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古有文史不分家的说法,特别是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要求各学科有机融合,因此,把历史教学与语文结合起来,不仅符合历史知识与语文的内在联系,也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在上历史课时,结合自己的文学功底和学生的特点,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历史教学中,运用古诗词等文学知识和某些语文教学方法,进行了一些尝试,谨此罗列,以求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2.
刘德洋  袁精文 《教师》2010,(10):49-49
自古有文史不分家的说法,特别是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要求各学科有机融合,因此,把历史教学与语文结合起来,不仅符合历史知识与语文的内在联系,也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在上历史课时,结合自己的文学功底和学生的特点,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历史教学中,运用古诗词等文学知识和某些语文教学方法,进行了一些尝试,谨此罗列,以求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3.
有人说,历史使人聪慧、博大、深沉;文学可使人优雅、诙谐、深邃。我深以为然,所以我建议在语文教学中要经常地、适当地渗透一些文史知识。其实,语文教学所担负的重任远非其他学科所能比拟或替代。前任复旦大学校长、数学教授苏步青就说过:“如果高考允许单独考试,我...  相似文献   

4.
中学历史课内容丰富,面对浩繁的史实,如何学好这门学科,记忆知识是一很重要的问题,如何掌握记忆的方法谈自己几点看法:一、理解记忆、教学中注意形象情感教学法,对历史事件、人物注意“再现”其血肉.其内果关系,纵横联系交待清楚,在理解基础上加深记忆.二、调动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在培养能力、发展智力过程中加深记忆.三、比较记忆,防止学生对性质、表现形式相似或密切联系的历史知识混淆.四、运用图示法,表格法加强记忆.五、关于年代记忆.六、关于记忆历史知识的最佳时间.  相似文献   

5.
中学历史知识是中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的中学历史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上不好历史课的现象,教师无法把握历史课的教授方法。而在新课改的提出中,对历史课怎样上又提出了新的要求,那怎样上好一堂历史课?。本文,我将从中学历史知识的特点入手,对上好历史课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学生文学素养 ,满足他们对文史知识的渴求 ,有必要对文化与文学的相关知识予以拓宽和加深。现就自己的教学实际试举三例。一、关于苏东坡在学习苏词《念奴娇·赤壁怀古》时 ,我先给学生布置了一道课前预习题 :寻找有关作者的文史资料 ,理解该词写作背景 ,以教师身份设计板书 ,并对设计意图加以说明。同学们在搜集整理有关苏轼各种知识过程中 ,普遍对他的多才多艺非常感兴趣。有学生在设计板书时 ,用一个大写的“人”字 ,对他的多才多艺作了生动形象的比喻 :苏词像他自己的头部 ,宋词有苏轼犹如唐诗之有李白 ;(2 )苏子的散文像他阔大的…  相似文献   

7.
“文史不分家”这是人们常说的一句话,语文课堂不可能不引入历史知识,历史课堂也不可能不涉及语文知识,这既是学科特点所决定的,又是综合实践课所必需的。因此,文史知识的整合,是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必由之路。我在长期的历史教学实践中坚持引入语文知识,以辅助历史教学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从教学改革入手,提出中学历史五段式教学方法,探索中学历史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以适应学校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相似文献   

9.
在历史教学中,陈述性知识的教学是基础,但学生对历史程序性知识的掌握才是历史教育的根本。历史程序性知识是指历史学习中必须了解和掌握的历史学习技能、历史思维方法以及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这部分知识具有操作性、实践性特点。学生在学习和获得这部分知识时,不能仅靠老师的口传身授,还必须亲自实践并反复训练。程序性知识的特点及学生获得程序性知识的规律,规定着历史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必要。  相似文献   

10.
在语文教学中充分运用历史知识,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也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11.
从教法改革入手,提出中学历史五段式教学方法,探索中学历史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以适应学校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相似文献   

12.
语文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除了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也肩负着提高学生道德情操和人文素养的重要作用。在语文教学中使用文史结合法,是学生理解文学作品的基础和前提,是对作家、作品相关历史知识的必要补充,是知人论世的要求,也是学生鉴古知今、把握未来的良好手段。文史结合教学法有很多,如历史背景介绍法、历史事件切入法、历史故事讲解法和文人年谱梳理法等,教师可以综合运用,灵活把握。运用过程中要注意准确、适度和串联性等原则,以增强教学效果,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3.
教学是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活动,是在教师的主导下,引导学生掌握规律性知识和发展智能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活动。许多优秀教师的实践经验证明:根据各门学科知识的特点进行教学,是多快好省地实现各科教学目的任务的重要关键。历史是中学的一门普通学科,目前面临着教材内容多与教学课时少的矛盾,而且学生在课外基本上没有复习的时间。要提高中学历史教学的质量,胜利地完成中学历史教学的目的任务,关键同样在于弄清历史知识的特点及其对中学历史教学所提出的要求。本文仅想就此谈些看法和意见。  相似文献   

14.
历史情境教学是指针对具体教学目的和内容.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从而掌握历史知识,陶冶情操,树立正确观点,培养创新能力。情境作为知识的载体,有利于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结合,有利于学生由历史知识情境激发情感。  相似文献   

15.
中学历史教学在提高全民族素质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中学历史教师所肩负的历史使命以及如何教好中学历史作.一些阐述。  相似文献   

16.
长期的应试教育所形成的观念,已成为学校教育的固定模式。许多学生在这种模式中,不得不走向极端。追求高分成为校园里的一种时尚,然而这些拿着高分走向社会的人,在实践中却交不出合格的答卷,试想,这样的人才怎能承担起跨世纪的重任?因此,实施素质教育的人们,应打破原有的模式,向素质教育转轨、力求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特别是历史课这种初中数学中受“歧视”的科目,更应更新观念使之尽快转向素质教育,那么,究竟怎样在历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呢?  相似文献   

17.
高中第五册语文有一课书:《殽之战》。这课书的末尾有秦穆公郊迎殽山被俘侥悻脱逃的秦军三帅所说的一段话,新旧课本标点迥然不同。旧课本是这样标点的:穆公素服郊次,向师而哭曰“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不替孟明。“孤之过也,大夫何罪!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新课本则是这样标点的:穆公素服郊次,向师而哭曰:“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孤立罪也。不替孟明,孤之过也。大夫何罪!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标点虽然仅只变动了两三个,但文章内容却有着很大的差异。旧标点穆公的谈话分作两部分,前一部分是在郊外对着孟明等三人引咎自责,承认这  相似文献   

18.
用《三字经》帮助学生理解、记住先秦文学的名家名著。《三字经》中有这样两段话:“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作中庸,予思笔,中不偏,庸不易;作大学,乃曾子。”“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谷梁。”这些句子,概括了先秦文学中从《论语》到《孟子》的思想内容,许多同学当堂背诵后,记得很牢。运用俗语、对联,介绍文学常识。如引用“儒家语录,弟子言行”介绍《论语》,引用“哲学天籁,伦理本集”介绍《庄子》,引用“历史超前悲剧,元代最大冤魂”介绍《窦娥冤》等。引用历史故事,介绍作者。如讲《出师表》时,可…  相似文献   

19.
20.
李世宏 《考试周刊》2013,(4):123-124
<正>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要求,新课程改革"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我从事历史教学多年,以前为了应付各种考试,对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和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