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习语是一个民族语言的精髓,值得翻译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剖析.从格式塔意象图式出发,探究格式塔意象图式原理及格式塔三原则在习语翻译中的应用.此原理强调译者在理解和接受原文时,先构建一个认知图式,即具有格式塔质的整体意象,再采取恰当的翻译策略在译入语中再造这一格式塔意象,既避免原文和译文的机械对应,又能发挥译者的创造性.  相似文献   

2.
意象图式是认知语言学中重要的概念之一,它是我们日常身体经验中反复出现的比较简单的结构,是人类大量经验的高度总结和概括。然而数量有限的意象图式却可以帮助人们组织和理解无限的事物和经验,在纷繁复杂的认知活动过程中发挥了省力作用。  相似文献   

3.
体验哲学强调体验对语言和认知的决定性作用。意象图式就是一种基于人类空间体验的认知结构。它是反复出现的对知识的组织形式,可以随着人们注意焦点的变化而发生转换,也能够通过隐喻投射从具体的物理或空间域向抽象的概念域投射。意象图式的转换及其隐喻投射为介词的一词多义现象提供了解释。  相似文献   

4.
介词IN的意象图式及隐喻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5.
利用认知语言学中的意象图式理论、隐喻理论以及原型范畴理论,就英语方位词BEYOND的语义生成、拓展及其认知理据进行探讨.研究表明,方位词BEYOND的空间语义源于人们对生活的直接体验,空间隐喻构成其向非空间语义拓展的理据性.BEYOND的多个义项连接则构成一个规则的语义网络,进而形成一个以其空间语义为原型的原型范畴.  相似文献   

6.
传统理论认为英语习语是不可分解的,只能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掌握,这就导致其成为最难掌握的一部分知识。大部分中国学生对英语习语的掌握有限,在语言输出中缺乏习语性的表达,在语言输入中无法理解习语的意思。而概念隐喻和意象图式理论认为习语是可分解的,是可以系统学习的。在习语教学中引入这两种理论可以较大程度地促进学生学习习语的效率。  相似文献   

7.
多元文化认知能力是跨文化交际活动的思维基础,培养多元文化认知能力更是全球化时代发展的需求。意象图式是表征人类一般知识的认知结构,是理解复杂概念和建构新知识的基础。交际者具备一定的多元文化认知结构,才能建构相应正确的认知图式,实现成功的跨文化交际。任务驱动型模式可以促进交际者在学以致用中提升多元文化认知能力。  相似文献   

8.
研究从语料库抽取语料,运用意象图式和空间隐喻理论分析语料,旨在揭示人们在使用介词below的空间含义时,体现了身体经验中的哪些意象图式结构;在使用介词below的抽象含义时,反映了认知中的哪些空间隐喻;以及介词below的意象图式和空间隐喻的分布情况。经分析发现,在使用介词below的空间含义时,体现的意象图式结构有“上下(无接触)”“上下(同载体)”“斜上斜下”“覆盖”“上下(无形界标)”“左右”;在使用介词below的抽象含义时,反映的空间隐喻有“标准为高度”“更多为上,更少为下”“表象为上,秘密为下”“地位低为方位低”。介词below空间隐喻分布比例大于意象图式,表明介词below被更多地用来表达抽象含义。本研究意义在于通过分析介词below的意象图式和空间隐喻,揭示人们使用介词below时的认知过程。  相似文献   

9.
具身认知强调身体在动作技能形成过程中的核心地位,认为身体是认知的逻辑起点.即运动认知是由身体的物理属性决定的,身体是动作技能形成的生理基础.身体意象和身体图式是架构具身认知理论的核心要素,两者在具身认知的行为层面中共同发挥作用且密不可分.本文通过对身体意象、身体图式在动作技能形成过程中的交互作用进行分析,揭示在动作技能...  相似文献   

10.
认知图式对认知个体的认识发展有重要的导向与制约作用,主客不同视角下的认知图式往往决定认识过程的走向及其结果。从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来看,技能型和应用型是高职学生所应该具备的显著特征。而技能型人才与理论型人才的一个重大的区别在于技能型应该有着更为强烈的主体能动性,而这一点也恰恰是当前高职学生与高职教育的"软肋"所在。本文从认知图式的角度出发,对高职学生当前的认知现状、客体性视角认知图式的成因以及怎样重构主体性视角认知图式做了一定的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11.
话轮转换研究是会话分析的核心内容。在言语交际过程中共有知识作为选择的结果对话轮的转换起着制约与推进的作用。共有知识允许在反应话轮中出现“空环”、“沉默”等话语现象,并赋予隐含意义。关联理论的认知语境为研究话语的人际意义提供了更直接的分析途径。  相似文献   

12.
口译学科作为一个新生学科,是一个多学科复合性的,以翻译学为基础的边缘学科。本文通过探讨口语学和口译学,厘清口译过程的深度认知,并且以认知语用的视角,从语音形式修辞技法、语义修辞两个方面阐述口译语篇的重构中的修辞研究。  相似文献   

13.
翻译的过程涉及译者的理解和表达两个阶段。汉语成语翻译中形象语言的处理是成语翻译成功与否的关键,既涉及到两种语言的表达形式,更涉及到两种文化背景。在汉语成语英译的理解阶段,译者要充分激活与文本相关的图式,同时也要充实自身的知识和文化图式。在汉语成语英译的表达阶段,译者要做到激活译文读者头脑中已有的图式,还要帮助译文读者构建新的图式,以致达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认知语言学是语言学中的一种新范式,它主要有三种方法表征,分别为经验观、凸显观和注意观。图式理论认为人类的大脑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图式,这些图式不仅描述了事件本身,而且规定了一系列进入该图式的原因和条件等决定性概念。因此在英语听力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引起我们注意的信息,同时要关注听力内容的图式信息。因此利用图式理论对听力理解过程进行认知解析,将会促进英语听力教学,提高学生的会话理解能力。  相似文献   

15.
从认知主义视角对中西方文学作品中的“水”意象进行分析,探索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认知主体对于“水”意象构建方式的共性。中西方在构建概念时往往以水的物理特性为认知的基点,通过象征、比喻、类比、同构性等对应关系激活系列百科全书知识,最终构建出一个多层次、射线型的“水”意象矩阵。利用概念整合理论,文章还解释了中西方文学作品中普遍存在的“水”意象的罪罚象征意义的产生机制。  相似文献   

16.
成功创造北京奥运会的视觉形象,是整个奥运会成功举办的重要标志。通过对北京奥运会发布的视觉形象作品进行内涵解读,认为北京奥运的视觉形象融合了大量中国人文元素,突出了中国的“和合”文化和浓厚的东方人文色彩。  相似文献   

17.
“佳人”形象之审美观照——才子佳人小说系列研究之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着重论述了才子佳人小说中“佳人”的形象 ,指出她们有着貌美、才美、情美、识美的特征 ,从而表现了一种不同于“父母之命 ,媒妁之言”甚至“郎才女貌”的婚姻恋爱观。佳人形象所体现出的进步性 ,是中国几千年封建婚姻观念发生裂变的前奏。  相似文献   

18.
李贺的诗歌近半涉及到女性,主要有神女、鬼女、凡女等三大类,以神女最为突出。正是对神女意象的着意描写, 李贺创造了其寄意遥深的鬼才诗学品格,丰富了盛唐气象。  相似文献   

19.
自14世纪以降英国文学作品中就交替出现意识形态模式和乌托邦模式的中国形象,聚焦意识形态模式的中国形象,力图解读其形成的原因及对现实的意义,在英国文学中出现的意识形态式的中国的异域形象,不是对真实“他者”的客观反映,而是带上了强烈主观色彩的凝视者的“幻想”。  相似文献   

20.
杜鹃意象是中国诗歌中的传统意象。杜甫诗歌中有11首诗作写到杜鹃,其杜鹃意象主要有三个层面:一是作为诗境构成的杜鹃意象,主要是指杜鹃啼鸣所渲染出的悲凉的环境氛围;二是乡关情怀、羁旅愁思,主要指杜鹃的啼鸣声唤起诗人心中的思乡情怀;三是借助“望帝化鹃”的传说和“鸠占鹊巢”的深意,暗含忠君爱国之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