,但基本涵盖了今天辽宁的大部分区域,同时辽海一名充分体现了辽宁地域文化、流域文化和海洋文化的特点,适合冠名辽宁的历史与文化。  相似文献   

20.
明末登莱巡抚一职系明代因应辽东战局而设,自设立后,便肩负着料理海疆并从海上牵制后金的战略任务,而处理涉朝事务也成为其重要的职权之一。在明朝与属国朝鲜交涉的过程中,登抚始终参与其中并有重要影响,朝鲜君臣也逐渐意识到登抚在明、朝宗藩事宜中的重要性,于是交好、结援登抚便成为朝鲜君臣对明外交的一项重要策略,朝鲜对这一外交策略的运用,贯穿了整个明末明、朝关系。崇祯四年的登莱兵变致使登莱遭受重创,面对日渐恶化的海防局势,登抚亦无力回天,随后明、朝关系走向终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