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3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世界艺术体操大赛中比赛音乐文化内涵的对比与分析,重识艺术体操与音乐的关系,分析国内外艺术体操音乐的文化价值,反思我国艺术体操音乐文化的迷失,从而对中国艺术体操音乐的文化属性作出新的审视和整体把握,旨在为今后艺术体操运动能够更全面的发展与提高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帮助。  相似文献   

2.
艺术体操与舞蹈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音乐和舞蹈是艺术体操的灵魂,一个优秀的艺术体操运动员除了掌握高难度的体操技巧以外,还必须是一个优秀的舞者.艺术体操在其发展过程中,不仅借助体育科研支撑其发展,同时,也不断从舞蹈的文化渊源、艺术形式、训练方法和编导原则中吸取丰富的内涵,形成了相对稳定的舞蹈艺术特征,使艺术体操与舞蹈在文化审美上趋向相融,提升了艺术体操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3.
艺术体操在我国高校体育教育和发展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而艺术体操非常注重其艺术表现力,因为这一特殊的特点,高校艺术体操教育在教授时常会遇见一些问题。在艺术体操的教学内容和教法上,也应引起各高校体育老师的注意和重视,并进行探讨和改进;要想搞好高校艺术体操教育,就必须先找到现在的弊端,然后改进。本文就从现在高校艺术体操教学现状和弊端、艺术体操的教学内容和教法等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现状进程,回顾艺术体操目前面临的困境,解析我国艺术体操推向市场化发展的必须性,拓展艺术体操市场化可行途径:技术培训市场的发展、竞赛市场的发展、技术劳务市场的发展、商业、影视生产市场的发展、艺术体操产品市场的发展,呼吁国家政策和法规对艺术体操产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5.
体育文化日益繁荣,大众艺术体操作为体育文化的一部分,在社会体育中应更好地开展和普及.分析了体育院校大众艺术体操专业课程开展的现状和大众艺术体操的社会价值,结合社会的需求和大众艺术体操存在的问题进行论述,旨在完善大众艺术体操专业的课程设置,改革大众艺术体操教学模式,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人才,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促进体育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6.
乔子萱 《新体育》2023,(4):99-101
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实力的不断增强,体育事业也在迅速的发展,体育强国不仅仅是竞技运动水平的提升,最核心的指标是增强全体民众的身体健康素质,而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是其重要的风向标,我国的教育部门逐年加大了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的重视力度,采取了行之有效的体育教学的软硬件投入。学校艺术体操既有大众艺术体操的属性也具备竞技艺术体操的特征,其教育宗旨是增强体质、提升体育素养、树立学生正确的思想情操、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本文通过教学实验法为主的实验方式,随机抽取某师范大学2018级学生50名,进行艺术体操的教学实验,时间为一年,通过对研究对象的艺术体操训练,对大学生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柔韧素质方面的变化,全面而深入分析艺术体操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朱瑛 《福建体育科技》2006,25(2):8-10,16
本文通过对艺术体操的特点及美学特征的阐述,从不同的角度剖析和审视艺术体操与美的关系,充分展示其丰富的内涵,进一步强调了艺术体操在美育教育中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8.
从古代舞蹈看艺术体操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艺术体操是一项带有艺术性的体育项目,它在音乐的伴奏下,充分表现形与美的协调、舞与美的交织、乐与美的共鸣、物(器械)与美的配合、心与美的交融,并在13平方米的地毯上编制出美的多元画面。艺术体操在我国开展较晚,但普及发展之快是有一定原因的。我国舞蹈艺术有渊源流长的广泛群众基础,使舞蹈姐妹花的艺术体操有了融合发展的沃土。一、艺术体育的产生与发展简况艺术体操起源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欧洲。它的产生与文艺复兴有着密切的联系,随着文化、教育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当时的青年妇女体育运动广泛开展。欧洲的一些心理学家、音乐家、…  相似文献   

9.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SWOT分析法对我国艺术体操的发展情况进行研究。其结果表明:我国艺术体操的发展战略应该充分发挥集体项目的优势;加快弱项中个人项目的发展;抓住2008年奥运会及新规则带来的机遇,使我国的艺术体操取得更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黄贤媛  李进 《体育科技》2005,26(2):15-17
在我国体育事业迅猛发展的同时,我国的艺术体操出现国际比赛中成绩不突出,国内普及程度较低等现象。在国内艺术体操训练中,存在后备力量不足、队伍青黄不接、地方教练员出自非艺术体操专业、开展的范围窄、影响力不够等现象,以上因素影响了中国艺术体操的快速发展。要普及我国的艺术体操项目,解决加速发展的瓶颈问题,产业化是重要而有效的途径。本文重点阐述了产业化的几种途径,即通过建立不同层次的艺术体操俱乐部和学校,来促进大众艺术体操的推广和普及。  相似文献   

11.
从体育强国视角论中国民俗体育文化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体育强国的概念、内容,探讨了体育强国进程中我国民俗体育文化发展的必要性;分析了我国传统民俗体育文化存在着基础环境破坏、生存方式变异、传承式微、文化影响力缺失等现实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在体育强国进程中我国民俗体育应营造适合的基础环境、完善体育管理体制、注重城乡统筹发展、建构中华体育新文化和让民俗体育真正步入学校体育课堂等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2.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在"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下,以全球化语境下我国体育文化传播的空间非正义为研究对象,对全球化语境下我国体育文化传播的内涵与外延及其空间非正义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我国体育文化对外传播面临着全球化语境下文化的差异较大、认同度不高、体育文化传播的"空间非正义"等现象,而"一带一路"是今后实现我国文化空间正义的新体系,提升我国体育文化创新空间,打开我国体育文化合作空间,构建我国体育文化传播多样空间,打造具有我国体育文化特色的品牌赛事空间,为我国体育文化全球化传播构筑新的空间正义。  相似文献   

13.
我国体育用品创建强势品牌的文化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剑 《体育学刊》2004,11(1):142-144
从品牌文化是体育用品品牌的核心资源出发,阐述了当前我国体育用品企业进行品牌文化建设的紧迫性和必要性;指出我国体育用品企业在进行品牌文化建设中的一些不足;认为我国体育用品创建强势品牌应明确品牌文化定位,品牌文化要注重个性,重视品牌文化营销,建设品牌文化的长期性,注重品牌文化民族化和国际化的结合。  相似文献   

14.
运动技能学在我国尚未形成独立的学科,多数学者对其研究局限于体育的教学与训练范畴,而对于高水平运动员运动技能的研究相对很少。因此,此研究利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等,研究我国优秀运动员运动技能特点,从整体上认识与把握其内在的本质特征及相互关系,为我国运动技能学科的形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社会转型是现代中国社会发展的特征,也是现代中国文化发展面临的宏观背景。传统武术是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在我国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时期,传统武术生存和发展环境逐渐消失,以技击为主要价值的传统武术要实现现代化,必然要实现自己新的文化选择即大众健身文化、现代竞技文化、校园文化三种文化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体育领域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面向 2 1世纪 ,针对我国现阶段教育模式进行剖析 ,在立足现阶段高等体育院校教育改革与 2 1世纪接轨的基础上 ,体育教育在遵循国家改革和发展的大方向的同时 ,应端正指导思想 ,转变教育观念 ,使高等体育教育更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时代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人类文化日益趋向世界性与民族性,中国民族传统体育也不例外,在立足于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基础上,也融入了世界文化全球化的大潮中。文章以全新的视野与角度,全方位审视当今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生存现状,认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应该彰显个性、发展创新,与奥林匹克体育运动文化、与竞技体育和谐发展。本文旨在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在世界体育文化潮流中的世纪复兴明确正确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大众传媒在奥运周期中的挑战与机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奥运会为主办国的大众传媒创造了百年不遇的发展良机,同时也对它们提出了新的挑战。对于奥运会主办国而言,举办奥运会就是在传播奥林匹克文化的过程中传播主办国文化。无论奥林匹克文化的传播,还是主办国文化的传播,在很大程度上都倚赖于大众传媒。通过对我国大众传媒现状的考察,认为目前我国大众传媒的硬件堪与西方国家媲美,但在软件方面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因此,作为媒介“把关人”的新闻从业人员应当而且必须进行奥运培训。  相似文献   

19.
“软权力”竞争的核心是文化力的竞争,目前我国在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传统武术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典型代表,在与西方“软权力”强大的竞争中举步维艰。文章从文化学视角,透视“软权力”竞争本质,分析传统武术的发展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花蕊 《湖北体育科技》2009,28(4):402-403
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对我国竞技舞龙运动进行研究,提出了基于龙文化视野下我国竞技舞龙运动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