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诗有诗眼,戏有戏眼,文有文眼,新闻也有眼,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新闻眼.所谓新闻眼,就是从新闻要素中提炼出来的主题思想.新闻不论长短,只要提炼出深刻的主题思想,就有了新闻眼,进而引起受众的关注与共鸣.因为有了新闻眼,新闻才变得耐看耐听,也因为有了新闻眼,好新闻才能在浩如烟海的新闻长河中脱颖而出,大放异彩.  相似文献   

2.
诗有诗眼,戏有戏眼,文有文眼,新闻也有眼,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新闻眼。所谓新闻眼,就是从新闻要素中提炼出来的主题思想。新闻不论长短,只要提炼出深刻的主题思想,就有了新闻眼,进而引起受众的关注与共鸣。因为有了新闻眼,新闻才变得耐看耐听;也因为有了新闻眼,好新闻才能在浩如烟海的新闻长河中脱颖而出,大放异彩。  相似文献   

3.
名艺评论家肖云儒读《原野》(健涛、郗居正)后,写了一篇《原野上,好大一棵树》(《新闻知识》2003年第11期)。他根据《陕西日报》高级记原野的新闻实践,总结出原野是“重量级记”,写“重最级稿件”,表现出“重量级人格”,其秘笈足因为他仃双让人大开眼界的“新闻眼”,精力过人的“新闻  相似文献   

4.
董岩 《新闻窗》2007,(2):39-41
梁衡,是仗亦文亦瑕,且研且习的大家。他在没有新闻的角落里发现新闻。在如山的新闻评奖作品中寻根推理,写出了脸灸人口的《新闻三部曲》。在人民日报副总编后,又写出了《看稿手记》系列。中厚的理论功底、扎实的新闻实践,使他的新闻思想闪烁着鲜活而生动的别样色彩,深刻而不失活泼,理性美兼实用。本刊发表董岩撰写的学习体会文章,供读者参阅,该文分两期整完。[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新闻从业者要对社会形势有敏锐的洞察力,对客观事物的新闻价值要有判断力,对报道对象要具备迅速而准确的反应能力,要有新闻鼻和新闻眼,具备高度的新闻敏感。  相似文献   

6.
最近,笔者在读白岩松的《幸福了吗?》,对书中第一章节记忆深刻:10年前,9·11恐怖事件第二天,一位中年妇女愤怒地推开白岩松办公室的门,质问:不是说只要有大事就能看到你吗?昨天为什么没有看到你?因为央视当天没直播,这番话让白岩松终身难忘。作为媒体,在大事件中不能缺席已是10年前的要求,10年来媒体发展迅猛,平面媒体在及时和互动上比不过网络;在直观和易接受性方面,抵不过电视。在抢新闻上无法与新媒体抗衡,但寻找、挖掘新闻的更多内涵和外延则是报纸的优势,也就是所谓的抢新闻的第二落点。  相似文献   

7.
金秋 《军事记者》2010,(2):40-41
去年11月20日至25日,我参加前进报社组织的记者巡逻活动,去某边防团采访。那里的白雪和战斗在风雪世界中的哨兵。擦亮了我的新闻眼。  相似文献   

8.
新闻眼即新闻作品的主题、红线、灵魂,是整篇新闻报道思路文脉交织的重要枢纽,是新闻作品最具闪光点的部分,新闻眼所达到的效果直接决定着新闻作品本身的成败得失。新闻眼是通过采访形成的,需要记者在大量繁杂的新闻素材中精心提炼。在新闻作品中,新闻眼可以表达为一个简单的词组、一句简单的话,也可以不声不响地潜伏在消息的导语中,它是整篇新闻的串珠红线,有画龙点睛之  相似文献   

9.
10.
霍莉霞 《军事记者》2012,(10):22-22
今天的报纸副刊早已不是往日的“附刊”,这不仅是一个更名,各种副刊日显重要,版面总量占据了报纸的大半江山。以至于有人说,在获取资讯极其容易的“e”时代,人们订阅报纸,往往选择的就是它的副刊。还有传播专家说,报纸竞争的成败,常常在于它们副刊的的竞争。  相似文献   

11.
12.
“新闻眼”可以说是新闻摄影中具有新闻价值的那一个着眼点,现在,记者们常说,“这幅照片的新闻眼在哪里?”大概就是这个意思。摄影记者的“新闻眼”应该与众不同,他们不仅要在纷繁的大千世界中看到有价值的新闻,而且还要能在看到的同时将其拍摄下来。“新闻眼” 是新闻照片的生命 由于每个摄影记者的素质和修养不一样,对社会对生活的理解和看法就不一样。所以,他们对新闻的  相似文献   

13.
新闻眼伯乐眼千里眼--兼谈图片新闻的价值判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响图片效果的因素 说起来简单,可要真正做到用好用活图片新闻,并体现出理想的版面效果,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又是件挺难的事.因为图片新闻的版面效果至少涉及四个方面的因素.一是体裁因素.即一般意义上的新闻价值的大小.二是摄影记者自身的因素.包括所使用的拍摄器材、拍摄技巧、后期暗房制作不同而产生的图片美学效果,因摄影记者对新闻的判断、解读能力不同,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记者的新闻眼光不同而产生的图片形象效果.  相似文献   

14.
记者这种职业,每天面对的是万花筒般的世界、万花筒般的事物、万花筒般的采访对象。如何在万花筒中捕捉最绚丽的画面,这就需要记者练就一双敏锐的“新闻眼”。有了一双“新闻眼”,表象中能看出精彩,看出本质和内涵;有了一双“新闻眼”,就会在有些同行对同一事物还处于淡漠状态时,你已经酝酿出一种冲动。 表象中看出精彩,就是在同样的题材中你的眼光高出一筹。或者这本来是个新闻,但有人是见多不怪,有人是不以为然,有“新闻眼”的记者在这种常态下却表现出了自己的独有眼光。以1995年中央级报纸的几篇新闻为例,《光明日报》…  相似文献   

15.
16.
每年的全国两会,是全国人民关心的大事.能到两会上采访的记者数量不少,今年达到了3000多人,但绝大多数记者还是到不了两会现场进行采访的.作为到不了现场采访的记者,尤其是在地市一级的报纸工作的记者,在采访时如何重视、关心民生问题,如何通过自己的采访写出读者感兴趣的民生新闻,是每个记者应该思考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7.
假如在百度里搜索"断章取义的新闻"几字,结果会让你瞠目结舌,最近发生的一些家喻户晓、众所周知的新闻中,有相当一部分被新闻当事人或受众指责为"媒体断章取义的虚假新闻".  相似文献   

18.
张羽 《青年记者》2010,(18):14-14
假如在百度里搜索"断章取义的新闻"几字,结果会让你瞠目结舌,最近发生的一些家喻户晓、众所周知的新闻中,有相当一部分被新闻当事人或受众指责为"媒体断章取义的虚假新闻"。  相似文献   

19.
新闻阅评对地方党报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弘扬主旋律,提升引导水平,提高报纸质量,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三明日报》开展新闻阅评工作也有四年之久,报社编委会特地聘请两位资深的老报人,担任《三明日报》新闻阅评员,对每月每天的新闻作品进行点评。根据阅评员阅评意见,报社编委会每月编辑出刊两期《阅评简报》,供采编人员学习参考。  相似文献   

20.
龙传永 《新闻窗》2012,(3):83-84
新闻的真实性问题是个大问题、老问题,也是个难解决的问题。不讲真实性的新闻不时在一些媒体报道中或多或少地暴露出来,依我之见,原因有三:一是责任心不强;二是为谋求轰动效应而炒作;三是追求上稿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