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万永凯 《班主任》2008,(1):37-38
1988年8月,刚满19岁的我中师毕业分到一所乡镇初中任教。那时的豫南乡村中小学师资相对匮乏,不少学校还是民办教师挑大梁。对于我们几个从正规师范学校毕业的年轻人,学校领导、老师和学生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  相似文献   

2.
我的妻子     
大锅饭那阵儿,因我多喝了几口墨水,被大队派往学校当了一名民办教师。民办教师当时与其他社员一样,干一天记一天工分。由于那时大队不重视教育,规定民办教师比其他社员每天少记二分工,而且节假日、星期天都无工分。原因是教师工作在凉房里边,轻省。我家那时有六张嘴吃饭,但只有我和妻子两人能挣工分,即使满月挣工  相似文献   

3.
我是一名民办教师,1990年高中毕业后便在贫困山区交通闭塞,信息不畅的一所村小参加了工作。在整整10年教学生涯中,除了当班主任代课外,我当过通讯员、打字员、广播员、少先队辅导员、炊事员、勤杂工,凡是与学生打交道的工作无所不干。但作为中国300多万民代教的一员,我更多的体会是民办教师有苦也有乐。 民为教师工作苦。众所周知,越是贫困的地区民办教师越多,长期以来,他们大多执教在高寒偏远的农村山乡,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很多学校无电、缺水,远离乡村公路10-20公里,他们所在的学校,是一些公办教师宁愿丢饭碗…  相似文献   

4.
进入不惑之年,回首40余年的人生历程,如果有人问我最难忘的是什么,我会毫不犹疑地回答:10年教师生活!我最初当的是民办教师,那是在1970年,我才15周岁。那时的我当了教师实在是一件滑稽事,因为我自己连学生都没能当多久。我小学还没毕业就来了“文化大革命”,学校停课。后来邻村办起初中班,我成了那里的第一批学生。可是在那里整天学工学农学军就是不学文,4个月后我就退学回家帮父亲挣工分了。给生产比别了一年驴导,又当了一年粉坊的小会计,1970年秋后本村IJ、学复课,教师缺乏,村里就按照“识仁教俩”的原则造了几个教师,我…  相似文献   

5.
八十年代初,我高中一毕业就当上了民办教师,先后在家乡的罗家湾村小和骑龙村小、营盘村小任教。回顾十几年来的民师之路,可谓有苦也有乐。只要看着一个个乡妹、村娃走进高一级学校,而后成为社会的建设人才,我就会由衷地感到教师的富有和教师职业的崇高。  相似文献   

6.
长长的竹笕     
30年前,我高中毕业,公社安排我到竹园荒小学任民办教师。这是一座夹在大山皱折里的学校,滚滚的林涛,摇曳的油菜花,孩子们灿烂的笑脸……让我喜欢上了这简陋的学校。然而有一件事让我发怵,学校离那条叫瓮桥河的小河比较远,因为是单人教学点,没有炊事员,老师又必须挑水做饭。我那时17岁,从来没使过扁担,扁担在肩膀上总也搁不稳,水桶老是左右摇晃,我就走得踉踉跄跄,水在桶里荡得轰轰烈烈,那狼狈的样子,直招  相似文献   

7.
我叫陈充佳,今年46岁,是温泉镇戚村小学民办教师。在教育这块充满希望的沃土上,辛勤耕耘了整整二十七个年头。二十七年来,我把自己的青春年华和精力毫不保留地献给了自己所挚爱的教育事业。我虽患有严重的神经衰弱症,拿着民办教师的微薄工资,但我对自己选择的事业无怨无悔,矢志追求。一、痴心教育终不悔一九六七年,我刚满十九岁,高小毕业后,村支部推荐我到本村小学当民办教师。我上小学的时候就崇慕教师,对教育事业有着深厚感情,所以我愉快地接受了这个工作,我带着乡亲们的重托,走进了学校,踏上了三尺讲台,开始了漫长的教育生涯。  相似文献   

8.
我的启蒙老师姓董,他个子很高,脸又黑又瘦,一头黑少白多的短发.记不得他那时有多大年纪,只记得他离开这个世界已有十几年了.   学校在村子东头,两个教室,只有一年级二年级两个班.董老师是校长,除了他还有一位民办教师,他们俩教我们所有的课程:语文、数学、音乐、美术和体育.……  相似文献   

9.
我是一个民办教师,今年28岁。我四岁丧父,靠丧失体力劳动能力的母亲带着我们弟兄三人过活,家境十分贫困。9岁时我才上学读书,68年小学毕业,69年中学不招生,70年,母亲一定让我读书,才上了中学。初中毕业(那时是两年制)又回队务农了。74年我所在的大队小学缺乏教师,我热爱教育事业,主动要求当一名人民教师。学校领导了解我,让我先代课。一年以后被转为民办教师。打这以后,我就下决心把自己的全部精力放在教学  相似文献   

10.
最高奖赏     
1974年1月我高中毕业。怅怅然回乡务农。半年后,我去本村的学校当了民办教师。对一个乡下青年来说,那时最好的选择是进城做合同工或者当兵。但这些事情我都不热,不是不想做,而是太难。我喜欢教书,喜欢那一群带着腥味和口臭味的孩子。教体育,教音乐,  相似文献   

11.
伤离别     
多年来,我一直感觉到人世间的“悲欢离合”就像风暴一样无情。要来时,你阻也阻挡不住;要走时,你挽也挽留不下来。但亲情、友情又像一根无形的长链拴着彼此,谁也无法摆脱相互思念之苦。小时候,爸虽是村民办教师,因与母亲不和睦,就让我小小的心灵饱尝了人间离别的苦痛。今天,姐又要告别我去广东  相似文献   

12.
又到了开学的时候.我不禁想起了去年上学期的一件事:那时学校迎来了几个实习生.我负责带的“徒弟”姓郭,是一个满脸稚气的女孩子。  相似文献   

13.
转正     
一想到要写田老师,我就感到笔很重很重。田老师是我的小学老师。一张又黑又瘦的脸仿佛风干的桔子皮,上身是一件乡下蹩脚裁缝缝制的中山装。四个衣兜无精打采地下垂着,两只袖管长出了一大截,挽了两挽才能勉强露出鸡爪似的手腕来。一双皱巴巴的手时常在捧着本《教育学》或《心理学》。那是为了应付说不定哪天又将降临的民转正考试。田老师是一位民办教师,像所有的民办教师一样,他的最大愿望就是转正。在我的记忆中,他一直在为转正奔波。一批又一批的民师转了正,可他始终被挡在门外。记得有一次民师转正考试,那时我正在上师大,一位亲戚托替考,…  相似文献   

14.
范腾元 《新读写》2023,(2):42-43
<正>“嗒嗒嗒……嗒嗒嗒……”这是我连续不知道多少天按iPad开机界面的声音。有一段时间,我每天都在琢磨这台iPad的内容访问密码,伴随着一次又一次密码输入错误的提示,我既无奈又不想“放弃”。这台iPad是因为疫情学校要上网课,我爸“万分不舍”才答应给我使用的。我觉得我爸很小气。小学时,身边同学几乎都有手机,就我没有。同学们每天聊游戏、拉聊天群,还笑我是个“火星人”,让我感觉自己在这方面就像个傻子。  相似文献   

15.
插秧的感受     
去年8月10日早上,一轮红日刚露出半边脸,我和姑母就来到田边。我们今天的工作是插秧。我站在田边,看看黑黝黝的泥土,再看看乡亲们都挽起裤脚,光着脚、弯着腰在田里插着秧。我见状也挽起了裤脚,但很快又放了下去,犹豫不决起来。我心里嘀咕:泥里会不会有虫呀要是有蚂蝗就麻烦了表姐说过蚂蝗会吸  相似文献   

16.
有人说,当教师生活清苦。我说,在乡村小学当民办教师生活更清苦。然而,龙先秀却在这个平凡而艰苦的岗位上当了24年的民办教师。1972年秋,年方19岁的龙先秀高中毕业,那时家乡经济、文化落后,很多农家的孩子上不起学,学校也缺少老师。在群众的推荐下,龙先秀毅然地选择了这个光荣的职业,在五通镇的边远山村——权属小学当上了民办教师。从那时起,她就立志要改变家乡文化落后的面貌。龙先秀带着满腔的热忱和泥土的芳香,背着行李,走进了学校。开学第一天,教室里稀稀啦啦地坐着几个学生,龙先秀的心情沉甸甸的。为什么还有哪么多的孩…  相似文献   

17.
义鼠     
在三年自然灾害的年月里,家家户户都在节衣缩食,可仍然经常出现断炊。那时我丈夫在城里上班,家里只有我和两个孩子,我在小山村里当民办教师。家里日子很清苦。一个大雪纷飞的夜晚,家里的面缸又见底了。大约半夜时分,忽听从外间屋传来一阵唰啦唰啦的声响,我慌忙点亮油灯,声音是从面缸里传来的。原来是一只大老鼠蹿到没盖盖  相似文献   

18.
1991年9月,我被聘任为石屏县桃园小学校长。这是一所有7个教学班9位教师200多名学生的高寒山区纯彝族小学。当地生活十分贫困,学校是一座古庙,房破屋旧,校园又脏又乱,管理差,条件差,巩固率低,合格率低,教师不安心,前几任校长被弄得很头疼,任职不久,都相继调离。面对这样的状况我感到压力很大。这时,学区校长不断鼓励我;我的父系—村老党员也对我说:“我节衣缩食供你读书,你现在是山里最有文化的人,乡亲们的希望全交给你了。上级领导的关心、乡亲们的企盼,坚定了我治理学校的决心和勇气。我和老师们一起,抓住主要矛盾,一…  相似文献   

19.
最近,有中小学教师来信询问,什么部门负责审定民办教师的任职资格和任用民办教师,乡村和学校能否任用或辞退民办教师等有关问题。对此,我们走访了国家教委有关部门,现答复如下: 早在1978年,国务院批准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管理工作的意见》(国发[1978]1号)中有关民办教师的任用、辞退等问题,就有明确规定。1992年8月7日,国家教委、国家计委、人事部、财政部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改善和加强民办教师工作若干问题的意见》中又进一步明确规定:“民办教师原则上由县(市)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管理,或县乡共管,以县为主。县(市)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审定  相似文献   

20.
话说愚公虽然是个老实的粗人,但在移山之前却深思熟虑了一番。“两座大山把我们村与外界的发展机遇隔绝。山,正是山,让我们看不到富庶与繁华,让我们得不到机遇与发展。”想到这里,愚公更加精神抖擞。“为了全村人世代的利益,无论多大的山,我也不怕。即使是让我一个人去做这件事并且苦死累死,我也心甘情愿。”愚公自言自语道。同村的智叟是当地有名的零售商,赶着骆驼队一趟又一趟地把山里头买不到的生活必需品从山外的城市运进来,然后高价出售给乡亲们。乡亲们由于出山不便,为了生活不得不接受智叟的高价物品。智叟靠着两座大山一天天暴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