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生个案写作是指研究生为了解答某问题运用个案研究方法搜集、分析资料,撰写学位论文的过程及其结果。从价值追求上看,研究生个案写作内在地蕴含着三个依次递进的价值旨趣:事实描述、理论概括与结论外推。指出部分研究生的个案写作存在的问题,即事实描述零乱、理论概括任性与结论外推无章,影响了个案写作的质量与声誉。认为研究生个案写作应遵循基于理论观照的事实描述、基于概念澄清的理论概括与基于总体逻辑的结论外推有机统一的言说逻辑。  相似文献   

2.
研究生叙事写作是指围绕某问题运用观察、访谈等方法收集故事,并基于对故事的分析而获得研究结论的过程及其成果,它内在地蕴含着呈现“主题故事”、提炼“核心概念”和建构“扎根理论”三重逐层递升、相辅相成的价值旨趣。指出有些研究生的叙事写作存在着误把“议论”当“叙事”、错将“本土概念”当作“核心概念”以及误把“自言自语”视为“扎根理论”的误区。认为研究生叙事写作的正途应是澄清研究问题,围绕主题深描故事;增强理论自觉,基于故事阐释概念;对话相关成果,自下而上建构理论。  相似文献   

3.
对于论文写作而言,比较写作具有基础性地位。作为一种写作类型,比较写作是研究生自觉运用比较方法对问题进行创新求解的认识过程及其结果,是对两个对象进行比较、阐释与评价的有机统一,蕴含着依次递进、彼此呼应的三重意涵:基于描述的比较、基于比较的阐释与基于阐释的评价。然而,有些研究生的比较写作却存在着“有比较而无阐释”“有阐释而无评价”与“有评价而无深度”等弊端,从而严重削弱了比较写作的价值。因此,完善研究生比较写作的路径至少有三:一是占有详实资料,确定比较标准;二是澄清理论框架,阐释异同缘由;三是阐发新颖观点,彰显比较意义。  相似文献   

4.
认为研究生的论文写作蕴涵着依次递进的三重意涵:一是独立思考,二是对某(些)问题的创见,三是对某(些)问题创见的系统论证。分析了当下研究生的论文写作呈现出的思想贫困现象,阐述了研究生论文写作中的路径,即坚守为己之学,习得论文结构;学会学术提问,孕育新颖观点;增强自省意识,倾心论文修改。  相似文献   

5.
研究生实证论文写作是指对基于观察、调查与实验得来的经验事实进行归纳、演绎的过程及其结果。与思辨论文写作相比,实证论文写作存在着相对固定的样式。对于研究生而言,实证论文写作的进阶之路包括实证论文像实证论文、实证论文是实证论文与此实证论文优于彼实证论文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6.
任何理论皆是人思维建构的产物。对于研究生而言,大多期盼能通过深入学习围绕某主题建构一种属于自己且经得起批驳的理论。而建构一种属于自己且经得起批驳的理论,至少需遵循相应的思维逻辑,即在起点上,从非定义思维走向定义思维;在过程中,从非分解思维走向分解思维;在结果上,从论说思维走向论证思维。  相似文献   

7.
一流大学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深处和难处是课程教学。课程学习具有基础性作用,研究生课程建设的内在逻辑是坚持教育性与研究性相结合,这符合教育规律,也是政府和经济社会需求的反映。论文借鉴比较经验,基于一流大学研究生课程建设的内在逻辑,从明确课程建设价值、注重学生需求、在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上下功夫等方面提出了提升研究生课程教育性和研究性的实践举措。  相似文献   

8.
认为不管外在的客观条件是好还是坏,知识创新最终都是研究生自己的事情,其他人是无法替代的。指出研究生知识创新的“自我突围”至少意味着三个相辅相成的要素:一是自我确信,为知识创新提供动力;二是自我在场,为知识创新夯实根基;三是自我外化,为知识创新呈现具相。  相似文献   

9.
研究生学术论文写作的专业指导是指导师遵循学术知识创生的规律给予研究生有理有据的写作训练,它至少包含着三个互为关联的环节:一是从外在结构到内在结构的透视,为研究生学术论文写作揭示写理;二是从界定概念到综述文献的坚守,为研究生学术论文写作奠定根基;三是从选题构思到行文修改的展示,为研究生学术论文写作提供模板。一旦研究生明确了学术论文写作的写理、根基与模板,那么研究生学术论文写作就会逐渐走向坦途、步入佳境。  相似文献   

10.
对教育学逻辑起点研究状况的梳理与分析发现,人们把研究思路局限于对教育学逻辑起点规定性以及是什么的分析与研究,忽视了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就是黑格尔提出逻辑起点的缘由和条件;黑格尔提出逻辑起点问题,是把它作为运用从抽象上升为具体的方法的前提条件,而不是把它作为一门学科的起始概念提出的;教育学逻辑起点的研究对教育学学科建设并没有任何积极的意义,企图通过寻找一个正确的逻辑起点来建构教育学理论体系是行不通的;后现代知识观启示我们,教育学理论体系的发展正面临着一个范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1.
公共教育学教学的逻辑起点主要存有师范生、教师、人三个维度,据此出发构建的教 育学体系分别是师范教育学体系、教师教育学体系、大众教育学体系.师范教育学体系迎合 了教师职前教育的需要,但忽略了教师职后教育的需求.教师教育学体系有效地将教师的职 前教育与职后教育要求结合起来,但仍然未能拓展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大众教育学体 系则从所有人在社会不同场所中的教育角色出发树立"人人是教育者"的理念,以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12.
认为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的论证意识蕴含着三重内涵:一是对事实、理论的有效运用,二是与他者、自己的自觉对话,三是对概念、命题的结构序化。指出有些研究生在学位论文写作中存在论证意识迷失现象,具体表现为“证而不论”的事理分离,“论而不辩”的独白专断,“论证而无逻辑”的观点堆积。提出增强研究生论文写作的论证意识,应该习得分析思维,洞见事理关系;增强对话意识,学会辩证思考;把握言说逻辑,细化谋篇布局。  相似文献   

13.
美国工程教育学博士生培养以工程教育学为学科基础,遵循工程学与教育学跨学科交叉与融合的逻辑,其实质是技术与人文这两种价值取向的交融。在实践中,跨学科的逻辑表征在工程教育学博士生培养的缘起、目标与招生要求、课程设置及师资队伍等方面。研究认为,工程教育学博士生培养是美国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的一次创新,我国可借鉴相关的做法,通过深化工程人才跨学科培养理念、组建跨学科培养组织等方式创新工程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助力我国“新工科”建设。  相似文献   

14.
研究生的知识创新主要表现为新概念的阐释、新命题的论证与新理论的建构,而研究生知识创新的机制则表现为对发现的研究问题进行新颖回答,并给予充足的分析论证,是“研究问题+新颖观点+分析论证”的相互耦合与互为融通。因此,研究生进行知识创新至少应涵养批判性思维,发现研究问题;激发人的想象力,构想新颖观点;警惕思维的陷阱,学会分析论证。  相似文献   

15.
创新是研究生学术论文写作的生命,而作为研究生学术论文写作生命的创新则表现为深度写作。从过程来看,研究生学术论文深度写作至少要经历三跃迁:一是从事实描述走向学理阐释;二是从学理阐释走向新理论证;三是从新理论证走向辩证综合。  相似文献   

16.
认为研究生教育学学科衍生发展的成熟度为构建研究生教育学理论体系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架构理论体系的核心是确定逻辑起点,逻辑起点是理论体系的开端范畴,并且具备唯一性。揭出研究生教育学逻辑起点的确立必须从研究生教育存在入手,对研究生教育活动进行合理抽象。“研究”作为研究生教育学的逻辑起点符合三个条件:在研究生教育活动中,它是最简单、最基本、最一般的现实存在;蕴含研究生教育学理论体系一切矛盾和可能的胚芽;与研究生教育学的历史起点相一致。  相似文献   

17.
逻辑起点是研究教育学问题的根基。目前学界就教育学逻辑起点问题,存在着什么是“教育学逻辑起点”的争论,也存在着“单一起点论”“双重起点论”“多重起点论”之争。从剖析逻辑起点“质的规定性”出发,通过反思得出教育学的逻辑起点只能是一个,即“育人”,通过育人——“使人成人”。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研究生创新思维的意识,即从结果上看,研究生的创新思维表现为概念、命题与理论的创新;从过程上看,研究生的创新思维则意味着发现问题的批判思维、求解问题的发散思维与论证答案的聚合思维的有机统一。指出了当下研究生创新思维的阻隔,即研究生的创新思维主要遭遇着“无问”的尴尬、“无解”的煎熬与“无路”的迷茫等阻隔。认为研究生创新思维的培育需通晓学科历史,学会学术提问;锁定研究问题,发挥人的想象力;绘制概念导图,澄清论证思路。  相似文献   

19.
教育学研究在当代的发展与教育学逻辑体系的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使教育学研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虽现出既与社会生活科技发展相统一,又具有自身特点的发展趋势。这种发展趋势表现为:外部科学不断向教育学科渗透,引起教育学科的不断分化与综合;科学主义和人主义两种思潮对教育产生的影响既相互冲突,又相互融合;来自哲学的、心理学的、美学的,社会学的。人类学的以及一些新兴学科的方法使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形成多元化的局面。因此,从理论建设和实  相似文献   

20.
论述了重提研究生教育学逻辑起点的意义,回顾了关于研究生教育学逻辑起点的已有观点,认为知识增值是研究生教育学的逻辑起点。知识增值包括知识广度的延伸(量增值)和知识深度的延伸(质增值),具有简约性的特征。从外延与内涵上看,概括度高,一个范畴下统摄着一连串层次不同的概念,反映了研究生教育学的质的规定性,而且对研究生教育学理论体系起着统一概括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