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从读者因素看翻译标准之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译标准不仅是指导翻译实践的理论依据,而且是评价翻译质量好坏的原则。以往的翻译标准几乎都是针对语际转换质量而言的.很少有翻译理论家把译文读者纳入到翻译标准的选择中来。不同的读者对译文的接受能力不同,根据读者而确定具体的翻译标准,并选择适宜的翻译方式,才能达成成功的翻译。  相似文献   

2.
随着各国文化交流的不断加深,翻译在我们的社会生活当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翻译是一种语言活动,也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社会因素与文化语境是语言翻译活动过程中重要的影响因素。这就要求我们在文化交流和文化的沟通中,要特别注意社会因素和文化语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翻译标准具有社会性,是处于动态发展中的理论,非固化、抽象的教条。影响严复和鲁迅翻译策略的社会因素,说明翻译标准的演变具有深刻的社会文化根源。其社会性和历史动态性构成翻译标准的核心。充分认识翻译标准的社会性是我们正确制定翻译标准和公正评价译作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冯岩松  段宁 《文教资料》2006,(25):54-55
翻译标准具有社会性,是处于动态发展中的理论,非固化、抽象的教条。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影响严复和鲁迅翻译策略的社会因素,说明翻译标准的演变具有深刻的社会文化根源。其社会性和历史动态性构成翻译标准的核心。充分认识翻译标准的社会性是我们正确制定翻译标准和公正评价译作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文化语境与社会因素是影响翻译的关键要素。本文对比了文化语境论和社会因素的涵义,分析了审美差异、价值观差异、习俗差异等文化语境以及时代的发展、意识形态、社会的发展程度等社会因素对翻译活动的影响。具体实例表明:脱离了文化语境和社会因素的翻译是失败的翻译。因此,优秀的英汉译者除了需要精通英汉两种语言,还要深刻了解两种语言所处的文化语境和各种社会因素,从而使译文准确恰当地表达原文的信息。  相似文献   

6.
社会符号学在翻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符号学、社会符号学及奈达翻译理论的分析,阐述了社会符号学对翻译的影响及符号学翻译方法,用同构体的概念解释了社会语言符号,论述了社会符号学翻译法对解决非语言因素所造成的翻译困难的有效性及可行性,同时也指出社会符号学翻译方法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7.
社会文化作为翻译行为所产生的文化背景,其文学标准、接受方式、社会意识形态等必然对翻译产生影响,形成译本不同的翻译取向,从而产生许多独特的译作;社会文化通过译者作用于翻译作品,译者对需译文本的选择与其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息息相关,而译者的意识形态和诗学形态在某种程度上是社会文化因素作用的结果,从而影响译者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8.
韩新冰 《海外英语》2014,(13):163-164
对于每一个民族来说语言就是它的文化积累,不管它的语言是什么样的形式。因为每一种语言其实都是使用该种语言的社会群体的思想特征、价值观念、风俗习惯、文化传统的载体,能够体现出该民族的社会文化和心理倾向。翻译作为文化传播和交流的重要手段,必然会受到社会和文化两种因素的影响。该文举例说明了社会和文化两种因素对翻译实践的影响和意义。  相似文献   

9.
文化语境与社会因素是语言翻译活动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因素。将语境和文化语境的内涵加以对比,同时针对文化语境和社会因素分别对翻译活动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进一步展现了文化语境和社会因素在英汉翻译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个体资源(本)是导致个体社会分化的基础,社会标准选择倾向是导致个体社会分化的依据,社会匹配是导致个体社会分化的关键。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应建立合理的社会匹配机制, 确定推动社会发展的社会标准选择倾向,制定满足社会个体追求占有资本和社会匹配的社会措施。  相似文献   

11.
翻译作为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将一种语言文化承载的意义转换到另一种语言,不仅受到语言的言内因素影响,还受到社会、文化等诸言外因素的影响。分析语内的语言特征和言外的文化因素是翻译的关键,本文拟从篇章的语内分析和文化语境探讨汉英翻译。  相似文献   

12.
自从加入WTO以来,我国对外经济交流不断增加,致使涉外贸易和交往中对法律翻译的需求也日益增加。作为一种独特的社会语言变体,法律语言与日常用语和文学用语区别较大。其内涵和特点对法律翻译有各种要求。法律翻译需要严谨、精准,避免产生歧义和纠纷;用语需要规范、庄重,不得随意改动词语;表达需要简明扼要,意义清晰,便于理解。以上即法律翻译精准性、规范性、简明性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3.
语篇翻译为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野.与传统翻译策略不同的是,语篇翻译不再局限于语言形式,而是把视野扩大到语篇的情景因素.通过对比分析同样语篇的不同译文,可以发现具体语言环境,语篇的参与者不同以及译者所处的社会、文化的不同对翻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黄静 《海外英语》2012,(2):140-141
以安德烈·勒菲弗尔的理论为基本理论框架,将翻译视为对原文的一种改写,把翻译活动放到更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中去考察。目的在于探求在"五四"这个大背景下,陈独秀对泰戈尔的诗歌的译介和采取的与众不同的翻译策略的形成因素,分析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和诗学价值对翻译这一改写活动所起的重要作用。希望为泰戈尔诗歌翻译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和途径。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论述了语言、文化差异在英汉互泽中产生的制约因素。阐明了文化比较对译程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翻译应走出“语音、语法、词汇”的传统模式,更多地注重社会、心理、行为、风俗等文化因素的研究及其对翻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笔者试通过对莎士比亚戏剧《亨利六世》翻译工作的反思与总结,论述了解原作历史背景,提升译者语言措词水平,正确处理修辞手法,掌握文化背景与典故,端正译者态度这几点对产生成功译文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赵朋 《闽江学院学报》2005,26(6):113-116,125
语言与文化息息相关,文化是语言赖以生存的基础。语言的社会性决定了异语交际离不开其特有的文化背景和社会规约。在跨文化翻译过程中,不同语言和文化在交流中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又相互对立,其积淀会明显地显现出来。本文拟从三个层面探讨在异语文化的翻译中语言和文化因素在交际中所居的重要地位并提出文本诠释的文化翻译观。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出发,论述了语言因素和文化因素对翻译可接受性的影响。从语言角度看,英语的形合法与汉语的意合法、英汉互译时信息焦点的位移、不同语言具体某一方面编码能力的强弱对翻译可接受性产生一定的影响。从文化角度看,东西方文化价值观的差异、不同文化圈内人的思维方式的不同、各民族的文化习俗、比喻、联想上的差异也为翻译可接受性造成一定的障碍  相似文献   

19.
英汉词语的文化内涵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传统文化观念、社会文化背景及社会价值取向等方面阐释了造成英汉词语文化内涵差异的原因,并提出翻译的对策:直译、直译加注释,借用的语中带有文化色彩的词语取代原语中带有文化色彩的词、意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