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系统论认为,系统是无处不在、无所不包的,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系统或都存在于一定的具体系统之中。从宏观到微观,从自然到社会,从一个国家到一个单位,从一个学校到一个班级,乃至于我们每个具体的人,概莫能外。而系统内若干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构成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要优化系统功能实现系统整体的优化目标,就必须协调处理好构成系统的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使各个要素和谐统一,相互作用,相互配合。可见,若想目标实现、事业成功,和谐是关键。和谐校园要求校园内部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状态。…  相似文献   

2.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世界是由无数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事物和过程形成的统一整体。这种普遍联系及其整体性思想就是系统思想。所谓系统,就是指由各种要素、各个部分相互联系而形成的有机整体。一个事物的本身就是一个系统,同时它又是高一层次系统的一个要素或一个部分。系统观点的显著特征是整体性(集合性),目的性,相关性,最优化性。高师教育是整个教育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用系统思想来研究高师教育,就要把高师教育视为一个系统而且是一个人工的系统——为达到人类某一需求的目的,由人所建  相似文献   

3.
唯物辩证法认为,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也是系统与要素的关系。系统就是诸多要素相互联系的整体,要素是组成一个整体的相互作用的部分。在一个整体或系统中,要素与要素之间,要素与整体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各类政治主观性试题都可以被视为一个系统,这个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构成的。因此,我们在解析政治主观性试题的过程中,可以运用要素分析法进行审题与编制答案。其具体的操作方法一般是:将各类政治主观题的背景材料和设问分解成若干要素,分析各个要素之间、各个要素与整体之间是什么关系,然后据此列出答…  相似文献   

4.
一、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统一整体;因而,必须用整体性的观点来观察事物;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正是因为没有全体的最佳发展,就不可能有个体的最佳发展世界上的每一事物,都是整体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与整体及整体中其它各部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都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部分组成的有机统一整体。由于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各组成部分的发展水平必然制约整体的发展水平;整体及其各组成部分的发展水平也必然制约着每一具体部分的发展。一个或几个具体部分的发展必然要求整体及其各组成部分的相应发展;…  相似文献   

5.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世界是由无数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事物和过程形成的统一整体。这种普遍联系及其整体性思想就是系统思想。所谓系统,就是指由各种要素、各个部分相互联系而形成的有机整体。一个事物的本身就是一个系统,同时它又是高一层次系统的一个要素或一个部分。系统观点的显著特征,是整体性、集合性、目的性、相关性、最优化性。把现代教育技术与高师教育的师范性结合起来,是整个教育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用系统思想来研究现代教育技术的师范性,就要把高师教育视为一个系统,来说明其需求和欲达到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正> 社会学家认为,社会是人类以共同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按照一定的行为规范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因此,人作为各种社会关系的综合体,在现实生活中与他人发生社会关系的社会空间位置或社会地位是不同的,这样,只要社会成员之间存  相似文献   

7.
课堂动态生成资源系统是由各要素按其内部联系、以一定结构组合而成的互相联系、互相作用并具有特定教学功能的有机整体。在不同的情境下,课堂动态生成资源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教学活动过程具有明  相似文献   

8.
人类社会的生产实践活动从来就是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有机统一,社会生产方式也是物质生产方 式与精神方式的有机统一。同理,作为反映社会生产推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社会基本矛盾,也是对社会物 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相互作用,有机统一的矛盾运动规律的概括。人类社会就是在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相互 作用、相互促进中不断发展的。社会基本矛盾是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及其辩证运动。  相似文献   

9.
整合就是指一个系统内各要素的整体协调、相互渗透,使系统各个要素发挥最大效益。课程整合是使分化了的教学系统中的各要素及其各成分形成有机联系并成为整体的过程,其实各学科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而现在的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割裂了各学科的知识、技能等之间的联系,课程整合就是要克服这种弊病,从而建立学科之间的有机联系。在教学中将多学科的文化知识进行整合,运用其他的学科  相似文献   

10.
艺术创造活动的系统特征 艺术创造活动集合着主客体多种要素的相互作用,这些要素以动态联系的方式形成艺术创造系统;艺术品便是通过这种创造系统得以产生,从而满足人类社会精神生活的需要。 作为复杂的艺术创造活动,艺术创造系统具有以下特征: 一 有机整体性 艺术创造要实现某个目标,必须由各创作要素密切合作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才能进行,这就表现为创作活动的“有机整体性”。在这里,“有机”是指进行创作的合规律性。“整体”既指创作过程中的  相似文献   

11.
运用系统论整体效应原理 实现教师工作安排最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系统论正深入到管理科学的许多领域,它体现了现代管理与小生产管理的本质差别,是现代管理科学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系统就是把世界上一切事物看成是由若干个相互区别、相互联系、又相互作用的要素所组成,处于一定的环境中,为达到整体目的而存在的有机集合体。系统论的奠基人贝塔兰菲把“整体大于各个  相似文献   

12.
世界上各种事物、过程不是孤立的杂乱无章的偶然堆积,而是一个合乎规律的,由各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整体的各个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如果各个要素能相互促进,那么,由各要素组成的整体的功能要大于其组成要素的功能之和。根据整体观点,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系统整理数学知识的能力,显得十分重要。如果学生能弄清各个知识的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能独立地整理出一节、一章、一门学科的知识的基本结构,就能牢固地掌握知识,有效地进行知识的正迁移,促进各种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教学中要十分重视  相似文献   

13.
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方法就是从系统整体的观点出发,从系统与要素之间、要素与要素之间以及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中考察对象,以达到最佳地处理问题的科学方法。系统方法作为科学的方法,它有整体性原则,目的性原则,结构——功能原则,动态性原则,最优化原则等方法论原则。  相似文献   

14.
如何提高体育教学质量这是体育教育科学工作者长期以来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以往我们对体育教学质量的研究存在一个严重缺陷是没有把它放在一个完整的系统中去作综合的、动态的研究。本文拟借鉴系统整体观的思想,从方法论的角度,对影响体育教学质量的因素进行系统的综合和分析,在理论上寻求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新途径。1.建立体育教学质量系统管理工程的理论依据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诸要素组成的,是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构成系统必须具备三个条件:(1)要有几个以上要素;(2)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3)要素之间的联系与作用必须产…  相似文献   

15.
课堂动态生成资源的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堂动态生成资源系统是由各要素按其内部联系、以一定结构组合而成的互相联系、互相作用并具有特定教学功能的有机整体。在不同的情境下,课堂动态生成资源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教学活动过程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其结构形式也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6.
牛军祥 《甘肃教育》2006,(1A):21-21
一、坚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整合是指一个系统内各要素的整体协调、相互渗透,使系统各要素发挥最大效益。课程整合是使分化的教学系统中的各要素及各成分形成有机联系并成为整体的过程。课程整合强调各个学科领域之间的联系和一致性,避免过早地或过分地强调各个学科领域的区别和界限,从而防止出现各领域之间彼此孤立、相互重复或脱节的隔离状态。整合的根本在于学科交叉和知识联系的整体性。  相似文献   

17.
制约机制是教育管理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社会组织中的各个组成部分或各管理环节相互作用、合理制约,从而使系统中有形要素或无形要素按照其内在规律在运动中相互联系、相互结合形成特定功能,促进教育管理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制约机制是教育管理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社会组织中的各个组成部分或各管理环节相互作用、合理制约,从而使系统中有形要素或无形要素按照其内在规律在运动中相互联系、相互结合形成特定功能,促进教育管理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人类是自然界的产物,是自然界的组成部分。人不能离开自己的周围环境(地理环境)而独立存在。地球上自从有了人,就开始了人类社会的生产活动,同时也开始了人类对地理环境的认识、利用和改造的过程.然而,地理环境是纷繁复杂的,不仅包括与人类生产活动发生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影响的各种自然要素组成的自然环境,而且包括由于人类的生产活动所创造出来的物质要素与非物质要素所构成的社会经济文化环境,即人工环境。不同的地  相似文献   

20.
沈边境 《教师》2014,(12):37-37
联系,就是事物跟事物之间以及事物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