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舟 《新闻前哨》2012,(7):39-41
本文试图讨论在危机传播背景下媒介的发展方向。以危机传播中媒体所扮演的角色和受众的需求为切入点,详述了媒介融合对危机传播的影响。从受众的注意力分化和媒介自身的优势分析媒介融合之后最终的发展目标是媒介分化。在危机传播中,分化更有利于不同媒介发挥各自优势,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自己生存的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2.
随着新兴媒体不断发展,传统媒介和新兴媒介的界限也越来越模糊,各种媒介呈现出功能一体化趋势,走向了"媒介融合"。在这种"媒介融合"大潮中,一些地方台、都市报等地方媒体也纷纷就"媒介融合"进行了大胆尝试,有的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意在通过分析地方媒介融合产生的背景及其发展现状等,谈谈对地方媒介融合的反思及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媒介融合"是时下传媒业界与学界使用的热门词汇,在国内外传媒业的媒介融合实践中,媒介融合体现着一种"聚合"思维。在这种思维指引下,媒介形态不再简单叠加。依托于传统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媒介形态发展的传媒业正不断践行着"聚合"的模式,在专注自身形态打磨的前提下不断提倡新的融合观念,同时对媒介融合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4.
《新闻界》2016,(10)
传统的媒介组织实行内容采编和广告经营两部分相对独立的管理体制。但随着媒介融合趋势的快速发展,媒介内容和广告信息也逐渐发生了融合,从而形成了"广告内容化"和"内容广告化"的媒介新景观。这种融合业态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深入的讨论,内容与广告该不该融合?哪些该融合?该怎么融合?融合后将会产生什么影响?清楚地回答这些问题将会对传媒产业的未来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全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在传播技术革新的大背景下,媒介融合发展进入新阶段,从"改革"项变为"生存"项,主流媒体的媒介融合实践面临着从"相加"走向"相融"的现实挑战。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自诞生之初即响应国家媒介战略调整,进行了多方面的媒介融合实践。本文以其为例,重点探讨主流媒体如何在媒介融合的高度、深度和广度三方面进行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6.
邱昊 《今传媒》2011,19(1):153-154
数字时代媒介融合背景下传媒生态环境的嬗变,对媒介素养教育的前沿阵地——高校媒介素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秉承"质疑"和"批判性思考"的媒介素养教育核心理念的同时,媒介素养的内涵和教育实践正在由批判思考转为"赋权",即倡导一种参与式的公民行动,由此来促成当代媒介融合背景下媒介社会的健康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公民意识的培育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试图通过对高校媒介素养教育和大学生公民意识培育的关联性思考来探讨数字时代媒介融合背景下高校媒介素养教育与大学生公民意识培育的策略,从而给当代大学生群体的媒介素养教育提供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7.
李金宝 《青年记者》2013,(35):85-86
传播学者普尔在1983年出版的专著《技术自由》中第一次提出了媒介融合的概念,并从技术的角度提出了传播的融合模式。技术革命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动力,技术主导下的媒介变迁的直接结果就是媒介社会化的到来。随着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真正进入了"数字化媒介社会"。  相似文献   

8.
媒介融合:粘聚并造就新型的媒介化社会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媒介融合”这一概念的提出,肇始自将传统媒介融合于一体的想象,但是,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各种新的媒介形态不断涌现,这也使媒介融合呈现出诸多全新的特质,本文尝试从媒介融合的现状、媒介融合所引发的媒介的裂变与重组、媒介融合所引发的媒介生产方式的革命等层面切入探讨媒介融合现象,进而分析由此而来的媒介化社会浪潮和未来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9.
媒介融合的概念界定与内涵解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颖悟  汪丽 《传媒》2012,(1):73-75
媒介融合现已成为一项国际性的热点与前沿课题,但学术界对"媒介融合"这一核心概念至今仍莫衷一是。本文梳理了国内外研究者对"媒介融合"相关概念的理解、认知及其演化过程,提出了作者对"媒介融合"的理解和界定,厘清了媒介融合的内涵与外延,将其概括为媒介技术融合、媒介业务融合、媒介所有权融合及媒介政府规制融合等四个层面。  相似文献   

10.
媒介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演化,推动了社会的不断发展,并对社会成员的行为产生了深刻而长久的影响,社会性别的融合现象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本文试图通过梅罗维茨的"媒介场景理论",着力从媒介技术的演化增强了信息获取的便利性,使不同社会性别之间隔离"场景"的最小化,促使了崭新社会性别观念的形成与共享三方面来探讨媒介技术的演化对社会性别融合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60年代,加拿大学者麦克卢汉提出了"媒介即讯息"理论,以此突出媒介本身的重要性.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和普及,门户网站异军突起,短短数年就在媒介市场中站稳了脚跟.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各种各样的新媒体不断涌现出来,不仅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了显著的影响,而且对传播领域也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由此,以互联网为中心的媒介大融合,彻底改变了传统的媒介环境.在传统媒体不断加快媒介融合的同时,门户网站在经历了快速发展之后,自身的弊端逐渐显露出来,进入了发展的瓶颈期.门户网站如何在媒介融合的大背景下保持优势,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再现往日辉煌,值得关注和探究.  相似文献   

12.
赵平喜 《现代视听》2012,(10):19-22
媒介融合在国内正成为传媒业发展的一种新趋势。这种媒介融合的态势对我们国内传统新闻传播学教育教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媒介融合下的新闻传播学教育必须进一步"融合"创新,以教育教学的大融合、大发展来策应和促进传媒业的媒介融合。  相似文献   

13.
"泛媒化"不仅造成了舆论生态的改变,也带来了思维方式的革新.作为媒体融合的关键性要素,"媒体"在不同的历史阶段被赋予不同的价值和使命.本文从"媒体"角度切入,分别以"媒介化""再媒介化""去媒介化"来探析媒体融合的技术逻辑、内容逻辑和认知逻辑.研究认为,媒体融合是以"媒介化"为其前导和基础的,没有"媒介化"作为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周志平 《编辑之友》2010,(10):29-31
一媒介融合的内涵 "媒介融合"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马萨诸塞州理工大学的Ⅰ·浦尔教授提出,其本意是指各种媒介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1]最初人们关于媒介融合的想象,更多地集中于将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介融合在一起.但此后,先是数字技术的发展使得媒介形式开始向数字媒介转变,所有的传播技术都快速地融合成了数字形式,互联网逐渐与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大众媒介融合.再往后,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WEB2.0技术的不断成熟,以博客为代表的新的媒介形态的出现,使得当下的媒介融合正日益超出人们的想象,呈现出诸多的全新特质,并逐渐成为推动媒介化社会形成的核心动力.  相似文献   

15.
科技的迅速发展使我们进入信息化时代,中国媒介改革的推进在打破了传统的广播、报纸等信息传播方式的同时,增加了电视、网络等新媒体形式,媒介的形态开始多元化,为了符合时代的发展,这些媒介随即将进行融合。狭义的媒介融合,单指对不同形态的媒介进行融合,而从广泛的范围来谈媒介融合,它还指媒介行业与其他行业的融合,这也就意味着它会带来一把双刃剑,中国媒介的融合势必会给媒介行业和市场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自此本文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6.
"媒介融合"在当今信息社会的发展历程之中是一个比较有深刻技术内涵的发展方向,与此同时,也指引着市场的改革,并且在我国传统媒体改革中的热度一再攀升。备受瞩目与争论的"媒介融合"是通过在互联网新闻传播要求指导之下,进一步对新闻的样式进行修改。一系列的官媒专题报道传递出官方媒介正在向媒介融合发展的信号,尤其是在2017年的报道中更是强烈。本文将以此分析媒介融合情况下官媒融合新闻的应用及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7.
近五年,国内媒介融合研究在媒介融合的概念、媒介融合的现状和问题、媒介融合规制、媒介融合的动因、路径以及媒介融合的社会效应等多个方面展开。媒介融合的相关研究对现象的归纳和总结多于对本质的分析和探索;学界普遍对媒介融合的边界进行了大范围地扩张和延伸,媒介融合研究整体呈现"业务化、表象化和现象化"的特征。因此,对媒介融合的探索应重新回归到媒介融合本质的思索上,跳出"产业形态"或"新闻传播形态"的研究,从社会形态变革的角度重新审视媒介融合的本质内涵。  相似文献   

18.
随着新技术的广泛运用和网络等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媒介融合的发展也进一步加快。媒介融合,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融合媒介,一是融合新闻。"融合媒介",就是不同类型的大众媒介从各自独立运作经营转向各种媒介联合运作,尤其是在新闻信息采集发布上联合行动,以最  相似文献   

19.
媒介融合的现状及其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媒介融合"这一概念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提及并在现实中进行了多种自觉的尝试。虽然目前关于"媒介融合"的理论构架尚未形成,但由它所带来的诸多媒介生产方式的变革已悄然展开,并且,不同类型的媒介还会借助新的介质而呈现出进一步的融合态势。  相似文献   

20.
出版媒介技术发展和出版形态的变革二者相互促进。从造纸技术、印刷技术、激光照排技术发展到电子技术、网络技术、数字技术、全媒体技术,我国出版由传统出版形态发展到现代出版形态、数字出版形态,出版媒介融合发展成为我国出版发展的大趋势。"人"对出版媒介的参与和控制表现为人和人、人和出版媒介技术之间的互动融合发展,历史的必然性和文化的偶然性,促进了"人"和出版媒介的意义建构、文化选择,促成了"人"和出版媒介之间的互动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