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于语文课本中的文言文内容,不仅学生怕学,部分教师也怕教。学生怕学,那是因为文言文这种语言形式跟现在社会相距甚远,学生在阅读与理解的过程中存在着明显的文字障碍。而教师怕教,我觉得主要原因也许是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时存在着“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2.
这样打电话     
黄斌 《今日中学生》2008,(11):31-32
将近80%的工作人员比较喜欢发电子邮件,而不喜欢打电话。商业顾问《打开关闭的门》一书的作者理查德·韦尔曼说:"人们怕打电话,是因为那会使他们感到自己是亲临现场。但是,打  相似文献   

3.
莫怕周树人     
夏发祥 《学语文》2011,(1):34-35,62
中学生中流行一则名为“三怕”的顺口溜:“一怕文言文,二怕周树人,三怕写作文。”在众多的作家当中,唯独怕“周树人”,可见学生对周树人“怕”的程度是多么深。不仅学生怕学,不少语文教师也怕教鲁迅的作品.认为其作品难教。  相似文献   

4.
极限与句号     
月到中秋分外明,几乎一瞬间后又开始了下一个轮回;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就像生命:当达到一个极致的时候,句号随即而来人生就怕“句号”。我是个悲观主义者,喜欢文学作品以悲剧结局。在这一点上,牛郎与织女是幸福的,尽  相似文献   

5.
有这么一句俗语:四川人不怕辣,湖北人辣不怕,湖南人怕不辣。说的是这三个地方的人都不怕辣椒,喜欢吃辣椒。我的故乡是四川,那是个山清水秀、花红柳绿的好地方。我也很喜欢吃故乡的辣椒。辣椒的外形像一个弯钩,“弯钩”上面有一个青色的细条——我也说不清那是个什么东西,只知道  相似文献   

6.
你是否也曾像我一样怕教写作 我在学生时代就听说过这样的话:中学生有“三怕”,一怕周树人,二怕文言文,三怕写作文.当了老师以后发现,中学生怕学的这三样也恰恰是老师怕教的.要说“三怕”里“最怕”哪一个,对我来说,就是教写作了.一是作文批改很耗时间,而成效却寥寥;二是作文训练缺乏系统性,学生也很难将“知识”转化为“能力”;三...  相似文献   

7.
张晓然 《新读写》2009,(9):56-56
很不愿意对一位孩子的写作,说一些什么“看法”之类的话。尤其是面对一位十四五岁,很像“神童”似的“小作家”的作品。我怕自己的一番胡言乱语,似“毒液”喷上去,把茁壮成长的“向日葵”弄蔫了,岂不是罪过?可《新读写》的编辑对我很信任,一定要我评几句。她相信我还是“靠谱”的。那我就说点“题外话”,上海人叫“撬撬边”。  相似文献   

8.
胥乐乐是我们班的一个小女孩,平时总喜欢耸拉着脑袋,很少抬起头来大声嬉笑。上课时,她从不主动回答问题,问她为啥,她说:“怕容错了。”自由活动时间,女孩子都跳舞去了,她却坐在椅子上不动,问她为啥,她说: “不会跳。”其实,是因为小朋友说她跳舞的姿势特别难看,使她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因而感到自卑,时间长了,她变成了我们班上的 “丑小鸭”。 我通过观察注意到,乐乐并非智力上有什么缺陷,而是因为某些能力比较弱,在集体中处于劣势,所以总是怕这怕那,抬不起头来。我觉得要帮助乐乐看到自己的能力,克服自卑感,建立自信…  相似文献   

9.
纵观我的整个学生时代,真正叫我难忘的是小学生活,尤其是妈妈教我的那三年.当时正是70年代前期,妈妈在一个遥远的山村小学执教,学校条件极差、生活很艰苦,那时“读书无用”盛行,问妈妈总是认认真真地教,好说不能让孩子们当“睁眼睛”她对学生既爱且严,大家既怕她又喜欢她。  相似文献   

10.
编辑同志: 我们在语文教学中,经常感到分析一篇文学作品的结构似乎最容易,又似乎最难。说它容易,是因为每次分析作品的结构时,都是从分段上结构的严密上首尾的照应以及着手,说它难,是因为每次分析都这么千篇一律,学生不爱听,教者也乏味。请问这种简单的分析方法是否与我们对作品的结构理解不准确不深刻有关? 伍兴明伍兴明同志: 你的来信,编辑部让我解答。现简单谈谈自己的看法,仅供你参考。  相似文献   

11.
Eye-wide Style: 为“三菱汽车”拍摄的广告宣传照一出街,旋即引爆尖叫激流,坚毅的脸庞加深邃的眼神,极致贴合宣传词所言——“既然你早有超脱平凡的欲望,那何必还在乎那一套无聊的规则呢?”Eye-wide Move: 最新作品为与梁咏琪拍摄根据几米作品改编的新片《向左走,向右走》,导演杜琪峰邀他当主角,原因之一是“他很像书里独来独往的男子”。金城武喜欢几米作品里淡淡的感觉,他说令自己动心的浪漫因人而异,平淡的,激情的,他都喜欢。那他碰到过这两种典型情人吗?金城武闻言不由大笑:“我碰到的可不只这两种!”  相似文献   

12.
阿累是个戴着瓶底眼镜的老头,他教我们的历史和时政。“阿累”这个称呼,当然是绰号了。我们有时给老师起绰号,往往是因为喜欢这个老师的缘故。阿累是我们比较喜欢的老师。  相似文献   

13.
2006年的超级女声比赛终于结束了,我也足足疯狂了几个周末晚上。我是—个“栗子”,却并没有像其他粉丝一样疯狂到极点。下面,就谈谈我对前五名超女的看法。1.尚雯婕。当我第一次看到尚雯婕的时候,我就不是太喜欢她,可能是因为她长得太像李宇春了。说实话,我不喜欢李宇春(“玉  相似文献   

14.
文学作品的教学要求,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中明确的指出:“文学作品的教学,要使儿童感受,要使儿童的感情意志得到陶冶,要使儿童对作品有全面领会,对形象有完整的认识。”也就是说通过文学作品的教学,使儿童从理解作品的语言抓住课文的内容对人物作出正确的评定,在认识上是非分清,在感情上爱憎分明。因此教好文学作品不但能丰富儿童的语言,培养儿童独立地自觉地阅读能力,同时也负起学生思想教育任务。这项任务是通过讲读课来实现的。我现在就“怎样教好文学作品”写出两点体会和大家共同研究。  相似文献   

15.
    
有些人,在房子的四周种上小的花树,来代替墙,使环境显得美丽安静。有些人,在高高的墙上安上铁丝网和碎玻璃,怕小偷儿爬进去偷他的东西。假如,世界上没有墙,邻居们就可以互相照顾。有了墙,人和人之间,就好像隔了一道鸿沟,“老死不相往来”。以前,我们家门前,本来一眼就可的远山,但是对面的服装厂筑起了高高的围墙,挡住了我们的视线,就什么都看不见了,只觉得又黑又讨厌。假如没有墙,那该多好啊!同学与老师之间不能像朋友一样,是因为有“墙”;同学朋友之间不能像亲姐妹兄弟一样,是因为有“墙”;邻居之间不能和睦得像一家人,一样也是因为有“墙…  相似文献   

16.
贾老师教作文,深得孩子们喜欢。尤其是上海电视台连续播放了“贾老师教作文”的专题片后,贾老师几乎成了妇孺皆知的“大明星”,走红了申城,甚至走红了全国。贾老师真是神了。在当前作文教学现状普遍不景气,教师怕教,学生怕写,家长怕辅导的情况下,贾老师的作文教学却获得了较大的成功,其中有什么秘诀和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去探索呢?著名的小学语文教学理论研究专家、上海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吴立岗研究员是这样评价贾老  相似文献   

17.
偶遇     
我有幸偶遇偶遇了你秋空中的那片云从未见过竟在这里和你相遇宛如纤长的雪白薄丝带被风轻轻吹起曼舞在蔚蓝色的天际又像大海中的雪浪花退潮了仍依恋着细软的沙滩竟不肯离去我有幸偶遇偶遇了你秋空中的那片云从未想过竟会在这里静静地望着你思绪被风吹起点评:《偶遇》一诗写得比较抒情比较美。抒情是因为“偶遇”,偶然见到的东西往往能够生情,如果这偶然见到的东西还是自己喜欢的,就更是如此。美是因为作者用了两个很好的比喻:“薄丝带”和“雪浪花”。这些都是很美的形象。一首诗写得既有感情又有美感,就有感染力了。(点评:季振邦上海市作家…  相似文献   

18.
这些年来,中学语文课中的现代文学作品教学有了很大的进展,但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一个突出的问题是:有些教师喜欢“以不变应万变”,用一些固定的程式讲授和分析作品。表现之一,是满足于作品作一般化的主题归纳和情节复述。有些同志分析文学作品,喜欢用一二句话归纳作品的思想内容,常见的一个公式是:“本篇通过……表现……”。公式的前半部分是故事情节,后半部分是主题思想。有些同志以为按照这个公式把有关的文字填进去,就等于掌握了文学作品的全部内容。学生们记住了这个公式,学习作品就  相似文献   

19.
“童心便有爱书癖,手指今余把笔痕”,每当我读到这两句诗时,我就想起我自己,从年幼到年少,读过的书很多。从连环画到字书,从言语幼稚的童话到字句难懂的古书,都曾留下痕迹。我爱读书,是因为它有很多乐趣;不仅是那“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读书效果,而且那种读书时费尽周折,读书后豁然开朗的感觉更让我激动。现在的我比较喜欢诗歌散文,对于好的作品则是  相似文献   

20.
今天爷爷从超市里买回来一瓶“海天”酱油,它可跟一般的酱油瓶不太一样,有点像爷爷平时喝茶的茶壶,上面有一个红红的帽子,边上还有一个茶壶样长长的嘴,嘴上也有一个红红的小帽子,那样子还真是挺可爱的。我问爷爷:“为什么这个酱油瓶像个茶壶,多了个长长的嘴巴呢?”爷爷说:“那是因为酱油厂里的叔叔阿姨们想得周到啊!你想:如果我们要用的酱油比较多,那我们可以从上面的大口里倒,这样速度就会比较快,如果我们要用的酱油只是很少的一点点,那我们就可以从这个小口里倒,这样就不用怕倒多了,是不是很方便啊?”我这才明白为什么这个酱油瓶这么与众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