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笔者在教授高中物理第三册(人教版)第22章《原子核》过程中,遇到这样一道试题:1^2H+1^3H→2^4He+0^1n这个反应是化学反应还是核反应?  相似文献   

2.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在内容编排上将化学知识划分为多个不同的模块,整体看来能让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知识,促使教学效果更好。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对于新人教版《化学反应原理》知识模块的教学,仍然存在一些难点问题,本文就此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张怡春 《语文知识》2006,(10):41-41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二册将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乃瞻衡宇,载欣载奔”的“瞻”注为“远望”。“瞻”有“远望”的意思吗?  相似文献   

4.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2005年6月版)选有唐代文人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一文。文章在介绍郭橐驼名字的由来时写道:“郭橐驼,不知始何名,  相似文献   

5.
鲁迅的《拿来主义》是高中语文课本的传统名篇。遗憾的是教学参考书对这一名篇的解读.却一直存在着严重的偏差。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12月出版的最新版本《教师教学用书》,依然沿袭旧说,未作更正。  相似文献   

6.
现行人教版《中国古代史》教材在叙述武则天当皇帝的背景时有一句话:“唐高宗懦弱多病,皇后武则天协助处理朝政,逐步掌权。”笔者认为这种看法有些偏颇。  相似文献   

7.
李荣军 《现代语文》2006,(1):125-125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雨霖铃》中有这样一句:“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教材将“经年”注释为“一年”,笔者认为这种解释不妥,原因有二:一、林申请的《宋词三百首词典》将“经年”注释为“年复一年”,  相似文献   

8.
李耕拓 《湖南教育》2008,(11):37-37
《三峡》作为散文名篇,多次被选人初中《语文》教材,今义见于人教版的《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6课。长期以来,人们一直以为课文写的就是“三峡”,事实上并非如此。早已有人指出,它写的只是三峡中的“巫峡”。  相似文献   

9.
邵敏华 《物理教师》2008,29(9):14-14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选修3—4第13章光第6节光的偏振(p.69)图13.6—1很好地说明了机械横波的偏振现象.  相似文献   

10.
蒯威 《江苏教育》2007,(4):23-23
《关尹子教射》是人教版第十二册的一篇文言短文,讲述了关尹子教列子学习射箭的故事。虽说是一则文言文,但课文语言浅显.且配有译文.对于小学即将毕业的六年级学生来说并不算难。教学中,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懂文句意思.这些学习任务很快便完成了。正当教学“顺利”进行时,我听到一个孩子在小声地嘀咕:“关尹子不负责任!”是啊,孩子哪里见过这样的老师!我感到这是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于是就有了这段教学:  相似文献   

11.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二册把课文《剃光头发微》的“……而且似乎是和罚做苦役结合起来的,那就是“髡钳为城旦舂”里的“城旦舂”当成了“城旦”和“舂”两个词,并以为“舂”容易理解,便只对“城旦”作了注释。其实,这是不正确的。  相似文献   

12.
人教版《先秦诸子选读》第二单元第四课中引用僻经·大雅·灵台》的诗句:“庶民攻之,不日成之。”对此句,课本注释为:“百姓筑作,不到一天就把它筑成了。”把“不日”解释为“不到一天”。查1988年版的《辞源》,此句解释为:“不久”,“言其完成之速”。到底哪一种更准确?再查资料,笔者发现,这两种解释都不准确,原来前人对此早已有...  相似文献   

13.
滕建强 《考试周刊》2012,(24):144-144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教材中氢原子光谱一节有这样的描述:“各种原子的发射光谱都是线状谱。说明原子只发出几种特定频率的光。”如果原子只能发出几种特定频率的光.根据玻尔的能级理论,原子光谱的谱线没有宽度的绝对细线。事实上,即使最精密的光谱仪,所拍摄的谱线仍有一定宽度,不可能是没有宽度的绝对细线。这说明原子发出的光的频率不非是几个特定的值,也即光子发出的能量并不是绝对的值,而是在一定范围内。  相似文献   

14.
火烧圆明园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侵略者犯下的滔天罪行。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讲到放火原因时只用了“掩人耳目”四个字。在火烧圆明园之前.英国人还在北京张贴了告示,说明了烧圆明园的原因和预定的放火时间:“任何人,无论贵贱,皆需为其愚蠢的欺诈行为受到惩戒,18日将火烧圆明园.以此作为皇帝食言的惩戒,作为违反休战协定之报复。与此无关人员皆不受此行动影响,惟清政府为其负责。”几千人浩浩荡荡开赴圆明园,去执行放火任务.放火之前还张贴告示,这哪里是在掩人耳目,分明是在招人耳目,想让地球人都知道呀!  相似文献   

15.
《鸿门宴》中有一句“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人教版教材注释为:“做大事不必注意一些细枝末节,行大礼不必讲究小的谦让。”固然有的语言环境中“让”可以当“谦让”讲,但在本中,“让”应当作“责备”讲,因为樊哙是在刘邦讲了“今出,未辞也,为之奈何”以后说这句话的。刘邦赴鸿门,就是为了向项王谢罪,现在他“起如厕”,既想离开对自己不利的宴会.还想向项王告辞,如果不向项王说一声,[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彭宗臣  李萍 《生物学教学》2007,32(12):23-23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一节中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即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的相关知识比较抽象,是该节的重点,也是难点,泛泛地讲评,很难让学生理解并接受,为突破这一难点,在集体备课时经讨论设计了下面的方法:1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入手,由点到面,总结“自由扩散”的特点关于水分子、氧气和二氧化碳这三种小分子进出细胞都是从高浓度的一侧向低浓度一侧运输的知识在初中阶段就已经学过,由此联系到其他的小分子,如氮气、苯、甘油、乙醇等也是以简单的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出细胞,特点是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不需能量和…  相似文献   

17.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测量物质的密度”一节以探究课题“测量盐水和形状不规则塑料块的密度”为基础,要求学生掌握最基本的测量方法——天平、量筒法.据此,本文谈谈该节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8.
案例:在教学《热传导》(人教版第九册)一课中,教师在与学生研究热量传递过程时,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实验方法,并把方法写在小黑板上(每组一块小黑板),有困难可以看书。于是学生开始热烈地讨论起来,在小黑板上出现了一个个实验装置简图:学生是这样解释的:(1)用凡士林把火柴粘在铁丝上,再用酒精灯在一端加热,看火柴落下来的情况。(2)用凡士林把火柴粘在铁丝上,再用酒精灯在中间加热,看火柴落下来的情况。(3)不用火柴,用蜡放在铁丝下,再用酒精灯在一端加热,看蜡熔化的情况。教师对使用第三种方法的学生说:“老师今天没有准备蜡,课后自己做。”全班…  相似文献   

19.
谢朝春 《语文知识》2005,(12):31-32
人教版高中《语文》(试验修订本·必修)第三册第24课是苏轼的名篇《赤壁赋》,文中有一描写月亮的名句:“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对于“斗牛”,教材是这样注释的:“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这个注释虽然语焉不详,但本身并没  相似文献   

20.
任琨 《中学理科》2007,(10):91-92
2007年高考的硝烟已散尽,但遍观全国各地高考化学中出现的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的相关试题,余韵难尽.回眸2007年《高考大纲》,发现其对该部分知识的要求层次并不高,主要是了解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反应热、燃烧热、中和热、新能源等概念性问题,然而伴随着全球能源问题升温,有关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的试题存高考中不断地以各种形式出现,使之逐渐成为热点问题,从定性到定量,考题富有一定程度的迷惑性.在此结合历年高考试题尤其是2007年高考试题,浅析相关热点问题,揭示其内在规律,以释其疑,期求共进.[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