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为了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所采取的一种手段、技术、工具和途径,是教育主体和接受主体相互作用的有效中介和桥梁。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与显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不同的两种教育方式,两种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互为补充、相互促进,共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效果。  相似文献   

2.
新形势下,公安院校作为培育公安专门人才的高等院校,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坚持贯彻教育主体责任,不断提升协同育人水平。当公安院校在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时,虽然坚持显性思想政治教育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相统一,但由于公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自身的鲜明特色,所以二者在融合模式上较难发挥出应有的协同效应。强化立德树人根本教育任务,顺应公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特征,探索构建公安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下“强隐彰显”的新型融合模式。  相似文献   

3.
孟凡婷 《江苏高教》2023,(10):109-113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但也迎来了践行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统一的最好机遇,只有坚定不移地树立“两个大局”意识,充分把握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内在逻辑,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有效融合,提升高校思想政治课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才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的目标,切实回答好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  相似文献   

4.
焦悦悦 《考试周刊》2014,(64):153-153
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我们一直秉承的显性教育受到前所未有的考验,显示出许多弊端和不足,这说明单一的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模式已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因此,在实际思想政治教育实施过程中,必须将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结合起来,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发挥主观能动性,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两种基本模式,二者各具特色,功能互异,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片面的强调一方而否定另一方均有失偏颇。所以必须将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有机地融为一体,克服其局限性,最大限度地挖掘它们的教育功效,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6.
网络拓展的态势下,网络整合着多样化架构下的思潮、多元促动的利益诉求,是舆论特有的放大器。这种背景下,思政教育凸显着明晰的新走向。网络态势下的思政教育,可分成隐性显性。两个范畴以内的教育,都应予以注重。本文辨识了显性特性、对应着的隐性影响,摸索了可用的化解路径。  相似文献   

7.
浅析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何切实有效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现阶段教育界重点思考的问题之一。而隐性教育以其隐蔽性、间接性、丰富性等特点已经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对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了探析,试图为高校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在信息化和全球化时代,作为规范性教育的学校显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不尽人意。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由于其教育内容的隐含性、教育方式的丰富性、教育过程的愉悦性、教育途径的多样性和教育效果的长久性等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显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足。本文旨在探讨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及特征的同时,深刻阐述了高校隐形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两种基本的方法,它们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既存在区别又存在联系。我们不能片面强调某一种方法,而是应当将二者优势互补起来。将这种整合方式引入教育实践活动中,达到教育效果的优化。  相似文献   

10.
显性德育与隐性德育内涵区别是德育目标传递方式不同。二者主客体关系区别是:显性德育的德育主体"可视",德育客体是被动"接收";隐性德育的德育主体"隐形",德育客体是主动"接受"。二者功能区别是显性德育侧重强化德育社会性功能,隐性德育侧重增强德育个体性功能。显性德育的优点是快速、广泛,实施周期短,易于操作;局限性是"灌输"色彩浓厚,效果难持久。隐性德育的优点是避免硬性"灌输",效果持久性强;局限性是难实施系统性的德育教育,实施周期长,操作难度大。  相似文献   

11.
影视作品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宣传,包含隐性和显性教育功能,手段、形式、内容和效果也各不相同,对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进行进一步挖掘,有利于影视作品发挥其最大思想政治教育功效,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提供其特有的推动力,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得到更有效、更迅速的提升。  相似文献   

12.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是相互对应的两种重要的教育形式,显性教育因其参与主体地位的主次化、教育内容的计划性和系统性、教育方式的直接性与公开性而具有惊涛拍岸的声势;隐性教育则因其参与主体的相对平等性、教育场域的开放性、教育方式的渗透性和潜隐性而具有润物无声的效果。事实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是辩证统一、同向同行的,这既是理论层面规范性决定的,又是现实层面的必要性所赋予的。从理论层面来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既具有目标上的同构性,也具有功能上的互补性;现实层面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却存在一定的结构失衡,使得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具有现实中的必要性。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要以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隐性教育与显性教育之统一、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之统一和课程育人与文化育人之统一为抓手,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统一发展、同向同行。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是把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我国国情复杂,致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呈现多元化,毛泽东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在我国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需要采用生动易懂的内容、行之有效的方法、灵活多样的形式,这些思想丰富和发展了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隐性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14.
在高职院校的思想教育系统中,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是两大重点。理论上讲两者存在完全严格的差异和界限,是不能归属于一谈的。不过两者还是有很多类似的地方,给一些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和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牵绊。本文将主要围绕这两种教育的区别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论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区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之间的关系既很密切,又存在着严格的区别。两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工作的目标和范围不同,对价值的处理不同,两者所研究的对象属于不同的概念,遵循的理论原则不同,工作人员的专业方向不同,工作效果的评估标准不同。  相似文献   

16.
黄金飞 《教师》2014,(20):17-18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和价值观的多元化,辅导员对大学生进行正确有力的思想政治教育显得愈加重要。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方法在高校里被广泛结合运用,然而这两者有核心的区别,其理论和方法并不是简单的相加使用。文章主要从分析两者的内涵入手,剖析两者所采用的实施方法的区别。  相似文献   

17.
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隐性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君 《衡水学院学报》2009,11(6):107-109
以"灌输式"为主的显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已难以满足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面对变化了的世情、国情和教育对象,不断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新的方法、途径和载体,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刻不容缓。在分析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该适应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不能再以传统的方式进行教学改革。隐性教育是思想政治工作不可忽略的重要形式,与显性教育相结合,相辅相成,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由此可见隐性教育的重要性随着全球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日益突出,应该加强对隐性教育的研究,探索具有时代意义的思想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隐性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教育客体及教育环境的变化,探索隐性教育的方式方法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突破口。文章解释了隐性教育的含义、特征及方法,分析了隐性教育在美国和日本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成功运用,提出重视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挖掘课堂教学中的隐性教育,探索学校环境中的隐性教育,注重高校教师言传身教,重视社会实践活动,为加强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信息时代的社会生活出现了巨大变化,社会生产和组织形式等的突飞猛进给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大量新问题。本文在吸收己有的隐性课程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隐性教育问题作了初步的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